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清明上河图 >

第76章

清明上河图-第76章

小说: 清明上河图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语一出,各人却是哄然大笑。

岳飞所部在镇守泰州时,与伪刘的大将李成所部多有交战,对方自忖兵多将广,战马很多,经常气势汹汹压将过来,却总是要在岳飞手中吃不大不小的亏,几次三番下来,却是再也不敢主动来求战了。

各人笑罢,岳飞又皱眉道:“王贵所说,我已明白。陕西多半去不得,我以招讨使和所部大军,江淮京东,也不需我去。如此一来,只怕真的要往荆湖去了。那边又正好生事,虽然有苗傅和刘正彦前去镇守,不过他们是扈从禁军,甚少战阵,只怕打起仗来未必管事。荆湖那边,也很少有战将。只有一个折可求,还要镇守襄阳,护卫李平章的安全。”

王贵连连点头,答道:“正是,我正是如此想法。”

张宪摇头顿足,连声道:“以为苗刘二人离了咱们,却又要与他们相会一处,晦气。”

岳飞亦是脸色阴沉,心中甚是不喜。

他现在是招讨使,在浙东与苗傅刘正彦各负其责,并不需要敷衍。而到得荆湖,上有李纲也罢了,再加上身为节度使和苗刘二人,只怕要多受节制,一想到此,心中很是不乐。

众人身为武将,苗刘二人起兵谋叛,却是武人的大忌。逼赵构退位,倒向赵桓,这也罢了,为了一已之私,杀害老上司王渊,这更加为人不耻。

各人想到要与这二人共事,甚至受其指挥,心中都是不乐。

半响过后,王贵却呐呐道:“我看陛下对将军很是喜爱,此次虽是有功,其实并不在苗刘二人之上,但我看来,陛下对咱们的重视,还在苗刘二人之上。将来到得荆湖,只怕未必会让这二人节制,若是不然,何苦壮大咱们的实力,那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么。”

岳飞默然一想,也觉得他这话有理,只是他向来不愿意忖度皇帝的心思,当下摇头道:“不管如何,只需做好本份,为国效忠便是。”

话虽如此,想到要去与反贼做战,去剿灭那些被逼造反的农民,心中更是郁郁。

他心中不乐,旁人亦是如此。身为武将,当着强敌在外,却要对自己人动起刀枪,任是谁也不会欢呼鼓舞。

当下各人起身,向着岳飞抱拳行礼,依次退出。

张宪也欲离去,岳飞突然想起一事,便将他叫住,又命人取过蓑衣来,向着他笑道:“陪我去营中走走。”

张宪本欲回去,见他相邀,只得应道:“是。”

岳飞见他神情,知道这青年城府太浅,为着往荆湖的事不乐,因向他笑道:“你且别如此,我对你别有任用,就算咱们都去荆湖,你可能也要很久之后才来。到那时,钟相已平,又可以调往别处了。”

张宪闻言大喜,忙向他问道:“大哥派我往何处?”

岳飞含笑摇头,只道:“此事边讲边说,这里人多,听到不便。”

“是,小弟省得。”

两人自己披上蓑衣,蹬上木屐,帐外虽然仍是大雨如注,劈里啪啦打在身上,却只觉得浑身舒适,且又在闷热的帐中呆了半天,此时出来,只觉得空气清新,一股股冷风吹打在身上,更觉惬意。

岳飞信步而行,张宪紧跟其后,却听岳飞向他道:“我给陛下的奏章已经写就,打算派你去长安呈送奏章,然后代我陛见。”

张宪极是意见,愕然半响,方道:“送奏章派个军官带上几人便是,何必我去。至于陛见,大哥常说,做一方镇守的,需得好好保境守民,要不然需图进取,没事老是去见陛下,有何益处。这一次,又是为何?”

岳飞回过头来,向着他正色道:“我信你重你,人都说陛下自从五国逃回后,行事与往日绝然不同,陕西局面,也非同往日。只是人言不可信,我自己又不能亲自前去,只得让你代我一行。”

张宪释然,笑道:“原来如此,我看大哥神情,以为有了不得的事。”

岳飞却仍是脸色铁青,四顾无人后,方向他道:“还有一事,我心中不安,借着让你去陛见的由头,让你与苗傅等人一起行进,我才稍稍放心。”

张宪见他如此,却是一呆。待岳飞说罢,张宪面露难色,只道:“这件事若是触怒陛下,又是何苦。”

岳飞顿足道:“此事关系到宗庙社稷,不能任由陛下行事。我辈臣子武将,所为何事?若是宗庙不稳,岂不是图劳无功。便是为着此事丢了性命,亦是值得。”

他如此一说,张宪再无别话,当下概然道:“既然如此,我绝不辱命!”

“好!”

