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卒年:?~693年
婚配:唐睿宗李旦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684年
子女:一子宁王李宪,二女寿昌公主、代国公主
谥号:肃明皇后
公元678年,唐高宗第八子李旦徙封为豫王后,刘氏被纳为孺人,不久又立为豫王妃。此后七、八年间,夫妇二人相亲相爱,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刘氏在这些年内先后生下了儿子宁王李宪和寿昌、代国二位公主。
公元684年,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废中宗李显,改立豫王李旦为帝,改元文明,刘氏也当了皇后。然而,李旦名为皇帝,实为傀儡,武则天依旧临朝称制。即是名义上的皇帝和皇后,也只当了五年。公元689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于是,李旦从皇帝降为皇嗣,徙居东宫,享受皇太子的待遇,刘氏也由皇后再次降为王妃。
对于这种任人摆布的生活,刘氏虽然不敢形诸言表,心中却深为愤懑。于是,她在没有其他良策可施的情况下,采取巫蛊咒诅之法,指望能诅死则天女皇,夺回皇后之位。不料事情泄露,公元693年正月,正当刘氏去嘉豫殿朝见则天皇帝时,被则天所杀,尸身埋于何处也无人知晓。
直到公元710年,睿宗再次继位为帝,才将刘氏之案昭雪,招魂葬于东都城南,名惠陵,并追谥刘氏为“肃明皇后”。
第一百九十六章 窦氏唐睿宗李旦皇后
姓名:窦氏
生卒年:?~693年
籍贯: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县)
婚配:唐睿宗李旦
封妃时间:公元684年
追谥:昭成皇后
子女:李隆基(唐玄宗)、金仙、玉真两位公主
窦皇后,唐高祖李渊窦皇后堂兄窦抗曾孙女,李渊二女儿襄阳公主孙女,润州刺史窦孝谌(沉)之女,唐睿宗李旦皇后。
窦氏是一位貌美、聪颖,自幼受礼教熏陶,性格柔顺、动循礼则、受人喜爱的贵族小姐。时武则天之子相王李旦年14岁,武则天听说窦孝谌之女貌美端雅,又知书达理,于是便与高宗商量,遂纳窦氏为李旦王妃。婚后二人你恩我爱,生活十分甜蜜。公元684年,李旦即位为睿宗,封窦氏为德妃。后窦氏生下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又生下了金仙、玉真两位公主。
公元693年,窦氏被诬为以“巫蛊”咒诅武皇,武皇怀恨在心。不久,武皇召窦氏入宫朝见。朝见毕,在窦氏回东宫途中被人暗杀,可怜她被武后暗杀灭迹,最终也未找到尸体。
李旦这时早已被废去帝位,也明知窦氏是被武皇暗算,但为保全自己性命,也只好含悲愤保持沉默。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睿宗复位后,遂命人在宫中挖掘、寻找窦氏尸体,然终未找见。无奈只好追谥窦妃为“昭成皇后”,并招魂葬于“靖陵”。后睿宗传位,由太子李隆基即位为玄宗,玄宗追尊生母“昭成皇后”为皇太后。
公元716年,即玄宗开元四年,睿宗李旦亡并被葬于桥陵(在今陕西省蒲城县),玄宗逐迁其母窦太后与父亲合葬。
第一百九十七章 王氏唐玄宗李隆基皇后
姓名:王氏
生卒年:?~724年
籍贯:唐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712年
王氏出身于士族,先祖是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王氏的父亲王仁皎,在唐朝初年曾任甘泉府果毅都尉。她也是唐玄宗的第一位皇后,也是唯一在生前被册封为皇后的女子,死后未得任何谥号。
王氏姿容美丽,聪明好学。公元693年,即则天帝长寿二年,唐玄宗李隆基初封临淄郡王时,纳王氏为郡王妃。时李隆基年18岁,王氏年约16岁。
武则天退位还政,恢复了李唐的国号,唐中宗李显复辟归位。中宗如其父高宗一样懦弱无能,大权落入颇有野心的韦皇后手中。韦皇后想效法武则天,做女皇帝。
面对李唐王朝再次易姓的危机,临淄王李隆基与侍读张说密谋,联络太平公主,策动羽林军,发动宫廷政变,诛杀韦皇后及其族人党羽,稳定李氏大统。
在这一场政治风波中,出身于官宦世家的郡王妃王氏,显示出了政治上的胆识和见地。她不仅晓以利害,力劝李隆基举兵翦除韦后及党羽,甚至直接参与了丈夫的谋划,以成大业。
这次政变成功,诛杀了韦后、上官婉儿及其党羽。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因匡扶大唐基业有功,先封为平王,继之立为太子。王氏亦晋册为太子妃。
公元712年,太子李隆基与张说、太子妃的孪生兄长王守一密谋发动政变,杀掉太平公主,彻底翦除了武氏势力。睿宗突闻此讯,极为惊恐。多年来的宫廷斗争,自己的兄弟姊妹,死的死,流的流,最后唯有他和太平公主尚在人世,而且他兄妹二人情感甚笃。此次太平公主被杀,使睿宗受到极大震动,他随即宣布“退位”,禅让皇位与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即皇帝位,是为玄宗,王氏册立为皇后。
