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刘邦大传 >

第83章

刘邦大传-第83章

小说: 刘邦大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却骂道:

“江湖郎中,我以平民身分靠三尺宝剑而取天下,这都是天命啊!如今我天命已尽,就算扁鹊再生也没有救了!”

于是不准此医师治病,赐金五十斤,令离去。

吕后见刘邦心意已坚,也不强求,便问道:

“陛下百岁以后,萧相国年岁也已大了,他死后,谁可代为相国?”

刘邦:“可用曹参!”

昌后:“接下来呢?”

刘邦:“可用王陵,只是这个人比较憨直,可用陈平作其副手。陈平智慧够,但意志力不定,难以单独负责。周勃个性坚强,文采上则较弱,不过可用之为一股安定的力量,请命之为太尉(最高军政长官)。”

吕后再问:“接下来呢?”

刘邦笑道:“接下来的事,你也不用知道了。”

这是刘邦最后的遗言,也是他在《史记》上,留下来最诚挚、也最有远见的话。

刘邦个性豁达,有点大而化之,讲话一向喜欢夸大,年轻时,萧何便曾批评他: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史记》上记录他的大部分言行,均属于这一类渲染夸大,一副不很认真的样子。

但从这些遗言中,却可发现刘邦其实是大智若愚,他对每位部属观察得颇深入,分析上也很有道理,这或许便是韩信所称刘邦有善于将将的天才吧!

死后四天才发丧

刘邦病重时,吕后已独揽大权,并阻止任何臣属与刘邦见面。

四月中旬,刘邦去世于长乐宫,吕后不敢发丧,因此与她最信任的幕僚,也是早年便开始侍奉他的沛县故友市食其商量:

“请将和皇上原都是同事,如今北面称臣,心里常有不平。而太子继位后,年纪又太轻,支持度一定不高,可能会造成天下的不安啊!”

审食其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召集亲吕后派的党人来互相研究。

一向较支持吕后的军团将领郦商,不久便接到刘邦去世以及吕后有意整肃诸将领的消息。

郦商立刻往见审食其,并表示:

“我知道皇上已去世,如今秘不发丧,是吕后有意诛杀忠诚度不足的诸位将领,如此天下必乱矣!”

“目前陈平和灌婴在荥阳有十万守军,樊哙和周勃在北方燕、代之地有20万远征军。他们听闻皇上去世、吕后欲诛杀诸将,必率军还朝攻打关中,诸大臣再由内部响应,诸侯们各拥地造反,汉王朝立刻将分崩离析的。”

审食其立刻将郦商的看法转告吕后,吕后才正式宣布刘邦死讯,并大赦天下,以令众将领及诸侯们放心。

卢绾原本便无造反之意,因此和数千骑一直驻营于塞下,等待刘邦病愈后,便亲自上京谢罪。

但他一接获刘邦去世、吕后专政的消息时,便死了这条心,在面向京师哭祭后,即逃亡到塞外投奔匈奴去了。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长庶子刘肥,母氏不明,是刘邦布衣时代和未有名份妻子所生,现为齐王。次子也就是嫡长子刘盈,吕后所生,继位为皇帝,谥惠帝。次嫡子刘如意,戚夫人生,现为赵王。再次为庶子刘恒,薄夫人生,现为代王,即日后的汉文帝。再次为刘恢,现为梁王,日后徙为赵王。再次为刘友,后也晋封为赵王。再次为淮南王刘长。最小为燕王刘建。

群臣以刘邦起于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功最高,而谥为汉太祖,尊号为高皇帝,世称之汉高祖。

编年史《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在对刘邦作盖棺论定的评估中表示:

“汉高祖刘邦本人不修文学,但个性豁达、敏锐、好智谋,能倾听别人意见。他不讲排场,对卑贱职位者颇亲切,自监门、戍卒,无不见之如旧。初入关中时,曾与父老约法三章,以最简约、宽容的法律来作统辖。”

“天下既定后,他命令萧何整理修改秦法,制定律令九章,由张良、韩信修军法,张苍定历数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又与功臣们刑白马盟誓,作以丹书及铁契,藏之于石室、金匮、宗庙中,虽然政权结构尚称粗浅,但在无前例可循的情形下,其眼光和规模仍称得上相当地宏远……”

和秦国因急于中央集权而形成贫血症的混乱后果,以及项羽只求称霸为军事盟主的规划方法完全不同,刘邦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上,倒颇能很有耐心地让其各自去调整和发展,他做得虽不算很成功,但的确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最好办法了。

汤恩比称刘邦是可与凯撒并列齐名的伟大政治家,也有他的道理。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北,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最低下的地方,才是众水汇流之所在。懂得这自然道理的人,才可治国管理天下。

