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756年,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挥师直取京师长安。
唐玄宗从长安出逃,当行至马嵬驿时,军队发生哗变,有逃难吏民跪在太子马首恳请太子主政,唐玄宗得报,立即颁布诏书,准太子李亨留驻马嵬驿主政监国,收拾残局。
太子妃良娣张氏与东宫太监李辅国劝说李亨顺应吏民百姓的要求,留马嵬驿统领各镇勤王之师,迎战叛军。
因为李亨曾任朔方节度使,在那里有一定的基础。朔方路途不远,又有朔方留守杜鸿渐和行军司马裴冕在那里镇守。经多年经营,兵精马壮。因此,李亨决定西去朔方灵武(今宁夏灵武)。征集兵马,再兵发长安。
这时,张良娣已有孕在身,随军西去朔方,餐风露宿,一路十分劳苦。李亨随从军卒为数不多,一路上和逃难百姓同行,杂混一处,更觉混乱。为了保障李亨的安全,每晚住宿,张良娣都将自己的被褥安置在前厅,让李亨住到后室,以防不测。李亨非常感恩。
不久,李亨、张良娣一行顺利到达了朔方灵武。广集各镇兵马,准备兴兵讨伐安史叛军。李光弼、郭子仪等人,闻知监国太子李亨已抵灵武,纷纷率部队前来会合。
抵达灵武以后,张良娣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佋。产下三天,张良娣不顾自己产后体虚,起身亲自带领随军女眷,为前线将士赶制战袍军服。使太子深受感动。
公元756年,在张良娣、李辅国及文武官员的要求下,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
肃宗即皇帝位后,立即诏令各部唐军,进剿叛军。李光弼、郭子仪率唐军及部分借用的回纥兵,大举进攻,很快就收复了京城长安。
公元758年,肃宗李亨、张良娣等返回长安,改年号为“乾元”。
肃宗回京后,即册晋张良娣为“淑妃”。同时,他又派人到成都接回太上皇李隆基,于城南兴庆宫居住。
接着,唐肃宗又任张淑妃的父亲张去逸为尚书省左仆射。母亲窦氏封义章县县主。姐姐封清河郡主。妹妹封郕国夫人。弟弟张清尚大宁公主,晋升为太常寺卿,张潜尚廷和公主。一家皆加爵升官,因此显贵。
公元758年,肃宗诏告天下,立张淑妃为皇后。
公元759年,为了加强对各方镇的控制,强调皇帝的权威,唐肃宗李亨诏令群臣重议帝号。经过廷议,上尊号为“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张皇后闻知,也要求为自己上尊号为“翊圣”,“翊圣”即为拥戴辅佐皇帝的圣贤之人。不想激起了朝臣的强烈反对。
恰好当天晚上,出现月食天象,京城内外,十分惊慌。朝中盛传,皇后阴德过盛,以阴压阳,因此天降灾象,以示惩戒。为避天灾,唐肃宗这才诏令三省各部,禁止为张皇后议上尊号。从此以后,唐肃宗对张皇后日渐疏远。
张氏既然已经做了皇后,当然也就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张皇后曾恳请肃宗立她生的儿子李佋为太子。遭到肃宗第三子建宁王李倓的强烈反对。不久,李佋夭折。从此张皇后和建宁王李倓结下了怨恨,并多次谗害李倓,终使肃宗下诏赐死了李倓。
太子李豫,率唐军先后收复了长安、洛阳,关中、河南一带得以安定。这样,太子李豫名震天下,万民翘首以待。
张皇后虽然常以李豫非嫡出为由,希望肃宗改立她的小儿子李侗为太子。但是,由于李侗年幼而李豫威望极高,加上李泌及朝中文武大臣又强烈反对,肃宗一直未予应允。特别是太上皇李隆基也极为反对,他格外喜爱李豫这个孙子。他认为,恢复李唐江山的重任,只有李豫才能承担。
张皇后由此深恨太上皇,于是勾结宦官李辅国,怀疑太上皇李隆基欲复帝位,多次密奏肃宗,要肃宗将太上皇迁出幽禁。此时,肃宗李亨因内外忧虑、心烦成疾,以致病危。
唐肃宗病后,张皇后乘机矫诏逼迫太上皇李隆基迁入西宫甘露殿,同时,又将高力士流放巫州(今四川巫山)。
太上皇李隆基被软禁甘露殿以后,染病不起。公元760年,太上皇李隆基病逝于甘露殿。
唐肃宗正在病中,闻此噩耗,病势更加严重。弥留之际,他终于颁布诏令,命太子李豫主政监国,掌管一切军国政事。
诏书颁布以后,太子李豫将继大统的局势已定。李辅国见肃宗命在旦夕,张皇后大势已去,转而投靠太子李豫。
张皇后见状十分恼怒,转而勾结肃宗第二子、越王李係,图谋贬废李豫,立李係为太子。
李係应允以后,张皇后立即假传圣旨,急召太子李豫到长生殿觐见,企图捕杀太子李豫。
张皇后所做所为,早有程元振的心腹太监密报了李辅国、程元振。李辅国等在凌霄门拦住了太子李豫,将张皇后的阴谋禀告了李豫,从而保太子未被杀害。
当天夜里,李辅国、程元振亲自率禁军冲入长生殿,唐肃宗于病榻上,忽见禁军冲入殿前,受到惊吓,当即毙命。
李辅国控制了局面以后,立即赶到后宫,将张皇后押解出宫,幽禁于别殿。
公元762年,太子李豫即皇帝位,是为代宗。
唐代宗经廷议议决,颁诏历数张皇后的罪薮,贬张皇后为“庶人”,后杀于宫中。张皇后族人及亲信,全部被杀。张皇后的弟弟张清、张潜亦被流放。
