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87章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87章

小说: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姜夔,字尧章,江西鄱阳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与白石洞
天为邻,因号白石道人。他的生卒年月不可确考,大约生于公元 1155 年,卒
于公元 1221 年左右。白石幼年随父宦居古沔(今湖北汉阳一带),青少年时
代大致在那里度过。他享名很早,20 多岁时,数度客游江淮。他的名作《扬
州慢》和一些怀人词多写于此一时期。
[导读]
姜夔精通音律,能制新调,他的《扬州慢》即是他的“自度曲”。词前
小序,是理解此词的“钥匙”。“感慨今昔”是主旨所在;“黍离之悲”,
是所抒胸怀。全词写扬州乱后景色,悲怆已极。
《扬州慢》在写法上对比鲜明是一大特色,例如“名都”之于“空城”,
“春风十里”之于“荠麦青青”等皆是。下片以杜牧当年写扬州风月繁华成
句,反衬今日的冷落萧条,既概括又鲜明,艺术感染力极强。其次是善于描
摹景物,在写景中寄托深沉的悲痛感情,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达到了情景相
生的境地。


刘克庄

一剪梅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
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
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
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作者简介]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今福建莆田人。宋理宗时,
赐同进士出身。他仕途坎坷,四次出仕时间都很短暂,关怀国家命运和揭露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是其词的主要内容。
[简注]①“赴广东”,指刘克庄去广东做潮州通判。②“实之”,王迈,
字实之,克庄好友。③“束缊”,捆乱麻为火把,以便宵行。缊,音 yùn。
④“元”,通原。⑤“胡床”,躺椅一类的坐卧用具,可以折叠。
[导读]这首词风格泼辣,形象鲜明。上阕写“束缊宵行”、“天寒路滑”
的艰苦行程。诗人调谑为“元是王郎,来送刘郎”。下阕写夜饯时的玩世不
恭,旁若无人,近于疯狂的举动。特别是两个“何妨”的逼真形态,结合这
首词写作时的心理背景,他的这种疏狂的反常行为,可理解为是他对当时统
治者的抗议。

文天祥

念奴娇

驿中言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
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衡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字宋端,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时进士。元军南侵时,他率义军坚决抗敌。被俘后,不屈殉难。这首词
是他被俘的次年,被押送大都,过金陵时所作。
[简注]①“恨东风”句,是说东风不助英雄人物破敌,用周瑜赤壁破曹
的传说。②“蜀鸟吴花”,言金陵的萧条景象。“蜀鸟”,杜鹃;“吴花”,
由李白诗“吴宫花草埋幽径”变用。③“铜雀春情”二句,写的是亡国后的

悲痛,指宋的宫妃被掳,宝器遭劫。用杜牧《赤壁》诗和李贺《金铜仙人辞
汉歌》中的典实。④“那信”三句,是回顾自己 1276 年脱险南归的经历。“那
信”想不到。“属扁舟齐发”,以生命托付给扁舟的意思。“属”,托付,
“齐发”作者至通州时,有四条船一同出发照应。⑤“正为”句,正是为了
留得余生与朋友一同抗元。“鸥盟”,指抗元的志士结盟。“留醉眼”,承
上文“余生”而言。⑥“涛生云灭”,喻时局变幻不定。⑦“睨柱吞赢”,
是说蔺相如的气势震慑了赢秦。⑧“回旗走懿”,是说诸葛亮死后,还使司
马懿回旗惊走。⑨“秦准”,河名,流经南京,战前是最热闹的地方。
[导读]这首词语言艰深晦涩,用典过多,但读起来却气势磅礴,感情奔
放,表现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全篇情调激昂,气
冲霄汉,有极强的感染力。



