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38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38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569年,陈顼即位为帝,立其子陈叔宝为太子。宣帝太建三年,时年19岁的陈叔宝纳年约15岁的沈婺华为太子妃。

公元582年,陈叔宝即位,是为后主,沈氏被立为皇后。

沈氏性格端庄沉静,且清心寡欲,自幼聪明,博闻强记,对经史典籍均有涉猎,并工于书法。当初,后主做太子的时候,沈后之父沈君理去世,沈后服丧期间与后主分居,且哀毁过于常理。后主难耐寂寞,与沈后逐渐疏远。张贵妃乘虚而入,深得后主宠幸,后宫之政并归贵妃,沈后却淡然处之,没有半句怨言。

沈后的住处很简朴,从不穿锦绣编织的衣服,左右近侍才百余人,天天埋头于阅览经史、吟诵佛经。沈后对后主沉溺声色、荒废政务忧心如焚,多次上书劝谏。后主大怒,打算废掉沈后,立张贵妃为皇后,因亡国而未能如愿。

陈亡后,沈氏与后主被隋军掳往长安。隋炀帝对沈后的才学很赏识,每次出外巡幸,均命她随行。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后,沈后从广陵过江还乡,在毗陵天静寺出家为尼,法名观音,她曾先后经历南朝陈及隋、唐三个朝代,后于唐太宗贞观初年去世,享年约80岁。

第一百四十一章 张丽华南陈后主陈叔宝贵妃

姓名:张丽华

生卒年:公元560~589年

婚配:南陈后主陈叔宝

封号:贵妃

封妃时间:公元582年

子女:儿子陈深

张丽华出身寒门,为兵家之女。

陈后主做太子的时候,年仅10岁的丽华因容貌姣好,被选入东宫,为龚贵嫔做使女。后被陈后主偶然发现,即御幸。

张氏生性聪慧,善解人意,从此日见宠爱,如胶似漆。不久,张氏怀孕,生下太子深。后主即位,被拜为贵妃。

后主即位之初,其弟始兴王叔陵作乱,将后主打伤。后主在承香殿养伤,嫔妃一概拒之门外,只有张贵妃在旁侍候。皇后沈氏因素不受宠爱,单独住在求贤殿。

公元584年,后主命人在光诏殿前造临春、结绮、望仙三座楼阁,每座高数十丈,共有几十间房子。每间房子的窗户、墙壁、栏杆、门槛等木构件,都用黄金和美玉装饰,并以珍珠和翡翠点缀,门外悬挂珠帘,屋内有宝床宝帐,服饰摆设器具都瑰丽多彩。每当微风吹过,香飘数里;旭日初升,光照后庭。阁楼之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奇花异树,遍布庭园。后主自己住在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三阁之间,以复道连结,可互相往返,极为方便。除三位贵妃之外,还有王、季二美人,张、薛二淑嫒,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7人,俱受后主宠幸,轮流到楼上游乐。后主封袁大捨等懂文学的宫人为女学士。每次接待宾客,或与贵妃等游宴,便让诸贵人及女学士与客人共赋新诗,互相赠答。从诗中挑选写得最为艳丽的,谱上新的流行曲调;再从宫女中挑选长得漂亮的上千人,命她们学会这些词曲,为客人们演唱,以为娱乐。曲名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中有这样的词句:“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部分词曲都是赞美张贵妃、孔贵嫔的姿色的。

张贵妃长发披肩,据说长达七尺,且色黑如漆,光可鉴人。贵妃光彩照人,举止优雅,容貌极为秀丽。每顾盼凝眸,则光彩溢目,左右生辉。一次在阁上化妆,凭栏远眺,从宫中遥遥望去,飘然若仙。贵妃博闻强记,能言善辩,善于揣摩君主的心理。对下面的人笼络有方,后宫都说她的好话。又精于巫术,借鬼神迷惑后主,在宫中设立神祠,招引女巫,令她们击鼓跳神。

后主沉溺声色,怠于政务。凡百司奏事,必经宦官蔡临儿、李善度进宫请示,而后主让张贵妃坐在自己的膝上,二人一起决定。蔡、李记不下来的,贵妃替他们写下,没有丝毫遗漏。因留心访察外事,凡民间有一言一事,贵妃必先于后主知晓,至臣下上奏时,贵妃已先有应对之策,由此益受宠爱,冠绝后庭。后宫诸人,即使犯了法,只要向贵妃求情,贵妃就会让李、蔡先向皇上启奏,然后再从容地为他们说情,没有不灵验的。大臣有不听命于贵妃的,就向皇上说他们的坏话,没有不听信的。于是张贵妃的权势,熏灼四方,她的亲戚族人,多被任用。

宦官及奸佞谄媚之徒,内外勾结,攀炎附势,贿赂公行,赏罚不分,纲纪大乱。陈朝世风日下,国势日衰。

公元589年,隋军乘虚而入,一举攻克台城,贵妃与后主慌乱之下,躲到一口枯井里,被隋兵发现擒获。张贵妃被俘后,晋王杨广见其十分美丽,欲纳为妃,然众人都说张丽华虽然貌美有才,但却是个灾星,万不可留。杨广无奈,便违心下令将年仅30岁的张丽华斩于清溪中桥。绝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使杨广惋惜不已。

第二十五卷 北朝后妃(北魏)

