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77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77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忧郁而死,唐肃宗李亨也病危。此时,李辅国专权,张皇后也要受他挟制,两人致成嫌隙。张皇后因幼子仅3岁,恐太子李豫功高难制,她便趁李亨病危,要除掉李辅国与太子李豫,并谋立李係为太子。李辅国得知此事后,先期发难,和另一宦官程元振,带兵冲进殿中,杀死张皇后和皇子李係、李侗等,唐肃宗受惊而死。太子李豫即皇帝位于柩前,后被称为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更加喜爱独孤氏,独孤氏却并不因此而无视朝规,丝毫不肯干预朝政,只是一个心思服侍代宗,养育子女,闲暇之时,做一些女红,全然一种娴雅贤淑之风韵。代宗觉得独孤氏是最可亲近、信赖之人,每遇朝廷有疑难棘手的事,总想与独孤氏来商量定夺。但独孤氏总是对此再三避让,说:“妇人见识短浅,不应当参预国家大事,不然误了国家,岂不使皇上遭到非议?”代宗为了讨独孤氏的欢心,便派人寻访独孤氏的子侄辈,欲赐以官爵,独孤氏知道后,竭力辞谢说:“皇上的好心妾知道。妾能够服侍皇上已深感万幸,妾的亲戚却不该享受这非分之福。”代宗见独孤氏如此贤德明达,深受感动,对她更是爱怜有加,渐渐对别的妃嫔都冷落了。

尽管唐代宗李豫十分宠爱独孤氏,但他并没有册立她为皇后,仅在大历三年(768年)二月封她为贵妃,而虚皇后之位,等待着沈氏能够被寻找回来。对此,独孤氏十分理解李豫的一片苦心,因为李豫对沈氏依然一往情深,此时已立沈氏的亲生儿子李适为太子。同时,如果另外册立皇后,则会造成将来皇帝嗣位之争,造成兄弟相残的混乱局面,李豫本人就曾身受其苦,他不希望他的经历重演。

独孤氏入宫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李迥,后来被封为韩王。几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华阳公主。华阳公主生得和她母亲一般美丽可爱,且聪明过人,悟性极好,十分乖巧。代宗对她十分喜爱,加之华阳公主又是他最宠爱的独孤贵妃所生,爱屋及乌,代宗更是爱若掌上明珠。华阳公主能够看代宗的脸色说话做事。当看到父皇高兴时,便让父皇陪她玩耍;当看到父皇忧愁时,便牵着父皇的手,撒着娇逗他,直到逗得他哈哈大笑为止。华阳公主自小便十分懂事听话,父母说好的事情,她总是模仿着去做;父母说不好的事情,她情愿放弃掉,而不去做。代宗与华阳公主在一块儿时总是特别开心。

公元774年,即大历九年,华阳公主突患重病,多方治疗均不奏效。代宗心急如焚,便令道教的宗师,接华阳公主到一所玄元皇帝庙中做道士女冠去修行,以期使她得到上苍的保佑,早日康复。道教宗师为华阳公主取名叫“琼华真人”。但华阳公主的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及至病危,代宗亲临探视。华阳公主弥留之际,代宗不忍看到她痛苦的样子,难过得竟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可见他对华阳公主的疼爱有多么深。

华阳公主死后,代宗和独孤贵妃万分悲痛。代宗好几天不吃饭,不睡觉,很长时间没有上朝。文武大臣联名上谏,劝他以国家为重,宜节哀保重,“得失谬于毫厘,安危存于晷刻”。代宗这才开始听朝。可是独孤贵妃却因为日夜啼哭,过度哀伤悲痛,病倒在床,竟一病不起,于第二年五月便香消玉殒了。

代宗刚失去爱女,又失去了爱妃,他的精神处于崩溃之际。他在位的这些年,藩镇割据之势已经形成。朝政更是紊乱不堪,先是几个宦官乱政,李辅国自恃拥立代宗有功,专横跋扈,恣意妄行,后来代之者程元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继任者鱼朝恩也是天下共怨之。后来元载虽不是宦官,但也是一个弄权舞智、贪污奢侈之徒。此外,外患频起,国家经济每况愈下等,这些都使唐代宗焦头烂额,难以应付。能够使他得到暂时逃避和安慰的莫过于独孤贵妃和华阳公主了,可是这些也都没有了,他变得精神恍惚,形容憔悴,涕哭不止,抱着独孤氏的遗体不肯放手。经过一些元老大臣跪求着,他才把独孤氏的遗体收殓,把灵柩停在内殿。代宗吃饭、睡觉都伴着这灵柩,昼夜不肯离开。几个月都不上朝。满朝的文武大臣忧虑彷徨,天天在商议着劝谏代宗的话。其中有一位補阙官姚南仲,上了一道奏章,力劝皇上要养身节哀,说皇上宜上体祖宗付托之重,下慰贵妃九泉之心,也不该随意糟蹋自己的龙体,这才多少对代宗有点触动。

唐代宗追封独孤氏为贞懿皇后。他将独孤氏的灵柩停放在内殿多年不忍心埋葬。到大历十二年(777年),独孤皇后的遗体开始腐烂,实在无法再在内殿存放了,他才下旨,派人在长安城东、宫中能够看到的地方为独孤皇后治陵,以便能与她朝夕相见。后经姚南仲和群臣再三劝谏,代宗才下旨,把独孤皇后葬在庄陵安葬。

