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经济条件存在,与之相适应的
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但经济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尤其在社会
主义社会这一先进阶段建立的先进制度中,排除了社会衰朽力量的抵制和反
抗,拥有更大的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潜力,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利用经济规律来为社会造福。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其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
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商
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反映了价值与劳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格)的内在
本质联系,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平等。价值规律能调节社会
资源的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
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竞争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
与价值一致是偶然的,而二者相背离则是经济现象。这一点并不否定价值规
律,相反,正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
经济趣闻
为何称铜钱为“孔方兄”
西晋鲁褒的《钱神论》中有两句说:“爱之如兄,字曰孔方。”这里的
孔方,是指圆形方孔的铜钱。此后,文人墨客,就纷纷称铜钱为“孔方兄”、
“孔兄”或“方兄”了。
秦朝以后封建社会的铜铸币,几乎全都是圆形方孔币,这是什么原因呢?
早在春秋战国时候,我国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属铸币,如形状像铲的布币,
形状像砍刀一样的刀币,还有一种环形的青铜铸币,它的周边是圆形,中间
有个圆孔,像是圆环,称为环形币。研究者们认为是根据纺轮(古代纺线的
工具)的形状制成的。环形币和布币、刀币比较起来,具有许多优点。它容
易计数,好叠放,携带方便,而且没有棱角,不易磨损和折断,所以受到人
们的欢迎,逐渐取代了布币和刀币。到战国时除南方的楚国以外,环币成为
北方通行的货币,在刀币流行的地区,环币中间的孔已不再是圆的,而是方
的了。
铜钱的形状为什么做成外圆内方?当时的人没有讲过,后代人只好猜测
了。如鲁褒说:古代聪明智慧的人们“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像地,
外圆像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笼罩在地上,地是方的,被天覆盖着,他
们对天地特别尊崇,于是根据天和地的形状,把铜钱做成外圆内方了。现在
还有不少人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不过也有人认为,中间方孔,是为铸造和
加工方便。当时铸钱要用粘土先做成模,模的一侧留一个小孔,以便浇进铜
汁。等冷却后,去掉土模,就成了一个铜钱。不过,在钱的一侧还有一个“小
尾巴”,那是很费时费力的,钱中间留个方孔,插进一根方木棒,就可以将
100 来个铜钱串在一起一次锉成。人手握紧方木棒,锉起钱来就不会团团转
了。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吟诗免税
我国历代有许多减免赋税规定。但唐代曾发生一起吟诗免税的事,可谓
赋税史上的奇闻。
唐代李臬,曾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在职时筑堤防灾,兴修浙江水利,
造福于民。并以爱才而小有名气”。在他任地方官时,当地百姓何仲举,年
仅 13 岁,因未照章纳税,按当时政府的法律,该处以系枷坐牢。有人告诉李
臬说,何仲举善作诗,李臬把他叫到堂前面试。何仲举立即吟五言绝句一首: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却夹一枝花。”诗中玉和狱、家
和枷同音,而含义则完全相反。作者把自己比成一枝花,却被两片木枷夹住,
颇有风趣。李臬大为赞赏,马上开枷释放,待之以礼。这种奇特而高雅的免
税方式,在封建社会中还无第二次。
巧验花布
我国与各国的海上贸易开始得很早,早在宋朝末年就已进行。当时出口
的货物最多的是早已名闻海外的中国瓷器,进口最多的就是被称为“花番布”
的洋布。松江府(今上海)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检验进出口物资的官员,叫“市
