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 23 届(1950 年)《众口一声》
第 24 届(1951 年)《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第 25 届(1952 年)《戏中之王》
第 26 届(1953 年)《永垂不朽》,也译《乱世忠魂》
第 27 届(1954 年)《在江边》,也译《码头风云》
第 28 届(1955 年)《马蒂》,也译《君子好逑》
第 29 届(1956 年)《周游世界八十天》
第 30 届(1957 年)《桂河大桥》
第 31 届(1958 年)《琪琪》,也译《金粉世界》
第 32 届(1959 年)《宾虚》,也译《宾赫传》
第 33 届(1960 年)《公寓》,也译《桃色公寓》
第 34 届(1961 年)《西区故事》
第 35 届(1962 年)《阿拉伯的劳伦斯》
第 36 届(1963 年)《汤姆·琼斯》
第 37 届(1964 年)《我的漂亮女郎》
第 38 届(1965 年)《音乐之声》
第 39 届(1966 年)《四季之人》
第 40 届(1967 年)《炎热的夜晚》
第 41 届(1968 年)《雾都孤儿》
第 42 届(1969 年)《午夜牧童》
第 43 届(1970 年)《巴顿将军》
第 44 届(1971 年)《法国贩毒网》
第 45 届(1972 年)《教父》
第 46 届(1973 年)《骗》
第 47 届(1974 年)《教父》(第二集)
第 48 届(1975 年)《飞越疯人院》
第 49 届(1976 年)《洛奇》
第 50 届(1977 年)《安妮·霍尔》
第 51 届(1978 年)《猎鹿人》
第 52 届(1979 年)《克莱默夫妇》
第 53 届(1980 年)《普通人》
第 54 届(1981 年)《火的战车》
第 55 届(1982 年)《甘地传》
第 56 届(1983 年)《母女情深》
第 57 届(1984 年)《莫扎特》
第 58 届(1985 年)《走出非洲》
第 59 届(1986 年)《野战排》
第 60 届(1987 年)《末代皇帝》
第 61 届(1988 年)《雨中人》
第 62 届(1989 年)《戴茜小姐》
第 63 届(1990 年)《与狼共舞》
天气与气候
大气温度
三种温标
一般说,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这只是从现象上说。从科学意义上
讲,温度实际上是表示物体分子运动的速度,它反映物体内能的大小。当物
体获得热量时内能增加,温度就升高;当物体失去热量时,内能减少,温度
就降低。所以,物体温度的升降取决于外来热量的多少。物体的温度条件,
还取决于该物体的比热大小。以同样多的热量给予比热大的物体,它的温度
升高得少;而给予比热小的物体,它的温度升高就大。
用来测量温度的单位是度。经常使用的有三种温标,一是摄氏温标。它
把在标准压力下纯水溶解和纯水沸腾的温度作为基点,把两个基点之间的距
离分成 100 等分。纯水溶解的温度定为 0℃,而纯水沸腾的温度定为 100℃,
它们之间每一等分称 1℃。
水的溶解点相当于 32°F,而沸腾点相当于 212°F。所以华氏温标基点
间的距离分成为 180 等分。
恺氏温标又称为绝对温标。在这个温标上,把干空气体积变成零的温度
取为 0°K,它相当于…273℃,水的融解点相当于 273°K,而沸腾相当于 373
°K。
在气象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常用摄氏温标。但是在说英语的国家,如英
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多采用华氏温标。而在科学研究
中,最好使用恺氏温标。
三种温标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要从一种温标换算成另一种温标。则可按下面的公式进行。
其中,t、x、T 分别表示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恺氏温标的数值。
气温、地温和水温的关系
人们通常用大气温度来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为大气温度或气温。这
是为了区别于土壤温度(土温)和水体温度(水温)来说的。如果不是为了
这种区别,我们说温度,就是指气温,也不会造成人们误解。
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要来自地面,地面的性质和状况又有很大差别,海
洋和陆地,高山和平原,沙漠和森林,潮湿地区和干燥地区等等,不同的地
面情况对大气温度的影响也不相同。
海洋和陆地的差别最有代表意义。例如,在某一纬度上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能量相同,可是结果并不一样。陆地上剧烈升温,海洋上升温却十分和
缓,为什么呢?仔细分析,至少有以下原因:
第一,陆地的反射率大于海洋水面。导致陆地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比海
洋少 10%~20%,由于这个原因,陆地升温应比海洋大,而冷却则比海洋快。
第二,陆地对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都不透明,吸收的太阳辐射都用在加
热很薄的陆地表面。水面虽然对红色光和红外线不透明,但对可见光其余部
分和达到水面的紫外线都是透明的,这一部分辐射能量可以达到海洋的深
层。
第三,岩石和土壤都是不良导体,传导到土壤下层的热量很少。水却相
反,有很高的传导本领,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很快地向下层传导。
第四,岩石和土壤不能上下左右流动,海洋上却有波浪、洋流和对流进
行热量的水平输送和垂直交换。
