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后全传-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顺帝命太尉扩廓帖木儿讨伐孛罗铁木儿。孛罗铁木儿不等扩廓帖木儿兵到,已突入居庸关,至清河列营,京师为之震动。孛罗铁木儿扬言要惩治搠思监、朴不花才能休兵。元顺帝慌了手脚,一面把朴不花与搠思监两人捆绑起来,送到孛罗铁木儿军营由其处死,一面把孛罗铁木儿请进皇宫,好言抚慰,并下诏恢复其官职,加封太保。孛罗铁木儿这才答应撤军。
奇皇后和皇太子见自己的亲信被杀,非常恼火,发誓要除掉孛罗铁木儿,于是遣使至扩廓帖木儿军前,要他调兵讨伐孛罗铁木儿。孛罗铁木儿和扩廓帖木儿这两大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争斗。因此,扩廓帖木儿当即决定发兵。孛罗铁木儿察知此事,亲率大军再次攻打京师。皇太子亲自率兵抵抗,结果大败而逃,往冀宁(今山西太原)投奔扩廓帖木儿去了。
孛罗铁木儿入城见顺帝,被册封为中书左丞相,老的沙为中书平章。不久顺帝又下诏以孛罗铁木儿为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
公元1365年,皇太子在冀宁与扩廓帖木儿等调遣兵马,进讨孛罗铁木儿。孛罗铁木儿大怒,带剑闯入皇宫,逼顺帝交出皇后奇氏。孛罗铁木儿指挥宦官宫女拥奇皇后出宫,幽禁起来,并派大将姚伯颜不花看守。
奇后虽被幽禁,但仍然设法脱身报仇。她设法授意一名亲信宦官,去皇宫里挑选了几名绝色的美女送入孛罗铁木儿府中,孛罗铁木儿喜形于色。从此,孛罗铁木儿放松了戒备,一味在家中同美女们淫乐,后被骗入宫中刺死,他的党羽也被斩尽杀绝,孛罗铁木儿的军队遂不战自溃。
顺帝召太子回京。扩廓帖木儿率领军队护送,途中接到奇后的密谕,要他率军进城胁迫顺帝禅位于皇太子。扩廓帖木儿思索了半天,当走到离大都还有30里时,便下令随从的军队回去,自己只带了几名卫士,把太子送入皇宫。这使奇皇后的阴谋再度破产。从此奇氏母子便与扩廓帖木儿结下了怨恨。
顺帝于至正二十五年十二月册封奇后为正宫皇后,同时封奇氏父以上三世为王。又因为奇氏是高丽人,立为正后有违祖制,于是改奇氏为肃良合氏,算是蒙古族的后裔。
奇氏既立为正后,其母子权势更盛。此时,元朝内部纷争不断,皇太子同扩廓帖木儿打得难解难分。
这样,占据江、浙一带的吴王朱元璋乘机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到公元1367年,朱元璋已经拥有了江南的半壁河山。
公元1368年春天,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德州、通州,元军望风而降。起义军的兵锋直指大都。七月底,元顺帝率领奇皇后与皇太子匆匆出建德门,逃往上都开平。
至同年的八月二十日,朱元璋的北伐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大都城,元王朝宣告灭亡。这以后,元顺帝及其后妃、侍从一直被明军追杀。不久,元顺帝病死。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应昌失守后,继续北窜,不知去向。其子买的里八剌及后妃诸王等被明将李文忠所获,又受朱元璋特赦,封为崇礼侯。奇皇后逃离京城后,几经颠沛流离,最后不知所终。
第五十六卷 明朝后妃
第三百四十章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姓名:马秀英
生卒年:公元1332~1382年
籍贯:宿州(今安徽宿县)
民族:汉族
婚配:明太祖朱元璋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368年
子女:五子(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二女(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尊号:孝慈昭宪至仁之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谥号:孝惠皇后
谥号(追赠):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大脚女子贤妻良母
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有才华。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是当时的女子都缠足,而她坚决不缠,故成为“大脚娘子”,人称“马大脚”。
马秀英的祖上曾是宿州当地的豪富,到了她父亲马公时,家业日贫。马秀英之母郑媼早已去世,其父马公后来为杀人避仇出逃他乡,临行前将爱女马秀英托付给生死之交郭子兴。后来马公客死他乡。郭子兴夫妇对好友的遗孤十分怜惜,遂收为义女,悉心抚养。马秀英聪明伶俐,仪态端雅,又从容冷静,知书达理,深得郭子兴夫妇喜爱。
子兴夫妇见义女已及婚嫁之龄,常常思考着给她寻一佳偶,使她终身有托,以不负马公遗言。
时值元朝政治腐败,社会黑暗,逼使民众纷起反抗。又遇黄河大决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公元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发起了红巾军起义,次年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响应。
