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锋王座-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6式冲锋枪与AK—47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
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1980年的改型56—2式为右侧折叠托,1986年改型86S为全新设计的无托型,1991年改型QBZ56C式为短管右侧折叠托。
56式冲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通过变换快慢机位置可分别实现单发、连发和保险状态。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39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7。62mm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口径7。62×39mm56式步枪弹
全长刺刀折叠874mm
刺刀展开1100mm
枪管长415mm
弹匣容量30rds
有效射程400m
直射距离275m
空枪重(带弹匣)4。03kg
初速710~730m/s
理论射速600RPM
56式7。62mm突击步枪系列
56式7。62mm突击步枪
(1956年仿AK47,因为与AK47类似所以就不说AK47了。需要申明的是现在大家热衷的AK47其实多是AK47的加强版AKM。真实的AK47粗劣几乎可以和56式划等号。)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是仿苏联SKS的单兵武器,为自动装填的单发步枪,装有折叠式刺刀,属气体活塞短行程自动武器,采用枪机下偏式刚性闭锁,弹仓给弹。与SKS相比其改良之处有:以郓型刺刀替代原有之剑形刺刀、把机匣盖联接嵌入护木内、以玻璃纤维枪托替换木托、并以冲焊件、冲铆件或精铸件替换部分模铸件。它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有效射程达400m,集中火力可杀伤800m内集结之敌人。及400m以内的低速空中目标。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
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虽然射击精度较好,但火力不足,只能单发射击,弹仓容弹10发,不能更换弹匣,只能打完之后才可补充,火力不足的缺陷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已经暴露出来。
性能
口径7。62mm
初速735m/s
有效射程400m
射速35~40发/min
弹仓容量10发
全枪长(刺刀打开)1260mm(刺刀折叠)1020mm
全枪重(不装弹)3。85kg
注:这种枪中国早已停止使用,80年代还用作军训(打靶),现在只作礼仪用枪。
79式7。62mm冲锋枪
79式7。62mm轻型冲锋枪是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轻型冲锋枪,俗称“丛林冲锋枪”。1979年设计定型,1983年生产定型,到目前已生产了近30万支。79式冲锋枪是我军80年代侦察兵、现今武警部队,公共安全专家干警的单兵自动化武器,该枪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改型多,配件多,但是稀泥不上墙,不一一赘述。
该枪的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采用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和由快慢机控制单、连发的击发发射机构;还设有到位保险。79轻冲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由于导气孔设置在枪管的高膛压区,导致射速高达1000发/分以上,后坐速度11。5米/秒。79轻冲便于乘车或狭窄地形上使用。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mm。
口径:7。62mm
全长:740mm(枪托打开)470mm(枪托折叠)
枪管长:250mm
瞄准基线长:215mm
全重:1。9千克
初速:515米/秒
理论射速:100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51式7。62×25mm手枪弹
(这和我了解的情况有出入,记得‘恶名’不请的79微冲似乎是对越缴获,仿制波兰的PPS微冲。请资深军迷朋友指正。)
AK74(资料不全)
口径:5。45mm(改进AK74_U为国际通用小口径5。56mm)
有效射程:400m
全重:3。6kg
全长:935mm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具:30发弹夹
至今苏制小口径自动步枪的主力型号,有多种改进型号。前三发点射精确率至今仍可为当今第一。
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
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是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种微声冲锋枪,1964年设计定型。因它的特殊性出镜率相当惨淡。但在越战中大量使用,很多士兵去掉其消声器作为普通冲锋枪使用。
该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可以单、连发射击;连发射击射速相当高。该枪有良好的三微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时,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时,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
口径:7。62mm
全长:850mm
630mm(折叠枪托)
全重:3。4千克
初速:290—305米/秒
射速:未知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20发
枪弹:64式微声冲锋枪弹
PПК74班用机枪(资料不全)
口径:5。45mm
配弹用:5。45mm枪弹
有效射程:600m
全重:5kg
全长:1055mm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具:30、40、75发弹鼓
这是现在苏制常规武器中与AK齐名的枪族。其地位与M249米尼米相当。也是普及率最大,穷国最爱的武装。
56式班用机枪(资料不全)
1956年,参照苏联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及样枪,又生产
口径:7。62mm
配用枪弹:7。62mm
最大射程:2000m
有效射程:800米
全重:7。4kg
战斗射速:150a/m
发射方式:单/连发
供弹具:30、40、75发弹鼓
———————————————————————
77式7。62mm手枪
1976年济南军区修械厂研制的一种小型手枪,1978年定型命名为1977年式7。62mm手枪,简称77式手枪,是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二种手枪。主要配备高级军官、武警、公共安全专家干警及其他特业人员。由于体积小,更适合隐蔽携带,执行特殊战斗任务。
77式手枪枪发射64式7。62mm手枪弹,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击针平移式击发机构,保险机构有手动保险和到位保险。该枪其独特之处在于设计了一种单手装填机构,这仅在100年前的德国伯格曼手枪中有此先例,设计人员希望利用该机构实现单手装填枪弹或单手排除瞎火弹。尽管这种单手上膛机构,使得77式手枪被国内许多书刊称为“多次获奖”的“国内先进”手枪。不过很多用户认为它是一支不成功的手枪。
(1)没有“弹膛有弹指示器”。
77式手枪没有击锤、没有外露击针,更没有“待击标记”,无法确认手枪的待击状态;没有“弹膛有弹指示器”,又无法知道膛内是否有弹,这是一种危险的设计。
(2)不能膛内有弹情况下安全携枪,没有“空仓挂机”机构。
77式手枪只有一个手动保险锁住扳机、击针和套筒,没有其他的防偶发保险机构或自动保险机构,同时保险可吭差,曾发生走火事故。事后虽改进了保险机构,但仍不能达到“在膛内有弹情况下安全携枪”的程度,只能在射击前上膛。同时没有“空仓挂机”这一现代自动手枪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功能,不能不说是手枪设计的倒退。
(3)单手上膛机构在快速战斗反应中并没有优势。
77式手枪的单手装填机构只要食指扣住扳机护圈前面,就可以单手上膛。但77式手枪扳机护圈前面到握把“虎口弯位”的距离长达85。5mm。正确持枪时食指第一指节勾到扳机护圈非常困难,也就无法实现“单手上膛”。要想实现单手上膛,必须先改变持枪方式,将枪指向向右偏移45—90,食指第一指节才能勉强扣到扳机护圈完成单手上膛;食指松开扳机护圈,再将枪面转回来,恢复正确的持枪姿势;食指尖重新回到扳机上才能瞄准击发(不完全松开扳机护圈也可以直接扣扳机击发。但此时手枪在偏转状态,无法瞄准射击,并且枪的后坐力将全部由大拇指承受)。由于枪的复进簧力大约88N,一个手指勾住扳机护圈上膛很吃力,速度也很慢。这一套连续的战斗反应动作最快也要约2—3秒钟。而双手上膛击发动作则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