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正解-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在战场上的成长是很快的,刘备争夺汉中的后期,魏延兵出斜谷界口,与曹兵迎敌。曹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提刀与庞德交战,当看到自家军队劫了曹兵后方营寨时,他诈败而走,等曹操指挥军队回战后方时,他出其不意地撞至曹操面前,迅速拔弓搭箭,射伤曹操,使操翻身落马,折却门牙。这次战斗使曹操不得不最后放弃汉中。孔明二出祁山时,魏国选派虎威将军王双为前部大先锋,把守隘口。王双使六十斤大刀,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连斩蜀国数员大将。加之孔明由于粮草困难,只好收拾退兵。魏延受命在陈仓道口拒住王双,撤离时他的军队打着魏延旗号在前,诱王双追赶。伏于王双寨边的三十骑蜀兵乘机去魏营放火,王双见后方营中火光冲天,急令军马回营相救。行到一山坡处,魏延匹马只身骤出,直扑王双,双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砍死,延遂率三十余人马徐徐退回汉中。
孔明在选定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守街亭重地时,派上将王平协助,又派高翔屯兵附近的柳城以为关键时刻的救应,之后又考虑到高翔非魏将张郃对手,遂唤魏延引兵去街亭之后屯扎。魏延问孔明说: “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第九十五回)孔明解释说: “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魏延听罢,才高兴地领兵而去。马谡失了街亭败逃后,魏延杀退魏军先锋张郃,驱兵去夺街亭,被魏军三面包围,他毫不怯敌,一被王平救出,就组织兵力去夺街亭,终因蜀军大势已去才未能成功。在他向孔明提出“兵出子午谷”的风险方案时,他表示: “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第九十二回)
魏延在战场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他爱出风头,好打硬仗,是一位争勇好胜的战将。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三部分》
爱出风头自作主张
和其他武将不同,魏延爱动脑筋,善于思考,他对作战中的战斗计划乃至大的战略方针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一位有主见、有谋略的将领。
孔明率三十万人马初伐中原时,魏国派夏侯楙迎战。魏延向孔明献计说: “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往横门邪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矣。”(第九十二回)孔明认为这个计划风险太大,怕五千人在山险中受害,拒绝采纳。魏延又说: “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仍黄 魏 争 功
坚持他从大路进兵的计划,否决了魏延从子午谷出兵攻魏的建议。从当时的形势看,魏延所提的作战方案是很有道理的,这虽是一个“风险方案”,但有成功的根据: 一是初伐中原,魏国无备;二是魏方主将懦弱无谋;三是魏延对出谷后的行动已做好了全面部署,又自愿率兵前去。孔明以考虑五千人的安全为借口坚持取大路迎敌,事实上,执行他的方案,其兵力损失何止五千!他六伐中原,旷日持久,经常碰到攻城不下或粮草不继等问题,最后赔了性命,耗尽国力。两个方案,孰优孰劣,是很清楚的。魏延的这一方案,显示了他独到的战略思想。
在具体的战术上,魏延也是蜀国武将中最有计谋的一个。入川时与黄忠争功,他擅自行动,违犯了军令。为了立功赎罪,他料准冷苞逃跑路线,于狭路埋伏,用搭钩俘获冷苞。在祁山前线反攻街亭无望后,他已料定蜀军全局被动的形势,立即组织兵力退守阳平关,保守战略要地,以防事态恶化。这里不妨再把他和赵云作一比较。孔明南征孟获时,赵云与魏延同为先锋大将。一次,孔明想用激将法刺激二人深入重地拒敌,在对其他战将分配任务后说道: “吾欲令子龙、文长去,此二人不识地理,未敢用之。”(第八十七回)并让他们二人小心谨慎,不要轻举妄动。二人告退后赵云请魏延到自己寨中说: “吾二人均为先锋,却说不识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后辈,吾等岂不羞乎?”魏延建议说: “吾二人今就上马,亲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路,以敌蛮兵,大事可成。”赵云觉得有理,遂依计而行,最后大胜敌兵。孔明一出祁山,有一次在与曹真较量时,魏司徒王朗死于军中,孔明遂吩咐赵云和魏延引本部军马去劫魏寨。魏延急向孔明反映说: “曹真深明兵法,必料我乘丧劫寨,他岂不提防?”(第九十三回)孔明笑着回答: “吾正欲曹真知吾去劫寨也……”当孔明提出二人不明地理而不用他们时,二人同有情绪,但魏延能够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当孔明让他们二人同去劫寨时,魏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虽未能达到孔明将计就计的考虑深度,但他能对敌方的情况作出正确的估计。这些都说明,魏延在谋略方面是较高一筹的。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三部分》
