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辛亥革命 >

第3章

辛亥革命-第3章

小说: 辛亥革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马来半岛西北侧的马六甲海峡中有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及其附近地区叫槟城,又叫槟榔屿,据说是因为这个岛屿的形状酷似槟榔而得名。这个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郑和航海图》中。在15世纪,有一部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顺风相送》,上面就记录着从马来半岛的昆仑岛(Pulo Condore)到槟榔屿的航道指南,可见在当时槟榔屿已经与中国通商。1786年3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据弗朗西斯莱特(Francis Light)的建议,将槟榔屿作为英国海军基地。莱特任第一任总督,他在任期间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令槟榔屿日益繁荣。

由于华人在槟榔屿人数多、影响力大,孙中山从1905年开始在马来亚宣扬革命理念,发展同盟会组织,使槟榔屿成了孙中山及同盟会在东南亚的主要集会场所和重要海外革命基地。同盟会在槟榔屿创办《光华日报》以宣传革命,还组织“槟城阅书报社”以联络群众。

1910年11月13日,在槟榔屿的柑子园会议厅里,已经经历过九次失败的孙中山正在召开一次紧急会议。接二连三的起义失败,使得革命阵营内部的士气严重受挫,不少同志对革命前途颇为悲观,很多原先支持革命的人都不愿再支持革命。孙中山赶到槟榔屿,约黄兴、赵声、胡汉民、谭人凤、居正等同盟会骨干召开会议,共商新的起义计划,打算以此鼓舞士气,振作精神。

“革命党人是杀不绝的,我们的鲜血如同火焰,将点燃民众,烧毁这腐朽的清王朝……”孙中山的声音依旧带着那份决然与执著,在场的二十多位同盟会骨干都听得十分入神,久久,仍然沉浸在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讲中。

会议厅的墙上,贴着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的集体合影,旁边的许多名字画上了黑框。

孙中山顿了一下,接着又痛心疾首地说道:“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鉴湖女侠虽死犹生……从第一位牺牲的陆皓东,到现在,同盟会志士活着的越来越少。可是,同盟会在全国各省都有了支部,赞成我们推翻满清的人越来越多了。起义失败不要紧,我们还可以再起义,关键是我们不能失去战斗的勇气和革命者的血性,不能让这些年来倾家荡产支持革命的同胞们的付出化为乌有,更不能让已经牺牲的仁人志士的血白流,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策动第十次武装起事,起事的地点就定在广州……”

这时候,头发已经花白的谭人凤忽然打断了孙中山的话,沉沉说道:“我不同意将这一次的起事地点定在广州!孙总理,你不能总想着你的老家啊!”

谭人凤生于1860年,已经五十出头,是湖南新化县人,字石屏,因留着一把雪白的大胡子,自号雪髯,人称谭胡子。

居正闻言也点头赞同道:“我的想法和雪髯老一样,在广州我们已经失败很多次了,所以,这一次我主张在长江一带举事。湖北武昌和江西九江的新军里都有咱们的人,一旦起事,顺长江而下可势如破竹,迅速造成较大的影响。”

居正,生于1876年,字觉生,别号梅川居士,是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

“雪髯老、觉生兄,选择广州绝非因为我孙文是广东人。”孙中山指着桌上的地图,正色道,“在此之前,我和克强兄已经研究过多次,不瞒诸位,我们也曾经考虑过武昌,同时克强兄也希望在他的家乡长沙起事,但问题的关键是,起事的武器、弹药大多购自日本和越南,距长江一线遥远,清军戒备森严,怎么运过去?而广州近海,交通便捷,容易运输。”

孙中山口中的克强兄,是指黄兴。他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竞武,1874年生,湖南长沙人,以字克强闻名当时。

黄兴坐在孙中山旁边,一脸的憨厚敦朴,他咳嗽几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孙中山的意见:“自从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广州当局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其防御必疏。新军起义失败虽属不幸,但是它的影响对于整个军界而言都十分巨大。我党同志如果能够鼓足勇气,乘此良机重谋大举,那么克复广州就易如反掌了。所以,我们还是决定在广州举事。”

谭人凤沉思片刻后问:“那我们两湖的同志是否也都要集合到广州?”

“对!”孙中山说,“此次举事,先从全党选出五百个敢于冒死发难的人组成选锋队,由克强兄任总指挥,直接攻取两广总督府,只要抓住两广总督,广州的清军必然不战自乱。”

谭人凤兴奋地说:“既如此,我谭胡子也不吝啬这把老骨头,我也要求参加选锋队!”

黄兴望着这位须发花白的同乡,劝道:“雪髯老德高望重,不能稍有闪失,依我看,还是运筹帷幄的好。否则湖南子弟岂不是要骂死我黄克强?这流血拼杀的事还是由我来吧。”

“什么德高望重?克强兄,别给我戴高帽子!我晓得你是嫌我年老体衰。”谭人凤捋了捋胡子,心有不甘地长叹了一声,“也罢,免得上了战场还要拖累同志,若真是那样,就是我的罪孽了!”

