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国策 >

第492章

国策-第492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加快大型航母的建造进度之外,日本海军还加快了护航战舰与配套武器的研发工作。航母不是单独的作战武器,而是作战系统的核心力量。没有强大的护航舰队,再强大的航母也是导弹与鱼雷的靶子!

“济州岛战役”,特别是海洋上的战斗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之前那些怀疑共和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实际作战实力的人全都闭上了嘴。

现在需要讨论的不是共和国海军的战斗力,而是共和国海军打算建造多少航母!

按照西方媒体的预测,共和国将在半岛战争之后加快海军的发展速度。甚至有人预测,在2030年之前,共和国就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

不管西方媒体怎么评论,对共和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结束半岛战争,让国家恢复正常状态,尽量减少战争对共和国的负面影响。

新闻媒体的注意力也很快转向了半岛战争。

随着“济州岛战役”提前结束,所有人都在猜测,共和国陆军将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攻入汉城!

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

第三次战役正式拍板确定,压力最大的不是项铤辉,而是裴承毅。

提出打“运动战”的正是裴承毅。

由项铤辉指挥“济州岛战役”,裴承毅有更多的时间为第三次战役做准备,也有更多的时间总结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作为非常聪明的将领,裴承毅知道接下来的战斗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部队伤亡。

在总参谋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王元庆与顾卫民多次提到“伤亡”,表明两人都非常重视部队的伤亡情况。很明显,王元庆、顾卫民这些新一代领导人与赵润东、彭茂邦这些老一代领导人的思想完全不同。在赵润东与彭茂邦看来,战争就会死人、军人的职责就是在战争中为国牺牲,只要能够获得胜利,伤亡不是关键问题。

裴承毅是“少壮”将领,很清楚王元庆与顾卫民的想法。不说其他人,裴承毅就是生子,父母辛苦20年,把毕生的心血都花在了一个子女身上、把下半生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子女身上。按照共和国国防部的统计,35岁以下的共和国军人中,70%都是独生子女!从统计学的角度讲,战场上每倒下1个战士,就有1。4个老人失去唯一的子女。作为国家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战争伤亡导致的社会问题。

虽然以中华民族的传思想,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为国捐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近半数共和国人民并不认为出兵朝鲜半岛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更多的人则认为共和国军队没有必要越过三八线。随着战火向南蔓延,减少伤亡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通过总结两次战役。裴承毅不得不承认。前两次战役打得并不“理想”。伤亡惨重地主要原因不是共和国军队缺乏战斗力,而是战术老套、作战方式陈旧。根据裴承毅获得统计数据。前两次战役中。70%地伤亡出现在阵地防御战中。运动战产生地伤亡仅占14%。

为了证明这一点。裴承毅在6日夜间飞赴上海。利用“国家计算中心”地超级计算机。以第二次战役后期对付韩军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地统计数据为依据。对第三次战役做了两次模拟分析。一次是按照前2次战役地方式与韩军打阵地战。另外一次则通过运动战对付韩军第3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虽然计算机地模拟分析不见得与实际情况一样,但是能够提供最有说服力地证据。

分析结果表明。前者地伤亡率是后者地3倍!

拿到结果后,裴承毅说服项铤辉,让总参谋长同意在第三次战役中以运动战为主,尽量避免与韩军打阵地战。项铤辉借此说服赵润东与彭茂邦,让2位“老将”尝新。

实际上,运动战才是共和国陆军最拿手的战术。

其他的不说,20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就是高速运动。“长津湖战役”中,出现过美军坦克车辆跑不过志愿军步兵的情况。

打运动战,靠的不是轮子与履带。

返回沈阳前线指挥部,裴承毅动员100多名参谋军官,重新制订作战计划。

运动战的核心不是“运动”,而是通过运动分割敌军使敌军跟随运动、暴露缺陷与弊端,为火力打击兵种提供歼灭敌人的机会。要将运动战变成歼灭战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打击能力,也就是“火力”。朝鲜战争中志愿军无法在运动战中大规模歼灭美军,主要就是缺少强大的火力。

与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不同,裴承毅指挥着世界上打击能力最强大的陆军,还掌握着战场制空权。火力绝不是问题!

