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身份即位,是为中宗,然而不到两月,李显又被废弃,贬为庐陵王;改
立第四子李旦,是为睿宗,大权却完全掌握在武后手里。她残酷地歼剿李唐
宗室和元老旧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称帝。
万马齐喑,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就是这个徐敬业。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元勋徐勣(赐姓李)的孙子,袭封英国公。他来到扬
州,联络了出使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人,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
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武武装起义,骆宾王出任艺文令,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代
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文章开篇写道: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
——武后读着,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因为,宣丑揭秘,本是檄文的老套。
文章接着写道:
“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正好道破了武后的心思,她会心地微笑了。随着文章的发展: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子。”
这真真假假的指摘,就像一道道无形的霹雳在武后心中震响,她动容了。待
她读到: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
她不禁变色了,忙问:“作者是谁?”左右回答说:“骆宾王。”她慨
叹地说:“有这样的人才,却使他流落不遇,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尽管骆宾王在檄文结尾气势磅礴地提出: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然而,在武后派来的 30 万大军凌厉的攻势面前,徐敬业的“义军”瞬息
间土崩瓦解,骆宾王也就不知所终了。
自杀 被杀 还是逃逸
关于骆宾王兵败后的下落,一般有三种说法:
一是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说:“敬业败,伏诛。”《资治通鉴》
也说,光宅元年十一月,“敬业大败……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
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这一说法,曾为当时的人所认可。与骆宾王素
有世家之谊的宋之问在《祭杜审言学士文》中写及王、杨、卢、骆时说:“王
也才参卿于西陕,杨也终远宰于东吴,卢则其栖山而卧疾,骆则不能保族而
全躯。”由此看来,骆宾王不只自己身死,而且累及家族了。
二是投水自杀。唐人张冻百菰亍匪担骸奥姹鐾酢兜劬┢吩唬骸
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
死,此其谶也。”张俳坑诠670 年,是当时人,谶语虽系迷信,但
记载的肯定是当时的传闻。
三是逃逸,不知所终。这一说法虽是含糊,倒可能是真实的。因为骆宾
王本非首犯,不在“传首”之列,杀与未杀,不在必然。《考异》引《唐纪》
则不载骆宾王被杀,只说“余党赴水死”,这虽然与《朝野佥载》的“投江
水而死”暗合,但“余党”之说,比较含混,“赴水”之后,死与未死也非
必然。
20 多年后,唐中宗降旨搜访骆宾王诗文,郗云卿为《骆宾王文集》作序
时说:“文明中,与嗣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郗云
卿是奉旨行事,成集后肯定要进呈御览。这个说法,必是经过认真调查,并
含有官方认可的意味,所以《新唐书·骆宾王传》则说:“敬业败,宾王亡
命,不知所之。”
灵隐为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宋之问贬官后放还,游灵隐寺,当夜月色极明,
长廊漫步,诗兴大发,不过才吟两句,就接不上来了。搜索奇思,终不如意。
有一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上,问道:
“少年入夜久不寐,却吟讽甚苦,为什么?”
之问回答:“弟子在学习写诗,看今夜月色甚好,想题咏上,可惜,思
绪不畅。”
老僧说:“你吟吟上联看。”
宋之问念道:“鹫岭郁岩岧峣,龙宫隐寂寥。”
老僧吟讽再三,就说:何不说“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之问一听,不禁愕然,因为这二句诗不仅景观遒丽,而且气象壮美,于
是就接着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
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桥路,看余度石桥。”
综观全诗,老僧所赠二句,实乃一篇之警策。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他却不在了。
问寺僧,寺僧说:“他就是骆宾王。”再问,寺僧说:“当日敬业战败,