时皇觉寺和尚朱元璋,脱去袈裟,离寺还俗。在闰三月的一天,到濠州投奔了郭子兴主帅。郭子兴见他龙形虎躯,便收入麾下做了亲兵。这和尚入伍后,机智勇敢,又识得一些文字,很快就被提升为亲兵九夫长,留在郭子兴身边。郭子兴见他义勇有为,便与张夫人商定,拟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郭子兴便命部将两人为媒,选择吉日良辰,并在城中悬灯结彩,让马氏与和尚行了交拜大礼,正式成婚。这位娶得巾帼佳人的和尚就是日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做了主帅的女婿,在军中地位大大提高。马氏自成婚后,益发温柔端庄了。从此,她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忧勤相济,不离不弃。
朱元璋在郭子兴军逐渐受到重用,遭到周围人的忌妒排挤,多亏了马氏的多方维护,才巩固了他的地位。
郭子兴气量狭小,常听信谗言,多次猜忌贬斥朱元璋,甚至把朱元璋监禁起来,不准进食。每逢此时,马氏就将自己的饭食偷送给丈夫,一面求义母张夫人说情,使朱元璋化险为夷。打仗之时,其他将领都拿一些掠获物献给子兴;朱元璋却秋毫无犯,即使有所缴获,也尽数分给部下。马氏怕义父猜忌,就拿出自己平时所有积蓄献给义母,求义母向义父调停说情,使郭子兴对朱元璋的猜疑渐释。
这时红巾军已在刘福通领导下建立政权,并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任命其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不久,郭天叙战死,朱元璋便升为大元帅,郭子兴的旧部全都归他指挥。
就在此时,马氏怀孕了。当时战事极为紧张,朱元璋率大军向南挺进,准备夺取南京。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与元军大战,取得了渡江大捷。马氏随军来到太平(今安徽当涂),生活极其艰难。朱元璋以夺取天下为目的,约束军队,不许掳掠。有一个士兵私自向百姓借铁锅,被斩首。朱元璋自己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贤明的马氏深深理解丈夫的作为,她即将临产,仍然率全军将士的妻妾随军渡江。在军需供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宁愿忍饥挨饿,也设法储备干粮,保证朱元璋吃饱吃好。在太平朱元璋的随从文吏陈迪家里,马氏产下太子朱标。后来又生下朱樉、朱?、朱棣及宁国公主、安庆公主等子女,都经她一手抚养成材。
平日在军中,马氏还是朱元璋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渡江作战时,朱元璋率主力先行渡江,马氏带领全部眷属后勤尾随。料到元军有可能采取断后的行动,马氏不等朱元璋下令,便果断地指挥后勤人员紧急渡江,刚渡江完毕,便见大批元军席卷而来,幸亏马氏机智,才使元军扑空。在许多重大军事行动中,马氏都在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她认为:“定天下在得人心,人心者天下之本也。”她曾多次告诫朱元璋:“用兵不能不杀人,但主帅不嗜杀人,则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所以,定天下以不杀人为本。”朱元璋对此极其赞赏。每逢将士出征,他都反复强调:攻下一城,不许妄杀,不许掳掠。还让李善长率领一班文人写成布告,到处张贴,并派执法队沿街巡逻。因而仁义之声远近传闻,许多地方举城归附,这正是朱元璋战胜群雄的关键。
公元1360年,陈友谅挥兵东下,攻下太平,直逼江宁,朱元璋亲赴前线迎敌。面临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城中部分官兵惶惑不安,有的还打算逃跑。马氏异常镇静自若,她及时开库犒赏将士,不但稳定了军心,而且使军士大受鼓舞,个个奋勇杀敌,因而大败陈友谅。接着朱元璋乘胜东并张士诚,南平方国珍,于一片凯歌声中,自立为吴王,马氏也正式成为吴国夫人。
在朱元璋率军创建帝业过程中,马氏还亲自掌管一切军状文书,就连朱元璋随手写下的札记、备忘录,她都保管得井井有序,一旦查问,便可随时准确地拿出。
由此可见,不论从哪方面说,朱元璋的帝王事业中,都有马氏的一份功绩。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常常在群臣面前夸赞马氏,说她与自己“起自寒微,忧勤相济”,备极艰难,共成大业。事实确系如此。
内外皆顾女中豪杰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为南京)正式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明,册封马氏为皇后。
从此,马皇后以“为妻之道”佐助朱元璋,以皇后之尊留心政事、关心人民、礼待臣下,与朱元璋同心同德,为巩固大明王朝而竭尽忠心。
朱元璋称帝后,接受历史上的教训,不许后宫干政。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既要以卓越的见识和才能支持丈夫的事业,悉心补救朱元璋政事上的弊病和缺失,又要做到不过本分。
据《明史》载,马皇后讲求古训,力倡“仁厚之政”。她同女史官商讨黄老之教,就何谓“清净无为为本”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她提出“孝慈即仁义”的见解,坚决反对当时存在的“绝仁义而为孝慈”的偏见。这里,马皇后真正理解了汉代统治者所提倡的“霸王道杂之”的黄老之道,那就是综合儒家、法家和道家各派的统治思想于一身,而以仁义孝慈为根本,实行所谓的无为而治,而达到无为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