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第101章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101章

小说: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被赵德群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愣了许久才问:“洋人就是夷人,怎么又出了什么荷兰人、英吉利人,这是怎么事?赵德

群,你要据实回答。”

赵德群越发得意,更加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回大人话,洋人分很多种:美利坚人、荷兰人、英吉利人、意大利人。——拿去我香港的

是英吉利人,荷兰人比较友善。”

曾国藩自此才知道,洋人也不仅仅就是英夷一种,洋人也分好多种。也许荷兰人比英吉利人好对付呢。

他对李保道:“让赈灾局赵二进来。”

李保应一声走出去,不一会儿,赵二便招招摇摇地走了进来。

和曾国藩见过礼,见案头放了十几本官凭,他先就微微一怔。

曾国藩看在眼里,只装不见。

停了停,曾国藩忽然问一句:“赵观察,这些人都拿银子从你手里买了官凭,可是真的?”

赵二干咳了一声道:“禀大人,下官所发的官凭,都是阿古利神父卖给下官的。

——下官为了多劝些捐,多救些人,只要向善,是一定要做的。”

曾国藩冷笑一声道:“阿古利神父专事传教。他既不是我大清的官员,也不是我吏部的掌印,他如何会有官凭卖给你呢?”

赵二也像模像样地冷笑道:“大人如何恁胡涂了——阿古利可是洋人啊!洋人在我大清国,说一就是一,还有敢说二的吗?”这分明是

拿洋人来吓曾国藩了,意思再分明不过,我赵二可是认识洋人的哪!

曾国藩沉吟了一下,便起身离座来到外厢,对刘横道:“你速到巡抚衙门把常中丞请来。”

刘横快步走出去。

曾国藩重新走回大厅坐定,便吩咐李保道:“把赵德群等人领到小官厅录口供。

本部堂要单独和赵观察聊聊。”

李保带上文案领着赵德群等十几人走出去,大堂之下只剩了赵二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

曾国藩静静地说道:“赵观察,本部堂听说那神父是荷兰人。——荷兰人也传教吗?”

赵二眨了眨眼睛,停了停才道:“回大人话,阿古利神父是洋人,是标准的黄头发蓝眼球的洋人。——至于是英吉利还是荷兰嘛,就像

大清的山东山西那样,我等是断断惹不起的。——大人位在礼部,没有办过夷案,是不知道洋人的厉害,阿古利见了大清皇上都不用跪呢!

对王、大臣们更是正眼都不瞧一下!能耐比公、侯还大呢!”

曾国藩一言不发,心里骂道:“结识个把洋人,就把人狂成这样,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了!这样的民族败类不杀,哪还有穷苦百姓的活

路!”

既动了杀机,曾国藩就开始思虑如何下手——既能让洋人不找麻烦,又能让他把吞的赈银吐出来,还能把人杀掉。三方面都要照顾到,

一丁点漏洞不能出。杀赵二的理由是再充分不过了,不管假官凭的根源在哪里,总归是从他的手里放出来的。仅凭私卖假官凭这一条,十个

赵二都不够杀。——问题的关键是,万万不能让朝廷知道赵二入教一事,否则就要生出许多枝节。只要这方面瞒得好,其他事都好办。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2)

见曾国藩不讲话,谈兴正浓的赵二只好闭上嘴。但有一点他坚信,凭曾国藩的那点能耐,断断不敢与洋人作对!林则徐的例子就再鲜活

不过。大清与其说是满人的天下,不如说是洋人的天下更恰当。

两个人都不说话,各想各的心事,足足过了两刻光景,才被走进来的刘横打破。

刘横把嘴附到曾国藩的耳边悄悄道:“常中丞病了,不见客。”

曾国藩一愣,小声反问:“你见着中丞了吗?”

刘横悄悄道:“没有见着,师爷挡了驾。”

曾国藩暗骂一声:“这个老狐狸!看乌纱比天还大!”口里却大声说道:“刘横啊,你带赵大人去歇息吧。让李保进来,本部堂有话说

。”随后兀自低头沉思起来。

李保进来后,连叫了两声“大人”,曾国藩才蓦地惊醒。

看大堂之上,赵二和刘横都已不在,外厢的吵闹声好像也弱了许多。

“大人,赵德群等一十二人,卑职已将口供录下,只等示下:是押进大牢还是放回去?”李保不待曾国藩吩咐,当先汇报情况。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我等来山西是核捐,凡事都要抚院支持配合才能成。——赵德群等人是人证,按理应该寄押才对。——现在看来

,只能行文大同知府衙门着人领回看管了。本部堂修书一封给知府衙门,你把一干证人全部带回大同,由知府衙门代为看管吧。”

说毕,便让李保侍候上文房四宝,刷刷点点很快便写成一封快信。

曾国藩把信封好,交给李保道:“详情尽在信里,你要按张太守吩咐的行事。切记保密。本部堂等你回来。”

曾国藩在信里给张同林写了些什么呢?