中外女神童的故事

6 岁辨琴——蔡文姬

蔡琰(公元 174~?),字文姬,东汉陈留(今河南杞县南)人,我国
古代著名的才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她 6 岁辨弦的故事,曾在民间广为
传颂。
文姬小时聪慧过人。一天深夜,她被铿锵有力的琴声吵醒了,便侧耳谛
听起来。原来文姬的父亲蔡邕几乎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研究和整理古代经典
书籍方面,平时常常写作到深夜。他是用弹奏乐器来减轻自己过度的精神疲
劳,以便在片刻休息之后继续写作。忽然,“嘣”地一声响,父亲弹奏的琴
弦断了一根。小文姬为了在父亲面前显露一手,便向书房里的父亲大声喊:
“我猜您弹断的是第二根弦,对不对?”蔡邕大吃一惊,问:“我儿怎么还
没睡觉?你再猜猜我又弹断的是第几根?”父亲想试试女儿的判断力,便又
拨断了一根弦。小文姬听后大声说:“又断的一定是第四根弦,对不对?”
“对,对。”父亲高兴极了,又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小文姬很不以为然地说:“哪里是猜的?7 根琴弦我都能听出来。你信
不信?”
“信,信。”父亲说:“你真聪明,6 岁就有这么好的乐感。只要努力,
你将来一定能成个大音乐家。”
小文姬说:“古代的季札听琴,能判断国家的兴亡;师旷听琴能断定国
家就要打仗,我一定要象他们一样。”
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文姬从此便进一步投入到勤学苦练中,后来真的
成了七弦琴高手。东汉末年政治动乱。不久,匈奴大举人侵中原,文姬不幸
被掠到北国,在大草原上熬过了几度春秋。她思念故国亲人,总是用深沉的
七弦琴音排遣内心的忧郁。后来曹操当上了汉丞相,他用重金从匈奴赎回了
文姬,想让她继续整理其父亲生前没有完成的古文典籍。蔡文姬回归途中,
创作了悲切深沉的《胡笳十八拍》,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流芳万代。



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古代有名的女才子、女诗人。
她从小便有过人的文才和口才,7 岁时赢得了“咏絮才女”的美名。
谢家是东晋时期的望族。谢安是当朝宰相,谢石任都督,谢玄任广陵相。
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的组织者,在抗拒前秦荷坚统帅的百万大
军进攻、保卫东晋政权的殊死战斗中立下了大功,深得皇上的信任。谢道韫
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安的侄女。她生长在这个名门望族的大家庭中,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表现出超人的才智。
谢安文才武略盖世,乃是东晋第一号栋梁之臣。他平时非常关心下一代
的成长,希望子侄们能一个个地茁壮成长,将来好为国家效力,所以经常过
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要求也十分严格。有一天,他看到侄女道韫正在读《毛
诗》,便问:“你读过的文章能不能流利地背出来?”不慌不忙的小道韫说:
“能。”她一口气背出了十多首诗。谢安又问:“你说说《毛诗》里面,最
喜欢哪些诗句?”谢道韫想了想,说:“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去甫作颂,穆
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连声称赞:“很好,很好。

想不到你能有这么高的欣赏能力。这也说明你对《毛诗》的学习,不是囫囵
吞枣,而是领会很深。”这件事传到社会上,人们都说:“道韫真乃女神童
也。”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人们都穿上了御寒的棉衣。快到春节的时候,
竟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远处的山峦变成白茫茫的;广袤的田野被白
色覆盖了,连街道上庭院里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古人常说:瑞雪兆丰年。
人们看到雪下得越大,心里越高兴。谢安带着侄儿侄女一起外出赏雪。他们
为大自然的壮丽美景陶醉了。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谢安却在草亭里举
杯独酌,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出神。
谢道韫和哥哥谢朗从雪地里跑进草亭,借着炉火取暖。他们已经玩累了,
也该休息休息了。
谢安看着他们兴致很高,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情况。谢安
说:“赏雪是个高雅的活动。不光是用眼睛去观看美景奇观,还应该用优雅
的诗词赞诵,才能把兴致尽情地抒发出来呢。”
调皮的谢朗正好 8 岁,他说:“叔叔你一定想好诗句了,才来考我们的,
对不对?”
温和的谢道韫接过了话,说:“俺们和叙叙比试比试,怎么样?”
谢安高兴得笑出了声:“好!我饮下这一杯酒,再作好诗给你们看,如
何?”
兄妹俩等了好一阵子。只见叔叔用手拂去胡须上沾着的酒滴,站立起身
子,用手向漫天大雪一挥,口中吟出了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就不往
下说了,他是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正下着的大雪好像是什么呀?
调皮的谢朗抢着吟了一句诗:“空中撒盐差可拟。”意思是说:“我看
大雪就跟从天上往下撒着盐粒一样。”说完很得意地双眼看叔叔,想得到他
的表扬呢。
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不好,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能从天
顶上往地下撒那么多的盐粒呢?再说盐粒重得很,怎么能够漫天地飞舞
呢?”
几句话说得谢朗脸上红红的。他觉得叔叔说的很对,可是自己怎么也想
不出更好的比喻了,再去看妹妹的本事吧。
谢道韫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是想好了一句,不过,叔叔您不能笑话人
家呀!”
谢安点了点头,表示不笑话她。
谢道韫把眼睛投向天空,轻轻地吟咏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意
思是说:“我看这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正好像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起,四
处飞舞。”
谢安立即拍手叫好。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