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国皇后全传 >

第162章

中国皇后全传-第162章

小说: 中国皇后全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婚配:南明桂王朱由榔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46年

子女:一子慈烜

王略曾经做过粤中郡守。他的女儿王氏平素沉静文雅,能体谅他人。朱由榔被封为永明王时,王氏被封为王妃,阖宫上下莫不夸赞,说她知书达理,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渐渐地,称誉之声传到了永明王朱由榔的耳朵里。朱由榔也感到很高兴,觉得没看错人。于是就让王妃总持内政,大小事悉听她断。她处理起事来滴水不漏,八面玲珑,宫中上下俱是欢喜,都在朱由榔面前美言。朱由榔听后自是乐不可支。

公元1646年冬,朱由榔称帝,册封王氏为皇后,她的父亲王略被封为长洲伯。

公元1647年春,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清军向湖南进攻,何腾蛟的部将刘承胤率师进入桂林,拱卫皇室,但刘承胤想挟天子以自重,于是连骗带哄加威吓地把永历帝骗到了湘西山区的武冈,改武冈为奉天府。

同年七月,清兵连破常德、宝庆,直犯奉天府。刘承胤眼见清军来势凶猛,感到大势已去,于是决定将永历帝作为投降的厚礼,以换取大清官爵。永历帝得到了消息,急忙与宫中后妃仓皇出逃。逃到二渡水时,由于人马都拥挤在一起,把浮桥都给压断了,很多人掉进了水里,弄得浑身泥水,在永历帝的率领下一气徒步跑了30多里。过去住在皇宫深院里的都是金枝玉叶,哪受得了这些,偏偏老天爷又不作美,竟又下起雨来,真是祸不单行,再加已经两日滴水未进,大家都叫苦连天,哀声动地。但唯独王后脸色泰然,她一面派人去寻找食物,一面令人去探明道路。正巧遇上了前来迎救的明总兵商邱伯侯性,把他们一行人马接到苗区,逃到柳州。后来瞿式耜保卫住了桂林,又派兵把永历帝及宫眷迎护回了桂林,事后无人不由衷佩服王后的沉稳与胆略。

公元1648年年初,王后生下了儿子慈烜。永历帝宣布大赦以示庆贺。

公元1652年冬,占据云贵地区的张献忠农民军余部孙可望,派人迎接永历帝到贵州的安隆所(今贵州安龙),改为安隆府,作为行宫。孙可望只是想借一下“后明”的招牌,实际根本不把永历帝放在眼里,每年只送银6千两、米6百石作为永历帝及朝臣的口粮,在他的账本上仅写道:“皇帝一名,皇后一名,及从官数名而已”。

看见明政权日渐衰微,永历朝部分权臣就趋炎附势地奉承孙可望,大臣马吉翔和太监庞天寿甚至怂恿孙可望“受禅”篡夺帝位。这样孙可望就更加骄傲了,对永历帝更加傲慢无理。朝臣中比较有骨气的像吴贞毓、张福禄、全为国等18人痛恨这批权臣们的厚颜无耻和孙可望的狼子野心,就暗中与正在出征广东的名将李定国联系,请他回来保驾,迎接永历帝。谁知走漏了消息,宦官告密了。孙可望一听怒不可遏,于是在公元1654年年初,大兴所谓“密诏之狱”。最后18忠臣全部遇害。

马吉翔、庞天寿想进一步讨好孙可望,以博得他的欢心,便借机说“密诏之狱”一定牵扯内宫,王后肯定参与密谋,知情不报可杀,免得留下后患。王后得知这一消息,心里难过极了,本想帮助帝君能有一番作为,想不到今日竟连自己的性命都不能保全,想着想着无限悲痛,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她哭着对永历帝道:“真没想到西汉末期王莽篡汉的悲剧又要重演了,大明江山真的要葬送在我们手里了。”说完泣不成声。永历帝也是暗自落泪,无可奈何。最后决定要死就一块死,把王后留在寝宫之中,一是用这种办法也许能救王后一命,二是向这些权奸们和孙可望表示一下态度。孙可望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虽说是杀了“十八先生”,但外有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继续尽忠于明朝,朝臣中忠杰之士也还是不少,最终孙可望没有敢下手,王后的性命总算保住了,永历帝也得以苟延残喘了八九年之久。

公元1659年正月,永历帝逃到了缅甸,只住在几间竹编的房子里度日,生活极其艰苦。王后由于长期奔波劳累,染上了疾病。

公元1661年,缅甸发生政变,金楼白象王被他的弟弟猛白杀害,猛白自立为王。为了巩固新政权,向清朝讨好,先假意与永历帝的大臣沐天波、庞天寿等42人过江盟誓,同饮咒水,以表心迹,却暗中派兵将他们全部杀死,这就是史称的“咒水之祸”。