曾国藩让张同林见信后,立即派人配合李保查抄赵二的所有财产,逐一登记造册,以快、密为要,尽量不让教堂闻得一丝风声,更不能

被神父知道。曾国藩在信里最后强调,出现丝毫差迟,惟知府衙门是问。

常署抚托病不配合曾国藩办案,怕为了一个洋人毁了自己的前程,曾国藩只能依靠张同林来办案。大概常大淳自己也知道,身为署抚,

加之有些圣恩,无论怎么做,曾国藩都莫奈他何。就算曾国藩上折参他一本,恐怕也不能把他怎么样。何况,常大淳原本就是要升任浙抚的

人,因为一个洋人而断送自己的前程,好像也真有些不划算。常大淳只能托病。

张同林就不同了,一则赵二是大同人,张同林对其有管辖权;一则赈灾局就毗邻知府衙门,张同林对其有监督权。如果他敢像常署抚那

样,曾国藩就可以参他个失察罪。张同林只有配合核捐大臣把事情搞清楚一条路好走,再无选择。让他怎么做,都不过分。

但如果张同林也要采取常署抚的态度怎么办呢?总不能事情没有搞清楚就参他个不配合皇差的罪名吧?

李保等人走后,曾国藩就在大厅之上,让人泡了一壶茶,独自一个边饮边发呆。

翻来覆去地想,越想头越大。

他居京十几年,办了大大小小几十件案子,哪件案子他都想查办得明明白白,有头有尾,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民;可哪次案子他

都办得不漂亮!不是劳而无功,就是头破血流;要么君不满,要么民有怨。可再往深里想想,又仿佛他经手的案子件件办得漂亮,个个都有有落,否则,他的顶子怎么那么快就由蓝变红了呢!——就这一点,你能说他居京十几年无所作为吗?可他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审琦善,算是最辉煌的一案,终于把一个世袭的侯爷弄到了黑龙江。——可琦善迟早要复出,他又比谁都清楚。琦善是满人哪,满人获

罪,非危及皇室,有几个不复出的!

保定李纯刚一案呢?——一想到这个案子,连曾国藩自己都笑了。因为李纯刚一案,起决定作用的是肃顺、皇四子奕,自己只是个听凭

调遣的小角色而已,哪能算是自己办的案呢!

翻建文庙能算一案吗?——充其量,不过是替国家实心实意地办了一次差而已!

参革湘乡县正印张也算是一次有头有尾的案子了吧,可却为此搭进一条刘向东的命!想想,总让人有些得不偿失的感觉。

一想到刘向东,曾国藩就心情沉重,神色黯然,两眼盈泪。

忽然,曾国藩的眼前一亮,他想起了经他手办理的顺天府的县学案。这个案子尽管办起来碍障重重,但他毕竟顶着压力办下去了,而且

是自大清入关由汉人插手满事的第一案!

无论孰得孰失,总算奠定了他清臣的地位,使满人也不敢小看他。

参革大员贾存道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不仅扭转了大清官场的邪气歪风,更进一步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一幕一幕地回忆起来,他愈发地感到,在大清国,想堂堂正正地为老百姓办一件事情,真是太难了!——先要看轻乌纱,还要豁出去项

上人头!又不能存了发财的念头,否则,不是被革职拿问,就是落千古骂名!

应该承认,从大清入关,纵观咸丰帝以上的所有皇帝,道光帝还是相当不错的一位。他虽不如康熙帝办事干练,但却比乾隆帝务实。他

的节俭、他的勤奋、他的任人惟贤,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满、汉之间的矛盾。但他过分重用穆彰阿,却使结党营私之风骤起;朝纲败坏也

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大人——”

他正想得入神,一个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

曾国藩猛地惊醒,却发现一名戈什哈站在身边。

“大人,”戈什哈小声问,“小的问一声,大人是在大堂用饭,还是到饭厅用饭?”

“嗯!”曾国藩点点头,不由自言自语,“这一天过得真快!”

他站起身,一个人走下大堂。步出辕门,却见天已是完全黑下来了,便对跟在后边的戈什哈道:“把饭给我提到小官厅吧。——再熬碗

白菜汤吧。”

戈什哈答应一声,转身走回去。

曾国藩背起身,一边在辕门边散步,一边抬起头观看天上的月亮,口里一边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吟着吟着,一种孤寂之感油然而生。他不由想起了长沙岳麓书院,想起了荷叶塘,想起了堂上老人,想起了弟、妹、妻、子、侄。

饭后,曾国藩补上了几天的日记,又给弟弟们写了封信,这才安歇。

第二天午时,李保和一名捕头模样的人走了进来。

那捕头和李保进了小官厅之后,当先向曾国藩行大礼问安,口称:“大同知府衙门通判王云武叩见曾大人。”

李保这时对曾国藩道:“按大人吩咐,张太守及王通判拨了十几名捕快,二十几名亲兵,悄悄查抄了赵二的府邸及三家店铺,赵府家小

五十余口已尽被下在知府大牢里。”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第五部分(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