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诸葛亮大传 >

第30章

诸葛亮大传-第30章

小说: 诸葛亮大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连是南阳人,早在刘璋任益州刺史时就离乡入蜀,被任为梓潼(治今四川梓潼)县令。刘备从葭萌进攻成都,经过梓潼时,王连紧闭城门拒守,坚决不降。后来,刘璋投降,王连才归顺刘备。王连不但有气节,而且有才干,不论是担任县令还是任郡守、司盐校尉,都有很突出的政绩。诸葛亮对王连的品德与才干十分赏识,在建兴元年(223)让他领丞相府长史,总管丞相府各分支机构的事务。王连作为丞相府长史,常给诸葛亮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每当他主动见诸葛亮时,总是要提一些不同意见。诸葛亮想,这次王连又要提什么不同意见了。

诸葛亮猜对了。王连此次见诸葛亮,就是为诸葛亮亲自南征的事。

〃丞相。〃王连见到诸葛亮,开门见山,直突主题:〃南征之事是否决定了?〃

第66节:第九章殚精竭智(1)

诸葛亮知道王连这话的含义。所谓〃南征之事〃,是指诸葛亮亲自统兵南征之事。诸葛亮笑了,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丞相。〃王连的声音有些激动:〃您是否知道南中是不毛之地、疫疠之乡?我蜀汉先遭兵败又遇大丧,如今举国之望,全在丞相身上。丞相若有闪失,将置北伐曹魏大业于何地?〃

王连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征讨南中的确有很大的危险。军事上的冲锋陷阵自不必说,那里的自然条件也极其恶劣,对于不熟悉、不适应南方气候的北方人来说,仅那时的瘴气就很可怕。据说瘴气剧毒,人触之便死。传说西南夷地区有大湖,名曰禁水,水中有毒气,湖中还啧啧地往外喷毒气。木石被它喷中,会破裂;人若被它喷中,会立即死亡。人们都管这东西叫〃鬼弹〃。对于这些传说,诸葛亮当然不陌生。

对王连的劝告,诸葛亮明白:从私人角度讲,王连是出于对自己的爱护;从国家角度讲,王连是出于对社稷前途的关心。无论于国于私,王连的话都值得认真考虑。王连告辞以后,一连几天,诸葛亮都在考虑自己该不该统兵南征。对于个人的生死利害,诸葛亮已经置之度外。自从白帝城受托以来,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蜀汉的事业了。他所考虑的,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浇灌在何处,当然,北伐曹魏、兴复汉室是他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如果能有一个人能把南中的事情妥善解决,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北伐曹魏,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想来想去,诸葛亮始终没找到一个可以胜任的人。诸葛亮忽然意识到,聪明的王连在思考南征的问题上犯了个错误,他把南征与北伐割裂开了。其实,南征与北伐是分不开的,南中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无法进行北伐。而有较大把握解决南中问题的,除了自己别人都不合适。为了早日北伐,诸葛亮认为自己亲征南中,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必要的,值得的。

事实证明,诸葛亮亲自率兵征服南中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南中的问题是复杂的,民族的、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只有诸葛亮这样既有高度政治水平又有高超军事才能的人才能解决南中问题。解决南中问题是重要的,因为南征与北伐是紧密相联的。这种密切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南征是北伐的基础,只有南中问题解决了,蜀汉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北伐才没有后顾之忧。第二,南中问题一天不解决,蜀汉就一天没有北伐的实力,因为南征动用了蜀汉军队的主力,只有南中问题解决了,主力部队才能从南征战场上撤出来投入北伐。用最短的时间,迅速地使南中纲纪粗定,夷、汉粗安,在当时确实也只有诸葛亮才能胜任。

诸葛亮率军南征,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定的战略目标。

……

第九章殚精竭智

第一节上表披心

自从离开隆中草庐加入刘备集团以后,诸葛亮的生活始终被繁重的公务和紧张的节奏占据着。

赤壁之战前,他为联吴抗曹而忙碌奔波;

赤壁之战后,他为在荆州立足而日夜操劳;

进入益州后,他为〃跨有荆、益〃而精心设计;

夷陵战败后,他为摆脱困境而苦苦思索;

刘备去世后,他为新的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百般努力,与孙吴重结旧好,兴农植谷,闭境息民,深入不毛,'奇‘书‘网‘整。理提。供'平定南中……

建兴四年(226),征尘未洗的诸葛亮又投入了准备北伐的忙碌之中。

虽然忙碌,但诸葛亮的心情是轻松的。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修改过的新的战略方针已经初见成效。由于放弃了与孙吴争夺荆州的打算,使孙吴对蜀国战略意图感到放心,对与蜀汉重结旧好抱有诚意和信心。建兴二年(224),当蜀汉使者邓芝再次来到孙吴时,双方已经是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了。在解释孙吴为什么要与曹魏结好时,孙权对邓芝说:〃吴国因山民作乱,江边守兵撤回去很多去对付山民,边境力量虚弱,因此很担心曹魏乘虚而入。不料曹魏不但没有来攻,反而寻求和好。众臣都认为如今我们内有民乱,答应与魏和好,于我有利。但我又担心蜀汉不明吾心,对我产生猜疑。我吴国土地边外,间隙万端,而长江巨海,皆当防守。曹魏对我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我怎能忘此主要危险而另有所图呢?〃孙权这番话,向蜀汉表明了他对魏国和蜀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第67节:第九章殚精竭智(2)

