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

第136章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136章

小说: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建立党卫队和情报部门的问题上,张海诺利用这段时间搜集了一些威廉二世时期德国皇家近卫军的资料,希特勒显然对建立一支皇家卫队式的警卫部队很感兴趣。只是他此时还远没有料到,党卫队最终会取代冲锋队成为国社党的第一武装,而武装党卫队则会成为国防军之外另一支重要的战斗力量。

对于这一切,张海诺绝口不谈,只是在和埃德文交流的时候,他才会将自己对历史上党卫队的发展历程以建议的方式提出——埃德文对此并不盲从,而是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才逐一接受。

就在1月间,国际上发生了另一件大事——苏联之父、布尔什维克的领袖列宁逝世,当张海诺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希特勒时,他欣喜若狂,“一切都是金色的阳光的时刻到了,苏联将屈服,共产主义的整个结构都将崩溃!”

每次探视过希特勒之后,张海诺照例会去探望一下被关押在同一监狱里的其他人——几个并无深交的党部办公室人员和冲锋队小头目,一方面显示自己对党的忠诚友谊,更重要的则是遮掩自己与埃德文密谈的真实目的。为了避免引起小胡子的注意,他每次在埃德文那里只呆上十几分钟就走,并且不留任何的纸面文字。

在慕尼黑的这段时间,张海诺还和罗森堡碰了几次面。遵照希特勒从狱中发出的指示,罗森堡在慕尼黑建立了党的地下委员会,但其进程却因私人争吵和思想分岐而受阻。罗森堡自认是希特勒的政治继承人,但党内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支持他,尤其是逃亡到奥地利的一群人——埃塞、施特莱彻、阿曼和汉夫施坦格尔,将他看成是骗子,既不喜欢他,也不尊敬他。

一天晚上,通过大雪覆盖的森林,罗森堡偷越到奥地利,与之前逃亡过去的那群人磋商,与同志们一一交谈,力图给他们以新的勇气并戮穿各种愚蠢的谣言。几天后,在自以为已说服了逃跑者的情况下,罗森堡滑雪越过边境返回慕尼黑。然而,埃塞等人却更加强了自卫的信念:他是个无能之辈。他们开始制订自己的计划,包括用制造伪钞或武装偷运的办法重建党的财政,和携带机枪越境以袭击兰茨贝格监狱等。没有一个计划行得通,包括派遣卢德克前往美国为希特勒筹款在内。

不久之后,经过狱医诊断,希特勒的身体已经康复,精神状况良好,于是巴伐利亚官方宣布公审将于2月底在慕尼黑举行。

随着公审日期的日益临近,希特勒却愈发的精神起来,他不仅摆脱了入狱之初的那种绝望心态,更深信自己将成为德国的领袖,并且开始考虑国家的经济问题,他甚至想出了一些让许多失业工人就业的妙计:建立公路网,使全国更加紧密地联成一体;大规模生产小型经济汽车,让小人物也有能力购买。

“这一切都不如重整军备来得直接和有效!”

这是张海诺作为后来人对历史的了解,他将这个残酷但很使用的计谋透露给了自己的好友埃德文——最近一段时间,他已经成了希特勒的倾诉对象和私人秘书,负责记录这位元首脑袋里随时可能蹦出来的新想法。这个时候,张海诺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阻止鲁道夫·赫斯向巴伐利亚当局自首并进入兰茨贝格监狱服刑——依照历史文献的记载,他是在1924年6月的某一天听从了豪斯霍弗教授的劝告向政府自首的。在那之后,希特勒口述,赫斯负责记录和整理,就这样在这座监狱简陋的牢房里完成了《我的奋斗》的第一部。从那时候开始,赫斯成了希特勒眼中最忠实可靠的心腹,自此平步青云直到成为纳粹党的全国副元首,最终以一出充满争议的、甚至可以说是戏剧性的“独自飞英”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2月22日,当希特勒和同伴们一起被押出牢门转至慕尼黑拘留所时,无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他都作好了受审的准备。审判将于4天后开始,它将决定希特勒以及国社党的未来。

在慕尼黑,张海诺听到了一个有趣的消息:曾预言啤酒馆暴动必将失败的埃伯汀太太,写了一篇占星文章,她为希特勒作了新的预言——他的惨败不会使他一蹶不振,相反,他将成为一只凤凰而飞起。近日的事件,不单为希特勒此次运动带来内在力量,也会带来外在的力量。它将给予世界历史的钟摆以巨大的推动力。

2月26日上午,如果不是全世界的话,至少在全德国都在注视慕尼黑,因为对希特勒、鲁登道夫以及另外8名被告所指控的叛变罪行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了个人命运的范围。德国的新生和民主,也与德国最受崇敬的一位战争英雄、一位来自奥地利的狂热者一样受审。

因为是公审,记者和官员早早占据了法庭的前排座位,罗森堡和一些国社党徒也来了,他们坐在法庭靠左的角落里,而张海诺径直走向了右边。在那里,他找到了汉夫施坦格尔——他虽然也在巴伐利亚官方的通缉名单上,却于1月底潜回慕尼黑,并凭借自己深厚的家庭背景成了为数不多能够在巴伐利亚公开露面的“通缉犯”。

