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方面,乔布斯竭力推动在Lisa电脑中使用施乐发明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另一方面,乔布斯也一心想把整个Lisa部门控制在自己手中,亲自指挥工程师们打造一款惊世骇俗的电脑。但马库拉和斯科特觉得,乔布斯还不适合管理大的开发团队。他们小心地控制乔布斯的权力,不让他过多地干预Lisa事务。Lisa项目最早由肯·罗斯穆勒(Ken Rothmuller)负责,很快就交给约翰·柯奇掌管。
心有不甘的乔布斯时不时对Lisa项目指手画脚,并经常越过柯奇,直接向工程师提出要求。没过多久,忍无可忍的约翰·柯奇就明白地对乔布斯说,他不想让乔布斯再插手Lisa了。马库拉和斯科特坚定地站在柯奇一边,他们一起把乔布斯“赶出”了Lisa团队。
赶走了乔布斯的Lisa虽然使用了图形用户界面,却悲剧地成为了继Apple III之后的第二款失败的产品。1983年1月19日,Lisa正式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的商业产品。但Lisa太贵了,要卖到1万美元上下!这样的价格和当时的IBM PC机相比没有任何竞争力。而且,Lisa上可用的软件非常有限,只有可怜的几款办公软件。Lisa与Apple II以及后来的Macintosh也互不兼容。更要命的是,Lisa把自己定位于纯粹的办公电脑,除了提供自己开发的几款办公软件外,完全无视第三方开发者的要求。最终,Lisa在市场上彻底失败了。1984年2月,业绩持续低迷的Lisa团队被部分裁员后并入Macintosh团队。1989年9月,苹果销毁了库存中最后积压的大约2700台Lisa电脑,这标志着Lisa项目的最后终结。
被赶出Lisa团队的乔布斯愤恨不已,他想尽快找一个项目,证明自己的领导能力。没用几天,到处闲逛的乔布斯发现,计算机科学家杰夫·拉斯金(Jeff Raskin)正在秘密研发一款新的电脑。这是一款拥有和Lisa类似的图形用户界面,但便宜得多,价格足以打动普通人的电脑。拉斯金找了几名工程师,在1979年圣诞节前就设计出了电脑原型。拉斯金根据自己喜欢吃的一种苹果的名字,把这台电脑命名为Macintosh,简称Mac。
流行的说法是,拉斯金当时把这个单词拼错了,苹果的名字本应是McIntosh,却错写成了Macintosh。但拉斯金自己说,他是故意把名字拼成这样的,以免和当时一家制造音响设备的公司McIntosh实验室重名。即便如此,苹果1982年注册Macintosh商标时,还是因为和那家音响设备公司的名字发音相像,引出了不大不小的麻烦,一直拖到1983年才获得批准。
拉斯金的Macintosh只是个小项目。1981年年初,乔布斯很容易就把项目从拉斯金手里抢了过来,自己当上了Macintosh团队的总经理。乔布斯迅速从其他团队,包括Apple II团队抽调人手,组建了一支空前强大的队伍。
一开始,拉斯金还如履薄冰地与乔布斯合作,但他内心里并不认可乔布斯抢走Macintosh项目的行为。两人之间经常争夺Macintosh项目的控制权。有一次,乔布斯居然竭力破坏拉斯金已经准备好的内部讲座,告诉参会者讲座已经取消了。拉斯金则跑到斯科特那里告乔布斯的状,列举了十几条乔布斯不适合管理Macintosh部门的理由。马库拉试图调解,但未能成功。最终,失望的拉斯金于1982年离开了苹果。
为了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乔布斯和柯齐打赌5000美元,赌Macintosh比Lisa更早发布。很不幸,乔布斯输掉了赌局。Macintosh的进度一拖再拖,最终发布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年多,直到1984年1月才正式亮相。
无疑,Macintosh是一台杰出的电脑。漂亮的外观,低廉的价格,第一次在大家买得起的电脑上出现的图形用户界面,还有强大的广告攻势,这一切都让苹果的忠实用户如痴如狂。虽然面临IBM PC的严峻威胁,Macintosh还是在上市初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除了产品和初期销售上的成功,Macintosh对于苹果还有另外一层意义。Macintosh的研发、发布和销售,几乎就是斯卡利与乔布斯两人从密切合作走向分歧、决裂的全过程。乔布斯在Macintosh团队里大权独揽、任性肆意的管理方式,为他失去众多员工的信任埋下了伏笔,也成了他与斯卡利之间管理理念冲突的关键所在。
更重要的是,Macintosh在销售上一帆风顺的时候,斯卡利和乔布斯之间的合作就亲密无间;Macintosh在销售上一走下坡路,CEO和创始人之间的种种矛盾就被凸显和放大了出来。毫不夸张地说,Macintosh是斯卡利和乔布斯决裂的催化剂,也是乔布斯被排挤、被驱逐的见证者。
离开百事的奢华办公室,来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上班时,斯卡利觉得自己好像刚从一所学校毕业,又马上进入了另一所学校。在这所新学校里,几乎所有东西都与百事大相径庭。这里的工程师不穿制服套装或衬衫、西服上班,研发环境总是一副乱糟糟的样子。这里的员工和经理间的关系,不像百事那样等级分明。这里每天都有新的想法,新的实验,每个角落随时随地都有人讨论产品或技术问题。斯卡利觉得,这儿简直就是工程师的天堂。