岳飞在他肩头重重一拍,笑道:“如此,我方才放心。”

两人相视一笑,转头四顾,却见烟雨迷离中,一队队士兵兀自挥刀舞枪,训练不休,吆喝喊杀之声,在这雨线里仍然清晰可闻,声声入耳。

第41章

岳飞的奏书在第二天便封存完毕,交由张宪。数日之后,靖康五年的仲夏时节,秦桧先奉着隆佑太后先行动身,由陆路往镇江,见韩世忠,然后入江启航。

苗傅与刘正彦二人,则与张宪等人一起,连同二人麾下数千禁军将士,在秦桧其后动身,直接由建康入江乘船,往着荆湖路而去。

赵构亦被由显忠寺接出,归入二人军中。

他们并不需要如同信使那般急行,加上人员重多,辎重负担很重,每日只行二三百里,都算快捷,待秦桧奉着太后到达长安城外,已是一个半月之后。

由于太后身份贵重,赵桓虽然身为帝王,也不能怠慢托大,秦桧在接近长安不远时,便每天派遣一个信使,前往宫中送信,待太后得到城外一日距离时,赵桓早就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灞桥前去迎接。

回到长安已经一年多的时日,赵桓的精神气色,已经比较往日强过百倍。他每日行后世锻炼之法,跑步健身,合理饮食睡眠,原本瘦弱的身躯体已经变的健壮爽利,在他的刻意努力下,骑射功夫,也已经不在一个寻常的禁军马军之下。

不仅身体如此,精神气质也是与往日那个胆怯懦弱的赵桓完全不同,断事明快,城府深沉,眼光锐利,直入人心。

这样一来,使得不少当年见过皇帝的人,都盛赞他有中兴之主的模样,对他的身体和智力,都有绝对的信心。

虽然国家面临太后将至,国事渐渐走上正轨的喜事,今春以来,天时很好,在考成法的督促下,各地的官吏都不敢怠慢公事,虽然还做不到当初秦国耕战的细致和严苛,在好天时和官员居然不添乱和帮忙的情况下,整个陕西和川中,还有东南、福建、两广诸路,都由着上好的收成。

唯其如此,面对着河东十几万金兵的重兵压境,荆湖路的混乱局面,才更使得赵桓关注和忧心。

他自己知道,他目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真正的变革和考验,还在后面。

那才是真正的挑战。

时值正午,唐朝时所谓的灞桥风光早已荡然无存。千多年的开发和无数次的战乱毁坏,使得陕甘大地已经不复当年的那般俊秀风光。

光秃秃的黄色大地,烈日下张大了嘴巴,无言的在诉说着什么。

几株沾满了灰尘的柳树垂头丧气的挥动着树枝,树边不远,一条蜿蜒扭曲的小河有力无力的在大地流淌而过。

水土破坏,绝大部份的土地的植被被破坏。陕西大地在孕育着汉唐强盛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说是出来迎驾,赵桓并没有将手头的事务放下。

吴玠带着大军由川回陕,早就被派往延州一带布防,其余环庆、河熙诸路兵马,亦渐渐往着河东前线集结。

刘錡,被派往潼关、陕州一线。

长安城内,也由原本的一万多驻军,渐渐增实到三万余人。

清军之后,节省下来的钱并没有用做别处,相反,赵桓相反设法,在诸多高压和权术的逼迫下,各地官府节省开支,亦用来招募禁军,精选精练,陕西兵额不但没少,反而由当初的十八万余人,增加到了二十二万以上。

以这样的兵力,却仍然显的局势紧张,捉襟见肘。

以守势对攻势,河东又是上游,由多路压迫着陕西诸路,而失而复得的同州、陕州、潼关等地,城防措施虽是得到了有限的恢复,面对着集结在洛阳的几万金兵,压力也是很大。

在这样的严峻环境下,对敌情的判断和分析,敌人的主攻方向的判断,就显的犹为重要。

赵桓前生只是一个官员,虽然与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对历史有着极高的兴趣爱好,在回到这个时空后,对军事上的也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但限于天份,并不能在根本上有所改变。

如此一来,他就只能在纷至沓来的军情汇报中,尽量的发动自己手中的力量,给前线加以补充,对前线将领加以鼓励和信任,对将领之间的矛盾加以调解,以期面对强敌的宋军,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

至于结果如何,会不会象靖康三年那样,被完颜活女强行叩关而入,沿着渭河河谷压迫过来,或是如同完颜撒离补和完颜银可术那样,由着河东太原等地进兵,压向延州等地,殊未可知。

局势严峻,赵桓却并不慌乱,每天照样接见大臣,甚至也召集亲近的翰林学士到宫中讲读经史,有时偶尔还议论诗文。

天子这样的风度和气概,使得局面并没有前几天金兵入侵时的那种混乱,一切按部就班,紧张急迫的进行,却没有一点慌乱,那种几个金兵张牙舞爪的一冲,就使得官员投降,军队逃跑,百姓离散的局面,再也不会出现了。

因着太后未到,他处置完几件公事,时间虽然尚早,却是不知怎地,竟无心再坐下去。

起身信步而行,到得这行宫殿门处。

抬头去看,远方几里路外,已经远远看到烟尘升起。

鲜盔亮甲,身材高大的御前武士持戈佩箭,站在他身侧。

赵桓默然不语,只是看着远方的烟尘出神。

隆佑太后,他不知道其人如何,也并不相识,也并不打算让这个有贤名的老妇人再参与在国事之中。自然,也不会让她再受颠簸流离之苦。

历史上,这个老妇人一直逃到过江西福建,而赵构正流亡海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