第一百四十二章 慕容氏北魏道武帝拓珪皇后

姓名:慕容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后燕中山(今河北定县)

婚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400年

慕容氏原是后燕国主慕容宝的第三女,正当她步入豆蔻年华的时候,后燕国都中山(今河北定县)不幸被北魏攻陷。慕容氏和后燕的文武官员以及守城的士兵一起成了北魏俘虏。由于慕容氏有着迷人的眼睛,匀称的身段,在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被道武帝拓跋珪看中,留到了后宫。从此得宠。

公元400年,即天兴三年年初,一些大臣向拓跋珪提出了立皇后的建议。当时,左丞相拓跋仪等人主张立慕容氏,另有几位大臣主张立刘贵人。当时拓跋珪对她们两人都非常宠爱,究竟立哪一个,他也拿不准主意。最后,还是按照他的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让她们每人亲手铸一个金人,如果谁能铸成就立谁当皇后。慕容氏由于手巧和幸运,很快就把金人铸好,而刘贵人却怎么也铸不成。

拓跋珪于是宣布立慕容氏为皇后。慕容氏的母亲孟氏被封为漂阳君。后事如何,史书再无记载。

第一百四十三章 刘氏北魏道武帝拓跋硅贵人

姓名:刘氏

生卒年:不详

婚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封号:贵人

子女:一子拓跋嗣,一女华阴公主

谥号:宣穆皇后

公元386年,刘眷的女儿刘氏以迷人的姿色进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后宫,被立为贵人,开始了她为当皇后而苦心角逐的艰难历程。刘氏凭着出众的美貌和高贵的家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情敌,使拓跋珪的情爱全部灌注到自己的身上,把后宫的嫔妃们气得咬牙切齿。

公元392年,即登国七年,刘贵人继生下华阴公主之后,又为拓跋珪生下了皇子拓跋嗣。

拓跋嗣降生后,刘贵人一心扑在料理内务上,把大小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拓跋珪看到这一切,除对她更加宠爱之外,还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就在刘贵人受宠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拓跋珪攻取了后燕国都,将后燕国君慕容宝的小女儿带到了北魏后宫。慕容氏年轻漂亮,气质高雅,很快把拓跋珪对刘贵人的爱夺走了一半,并有全部夺走的趋势。公元400年,即天兴三年年初,一些大臣向拓跋珪提出了立皇后的建议。当时,大臣中有拥立刘贵人和拥立慕容氏两种意见。作为拓跋珪个人来说,对哪一个都宠爱,所以对立刘氏还是立慕容氏犹豫不决,最后,决定按北魏老规矩办事。拓跋珪让她们两人同时亲手铸一金人,如果谁能铸成就立谁当皇后。刘贵人运气不佳,怎么也铸不好,而就在她急得满头是汗时,慕容氏已经铸成。这样,刘贵人只好自认倒霉,屈居慕容皇后之下,继续当她的贵人。

公元409年,即天赐六年十月,刘贵人听到了令她且喜且忧的风声。喜的是,自己虽没能当上皇后,但儿子拓跋嗣将被立为太子;忧的是,儿子被议定为太子那天就是她的祭日。原来,北魏统治者早在塞北的时候,就对中原王朝的历史作了认真研究,发现中原王朝历史上的母后干政和外戚专权会引起混乱,使国家衰败,觉得汉武帝为了防止母后干政和外戚专权而杀掉钩弋夫人的办法是治理这种通病的一剂良药,于是便定出了一条极其残忍的规矩:凡是后宫所生儿子准备立为太子的时候,必须先把他的生母杀掉。这条规矩代代相传,谁也不得更改。就这样,刘贵人就被这条规矩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刘贵人生前没有得到皇后的位子,死后一个月拓跋嗣继承帝位,她才得到了“宣穆皇后”的谥号。

第一百四十四章 杜氏北魏元帝拓跋嗣贵嫔

姓名:杜氏

生卒年:?~420年

籍贯:北魏魏郡邺城(今河北临章县北)

民族:匈奴族

婚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追封:明元密皇后

谥号:密贵嫔

杜贵嫔,阳平王杜超妹,明元帝拓跋嗣贵嫔,太武帝拓跋焘之亲生母亲。早在拓跋嗣为太子时,杜氏就以貌美聪明被选入太子宫,深得太子宠爱。

公元408年,即道武帝天赐五年,杜氏生子拓跋焘(即后来的太武帝)。

公元409年,即天赐六年道武帝拓跋珪死,由太子拓跋嗣即位,是为明元帝,遂封杜氏为贵嫔。

杜氏于公元420年,即明元帝泰常五年死,葬于云中盛乐,谥为“密贵嫔”。后拓跋焘即位为太武帝,追赠生母杜贵嫔为“明元密皇后”。之后,太武帝又在邺地为母亲建庙立碑,以作长久怀念。

第一百四十五章 姚氏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夫人

姓名:姚氏

生卒年:?~420年

婚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封号:夫人

封妃时间:公元415年

谥号:昭哀皇后

姚氏姿秀貌美,乃是后秦国主姚兴的爱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派人带五百匹骏马为聘礼,向后秦国君姚兴求婚,并言要立其女西平公主为皇后。当时姚兴已答应,但过后拓跋珪却将后燕王慕容宝幼女立为皇后,姚兴恼怒,于是拒婚,并派数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