运动战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突击部队必须迅猛快捷,突击时果断坚决。毋庸置疑,空中突击部队是最理想的“运动战部队”,快速反应部队也是不错的选择。

安排作战任务时,裴承毅将第77军与5个空中突击旅放到了主力位置上。如果不是其他各军有这样那样的关系,裴承毅甚至会把其他地面部队削减一半,把节约下来的作战物资提供给航空兵。

按照裴承毅估计,在空中支援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地面战斗所需兵力不会超过15万,也就是3个军、5个旅与10个军直属炮兵旅。

如何选择另外2个军,成为裴承毅最棘手的问题。如果真要裴承毅自行决定,他会选择2支部队,一是已经恢复战斗力的第38军,二是在第二次战役的海州战斗中表现不俗的第24军。这2个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快速突击能力格外出众。

到了8日晚上,情况出现转变。总参谋部基本上同意让第38军参战,却一直没有同意让第24军上场。说白了,第24军的“基础”太弱,在总参谋部没有发言权。

排开第24军,裴承毅肯定会选择还在整编的第54军。没人否认第54军的战斗力,而且第54军在总参谋部很有影响力。不说别的,总参谋部的27名将军中,有4人来自第54军,还有3人与第54军有着密切关系。

问题是,第54军不见得能在战役发起的时候恢复战斗力。按照总参谋部的意思,第54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不在战役发起时参战。

排开第54军,其他几个军的战斗力旗鼓相当,而且都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要么是突击能力欠缺,要么是缺少运动战的经验。

争论持续到9日上午,总参谋部都没有在“派兵”的问题上做出决策。

据项铤辉后来向其他人提起,确定最后一支首批参战部队的那几天里,他至少接到了200多个电话,而且大部分都是已经退役的老一辈将领打来的。无一例外的些将领都为自己的“娘家”说话。

项铤辉可以不给别人面子,却不得不给这些老将军面子。别说项铤辉,就算是彭茂邦,也得考虑各种因素。搞到9日中午,项铤辉干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赵润东与彭茂邦。年轻总参谋长拍不了板,就让元首与“老总”拍板。

9日下午,赵润东下达了一条命令:首都卫戍部队第39军立即开赴前线,务必在11日凌晨前到达沙里院,做好参战准备!

这下没人再说什么了。

第39军被誉为“王牌中的王牌”,与第38军并称“共和国陆军双虎”。性质上第38军属于“重要地区边防部队”,第39军则属于“首都卫戍部队”,不管是规模、还是作战能力,第39军都在第38军之上,是共和国陆军当之无愧的“头号王牌”。

还有一点,第39军是共和国陆军中唯一的“超重型军”。全军有6个战斗旅,其中3个为重型装甲旅、3个为快速装甲突击旅,3个炮兵旅,其中2个旅配备大口径自行榴弹炮、1个旅配备远程火箭炮,1个战区级防空旅、1个战术陆航旅、2个独立侦察营;拥有坦克886辆、步兵战车1174辆、自行榴弹炮486门、自行火箭炮224门、防空系统24套、运输直升机242架,总兵力54000余人。若论规模,第39军顶得上2个第38军!

没有特别情况,第39军不会离开首都。

赵润东把第39军派了上去,一是为了让其他部队闭嘴,二是加快战争进程。

这下裴承毅松了口气。早知道元首会让第39军上场,裴承毅就不会安排第38军上阵。以第39军的实力,足以单独干掉韩军的1个集团军!

第39军上阵,最大的问题肯定是运输。即便不考虑防空旅有3000余辆重型装备需要运送到前线。如果用运载50辆的火车,需要足足60列!算上其他作战装备与最低基数的弹药物资,需要至少100列火车运送第39军。这还没有算上人员,如果以空运的方式运送作战人员,足够空军的所有Y…14与Y…15飞2个架次。

万幸的是,前线囤积了第39军作战所需的物资。

为了给裴承毅减轻负担,项铤辉亲自负责第39军的转移工作。

因为第39军负担西部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所以裴承毅把第38军放在了东部战场上。

为了确保后勤补给及时到位,裴承毅没有让之前部署在东部战场上的第42军撤走,而是让第42军顶替朝军,负责后勤保障。战斗打响后,跟在后面的第42军还能替第38军收容战俘,减轻第38军的负担。

安排第77军的任务时,裴承毅有了更多的选择。

之前他准备让第77军协助另外1个军在西部战场上作战,有了第39军,第77军完全没有必要留在西部战场上。按照裴承毅的部署,快速突击能力最为强大的第77军负担纵深突击任务,全力配合空中突击部队围剿韩军。

关键还是空中突击部队。

有了第77军的配合,裴承毅没有单独留战役预备队,而是让5个空中突击旅各自留下战术预备队。

虽然第39军参战给了裴承毅更大的战术调整空间,但是第三次战役的核心没有变,突击速度决定了战役的成败,也决定了部队的伤亡。持久战很容易演变成消耗战,裴承毅一直在避免让第三次战役变成消耗战。

10日11点30分,装甲391旅到达沙里院。

接下来的10多个小时内,第39军的作战部队陆续到达。

王牌就是王牌,到达沙里院后,第39军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