因此,治理大国,如同居在最低下的下流,是天下最柔弱的,才能以谦下为怀,成为天下人交汇之处。

雌性的动物,就由于安静卑下,所以能够吸引雄性动物,这种道理值得管理者慎思。

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下有礼,自然就会取得小国的信任,甘心归服之。小国如能对大国谦下有礼,也才能取得大国的尊敬,以平等对待之。

故或谦下以取得小国的信任,或谦下以取得大国的尊敬。大国不过要兼容并蓄小国,小国则求能容纳于大国,大国或小国,只要能得其所欲,以谦下为怀,则天下和平,众人归心。

不过,最重要的关键却是在大国,因为大国的谦下,才能让天下归心。

的确,最有权贵的人,经常不是、也不应该是最自由的人、刘邦在沛公和汉王时代,虽被项羽打得团团转,但对事情的决策空间,反而比当皇帝时要大得多。

韩信、彭越惨死,刘邦的确心有不忍,但也徒唤奈何,英布、卢绾的造反,对他打击更大。

废立太子事件,更显示刘邦的无力感。明知吕后将会残害爱妃戚夫人和爱子如意,身为皇帝,却连预防或阻止的能力也没有,难怪他在最后的诗歌中大声感叹:“当可奈何,虽有曾缴,尚安所施?”

刘邦在最后与英布决战时,以老病之身,亲冒矢石,以及临终前拒绝医者下重药,显示了生存的无奈和赴死的决心。这对一位白手起家的平民,靠奋斗及时机,竟能成为皇帝的英雄人物,的确是莫大的悲哀。

不过,也就是在他这种忍受莫大的无奈、莫大的劳苦、莫大的寂寞下,中国空前的大帝国在酝酿中逐渐地诞生了。

刘邦大传……篇后·实用观点 沟通技巧和集团意识

篇后·实用观点 沟通技巧和集团意识

任何一个集团都必须经由形成、沟通、规范,才能达成真正的成熟。

形成期的彼此客气,掩饰问题,缺乏共识,表面的粉饰太平,并不能解决内心中的猜忌和冲突。形成期的集团看似无事,其实也是一无是处,毫无效率可言。

沟通期最主要是要将彼此不同的利害,拿到桌面上公开而彻底地讨论,直到各方面都能接受为止。这时候可能是彼此冲突不断,怒目厉斥,但每个人都愿意向团体投诉自己的心愿,也希望取得别人的谅解和接受,这也就是团体共识之形成。有人称这段期间为集团的暴风雨期,没有这段期间,便无法雨过天晴,但渡不过这段冲击,可能也会舟破人亡,这时候的领导者能否发挥其内聚力最为关键。

规范期主要的工作也是沟通,这时候是大家彼此已谅解对方立场,再以沟通来寻求可能的规范和共识,这也是集团成熟的前阶段。

真正成熟的集团,在于能有成熟的沟通,任何事情、任何时间都可拿到桌面上来讨论,没有不安,也没有不好意思,集团任何成员的问题,便是集团的问题,也是每个人所真正关心的。成熟的集团内同样有冲突,只是成员们都能勇敢地面对冲突,并愿以最诚实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寻求问题解决的答案。

或许成熟的集团,表面看来乱糟糟的,但它却仍是最有效率的团体。但团体从形成到成熟,最重要的仍是沟通,沟通虽最常被放在口头上,但通常却最不容易做到。

沟通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很容易把“说服”当作沟通,把想“说服”对方的行动视为愿和对方作沟通的态度。

把说服当作沟通,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

特别是在形成阶段,彼此掩饰感情,又不愿接纳对方的感觉,以至于猜忌、扭曲、渲染,这一切都是沟通的最大阻碍。

沟通最重要是接纳对方的感觉,接纳虽不一定要同意,但至少要表现我知道了或我愿意听,只有接纳对方,也才能让对方接纳我们。

然后更要诚实地表达“我”的感觉,也可称之为表达“我的讯息”。我的讯息是不可以批评对方的,只是很理性地表示我的愿望而已,其目的便在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扭曲或渲染。

经常练习这两点,便比较能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使集团尽早脱离不成熟的形成期,也有助于成功地度过暴风雨期。

沟通是集团最重要的成长手段。

汉王朝建立初期,集团仍属形成期,表面虽然无事,其实问题本来便是一箩筐,而且彼此根本没有沟通的管道。

早年,这些诸侯常在刘邦身边,沟通虽不好,但至少有时候仍可以通,但当他们一分散到各地,不但没有“沟”也不想“通”,一碰到争执,只在想办法说服对方,以争取胜利。

于是诸侯连环叛乱,造成刘邦本人疲于奔命,尚未享受成功的快乐,便积劳成疾,一命呜呼了!就算在吕后策动下,能诛杀诸侯,换上刘氏诸王,但沟通管道不解决,仍免不了日后的七国之乱。

刘邦大传……附篇 后刘邦时代

附篇 后刘邦时代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