第五,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体的比热。岩石的比热约为 0.8368
焦/克·度;水比热是 4.184 焦/克·度。如果将 4.184 焦热量给 1 克水,
温度可升高 1℃;如果将 4.184 焦热量给 1 克岩石,温度可升高 5℃。
第二到第五个原因,使陆地得到的太阳辐射只集中于表层,导致地面迅
速而剧烈地升温,从而加强了地面和大气的感热交换。而水面则将太阳辐射
的一部分向下层传播,使水温不断升高,传给大气的感热自然减少。
第六,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应,蒸发强烈,消耗了水面很多热量,使水
温升不高,减少了空气的感热交换,但是热量多以潜热形式被带到大气中。
感热是可以感觉到的热量,能立即使气温升高;潜热暂时不能升温,只有当
水汽凝结时,才能释放潜热,加热大气。
由此可见,即使在同样太阳辐射条件下,地温和水温之间仍有很大差别。
它们的大气热量交换方式(是感热还是游热)和数量都不相同,从而产生天
气和气候的差异。
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差异,并不仅仅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即使都在
陆地上,沙漠和森林,荒地和农田,干燥地区和潮湿地区,山脉的向风坡和
背风坡,阳坡和阴坡等等,天气和气候也不相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与
地面干燥或潮湿情况有关。相对干燥的地面更接近一般陆地表面情况,相对
潮湿的地面更接近水面的情况,只是差别没有陆地和海洋对比那样突出罢
了。
从赤道到极地
由于太阳辐射是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所以,就整个地球来说,气温是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不过这个规律往往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在同一纬度上,
温度并不一定相等。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海陆间的温度相差很大。为了说
明单纯的纬度对温度的影响,人们就以纬度平均气温来比较,办法是从各月
与年等温线图上,求取每隔 10°纬度圈上等距 36 点的温度,然后加以平均,
就可以得到各纬度的纬度平均气温。通常是计算 0°、10°、20°、30°直
到 80°的纬度平均气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把纬度以外的影响互相抵消掉
了,只剩下纬度的影响。从纬度平均气温看,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
就十分明显。例如,全年纬度平均气温(见下表),无论在南北半球,都是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赤道是 26.2℃,到纬度 55°附近变成负值,到极
地都在…20℃以下。不过有趣的是,地球最热的纬度并不是赤道,而是在北半
球纬度 10°的地方,这个纬度被称为“热赤道”。赤道只有在北半球冬季才
是最热的纬度,到 7 月份,最热的平均气温已经移到北纬 20°。在南半球,
因为海洋面积大,纬度平均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更加明显。
各纬度的年平均气温和年较差
纬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气温
26。2 26。7 25。3 20。3 14。0 5。7 …1。0 …10。0 …16。7
(℃)
北半球
年较差
0。8 1。1 6。4 12。7 19。1 25。1 29。8 33。0 35。3
(℃)
气温差
26。2 25。3 23。0 18。4 12。0 5。6 …2。0 …11。5 …19。8
(℃)
南半球
年较差
0。8 2。4 5。4 7。2 6。6 5。4 10。8 21。4 25。0
(℃)
气温的年较差是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从热
赤道向两极年较差是增加的。西沙(北纬 16°50′)年较差只有 6.0℃,漠
河(北纬 53°28′)却高达 50。0℃。这个特点与冬夏季太阳辐射的差值向
极地增加有直接关系。不过南半球各纬度的年较差都比北半球小,这与南半
球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的情况有很大关系。
冬暖夏凉与冬冷夏热的秘密
我们已经知道海洋和陆地温度有很大差别。海洋对温度有很大的调节功
能,当太阳辐射强的时候,海洋能吸收大部分辐射热。并通过海水内部的热
量交换,将大量热量储存起来。当太阳辐射减弱的时候,海洋又能将储存的
热量释放出来。所以,海洋与陆地相比,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陆地则是冬冷
夏热,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约大一倍,海
洋面积则比南半球小,所以,北半球夏季比南半球热,冬季比南半球冷。北
半球夏季平均温度 22.4℃,南半球只有 17.1℃,北半球冬季平均温度 8.1℃,
南半球却有 9.7℃。
在高纬度,大陆的影响冬季比夏季显著,冬季大陆降温剧烈,而夏季升
温却不很大。例如,在北纬 40°附近,沿海的天津 1 月为…4.0℃,向内陆到
呼和浩特降到…8.1℃(订正到海平面),共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