公元1662年年初,缅王见永历帝诸臣已被除尽,就将永历帝献给清军将领吴三桂。王后在被清军押解进京途中,与马太后同时在槛车中自相扼喉而死。

第五十八卷 清朝后妃

第三百六十九章 喜塔腊氏清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皇后

姓名:喜塔腊氏,名厄墨乞

生卒年:?~1569年

婚配:清显祖塔克世

子女:三子(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一女

追封:显祖宣皇后

追封时间:公元1648年

显祖宣皇后,明都督阿占之女,建州女真族首领之一、清显祖塔克世皇后。喜塔腊氏,为女真族古老姓氏之一,在历史上曾与爱新觉罗氏有婚姻关系。

约于明嘉靖初年,喜塔腊氏再次与爱新觉罗氏联姻,厄墨乞嫁爱新觉罗氏塔克世(明建州左卫军)为妻,婚后二人感情甚好,生活幸福美满。喜塔腊氏厄墨乞,曾先后生下三子(努尔哈赤、舒尔哈齐、雅尔哈齐)一女。据说她第一次生子异常,怀孕十三个月才生下长子努尔哈赤。厄墨乞生活朴实俭约,治家育子有方,为人忠厚,名闻遐迩。

公元1569年,厄墨乞病逝,葬永陵(原名兴京陵,为清“祖陵”,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等)。

公元1658年,顺治帝将“兴京陵”改名为“永陵”。此为清朝“关外三陵”之一。

公元1648年,顺治帝追尊曾祖父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追尊曾祖母厄墨乞为“显祖宣皇后。”

第三百七十章 叶赫纳喇氏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后

姓名:叶赫纳喇氏,名孟古姐姐

生卒年:公元1575~1604年

婚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封号:皇后

子女:一子皇太极

追谥:太祖“孝慈高皇后”

叶赫纳喇氏,叶赫部首领(称贝勒)杨吉砮(努)幼女。初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为第六妻。

纳喇氏于14岁嫁努尔哈赤为妻,她端庄、聪慧、忠诚,从不干预政事,又能善处努尔哈赤的众多妻妾与子女的关系,故努尔哈赤对她十分满意。

公元1592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年,纳喇氏为努尔哈赤生下第八子,努尔哈赤非常高兴,对纳喇氏更加宠爱,并亲自为儿子取名为皇太极(意同皇太子)。皇太极十分聪明,所学过目不忘。纳喇氏对儿子的学习亦非常重视,常诲其勤学苦练,使其进步甚快。

公元1599年,即万历二十七年,皇太极七岁,努尔哈赤因常年征战在外,便对他委以重任,让其主持家政之事。纳喇氏见儿子年幼、肩负任务非常繁重,于是便全力扶佐,积极支持努尔哈赤建功立业,她对大清国的建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公元1604年,即万历三十二年,纳喇氏病死,时年29岁,努尔哈赤及儿子皇太极十分悲痛,并下令所属男女老少,在一个月内不许吃肉饮酒,以表对纳喇氏的哀悼。后追谥为太祖“孝慈高皇后”。

公元1629年,即太宗皇太极天聪三年,皇太极以厚葬之礼,将生母迁葬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为清朝“关外三陵”之一,在今辽宁沈阳市东北的丘陵地上)。

后努尔哈赤死,其大福晋(正妻)受逼为夫殉葬。努尔哈赤有妻妾多人,他除了宠爱侧室妻叶赫纳喇氏外,对国母、大福晋阿巴亥亦十分宠爱。阿巴亥曾先后生下阿济洛、多尔衮、多铎三个儿子,开始掌握了一定权力,这对皇太极日后执政极为不利,如果再让他们的母亲左右各大贝勒(族旗首领),其后果不堪设想。况且,这时阿巴亥已向诸皇子传达了汗王努尔哈赤临终时“让多尔衮嗣位”的遗嘱,因汗王临终时只有阿巴亥一人守在身旁。故皇太极等对阿巴亥所传汗位不信。于是,由几位支持皇太极的实权贝勒当机立断,在汗王逝世的当天,即以汗王遗命,逼阿巴亥为汗王殉葬。阿巴亥若从,则可盛装礼服,端坐受拜,以自请殉夫之名与汗王共眠于地宫:倘有不从,则以违抗汗王遗命之罪,强行将其扼死。时阿巴亥无奈,只好屈从死去,为努尔哈赤陪葬。

第三百七十一章 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皇后

姓名: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生卒年:?~1626年

婚配: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01年

子女:三子(长子阿济格,次子多尔衮,三子多铎)

谥号: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

公元1601年,努尔哈赤娶乌拉纳喇氏阿巴亥为福晋(满语,意即夫人)。时年努尔哈赤43岁,阿巴亥12岁。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位福晋。她美丽机智,又体贴温柔,故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爱宠专房。其余三位福晋都被冷落了。

她入宫后的第3年,叶赫纳喇氏病死。努力哈赤非常哀伤,阿巴亥也十分悲痛。不久她被立为大福晋,亦称太妃。她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阿巴亥跟从努尔哈赤的20多年,正是努尔哈赤势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她跟随努尔哈赤从费阿拉到赫图阿拉,又到界凡,她看着努尔哈赤灭辉发,并乌拉,创八旗,征服东海女真,降服萨哈连部;她看着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创立“后金”政权,称大汗。她也看着努尔哈赤兴师攻明,取得萨尔浒大战的胜利。

萨尔浒大捷后,努尔哈赤在这里修筑了萨尔浒山城,将太妃及亲眷接到这里。他又率军队攻取辽阳、沈阳去了。

公元1621年,后金攻占明辽东的首府辽阳,努尔哈赤遂将都城迁到这里。太妃也同诸福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