爱给领导提意见
魏延性格开朗,说到做到,办事毫无顾忌,直率得近乎天真。
他在襄阳一见到刘备自远而来,就砍死守门将士,招呼刘备入城,甚至不考虑人家是否愿意进城;在长沙为救黄忠,他杀了韩玄去投关羽,既不考虑黄忠是否领情,也不考虑孔明是否欢迎。随刘备入川时,他抱着体恤长者的好意愿替黄忠攻打敌军营寨,却不考虑黄忠的意愿以及他与黄忠的交情。随孔明伐魏,他在确定兵出祁山的方案时、在守护街亭和劫曹真之寨时,均向指挥员孔明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用计和用人的不同看法。
魏延既是一个普通人,又是一位军事将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直爽的性格无可厚非;作为一位军事将领,他的言行却要受到约束。但魏延本人仅仅把自己看做一个普通的人物,而忽视了自己高级将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于是,直率的特点在军事领域自然地变成了他的缺点。当他的想法和领导人不相一致时,直率开朗、敢说敢干的性格就成了爱发牢骚、违犯军纪的祸根。在攻打冷苞和随张飞迎战马超的战斗中,他两次违犯军纪,擅自行动,打乱了作战计划。孔明临死前安排大军撤退,让他断后,他拒不执行这一安排,想要自己领兵继续伐魏。魏延对孔明否定自己兵出子午谷的方案一事很不服气,因而常常牢骚满腹。有一次,他在前线当着几位将官的面讲: “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第一百回)孔明死后不久,魏延在前线向尚书费祎发泄道: “丞相当时若依我计,取长安久矣!”(第一百四回)
魏延和顶头上司孔明互有意见,这时魏延不是主动地谋求谅解与和好,而是滥发牢骚,有时甚至对孔明的领导消极对抗,制造为难。一次,孔明派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从箕谷进兵,后来又想到司马懿可能会在箕谷设有埋伏,就派参谋邓芝前去军中通知停兵。陈式坚持要继续进兵,并嘲笑孔明失街亭之误,这时魏延火上泼油道: “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第一百回)由于魏延的鼓动,陈式领兵前行,结果中了埋伏。又一次,孔明欲诱司马懿、张郃出战,准备假装撤兵。等追兵来时伏兵截击其后,但他料定追兵受到前后夹攻后,敌人营寨里的军马会赶来救应,并夹攻蜀兵截击部队。因此提出要选智勇之将率领截击部队。说完选将条件后,诸葛亮目视魏延,大概是希望魏延能挺身而出。但魏延这次低头不语,却是王平愿去。孔明感叹说: “王平肯舍身亲冒矢石,真忠臣也!”(第九十九回)这里,魏延绝不是贪生怕死,他知道孔明暗示要自己出战,但由于对孔明的领导有意见,这里是想给他制造些为难,或者,他是想让孔明当着众将的面指出: 这个需智勇之将担当的艰巨任务非魏延不可!他希望领导对他的工作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孔明不屑于赐给魏延以能力赞赏的言辞。从孔明对王平的赞叹看,魏延的行为已造成上司对他的忠诚之心的怀疑。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三部分》
另类个性怎能不遭非议
在三国人物中,魏延有主见,有性格,思想解放,想到做到,是一个对社会时尚无所顾忌、具有反叛精神的战将。当时,许多人一旦跟定某个领导后,无论这个领导多么昏庸无能,自己受的委屈多么大,也抱定“忠臣不事二主”态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例如,赵云早年看到自己的上司公孙瓒为无能之辈,又非常喜欢刘备,也只能等到公孙瓒死后才投奔刘备;黄忠为韩玄保守长沙,在韩玄要杀掉他时只喊了一声“无罪”就准备引颈就戮。而魏延不是这样,他胸无所藏,想到做到,传统礼教在他心中没有多大地位,他对自己憎恶的东西,敢于挺身反对;对自己向往的东西,就勇敢地追求。
但是,魏延绝不是吕布那种没有理想、见利忘义的小人,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环境中,他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就选定领导人一事看,魏延自少年时代就看中刘备,辗转投奔,对刘备及其蜀国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在襄阳砍死守门将士,是为了让刘备入城,当时曹操已夺取了荆襄,声势浩大,而刘备正率军败退,处在危难之中。但他反投刘备,说明他追求的目标是坚定明确的。直到在长沙杀了韩玄,他才实现了追随刘备的夙愿。
在刘备手下作战,他总是争先恐后。汉中斜谷界口和曹操相遇时,操招降魏延,延大骂拒绝,并设计射伤曹操。魏延的武艺、谋略及其勇敢精神,使他在蜀将中崭露头角,成为刘备集团的后起之秀,加上他对刘备的忠诚,因而深得刘备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