第二百零二章 吴氏唐肃宗李亨皇后
姓名:吴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唐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
婚配:唐肃宗李亨
封号:皇后
子女:一子李豫(唐代宗)
谥号:章敬皇后
吴皇后,太尉吴令珪之女,唐肃宗李亨皇后。她是一位貌美且性格谦柔的女子。
吴氏父吴令珪因罪罢官,后被囚而死。此时吴氏依唐制规定,遂以罪者之女的身份没入掖庭宫。吴氏初入掖庭,整日浇花、洒水,以杂役默默度日。后玄宗到太子李亨府,见太子好学,屋内书籍、乐器颇多,然且多有尘土,又不见服侍的宫女,遂令高力士为太子选妃。经高力士在掖庭宫仔细挑选,最后选吴氏等三位美女入太子府侍奉太子。吴氏时年16岁,聪明伶俐、性情柔和,且谦让知礼,对太子又十分关切体贴,太子对其亦颇为宠爱。不久吴氏怀孕,于玄宗开元十四年生下儿子,初取名李俶,后改名李豫,这就是后来继承帝位、做了17年皇帝的唐代宗。吴氏于18岁早逝,时李豫还小,李亨极为悲痛。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肃宗李亨病逝,李豫即位为代宗。时由郭子仪等大臣上奏,认为吴氏生前颇有母仪天下之质,应追尊为皇后,并与肃宗合葬。代宗纳群臣谏请,遂追谥生母为“章敬皇后”,并与肃宗李亨合葬于建陵。
第二百零三章 沈氏唐代宗李豫皇后
姓名:沈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唐吴兴(今浙江吴兴)
婚配:唐代宗李豫
封后时间:公元780年
子女:一子李适(即唐德宗)
谥号:睿真皇后
沈氏之族,世为冠族仕宦之家。玄宗开元末年,沈氏以良家之女被选入东宫,为太子李亨长子广平王李豫妃。沈氏后生子李适,即后来的唐德宗。
公元755年,即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率嫔妃及皇子皇孙仓皇出逃往蜀,沈氏一步走迟,落于敌手,被安禄山乱兵解至东都洛阳。翌年,李亨即位为肃宗,其子李豫为兵马大元帅。在李豫率兵收复东都洛阳时,李豫与沈氏在洛阳宫中相逢,二人悲喜交集,相拥难离,但因军情紧急,未安置沈氏,便匆促北征。时平卢兵马使史思明从安禄山叛,再次攻陷洛阳,沈氏又陷入敌营。当平定“安史之乱”后,唐代宗李豫遂派人寻找沈氏,然终未找见,从此沈氏失踪。
据人们推测,沈氏很可能是死于史思明乱军刀枪之下,时年约30岁。
公元780年,李适即位为德宗,尊生母沈氏为皇太后。后在德宗继续派人寻找母亲下落时,曾先后有人前来冒充,德宗均免罪释放。最终,德宗觉得寻母无望,便令人为母亲做了一套太后朝服,又选择吉日,将太后朝服奉迎于代宗元陵(今陕西富平县),附葬于代宗陵寝之侧。顺宗李诵(德宗长子)时,又追尊沈氏为太皇太后,谥为“睿真皇后”。
第二百零四章 独孤氏唐代宗李豫贵妃
姓名:独孤氏
生卒年:?~775年
籍贯:不详
婚配:唐代宗李豫
封号:贵妃
子女:一子李迥(被封为韩王)、一女华阳公主
谥号:贞懿皇后
独孤氏出身名门,她是工部尚书独孤颖之女。被代宗李豫封为贵妃。
唐代宗李豫原名李俶,是肃宗长子,玄宗长孙。15岁被封为广平王,当时由玄宗做主,把李俶乳母之女沈珍珠给他当了侍女,第二年沈珍珠便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德宗李适,李俶与珍珠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甚笃。后来,韩国夫人又把女儿崔氏嫁给了李俶,被册为王妃,崔氏倚仗其母杨氏的权势,极为骄纵,李俶并不喜欢她,可又惧她三分,因而,沈氏一直未能立为王妃。安史之乱发生后,杨家败亡,肃宗即位,玄宗成了太上皇,李俶也于至德三年(758年)被立为太子,并改名为李豫。
公元759年,即乾元二年,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从此,沈氏便下落不明。
太上皇李隆基看到太子李豫对崔妃非常冷漠,沈氏又踪迹全无,在李豫所居的东宫缺少一个李豫所中意的人,便派人去选士家女子到东宫侍奉太子。独孤氏因其貌德双全,能母仪天下而入选。她螓首蛾眉,肤若凝脂,生得特别美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种摄人心扉的魅力。同时,她的性情十分宽仁慧达,善解人意,这些对处于忧愁焦虑寂寞之中的李豫来说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也正因为如此,使李豫思念沈氏的痴情终于有了一个寄托和着落。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四月,太上皇李隆基忧郁而死,唐肃宗李亨也病危。此时,李辅国专权,张皇后也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