当时苹果负责人力资源等运营事务的副总裁杰伊·艾略特(Jay Elliot)为了让斯卡利尽早熟悉苹果的技术和产品,专门安排了一名IT员工坐在离斯卡利办公室不远的座位上,以便斯卡利随时咨询。乔布斯默许了这个安排,但不是特别高兴。他更愿意自己成为斯卡利惟一的技术与产品导师,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太多时间来做这件事。
斯卡利兴奋地观察、学习着公司里的一切。作为创始人和董事会主席,乔布斯也在观察着斯卡利的一言一行。乔布斯觉得,斯卡利就像英国皇室的大管家,职业、耐心而且细致,同时有着对市场和营销的缜密思考。
一来到苹果,最让斯卡利头疼的问题是,苹果的产品线之间关系模糊不清。Apple II、Apple III、Lisa和Macintosh这四大产品在定位上相互重叠。Apple II虽说是面向家庭、教育,但很多用户主要用它来办公。Apple III已经成为苹果的鸡肋。Lisa刚发布不久,大多数客户一听到昂贵的售价便掉头而去,惟一一宗大订单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Macintosh的进度严重拖延,连乔布斯自己都说不清发布日期还要被推迟多少次。最苦恼的是,Lisa和Macintosh都定位在商务领域,除了一个高端、一个不那么高端外,功能上有许多重叠,技术上又互不兼容。
斯卡利和乔布斯一起着手制定一个专注于苹果核心市场的产品战略,试图使产品定位清晰起来。苹果的核心市场是学校、家庭和办公室,在这一点上,斯卡利和乔布斯没有分歧。但问题是,斯卡利希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有逻辑、有条理地分析每个产品需要什么样的特性,如何包装,如何定价。乔布斯则更多从技术趋势和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迫切地想在产品中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简单地说,乔布斯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未来是什么样,而斯卡利总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出,现实需要我们做什么。
不过,因为缺乏管理上的威信,乔布斯对未来的敏锐直觉有时候很难贯彻执行。例如,斯卡利刚来苹果时,已经被赶出Lisa团队两年的乔布斯仍在找机会参与Lisa的设计讨论。有一次,乔布斯强烈建议Lisa放弃5英寸软驱,换用索尼公司刚研发出的3英寸软驱。Lisa团队的大多数人对乔布斯的意见不屑一顾。他们认为,5英寸软驱仍然是业界的主流,为了保证和用户手头的磁盘兼容,Lisa必须保留2个5英寸软驱。
“知道么,这是未来的趋势!”乔布斯显得很激动,“Macintosh电脑已经决定使用3英寸软驱了,为什么Lisa这么保守?”
“保守?”一位Lisa员工带着揶揄的口气说,“你的Macintosh发布了吗?你连自己的Macintosh都还没搞定呢,就来向Lisa发号施令?你能不能等自己真正做出了一款产品之后,再来批评其他产品?”
目睹这一切的斯卡利惊呆了。在苹果,Lisa团队的员工居然敢这样顶撞公司创始人。这看上去并不像一种正常的企业文化,反倒像是部门之间的相互倾轧。斯卡利明白,要把苹果改造成一家高效运转的现代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斯卡利是个幸运儿。在他刚加入苹果的头几个月里,公司销售势头相当好。6月,苹果股价已经从36美元涨到了63美元,这让100多位苹果员工成了百万富翁。但坦率地说,销售增长主要不是因为苹果做得比其他公司好,而是因为个人电脑的市场需求在这一年被大规模释放了出来。所有厂商的产品都供不应求,每条电脑生产线都开足了马力。仅仅在这一年里,硅谷就诞生了几百家造电脑的创业公司。
Macintosh项目屡次延期,但乔布斯自己始终信心十足。Macintosh团队虽说不上井井有条,但的确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有一多半是乔布斯注入到团队里的。乔布斯在管理上有种神奇的,使人信服的魔力。他每次提出一个主张,总能通过几句铿锵有力的话,让大家相信那是惟一正确的方向。有的员工把这种魔力称为“光晕效应”,就像乔布斯头上天生就有神或天使的光环,使人肃然起敬那样。另一些工程师则借用《星际迷航》里的术语,把乔布斯的魔力称为“现实扭曲场”(Reality Distortion Field)。意思是说,乔布斯推销一种观点的能力之强,达到了使现实扭曲的地步,即便这观点不那么合理,也足以让人在第一时间表示信服,就像《九阴真经》里的移魂大法,可以达到我喜敌喜、我忧敌忧的境界。
但Macintosh的工程师们同样清楚,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乔布斯既有无数让人信服的点子,也有无数让人无所适从的地方。他经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