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吴三桂的发迹史 >

第165章

吴三桂的发迹史-第165章

小说: 吴三桂的发迹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氖浅林睾途酢�

康熙帝突然觉得自己忘记了一个不该忘记的人,即吴应熊。吴应熊在京城中表面上看来是无所作为,其实却能通天。要使他对自己撤除他父亲的藩国而无动于衷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自己撤藩之成败与吴应熊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所以,康熙帝认为自己得对吴应熊有些防范。至少得先去看看他,给他一些慰藉,也敲敲他的警钟。

于是,他喊道:“魏东亭!随朕前往额驸府!”

魏东亭口称:“喳!”心里却忙乱起来。因为他知道吴应熊虽是皇亲国戚,但与皇上一直处于一种面和心欺的状态。其实,不能说康熙帝与吴应熊认权不认亲,凡是进入官场之中的人为了权力都会是尔虞我诈的。

康熙帝带着几个侍卫直奔额驸府。

吴应熊此时的心比康熙帝更烦乱。京城之中虽然表面上仍是风平浪静,而吴应熊却已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自从父亲上疏请求辞藩之后,他一直在注意宫中之动态,但当他得知两派势力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之时,吴应熊心中便担心了。因为他明白此时的关键在于皇上,而皇上年轻,如初生牛犊,所以,他认为皇上一定会撤藩。

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仍没得到确切的消息,所以他心里也乱了。

康熙帝进入额驸府时,吴应熊正在园中来回不安地踱步。突见朦朦胧胧的夜色之中,出现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影,吴应熊心中一惊,立即喝道:“是谁?”

魏东亭赶忙说:“额驸,皇上驾到!”

吴应熊一怔,然后慌忙行礼。

康熙帝立刻扶起吴应熊说:“是天气闷热,还是人心烦躁,额驸竟然此时还在园中踱步?”

吴应熊先是一惊,等明白皇上的话外之音后,立刻答道:“皇上不是也没睡么?”言下之意是,我吴应熊因烦躁而难入睡,你皇上不也如此么?

第一个回答输了,康熙帝心有不安,立即说:“朕是担心额驸的身体呢!”

吴应熊说:“皇上还是担心自己的龙体要紧。”

康熙帝便轻笑道:“朕的龙体是要紧,但额驸的身体令人更担忧!因为朕毕竟比额驸年轻些!”

吴应熊一惊,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正在此时,和硕公主来了,给皇上行礼之后,便说:“皇上和额驸都在说什么胡话?你们的身体都好好的,说什么你担心我,我担心你!”

康熙帝与吴应熊同时一愣。康熙帝以轻笑掩饰自己的失态,吴应熊也连忙以笑躲了过去。

和硕公主说:“皇上进凉亭坐坐?”康熙帝点点头。和硕公主便在前面引路。来到凉亭后,大家便都坐下。

和硕公主喊:“给皇上来杯碧螺春。”

康熙帝问:“公主有女儿红么?”

吴应熊顿时警觉起来。

和硕公主说:“女儿红是酒可不是茶!”

康熙帝说:“朕知是酒不是茶!”

和硕公主问:“那皇上为何还要女儿红?皇上可从来不喝女儿红的,今日怎么问起女儿红来了?”

康熙帝说:“不是朕想喝女儿红,而是有人说公主家中有女儿红!听人说,想让朕喝,所以朕才问起!”

吴应熊听出了康熙帝的话外之音,知道皇上是暗指自己用兰子的身体毒害他一事。但他不知皇上是抓到了什么把柄,还是胡乱猜疑的。

和硕公主说:“皇上又说胡话了!额驸一般不喝酒,到不得不喝之时,也不喝女儿红。所以我府上从来没进过女儿红,又哪来的女儿红给皇上喝呢?”说到这里,和硕公主转过头对吴应熊说:“额驸,你说是不是?”

吴应熊正在想着心事,被和硕公主突然问起,顿时慌乱了一下。然后,他立刻调整自己的情绪说:“那是,那是!”

康熙帝注意到了吴应熊的失态。

和硕公主说:“额驸怎么啦?”

康熙帝笑道:“额驸有病呢。”

和硕公主一惊,连忙问:“额驸真有病么?”

吴应熊难堪地笑道:“皇上说笑话的。”

康熙帝笑道:“朕没说笑话,额驸有心病呢。”

和硕公主问:“什么心病?”

康熙帝说:“平西王近来欠安。”

和硕公主问:“额驸,真是这样么?”

吴应熊点点头说:“父亲眼疾越来越严重了,近来几乎到了目不视物的地步了。”

和硕公主说:“你怎么没告诉我?”

吴应熊说:“我见父亲是故疾,所以没告诉。”

康熙帝见吴应熊一滑又溜了过去,心有不甘,突然问:“额驸近来与平西王有书信往来?”

吴应熊陡然明白自己刚才的话让皇上抓到了把柄,只得含糊地说:“父亲与吴应熊时常有书信往来。”

康熙帝说:“朕于前段时间也收到平西王的奏折,是请求撤藩的。朕让下部议了一段时间,没有个结果。朕思之再三,觉得还是撤除的好。所以,特来告知于你!”

