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54章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54章

小说: 特工之回到清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密斯。你呢?”

“叫我杨一好了,你是美国人?”杨一问道。

“是。也不是。”史密斯神情落寞的回答。

“什么是又不是?”杨一纳闷的问。

“我是犹太人。”史密斯说这话的时候流露出一种忧伤。

杨一理解的点了点头,指了指史密斯端来的煤油灯道:“这些你有多少?我全要了。”

史密斯一听激动的说:“你说什么?全要了?好好好,我有很多,有一屋子呢,只要一百两白银,东西就都归你了。”史密斯没想到杨一会把东西全包了,本想把价钱说多点,但想到杨一无疑是救了自己,也就消除了赚钱的念头,只想把五百美圆的本钱捞回来就可以了。

“价钱很合理。”杨一笑着回答,从怀里摸出一张银票给史密斯,史密斯接过来一看,估计这就是中国的支票了。正准备说几句感谢话呢,杨一突然脸色一沉,对着远处一个巷口的方向,用史密斯中国听不懂的中国话说到:

“李柱子,你们给我滚出来。”见巷子里没动静,杨一又继续说,“你们敢跑,回去关你们禁闭。”这回巷子里乖乖的出来四个人,低着头来到杨一面前。

“好你个李柱子,我都告诉你了,我想和夫人们一起有点私人空间,才不让你们跟出来,你们倒好,偷着跟出来了。”杨一板起一副后妈的脸。

“算了,他们也是关心我们,别过多的责怪他们了。”看着李柱子他们几个一个低着头,沈蝶衣在一边帮着说情。

“不能就这么饶了他们。”杨一对沈蝶衣说完,指了指史密斯对李柱子他们说:“今天罚你们干活,回头弄辆马车,跟着这位先生去把货给我拉回府。”李柱子他们几个一听是这个处罚,顿时就抬头笑了起来。

“我先送夫人回去了,一会你带着这几个人把东西拉到我府上,晚上我请你吃饭,我有生意和你谈。”杨一和史密斯握手告别。

吃过晚饭,杨一招呼史密斯在客厅里喝茶。

“史密斯,说说看,你为什么来中国?”杨一端起茶杯,示意史密斯也喝茶。

史密斯听杨一这么一问,脸上露出一股难过的表情,喝一口茶后,想了一会,这才把自己来中国的经过说了出来。史密斯的父亲原本是从欧洲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史密斯家有五个孩子,由于家境不好,读到初中毕业史密斯就出来干活挣钱,帮着父母养活弟弟妹妹,一家人很和睦,日子虽然苦一点,但也过的开心。事情出在史密斯爱上了一位意大利裁缝的女儿,一个叫嘉丽的女孩,两人很相爱,但嘉丽的父亲嫌弃史密斯只是个穷职员,硬是不让他们在一起,后来嘉丽按照父亲的安排,嫁了个有钱人家。心灰意冷的史密斯看清了一个道理,在美国这个社会里,无论你多努力和优秀,但只要你没钱,一样被人看不起,一样失去自己心爱的女人。史密斯听说到中国能赚大钱,就告别父母,带着自己所有的积蓄,登上“七月火”号货轮,在海上漂了两个多月后来到中国这块神秘的土地。

到了上海史密斯发现在中国并不好混,至少语言上就很难和中国人交流,想找个工作都很难,于是想自己弄点买卖。正好“七月火”号的老板爱尔兰人怀特有一批煤油灯和煤油没出手,不了解行情的史密斯被怀特哄骗着买下这些东西,结果弄的没饭吃。

听完史密斯的自叙,杨一对史密斯基本上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从史密斯帮王嫂打架的事情上看,史密斯基本上还算个好人。

“史密斯,你想赚大钱吗?”

“想,当然想,有钱嘉丽也不会嫁给别人。”看来嘉丽的事情对史密斯有很大的影响。

“那好,你来帮我干,做我在美国的代理人,你看怎么样?”杨一诚恳的看着史密斯道

“说说看,你要我做什么。”史密斯没有马上答应,站起来谨慎的反问。

杨一很满意史密斯表现出来的谨慎 ,笑着示意史密斯坐下后说:

“我有一种化妆品,我想让你做我在美国的代理人,另外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有个我放心的人在美国负责。”

史密斯一听也笑了:“做代理人可以,你说的还有其他的事情是什么?”

