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海诺随即将如下内容的电报拍发给他:“请务必抽空前往奥舍斯莱本郊区的芬克庄园一趟,有重要事情相商。事关重大,请尽快请假前往!”
第二天,赫森回电了:“我今日动身!”
在收到这封电报之后,张海诺便将艇上的安全事务交托给埃德文和西蒙,然后向潜艇指挥部申请了五天的事假,顾不上收拾东西便匆匆赶往自己的芬克庄园。
奥舍斯莱本地处德国中东部,从威廉港和波拉港到那里差不多都是一天时间就能到达,因此张海诺第二天便见到了阔别一年多的赫森。顾不上多作寒暄,他便拉着赫森去了自己的书房。
张海诺开门见山的告诉他,“可靠消息”表明德国将至多坚持到11月,而停战时居于绝对劣势的一方也就意味着战败了,德国陆海军将被迫交出自己的主要武器,德国海军对协约国威胁最大的主力舰只和潜艇必然位列其中。
虽然同样对目前的战争形势感到失望,但当自己亲耳听到这样的结论时,赫森惊讶的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换了是相互之间不那么信任的人,他或许会立马掀桌子走人,因为现在还是1918年7月,德国陆海军虽然处于劣势,但看起来仍有继续战斗下去的能力。
在战争结束前的4个月说出这样的话,被认为是“叛国”和“蛊惑军心”也不为过。
赫森却不这么想,作为一个长于军事技术、漠视政治的德国青年军官,他的迷茫在于张海诺所说的这件事情而非张海诺本身,两人相处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却已经因为共同的品格和追求而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友,而两个同样以军人荣誉为上的好友之间的交流是以相互信任为前提的。
好半天,赫森才失落的问张海诺:“这一切真的会成为现实吗?”
张海诺用诚恳的目光看着那双充满迷惘的眼睛,认真而负责的回答他:“几乎已成定局!”
赫森沉沉的叹了一口气,像是一个最虔诚的教徒突然间发现所谓的教义已经因为信仰危机而面临崩溃一般,失落而无助。
“没有任何的挽回余地了?”这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感慨,心情沉重的感慨。
“德国再征召30万士兵都困难,大西洋彼岸却有超过300万军人正在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将在今后的几个月内陆续开赴法国前线!”
张海诺所说的确属事实,除非是那种死忠份子,任何人在这样的时局面前都会承认德国的劣势已经无可挽回。
“海诺,其实海军部已经给我们这些在奥匈帝国作战的德国艇长发来密令,奥匈帝国政局不稳,一旦波拉港情况有变,我们或是将潜艇开回德国,或是选择自沉,但绝不能让它们落入德国的敌人之手!”
所谓密令,就是非上级同意绝不能向无关人员透露的机要命令,当赫森说出这些的时候,张海诺知道,他是完全信任自己的!
“罗德里克,自从听了你说战争之后要开办一个沉船打捞公司的计划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张海诺拉着张海诺在书桌旁坐下来,然后叫哈斯汀拿出家里珍藏的茶叶泡了一壶茶,等茶泡上来之后,他才继续说道: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接触过U139型巡洋潜艇,我指挥着它往返美洲一趟,它的性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与其让德国的敌人将它们全部夺走,不如自己将它们炸沉!”
“没错!”这一点赫森很赞同,宁可毁掉这些潜艇,也不要让它们落入德国的敌人手里。
“以这样的观点为前提,我有个计划,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
张海诺顺手翻开书桌上的地图,一张是比例尺为1比220万的大幅欧洲地图,上面囊括所有欧洲国家和它们在欧洲区域内的每一个岛屿。
张海诺配着地图的将了大约十分钟,虽然不长,却再一次让这位以大胆著称的“海上疯子”愣住了。
“相信我,德国在战争结束后将不会剩下一艘潜艇,除非我们打算去买一艘拖网渔船来用作打捞沉船!”张海诺很有把握的说到。
“那之后呢?我的意思是在这里会合之后!”赫森指着地图上的一片蓝色问。
张海诺对这样的问题早已想过多次了,他回答道:“从那里开始,我们利用自己手里的设备打捞沉船!因为U148在远洋航行过程中只能依靠艇员自己应付可能出现的故障,所以艇上配备了四套潜水装备!我会想办法从军械仓库那里多弄几套,至于起重设备,我们恐怕就只能以人力代替了!”
赫森的目光在地图上停留了好几分钟,最后,他以出乎张海诺预料的速度点点头。
“海诺,我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一个让我感到疯狂的计划!但是海上疯子从来不惧怕挑战,所以,你的计划算我一份!”