“早上好!”张海诺摘下帽子并在汉夫施坦格尔旁边的位置上坐下来,自从希特勒被关进监狱之后,汉夫施坦格尔太太也经常去前去探望,但她今天却没有来,也许是留在家里照顾自己的小儿子。

“早上好!”一身黑色的汉夫施坦格尔礼貌的点点头,他们俩的交情算不上深厚,但至少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相互尊敬并且有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若不是希特勒的关系,他们也许会成为生意上的伙伴——汉夫施坦格尔家族在美国的关系网是任何一个生意人都渴望攀上的。

简单的寒暄之后,他们都把注意力转移到今天的审判上——像这样涉及多人的公审往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长达数月的也有。

坐在审判席上的阿道夫·希特勒今天穿着一件干净的旧军服,他在大战中获得的两枚铁十字勋章佩戴在自己的左胸前,他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仿佛一个正准备接受对手挑战的骑士一般。

在指控中,第一个被点名的是鲁登道夫。然而从审判一开始,希特勒就成了众目所视的中心人物。第一个被叫上被告席的就是他,但他的出庭是想当原告而不是当被告。他以浓重的男中音阐述了迫使他发动这次起义的原因,他谈到了游行,血腥的袭击,出逃,以及他入狱至兰茨贝格的情况。唯一使他后悔的是,他并未与被屠杀的同志们一样,遭受同样的命运。

他承担了这次起义的一切责任,但矢口否认他是罪人。他声称自己活着的任务是要率领德国重获旧日的荣誉,重新确立德国的世界地位,这样的他怎么能被作为罪人对待?

这一番话表达了一个虔诚信徒的信念,其效果在主持审判的矮个子法官和检察长的脸上反映了出来。两人谁也未对希特勒之原告的态度提出抗议,或试图以任何方式阻止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助理检察长埃哈德对法官和检察长阻止希特勒发言也不抱多大希望:尼哈特法官是个热切的民族主义者,与他一样,坚信这次起义是“国民的行动”,决心判鲁登道夫无罪;因就任此职遭学生攻击而烦恼的检察长觉得,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进行这次审判。

可以说,在这第一天的审判里,希特勒成功的左右了法庭的气氛。到了最后,听众们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这位“讲演者”,这让同为受审者的鲁登道夫脸面无光。退庭之时,法官和检察官们一个个表情复杂,他们似乎已经预料到了第二天的保持会给他们怎么样的评论。

法官宣布退庭之后,支持希特勒的人无不是心情大好,汉夫施坦格尔执意邀请张海诺一同去酒馆喝几杯。在啤酒馆里,两人开怀畅饮,仿佛审判已经结束,而胜利者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一样!

因为第二天还要一同前往法庭旁听,张海诺干脆借宿在了汉夫施坦格尔家里,他的夫人饶有兴致的听他们说起白天法庭上的事情,小艾贡显然非常怀念他的阿道夫叔叔,并央求自己的父亲明天带上他一起去看希特勒。

汉夫施坦格尔允诺了,张海诺起初以为这只是他哄孩子睡觉所说的,没想到他第二天真的带上了还不到4岁的小艾贡。

“小心呀,孩子”,在前往原步兵学校的大楼途中,汉夫施坦格尔教训儿子说,他们将要去牢房里看阿道夫叔叔。不过,某一天他会成为德国的领袖,并把它从目前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

这一天的审判,法官将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对其他被告进行讯问上,小艾贡在这一天的审判中都乖乖的呆在他父亲旁边的位置上,只是偶尔问他的父亲这里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

闭庭后,希特勒便被押回同一楼房的囚室内,在那里,张海诺他们被允许进行十五分钟的探视。在这之前,小艾贡原以为希特勒是睡在水泥地上,只有老鼠和他作伴,但现实却令他“失望”——阿道夫叔叔的牢房俯瞰着一个花园般的后院。亲切拥抱自己的小支持者之后,希特勒登上一把椅子,从一个大棕色衣柜的顶端摸出一盒小甜点心,请来访者喝茶。

“我坚信我最终将被无罪释放!没有人会将罪责强加到一个民族英雄头上!”这一刻,希特勒显得信心十足。

到了2月28日,也就是审判的第三天,希特勒再次左右了审判。在一次讯问中,他大胆的描述了柏林和慕尼黑是怎样受红色政权腐蚀的:

“在慕尼黑,你就可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健康群众的觉醒,我们就永不能从红色时代中解放出来。”

他的话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更促使他大声地为其提出向柏林进军一事进行辩护。

随着审判的发展,希特勒继续以其滔滔雄辩和精明战术左右着法官们。与此同时,鲁登道夫成了这出戏中的次要人物,他对其他被告的怨恨也越来越明显。

“希特勒将我引入歧途”,在审判后他向自己的副官抱怨说,“他向我撒谎。在他的发疯的起义前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