血气方刚、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的林觉民说道:“我带福建的同盟会员集体参加选锋队,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各有所长,有他们的加入,夺取广州的把握更大!”

林觉民字意洞,是福建闽侯人。他生于1887年,此时刚刚二十三岁。

孙中山听后,大声赞赏道:“好!意洞贤弟侠肝义胆,真是令人敬畏!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亡大清者必此辈也’的赞誉!”

孙中山这番话有个掌故,原来,当林觉民还是全闽大学堂的一名中学生时,有一次进行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到了动情处,拍案捶胸,声泪俱下。恰好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在场,事后那位学监忧心忡忡地对人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看见在场的同人都是满腔热血,为革命甘愿赴汤蹈火,孙中山也不禁信心倍增,激动地说:“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同盟会精英五百人组成‘选锋’,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克强兄(黄兴)统率一军出湖南,趋湖北;伯先兄(赵声)带一军出江西,奔南京;石屏兄(谭人凤)、鞠荪兄(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北伐,与清廷决战。”

在旁边捏着烟斗端坐聆听的黄兴,却突然冒出一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来说去,打仗就是打钱。没有十几万块大洋,此役怕是难行。”

说完,他又歪着头,继续捏着他的烟斗,却没有点燃。这些年他一直在为革命事业奔波,积劳成疾,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宜再抽烟了。

面对黄兴提出的要害问题,孙中山右拳紧握,眉头微皱,想了一下说:“筹钱!大家一起想办法!在美洲、欧洲、东南亚……凡是支持我们革命的,不论是外国友人,还是中国华侨,一元不嫌少,三万不嫌多,筹钱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中心工作。”

“总理!俗话说‘事不过三’,而咱们起事都失败九次了,对大家的信心影响很大,很多原先支持我们的友人和华侨都对我们失去了信心。筹款……怕是不容易啊!”一脸愁容的胡汉民说出了所有在场人的顾虑。

胡汉民生于1879年,字展堂,广东番禺人,是孙中山的老乡。他担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本部秘书。

孙中山想了想,胸有成竹地说:“不怕,我会劝我哥哥孙眉卖掉农场,请他最低出一万美元,带个头,带动大家一起出钱。加上前些日子我在欧洲筹集的钱,加起来应该有几万美元了,我们再以为中国教育义捐的名义在南洋英属、荷属各地筹集款项,应该能够凑齐。”

看到大家点头认可,孙中山接着说:“另外,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南洋,其实经过这么多次的举事,虽未成功,但是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我们不妨也试试从国内筹集一部分款项!”

第二节 徐宗汉请战五羊城

容貌端丽、体态婀娜的少妇徐宗汉提着开水壶走了进来,默默地给大家的茶杯续水。

徐宗汉原名佩萱,1876年出生在上海一个买办兼茶商家庭,原籍广东珠海市北岭村。祖父辈徐钰亭、徐宝亭、徐荣村等兄弟早年到上海闯荡,不久成为洋行买办、商业巨子。父亲徐润是商海奇才,而且是李鸿章倚重的洋务官员。徐宗汉十八岁时与两广总督洋务委员李庆春的次子李晋一结婚,几年后丈夫病逝,生有一女一子。在大姐徐慕兰的影响下,她经常参加胡汉民、马君武等人在广州女医师张竹君设的福音堂里的每周聚会,慷慨援助张竹君兴办的医院和女学堂。后来,她应二姐徐佩瑶之邀,到马来亚槟榔屿协助侨校教学,同年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槟城分会。1908年,她回到广州,与高剑父、潘达微等组织同盟会分会。1909年秋冬,她在香港缝制青天白日旗,广州新军起义前夕携带军火、旗帜到广州。1910年2月11日,广东炮一营左队三排长倪映典率领新军起义,徐宗汉按约定在宜安里纵火,起义失败后回到槟榔屿。

“徐宗汉是我的同乡,两个孩子的妈妈,”孙中山呷了一口水,话题一转,指着徐宗汉说,“这一次她也要求加入选锋队。她并不是不想尽母亲的责任,而是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将来、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只有在这样的国度里,孩子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不说我了,”徐宗汉平静地问,“孙先生,举事的时间定下来没有?”

孙中山笑了笑:“这个要问克强兄。”

黄兴敲一下烟斗,说:“初定于辛亥年三月。因为我们的资金、军械和同志都还没有到位,所以没有定下确切的时间。”

孙中山补充说道:“初定,用我们医生的话说,就是预产期。”

胡汉民呵呵笑道:“怎么跟生孩子扯上了?”

孙中山不以为然,解释说:“宗汉生过两个孩子。我呢,接生过许多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