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恐逃失了主犯,上面怪罪,当时死者数万,
就找了两个相像的人,斩首上献。后虽知不死,却也怕犯了欺君之罪,也不
敢再行捕送了。”
对于这段史实,深信者有之,怀疑者也有之。
怀疑的人说:骆宾王同宋之间的父亲共过事,同宋之问也有交往。骆宾
王的诗集还保存有 3 首赠宋之间的诗,怎么可能见面互不认识呢?就算是不
认识也罢,宋之问生于 650 年被贬岭南,则已是 50 高龄,不再是一个少年了。
深信的人说:骆宾王失踪已是 20 多年,又系月夜,一方有心隐瞒,不识
倒是情理中的事。况且骆宾王之诗集中的《夕次旧吴》等诗,一片故国之思,
当是兵败之后,故地重游的作品,如果已死,是不可解释的。
后人的话
800 年后,明朝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说:正德九年(1514 年),有
一个姓鲁的在江苏南通城东黄泥口挖凿靛池,发现了一座古墓,石碑上写着
“骆宾王之墓”。唐代南通邵潜在《州乘资》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清乾隆十三年,寓居南通的福建学者刘名芳在考察南通山志时,发掘了
这座古墓,找到了“唐骆”两个字的石碑和枯骨,把它改葬在风光秀丽的狼
山脚下。
雍正年间,有个叫李干涛的人,自称是李勣的第三十七代孙。他说:“扬
州兵败后,眷属逃窜几尽,三十四世祖李纲同骆宾王一起匿居于邗之白水荡,
后来,宾王客死崇川。”崇川,就是南通。
这就侧面证明了“逃逸”之说,至于是为僧为民,则不可考据了。
如今,狼山郁郁苍苍,宾王墓依山而建,墓前有一二楹的石坊。
上联是:笔传青史,一檄千秋著。
下联是: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
纪念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谁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靖康之耻与岳飞抗金
公元 1126 年 1 月,寒冷的北宋都城汴梁,弥漫着恐惧和惊惶。从去年
10 月金兵南侵以来,燕山府丢了,中山府也丢了,而此刻,金兵的铁蹄已经
到了黄河岸边。
徽宗,这位擅长工笔画、独创瘦金书、对艺术颇有造诣的皇帝,骇得昏
了过去。他匆匆传位给儿子赵桓,溜到商丘去了。
赵桓即钦宗,他的年号为靖康。
金兵屯兵黄河之北,宋朝守军放弃了这道天堑,望风而逃。兵部侍郎李
纲与主张弃城而逃的君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载:“宋人议论未定,兵已
渡河。”
钦宗到底还是被李纲留在了都城,金兵兵临城下,久攻无功,反而受损,
全国各路的勤王部队均已在增援途中,而钦宗竟然下令求和,割地赔钱。金
人也是心虚,不等银两凑足,拿了诏书,就匆忙撤军。
割地求和,换来的只是苟延残喘。时隔 9 月,金人又兵分两路,打到黄
河边,这时,李纲被贬岭南,只剩下刘延庆一人苦苦支撑。
谈谈打打,京城终告失守,刘延庆死于乱军。钦宗步行到金营求和,金
人的要求是:黄金一千万锭,白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
靖康二年(1127 年)正月初十,钦宗第二次来到金营,他是来请求宽限
缴纳金银的,但从此就永别了皇宫。随后,太上皇徽宗和太后也被押解到了
金营。四月初一,金人撤军,也带走了徽、钦二帝、皇族妃嫔,还有掠夺来
的无以计数的金银财宝。这奇耻大辱,史称“靖康之难”。
然而各地军民的抗金斗争始终开展得如火如荼。岳飞,正是在这场抗金
斗争中崛起的一员,由于他勇猛善战,不久便升任大将。岳飞在抗金中打了
几次大仗,一是 1130 年收复建康之战,一是 1134 年收复襄汉六郡之战,但
是最有名的还得算是他的北伐。
岳飞 1140 年 6 月出兵北伐,闰六月便收复了淮宁府、颖昌府、郑州、洛
阳等地。7 月,金兵反扑,两军在郾城展开激战,岳家军勇往直前,以一当
十,杨再兴率二百余骑杀敌二千余人后全部牺牲,这是一场恶仗,金兵损失
了一万五千精锐骑兵。颖昌之战,金兵数倍于岳家军,由于战术运用得当,
杀敌五千,生擒二千多。岳家军声威大震,金军中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
军难!”的悲叹。
可是,就在收复中原的形势已经出现的时候,高宗赵构却连发 12 道金
牌,下令收兵,岳飞只能含恨挥泪退兵。
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吗
1142 年 1 月 27 日,岳飞被毒死于“风波亭”,连同一起被害的还有他
的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
据说:南宋的另一位名将韩世忠,曾当面质问宰相秦桧:
“岳飞父子有什么罪?”
秦桧含含糊糊地回答:“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愤愤地说:“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一名叫隗顺的狱卒掩埋了他的遗体。
岳飞死后,“议和”很快实现,宋朝向金朝上表割地称臣,金朝则派使
臣册封康王赵构做宋国皇帝。
直到孝宗即位,平反密狱,才将岳飞墓迁葬在风景秀丽的栖霞岭下。
然而,谋害岳飞的元凶到底是谁?却成了不可确指的千古之谜。
传统的说法是奸相秦桧。
据考证,秦桧在京都失守后被金兵带到北方,很快成了完颜昌的亲信。
1130 年 10 月,秦桧神秘地回到了宋朝(南宋)声称是杀死监守金兵,逃回
来的,但据《大金国志》记载:秦桧当时任金人参议军事,随军转运使。秦
桧还宋,也是金国贵族会议决定的,目的是要他促成“议和”,因此:
(一)从权力的归属来看:身为南宋宰相的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