由于南征的顺利结果,南中地区实现了纲纪粗定,夷夏粗安,郡守县令各司其职,大姓渠帅各尽其守,蜀汉朝廷不用再担心南中大规模叛乱的发生,不用分出很大的军事力量去维持后方的稳定。

虽然忙碌,但诸葛亮的情绪是振奋的。因为一个时期以来,不断听到有利于北伐的好消息。

诸葛亮南征班师凯旋,走到汉阳时,就听说魏新城太守孟达有叛魏降蜀之意。此时的新城,已经没有了当初诸葛亮跨有荆益、打通汉水时的重要地位。那时候,蜀汉跨有荆、益二州,荆州一路军队,担负着北攻襄樊的任务,而占领新城打通汉水,循汉水东下,南可附襄樊之背,有着配合荆州军的意义。那时候,曹魏的首都还设在许昌,从新城沿汉水东下,越过襄樊,再东北行可直指南阳,进围许昌。而现在,荆州已不再归蜀汉所有,进攻襄樊的荆州军已全军覆没,曹魏的政治中心也已经从许昌移到洛阳,不论从哪一方面讲,新城的战略地位已今非昔比。更何况,孟达是个反复无常之人,他最早追随刘璋,后又叛离刘璋归附刘备,以后又背刘备投降曹魏,如今又要背魏归蜀。很多人都认为孟达不足信,劝诸葛亮不要理他。然而,诸葛亮仍对此消息感到振奋不已,这倒不仅仅是因为蜀汉之重得新城和孟达,而是因为诸葛亮通过这个消息看出了曹魏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正是蜀汉北伐曹魏的有利条件。

诸葛亮还听说,如今曹魏的关中守将是大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这个夏侯楙与曹氏关系特殊,他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为妻,是曹操的女婿。不但如此,他还与曹丕关系很好,所以,曹丕一即位,便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但是,夏侯楙性无武略,怯而无谋,军事上没什么本事,但为自己营置家产私财却有一套。不但如此,他还喜好女色,蓄养了很多妓妾,为此,清河公主常常与他闹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曹魏关中守将任非其人,而这正是蜀汉北伐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蜀汉建兴四年五月,曹丕病逝,死前遗命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共同辅佐新即位的明帝曹叡。曹丕生前十分信任曹真,有意提拔他主持朝廷军务,所以因人设职,特意为他设置了中军大将军名号,以向大将军过渡。这种做法引起了曹氏宗族另一个人的不满。这就是曹休。他对曹真地位高于自己很不服气,当然,曹魏最高统治层中的这种矛盾诸葛亮当时不一定了解得很清楚,但经验告诉他,一个新皇旧主交替之际,常是各种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的时期,也是对这个政权进行征伐的好机会。

虽然忙碌,诸葛亮的一系列举措仍不失大谋略家的潇洒风度。

为了保证北伐的胜利进行,诸葛亮转任李严为前将军,让他从永安移屯至江州,处理后方事务。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曹魏内部的矛盾,他亲自给曹魏新城守将孟达写信,信中说:〃我去年南征,年底才返回成都。在当阳遇到李鸿,从他那知道足下仍怀有效命蜀汉之心,不禁慨然长叹。想足下平生之志向,岂是只为名声荣华而背叛蜀汉之人!唉,孟君,这全是刘封欺负您,损害先帝宽厚对待人才所致。此外,李鸿还叙述了您不信王冲挑拨离间之谎言的情形,说明您知吾心。品味您表明心迹之言,追怀我们共辅先主之谊,我真是依依东望,思念不已。仅以此信表吾心迹。〃为了进一步争取孟达,诸葛亮又让李严也给他写信。李严给孟达写信说: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诸葛亮、李严是蜀汉政权最有权力的两个辅佐大臣,他们分别给孟达写信,使孟达感到了诸葛亮对他的重视,促使他早下决心,背魏归蜀。自从接到诸葛亮和李严等人的信后,孟达便多次与蜀汉秘密通信,图谋叛离曹魏。

为了取得孙吴对蜀汉北伐行动的配合,诸葛亮又给孙权写信,约他从东线出兵,信中说:

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令,皆思巢灭,未遂同盟。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伏望执事以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靖中原,同匡汉室。书不尽言,万希昭鉴。

第68节:第九章殚精竭智(3)

有人认为,诸葛亮这封信是写于建兴十二年最后一次出祁山之前袁钟仁《诸葛亮文选译·与孙权书》题解。。其实,从文中的情调看,应该是写于建兴五年第一次出祁山之前。细细品味这封信的思想感情,与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