独孤皇后的死对唐代宗李豫的精神打击巨大。自此,他茶饭不思,时时默默流泪。过度哀伤所致,身体极度虚弱。

公元779年,即大历十四年五月,唐代宗李豫也病死于长安紫宸内殿。

第二百零五章 王氏唐德宗李适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786年

婚配:唐德宗李适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786年

子女:一子一女

谥号:昭德皇后

公元763年,唐代宗继位,封长子李适(即德宗)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鲁王。这期间,李适纳出身名门的王氏为妻。不久,王氏生下一子,取名李诵,即后来的顺宗。李适很高兴,对她更加宠爱。

公元779年,代宗去世,李适即位,是为德宗,立即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行使皇后的权利。几年后,唐朝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泾原之乱,叛乱的将领占领了长安,德宗仓皇逃往陕西乾县,因出逃时仓促,连玉玺都忘了带,幸亏王淑妃心细,把玉玺藏在衣服里,待德宗因需要玉玺匆忙寻找时,王淑妃将大印交出,解了燃眉之急,此事为德宗夸奖不已。由于离开长安后几年的奔波,特别是女儿生下后即夭折,对王淑妃打击很大。回到长安后,王淑妃便一病不起。

公元786年年末,德宗宣布立王淑妃为皇后,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加冕仪式,朝廷中文武百官都参加了这个仪式,甚至在病中的王皇后也挣扎着与百官见面。然而隆重的加冕典礼刚落下帷幕,王皇后便撒手归西,德宗悲伤万分,又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于皇陵园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赐谥号为“昭德皇后”。

第二百零六章 王珠唐德宗李适贵妃

姓名:王珠

生卒年:不详

婚配:唐德宗李适

封号:贵妃

封妃时间:约公元780年

德宗当太子的时候,有一个叫王承升的好朋友,二人均喜爱弹琴赋诗,志趣相投。

一次二人正在王承升家客厅中开怀畅饮,只听见后面书房中传出一阵阵悠扬的琴声,那琴声忽如鸾凤和鸣,忽如风涛怒吼,一曲弹罢,德宗拍案叫绝,追问是何人所弹。王承升回答是其妹王珠在弹琴。德宗也曾听说王承升之妹不仅姿色过人,而且棋琴书画无不精通。便让王承升请其妹出来相见。王承升见太子夸奖其妹,自然高兴,急忙进后院书房催其妹打扮与太子相见。但王珠久久不愿出来。王承升怕得罪太子,好说歹劝,王珠才来到前厅与太子施礼。德宗见王珠虽不施粉脂,却有天姿国色,止不住内心冲动,情不自禁地要上前扶她。但王珠却一溜身又进到屋里去了。

这次与王珠见面之后,德宗恋上了王珠,整日朝思暮想,饮食无味。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就要纳王珠为太子妃。谁知无论怎么劝说,王珠也不愿进宫侍奉太子,她施缓兵之计说:“我现在年纪尚小,不懂得宫中礼节,如到宫中有失礼的地方,恐怕要连累家里人,望哥哥转告太子,待太子继承皇位,册立我为贵妃时,再进宫也不迟。”王承升知道其妹性情刚烈,如逼的过急,恐怕会闹出人命来。只好把这番话告诉了德宗。德宗虽想念王珠,却也无可奈何,再加上身边有王淑妃等嫔妃,对王珠之事也就冷淡下来。

公元780年,德宗即位,其原配王淑妃被封为皇后,但很快病死。德宗下诏,册立王珠为懿贵妃,并召她立即进宫。王珠万般无奈,因有前言在先,也只好服从命运安排,来到德宗身边。

自王珠进宫后,德宗与她形影不离。为讨好王贵妃,他把宫中收藏最好的宝珠串成衣服让王贵妃穿。王贵妃素来爱清洁,每天要洗3次澡,更3次衣。每当她洗澡更衣时,德宗都要派一大批宫女伺候,每当贵妃吃饭时,必有8个宫女端茶盛饭。特别是当王贵妃在宫内里活动时,几十个宫女、宦官前呼后拥,好不威风。为让王贵妃欢喜,德宗还特地为她建造一座水晶楼。楼中以水晶为壁,人行室中,影在四壁,气派非凡。但尽管德宗对王珠百依百顺,她自进宫后还是不露笑脸,任凭德宗如何哄劝,她整日低头沉默,少言寡语,弄得德宗皇帝也不知如何对待才好。甚至对身边宦官说:“如见王贵妃一笑,即便皇位不要也在所不惜。”

水晶楼完工这天,德宗在此大宴宾客,然而王贵妃迟迟不到,德宗亲自派人去请,王贵妃突然跪在德宗身边,放声大哭。德宗大惊,问其缘由。王贵妃说:“万岁爷饶了我吧,我自知命薄,受不了您天大恩宠,也受不了宫廷中这般受拘束的生活。我自入宫以来,想念家中,心如刀割,又因宫中礼节繁琐,行动受监视,宛如狱中囚徒,所以饮食无味,睡卧不安。万岁爷如可怜我命小福薄,务求放妾出宫,还我自然,我将永远感激万岁爷天高地厚之恩。”德宗本来正在兴头上,听王贵妃说出这般话,大为扫兴,本想训斥她一番,但又见贵妃哭的像个泪人儿,只好悻悻而去。

德宗另外两个妃子,借机争宠,德宗对王贵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