当今大业已成,王氏贵为皇后,王氏家族也因此显赫。王皇后的父亲王仁皎官拜将作大匠,加开府仪同三司,封邠国公。孪生兄长王守一尚靖阳公主,做了驸马,升为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封晋国公。王皇后家族,大都得官升迁。
然而,作为“母仪天下”的王皇后,忧心之事随之而来。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可王皇后自从嫁给李隆基,一直没有生育。李隆基的其他几位嫔妃,却均生育有子女。这就让王皇后更加忧心忡忡。
李隆基即位后,杨良媛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亨”,源于《易经》的“元、亨、利、贞”。李亨未出生前,李隆基曾梦有神人告之:神祐此子。所以,唐玄宗对李亨母子宠爱有加。晋封杨良嫒为贵嫔。
李亨出世,特别是唐玄宗的梦兆,更增添了王皇后的担心。于是她着人寻得一位道长为李亨占卦,卦象为“不宜养”。王皇后据此将李亨接到后宫,收为己有,亲自抚养。杨贵嫔因自己名位在王皇后之下,无奈只得割爱。不久,杨贵嫔病逝。但王皇后的忧虑却又加一重。
李隆基做了皇帝后,一天,发现后宫中还藏有一位艳丽、娇媚、高雅的佳人,这就是后来宠极一时的武惠妃。
武惠妃自从见宠于玄宗,宫中礼遇,几乎与王皇后平起平坐。武惠妃恃宠而骄,也不将王皇后放在眼里。武惠妃生有两子,均年幼夭折,后又生子李瑁。
对于武惠妃的骄蛮,王皇后甚为不满,常常在玄宗面前数落武惠妃的逾礼过失。但是,玄宗对武惠妃的爱宠,已经到了入痴入迷的地步,所以对王皇后所言,不但不相信,反而认为她是争宠斗艳,故意谗言诋毁。
由于唐玄宗对王皇后日益不满,于是渐生“废后”的念头。他多次与秘书监姜皎商议废去王皇后名位之事。此时,宫内宫外对玄宗专宠武氏早有议论,最为忌讳的就是“武”这个姓。于是秘书监姜皎有意无意地将玄宗企图废后的念头透露出去。
王守一闻讯,大吃一惊,立即将此事密告王皇后。当玄宗得知此事外泄,立即下诏流放姜皎边地。
流放姜皎,恰恰证明了唐玄宗确有废后的意图。这对王皇后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威胁。自武惠妃专宠以后,玄宗几乎不召其他嫔妃侍寝,王皇后就更不用说了。王皇后既不能生儿育女,又不得见玄宗,关系日渐疏远。
王皇后的兄长,驸马王守一更为担忧,王皇后一旦被废,王氏家族的荣华富贵且不说,就连生死性命也很难预测。情急之中,王守一便求助于符蛊左道,以求渡过危机。
王守一请来精于蛊咒压胜之术的左道僧人明悟,在府邸设坛作法。明悟教王守一沐浴祭拜“天枢”北斗,取块称作“霹雳木”的压胜神牌,按“天”、“地”、“人”之位,上位刻“天”、下位刻“地”,中位刻上玄宗的名“李隆基”。然后面符压住,念咒封固。明悟作法以后,将“霹雳木”交给王守一,说:“神道已成,皇后佩带此牌,定会早得贵子,陛下被咒压,王皇后亦会与则天皇帝一样,大有作为,君临天下。”王守一闻此万分高兴,接过“神牌”,悄悄携带入宫,交予王皇后佩带。
王皇后所为,特别是蛊咒压胜之事,很快被宫人告发。玄宗闻报极为震惊。
公元724年秋,唐玄宗亲自查究此案,审讯人证,件件属实,罪不可赦。王皇后被贬废为“庶人”,迁出后宫。
王皇后见到废后诏书后,立时绝望。临行前,她恳求再见玄宗一面。玄宗准奏。当她与玄宗会面时,泪如雨下,痛哭失声,说道:“陛下唯独不念你我患难时的情分吗?”说罢,拭泪而去。
王皇后废为庶人以后,其兄王守一被贬为柳州别驾,诏令接诏之时即刻起程。当王守一行至蓝田(今陕西蓝田)时,玄宗二次诏书又至,诏令“赐死”。王守一接诏自杀。其后,王家财产全部抄没充公。
当年十月,王庶人忧郁病死。唐玄宗下令以一品官的礼仪葬于长安城外的无相寺。
公元762年,玄宗的孙子、唐代宗李豫即位以后为“废后”王氏昭雪,免去所定所有罪名,追复“皇后”尊位,但未上谥号。
第一百九十八章 武氏唐玄宗李隆基妃
姓名:武氏
生卒年:公元697~737年
籍贯:蜀郡广元(今四川广元市)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妃
追谥:贞顺皇后
武惠妃,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貌若天仙,艳丽娇媚,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武氏的父亲武攸止是武则天的侄子。武则天做了“天后”以后,武氏一族皆得封为王,武攸止亦受封为“恒安王”。武攸止不同于武三思等武氏诸王,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且待人宽厚,老成持重。“天后”执政、武周代唐、李唐复辟等政治风波,他始终是一位旁观者。即使武氏权势不可一世之际,他也仅仅是治家教子,闲居自家,与李氏皇族私交甚好。“武周”后期,武攸止病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