杨一喝口茶继续笑着说:“我需要大批的技术人才和教育人才,你回美国后负责帮我招聘一批人才来中国。你每招来一个,我给你十两白银的介绍费。只要愿意来,签了协议后都可以先领五十两的安家费,来中国工作后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工作,你可以告诉他们,只要经过考核被录用的,每月的工钱不少于十两白银。”

史密斯听杨一这么一说,知道自己遇见大款了,兴趣也被勾起来了。

“您具体说说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恩。。我需要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教师,还有技工,大量的技工,喜欢弄点小发明的我更欢迎,对了,请来的教师你要把档次分开,中学,大学的教师比例大概是2:1。你愿意做吗?另外作为我的代理,你每个月的薪水是二十两银子。”

这样的好事史密斯当然愿意做,当场史密斯就表态:“太感谢你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杨一笑着拿出张银票放到史密斯面前说:“别急嘛,你先去联系一条货船,才好带一批货回美国,这里是五万两的银票,作为你到美国的活动经费。”

“等等,杨先生,这么多钱你交给我你放心?我看我们还是签份协议比较好。”史密斯说着把银票又推回杨一面前。

杨一这会终于露出一种极为满意的笑容:“史密斯,你能这样说我很高兴,这正说明了你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如果你刚才只顾着拿银票走人,那你将失去这份工作。放心,这协议当然是要签的。这样吧,你回去准备一份英文的协议,明天过来签协议我们就算成交了。”杨一说着把银票又拿了回来。

史密斯这就要起身告辞,杨一也站起来打算送一送史密斯。

这时候张健从外面急急忙忙的进来,走到杨一身边说:“刚接到的消息,出大事情了。”

杨一一惊,但还是先把史密斯送出去,然后才赶回客厅,见了张健杨一就急忙问道:

“敏思,出什么大事了?”

张健脸上露出沉痛的表情道:“黄河,黄河决口了,山东,河南灾情严重。”

杨一长叹一声:“哎!!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啊。!!”

(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夺路流入渤海,从而结束了南流黄海的历史。铜瓦厢在兰考县东坝头乡以西,为明、清两代河防险要之一。黄河由西向东流,至此地折而向南。该处东北地势低洼,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此决口。是年六月中旬,黄河大水,开封、兰考一段水位猛涨,又遇大雨,水势汹涌,一望无际,许多地段堤水相平。六月十八日,铜瓦厢以下无工堤段塌掉三、四丈。是夜南风大起,风助水势,使崩塌迅速扩大,至十九日堤坝完全溃决。铜瓦厢决口后,黄河分为三支:南支由山东菏泽赵王河东流;另两支由东明县南北分流,至张秋穿运河后复合为北支。以后北支渐塞,南支成为干流,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渤海。)

第二部 第二十章 三战庐州

“通知蝶衣,让所有丽人集团和沈家名下的商铺,以响应新任两江号召救灾为理由,尽最大的能力援助救灾。”杨一转过身来,一字一句的吐出上面的话。

“是。”张健说完转身就要走。

“等等,还有个事情,我这几天想了想,今后这党务工作你也抓起来吧,我党要加快扩大的步子,不过前提是要秘密发展党员。”杨一又交代一句,并用殷切的目光看着张健。

“明白了。”也不客气,说完就转身离开。

1855年6月,新任两江总督杨一在苏北,江浙财团和士绅的支持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行动。六月底,在浙江和江苏共征兵五万,江浙的新军编成整编第一师、新编第四师、新编第五师,共三个师。军队是增加了,但军官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杨一决定,上海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提前毕业,编入新组建的部队中。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加入,军官少的问题得到一顶程度的缓解,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军队的训练,杨一给刘铭传下了死命令,练不好部队不许回家陪老婆。对此命令,二丫代表姐姐表示过强烈的抗议,但结果是抗议无效。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部队,这装备问题就是个难题,还好有苏北士绅捐的一百万两白银,加上浙江财团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在沈家的提倡下捐了两百万两,杨一的手头才没那么紧。由普鲁士把兄弟霍夫曼的爵士主持,上海兵工厂的二期扩建工程很快投入建设,预计年底可以投产。现有的工厂每天加班加点,月产新式步枪数也达到三千支,82毫米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各30门,可这和杨一的要求还是差的很远,新征来的士兵有很多都是三、四个人合用一支步枪训练的,今年生产的步枪多数都运到大别山去了,聂士成那扩军的步伐也迈的很大。六月底的时候,聂士成来信说,由于大批河南难民的涌入,大别山一带治安形势不妙,杨一的回复很简单:抓住机会,扩大力量,尽量做好安置难民的工作。杨一原以为聂士成最多把在弄一个团出来就很不错了,谁知道聂士成把部队扩大了一倍多,现在大别山一带不算当地自发组建的民团,光聂士成手下的部队就多达四万,编成两个加强的整编师。部队增加了杨一当然高兴,可这军官和装备问题也弄的杨一几天没睡好觉,军校毕业的都让刘铭传抢去了,聂士成知道后急了,连续写信找杨一要军官,最后杨一象挤牙膏似的,从江浙的三个师里调了五十多个军校毕业生,还抽调了四百多个老兵给聂士成,这才把聂士成安抚下去。

这按下葫芦起来个瓢,聂士成满意了,这刘铭传不答应了,从他手里要人这不是挖他的肉吗?这部队还要不要训练了?没军官怎么练啊?幸好七月初,霍夫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