舶官”。第一任市舶官刚走马上任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验货难。
当时有个最大的洋奸商,名叫爱提斯。那时漂洋过海全用木船,千里迢
迢,难免遇到风浪,船舱要进海水,而布一旦被海水浸久了就要受损。爱提
斯欺负中国没有检验仪器,每逢船进海水,就在未到港口之前,停在沿海的
隐蔽岛屿上,雇人将受损的洋布晒干整理,然后再进港。对这种布,单靠眼
看根本无法分辨,只能照数收下。相反我国出口的瓷器,尽管用稻草扎,竹
蔑装,可是经过长途跋涉、海上颠簸,到了国外还是破碎严重,因此交货数
量不足,常常被罚款。市舶官眼看受洋人糊弄,白花花的银于流入他们的口
袋里,心痛呀!他感到对不起朝廷、商人和老百姓,茶饭个思。终日苦苦思
索。终于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好主意。
过了不久,爱提斯运了大批布到达港口,市舶官知道又混进许多海水浸
过的布,他不动声色,立刻发出请帖,在知府大堂宴请中外布商。宾主坐定
后,市舶官下令上菜。在每人面前放一只洁白空瓷盆,盆中放上几块布。市
舶官拱手说道:“在菜肴上来之前先请诸位尝尝爱提斯先生进口的洋布。”
他边说边从盆中取出一块放在口中咀嚼起来。众商人不得不跟着把布放在口
中咀嚼起来。原来市舶官是当众检验洋布。这时,市舶官问大家:“味道怎
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满口咸味!”只有爱提斯说他尝不出什么味
道来。
市舶官又命人当众抬出一口大锅,把刚才那匹洋布剪下一段在锅中煮了
一会,又命人在每人席前送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再将锅中煮布的水舀在每
人的豆浆中,那碗中的豆浆顿时凝成豆花。这又一次说明布里含有盐分。
市舶官问爱提斯:“爱提斯先生,你还有何话可说?”爱提斯一脸尴尬,
只得当众承认他的部分布匹确实被海水浸蚀,同意退货赔款。爱提斯在进口
洋布耍奸被戳穿后,很不甘心。他向市舶官提出:从严检验进口布匹,理所
当然;你们出口瓷器也要加强检验,如果到了大洋彼岸,以次充好,也要加
倍罚款。市舶官满口应允。
且说爱提斯把一船瓷器运到本国后,也大张旗鼓地邀请各国商人一起检
验,还特地请了乐队,大吹大擂,企图报“煮卤凝浆”之仇。
然而这次他又输了。原来巾舶官已料到爱提斯会在瓷器上大做文章,因
此在瓷器装船之前,叫人在空隙处放进绿豆,然后洒上少量清水,将盖子盖
上,包装得与以往一模一样,这样,在运输中,绿豆缓慢发芽,绿豆芽无孔
不钻,几乎将所有空隙全部填满,任凭风浪颠簸,瓷器有一软硬适中的“绿
豆芽”保护,自然安全无损。
所以爱提斯检验下来,不要说瓷盆,连一个碟子都没碎,气得他差一点
当场昏过去。
一代奸臣的绝笔
柳泉居是一家明代就有的真正北京风味酒馆,当初地址在今护国寺西口
路东,由院内的一株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而得名,距今有 400 余年历史。关
于其得名及最早的牌匾,还有这样一段传说。
明隆庆皇帝即位后决心除掉奸相严嵩,但由于先王嘉靖皇帝曾说过:“世
上没有杀严嵩的刀,斩他的剑。”所以也只能罢他的官,抄他的家,给他一
个银饭碗,叫他沿街乞讨,想饿死他。
北京人都恨严嵩,谁肯接济他呢!他又饿又渴,走到新街口南边的一个
黄酒馆前,就再也走不动了。这个黄酒馆前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口井,井
水清澈甘冽。掌柜的是个山东人,他用这井水酿出的黄酒味道纯正,特别地
道。严嵩闻到酒香,便来到这家酒馆,央求掌柜的给他点酒喝。掌柜的一看
他端的是银饭碗,知道他就是严嵩了。曾听人说严嵩写得一手好字,那掌柜
的脑瓜儿好使,灵机一动,便心生一念,随即取出笔墨纸砚,说道:“给你
酒喝可以,但你得给我这个店题几个字。”严嵩想了想便提笔写了“柳泉居”
三个大字。
不久,严嵩饿死街头。“柳泉居”三个字竟成了他的绝笔,小小酒馆“柳
泉居”也因此得名。
商店为何叫百货店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微服私访的人,他经常以不同的装扮深入
社会生活,有不少奇闻轶事广为流传。
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他打扮成一个庄稼人,来到一个小镇。街上
有卖有买,吵吵嚷嚷热闹非凡,他信步来到街中心抬头一看,有家铺面,招
牌是“万货全”。
乾隆想,好大口气,我倒要看个究竟,是不是万货全,于是就进了铺子。
货架上的货是挺全的,摆的看的、穿的戴的、吃的用的都有,乾隆沿柜台溜
了两遍,转身对伙计说:“我买把粪杈子。”小伙计连忙拿了几把往柜台上
一放说:“老客随意挑选。”乾隆边挑边说:“我要的是金粪杈子。”这个
小伙计愣了,定了定神才说:“老客等一下!”
小伙计转身回到柜房对掌柜说:前面有位老客要买金粪杈子,掌柜听了
来到柜上,定睛一看,来客不像庄稼人,他急忙赔笑说:“金粪杈小店确实
没有。”乾隆说:“你不是万货全吗?”掌柜的一听明白了,立即把招牌摘
了,然后低头哈腰地说:“哪就请老客给起个字号。”乾隆说:“就叫‘百
货全’得了。”
以后,掌柜的听说乾隆皇帝到江南私访这个小镇,这才认定买金粪杈子
的就是乾隆。他对于孙说:“买卖再大,货再全,只能叫百货全,口气不能
大了!”打那以后,商店只有叫百货店的而没有叫万货店的。
收了假玉器之后
清末,湖北麻城一家当铺,收购了一件古玉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