张海诺心里最大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两只年轻的手有力的握在了一起。
第60章 历史的分叉点
在赫森从大原则上认同了张海诺的这个计划之后,两人开始就一些细节进行商量和讨论,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他们除了吃饭、散步和睡觉之外,几乎都呆在这个书房里对计划的细节进行完善。等到两人各自返回港口之时,虽然还有些不太确定的小问题,但张海诺心里却已经踏实了许多。
离开芬克庄园之前,张海诺还向哈斯汀交待了有关安娜的事情,并将一封长信留给他,让他务必在安娜来到庄园之后将这封信亲手转交给她。
赶在假期的最后一天,张海诺如期返回了威廉港,他不在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这让他松了一大口气——历史上导致德意志帝国崩溃的导火索就是基尔水兵起义,他可不想让类似的事情破坏了他的计划。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刻意加强了和每一位艇员的交流,特别着重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最近的情绪、对战争的想法,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和这些年轻艇员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长,希望籍此来拉近自己与艇员的距离、消除潜在隔阂;另一方面,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出那些很可能不愿加入自己计划的艇员,如果确有这种人存在,那他最好在潜艇出发之前就将他们留在港口,以免在计划开始实施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让张海诺感到非常欣慰的是,这些艇员虽然还比较缺乏经验,但一个个都非常热情,从美洲回来后士气也相当高昂,他们无不盼望着再一次出击大洋。对于张海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崇拜和敬佩的态度:崇拜的是他在指挥潜艇作战时的沉着冷静和睿智,敬佩的是他和埃德文在那次风暴中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
在和艇员们谈过之后,张海诺对绝大多数人都感到放心。对于那一小部分态度不确定者,他想,也只有到时候再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了。
在这之后,张海诺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让上级批准自己再次率U148出港执行作战任务。为此他不遗余力游说潜艇指挥部的高级军官们,给他们“灌输”远航美洲所能带来的巨大战略威慑——迫使美国人将更多的舰只和军队留在东海岸加强自身防御,同时还请雷德尔帮忙在海军参谋部里“造势”。
张海诺不得不承认,雷德尔在海军的人脉远非自己可比,再加上自己在美国沿海航行时所记录的广播信息以及潜伏在美国的德国间谍所传回的情报,海军将领们逐渐意识到继续派遣潜艇远航美国东海岸还是有很大的军事意义,这让他们把U139型潜艇存放在“保险柜”里想法出现了动摇。
然而在海军部还犹豫不决的时候,陆战的形势却在进一步朝着不利于德国的方向发展。8月8日,一个被称作“德军黑暗之日”的日子。这一天,德国陆军在马恩河和亚眠一带的战线在协约国军队的猛攻下崩溃,这宣告了西线僵持战的结束。随后,残余的德国军队被迫退回兴登堡防线。尽管那条被视为西线最后壁垒的防线由德国最有战斗力的预备队把守,可双方人数和装备上的差距以及德军部队涣散的士气都使得防线被攻破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
8月14日,张海诺终于接到来自上级的命令,要求U148做好再次远航的准备。油料、弹药还有食物补给很快被运上U148,这条困在笼中两个多月的猎鲨终于又有了重新出海的动力。
紧接着,张还有又以应对潜艇在远航途中修复装备之用为由,向潜艇指挥部申领额外的个人潜水装备——氧气瓶、潜水服以及呼吸器,刚开始的时候负责后勤的军官借口没有库存拒绝了他的要求,但通过自己在军械库期间结下良好友谊的军官,张海诺并不费力的得知了仓库里还有近20套这样的装备。事实摆在眼前,那些军需官虽然很不情愿,但在上级的干涉下还是拨出3套给U148。
这时候,加上艇上的输气导管、供氧设备以及原有的4套潜水装备,U148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在海上搜寻沉船、打捞船上物品的要求。
在一切都已准备妥当之后,张海诺开始等,等海军部的出航命令,然而这道简单的命令却迟迟没有下来。通过雷德尔,张海诺才知道海军部高层主张出港作战和主张保存实力的两派仍在激烈的争论,主战派认为一旦战事不利于德国,海军应出动全部主力与英国人“光荣死战”,保存实力一派则对战争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战争将以停战的方式结束,只要海军舰船保存下来,那么德国海军仍将是世界第二的强大力量!
张海诺知道,当德国即将投降的消息传来之时,主战派将占据上风,但在他们的光荣计划实施之前,基尔水兵起义将成为这个帝国崩溃的直接导火索,海军也将陷入彻底瘫痪状态!
海军将领们的争执事实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强大的协约国军队已经主宰了陆地,他们不断收复1914年被德国人占领的土地,并迅速逼近到兴登堡防线下。
到了8月27日,U148终于接到了出航命令,但出乎张海诺意料的是,给他们的命令不是前往美国东部海域作战,而是前往比利时和法国沿海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