吴应熊只得答道:“皇上圣明。”

康熙帝知道他言不由衷,便笑着说:“其实,朕同意平西王撤藩,可给平西王带来几个好处。”

吴应熊本想问:“能带来什么好处?”但他不敢问,所以显得局促不安。恰在此时,和硕公主解了他的围。和硕公主问:“有哪些好处?”

康熙帝说:“一是堵小人之言。现在朝里朝外都有人在议论平西王,说他心怀异志。这都是小人之言。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看到平西王拥有重兵。若将藩撤了,小人之言便不攻自破。朕是信任平西王的,但小人之言也不得不防。”

和硕公主觉得康熙帝说得在理,便点点头。同时因为看到康熙帝越来越成熟了,心里充满了愉悦之情。

康熙帝又说:“二是可以让平西王安心养病。平西王是我大清的开国元勋,为大清的社稷操劳了几十年,已弄得满身是病。再不让平西王安心休养,朕于心难安!额驸,你说是吗?”

吴应熊苦涩地说:“应熊代父谢过皇上。”

康熙帝笑着继续说:“三是可以让平西王与额驸共享天伦之乐。平西王为朕操劳了这么些年,朕应该为他盖座好宫殿。朕打算就在辽东盖,辽东有他的亲朋好友,朕还打算让额驸回去与平西王同住。额驸说好不好?”

吴应熊连忙答道:“感谢皇上关怀!”

康熙帝觉得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心里舒了口气,然后起身对吴应熊说:“额驸可要好好管教府中之人噢!明明没有女儿红,却欺骗朕说有女儿红,弄得朕差点上了当。”

吴应熊脸涩涩的,又不得不点头答应。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

康熙帝走了,和硕公主也睡了。

吴应熊在闪烁的灯光下给父亲写信。

第十二章 三桂起兵

一、吴三桂召开家庭会议

吴三桂在空旷而昏暗的大厅里沉思。

此时的吴三桂心里虽然对于前途仍有未卜之忧,但却泰然多了。他是刚刚接到儿子应熊的急信的。当他得知皇上已下旨撤藩,圣旨稍后便到,他心里反而没有慌乱。

自己处心积虑呕心沥血地经营了几十年的目的,不正是为着这一天么?

吴三桂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一直没有放弃成就大事的打算,否则,今日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这些年来,吴三桂从两方面入手经营自己的吴家王朝。对外,他不惜一切代价笼络各种势力,像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提督郑蛟麟、总兵吴之茂、长沙副将黄正卿、湖广总兵杨来加、广东总兵祖泽清、潮州总兵刘进忠、温州总兵祖宏勋等。还有一大批西选之兵也是受他控制。对内,他更加精心构筑自己的权力网络。他是深知玩弄权术之法则的。他明白什么时候都是自家人比别家人亲些。所以,在他的权力网络中,吴应麒、吴国贵以及他的四个女婿夏国相、郭壮图、胡国柱、卫扑等人成了重要成员,担任军队中的都统之职等。而历来受他器重的马宝、王屏藩、王绪等人便担任总兵之职。

吴三桂在许多方面都愿听从别人的意见,唯有用人唯亲这一点上,谁也泼不进水。对于他将自己的直系亲属都安插到重要位置之事,颇有微词的人不少,然而,吴三桂不是装聋作哑,便是故意不睬。他认为在这片国土上,存在这样一个真理:即权力只有放在自己人手中才放心。

所以,在这片国土上才会有这种奇异的现象出现:掌权者,代代掌权;无权者,代代无权。皇上的兄弟和儿子为王爷,王爷之子为少王爷,京官之子在京城中为官,地方官之子便在地方为官,知府之子做不了道台,道台之子也不会做知府,平民之子做不了知府,知府之子绝不会做平民!所以,纵观历史,其发展趋势是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在这个国度里,任何朝代,任何政府都会从兴走向衰,从起走向落就不足为怪了!

在此紧要关头,吴三桂首先想到的是要开一个家庭会。于是,他将吴应麒、吴国贵、夏国相、郭壮图、胡国柱、卫扑等人都召集到府上来。等众人到齐之后,他便沉着声说:“额驸已从京中来信,告知我说皇上已决意撤藩,且已下了圣旨。”吴三桂说到这里,故意停下来,打量众人的反应。他见众人并无慌乱之态,心里非常高兴。吴三桂在他们面前称吴应熊为额驸而不称儿子是为了显示吴应熊之尊贵,好让他们也有自豪之感。

吴三桂又继续说:“大家都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是:撤藩对我们吴家意味着什么?我们将没有与朝廷抗衡的筹码,更没有令朝廷器重的分量。我们将失去权力、地位、金钱等一切东西。因此,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任其撤藩,二是反对撤藩。大家议议,该如何办?”

夏国相沉着脸说:“他爱新觉罗家是人,我吴家也是人!为何要受他的宰割呢?”

吴应麒说:“即使与他拼个鱼死网破也行!”

胡国柱说:“我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吴三桂见众人摩拳擦掌的,心里踏实多了。俗话说:打架靠亲兄弟,上阵靠父子兵。既然他们一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的,自己还怕什么?不过,他们毕竟没什么经验,自己得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