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4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盖打开!”
“间隔五秒,依次发射鱼雷!”
沉闷声响传来,第一条鱼雷被高压水流推出了鱼雷发射管,半分钟内传来五次同样的声响,储备在发射管内的6条鱼雷全部发射了出去。
“重新装填鱼雷,声纳长……”
“没有反应,目标没有反应。”
“锁定4、5、6号目标。”刘海峰敲了敲火控台面板,对搭档说道,“准备诱饵弹,准备全速下潜。”
张雪峰点了点头,拍了下操舵士官地肩膀。
“鱼雷装填完毕!”
刘海峰看了眼手表,刚好30秒。
“目标锁定完毕,随时可以发射鱼雷。”
“自导双速攻击模式,5秒间隔,依次发射鱼雷。”
“江豚”号发射第二批鱼雷时,火控系统主显示器上出现了新地情况。
一直跟随在“江豚”号后面地“剑鱼”号向距离最近的3、6号韩国潜艇分别发射了一条重型反潜鱼雷。
“全速模式,‘剑鱼’号没有下潜规避。”张雪峰皱起了眉头,“用的是线导模式!”
刘海峰点了点头。“应该是线导加自导。声纳长,目标情况。”
“1、2、3号目标正在全速下潜……另外3个目标也在加速下潜,我们暴露了。”
“不是我们,是‘剑鱼’号。”张雪峰纠正了声纳长地说法,调整了屏幕上地战术地图的朝向,“乐家成想干什么?”
“替我们引开威胁!”刘海峰回答得很干脆,“首下15,尾上15,左满舵,主机全功率推进。”
“刘哥……”张雪峰吓了一跳。
刘海峰下达的是全速下潜转向命令,而且是朝“剑鱼”号所在的方位转向。虽然韩国潜艇都在规避鱼雷,没有立即进行反击,但是靠近“剑鱼”号肯定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重新装填鱼雷。”刘海峰没多罗嗦,“乐家成够意思,我们不能当孬种。”
张雪峰咬了咬牙,传达了刘海峰的命令。
“密切监视周围情况。”刘海峰看了眼搭档,“韩国潜艇没有威胁,但是不能不提防潜在的威胁。”
张雪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搭档的意思。
第115章 面对诱惑
“刺豚”号与“江豚”号一同收到作战命令,杜兴华面对的局面却要复杂得多。
进入黄海后,那艘“811”似乎在“赶时间”,将航速提高到了16节。杜兴华不得不让“刺豚”号把速度提高到16节,跟上美国潜艇的步伐。
到此,杜兴华已经肯定那是一艘“811”级攻击核潜艇。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消息,“811”级做的所有改进都是为了降低航行噪音,提高“安静巡航”速度。“弗吉尼亚”级的静音性能并不差,算得上是核潜艇中的佼佼者。共和国海军引以为傲的097级的总体性能与“弗吉尼亚”级持平,服役时间却比“弗吉尼亚”级晚了17年。由此可见,美国在核潜艇上的技术优势多么明显。如果不是“全电动潜艇”兴起,共和国很难在潜艇技术上超越美国。
衡量潜艇作战能力的主要性能中,静音排在最前面。潜艇在航行中产生的噪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二是推进器产生的噪音、三是流体噪音。对核潜艇来说,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最为突出。绝大部分核潜艇配备的都是“自然循环二级压水堆”,潜艇低速航行时,反应堆一级回路以自然循环方式进行工作,为潜艇上的蒸汽轮机提供高温高压蒸汽,驱动螺旋桨或者发电机;高速航行时,反应堆二级回路启动,以更高的效率运转,提供更大的推进动力。虽然利用“减震浮筏”等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反应堆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或者减少向外传递的噪音能量,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噪音,也就无法从根本上使潜艇保持安静。
全电力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机械噪音”,因为电池不需要通过机械运动输出能量。
“剑鱼”号地出色性能证明了“全电动推进”的有效性。“剑鱼”号的出现,也让美国海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第四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海军的“歼击者”号攻击核潜艇与2艘航母均被“剑鱼”号击沉,如果换成美国海军,恐怕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当时美国海军“预测”,如果遭到伏击的是美国航母战斗群,就算能在反击中干掉偷袭航母的潜艇,航母也无法幸免。东海战争中,美国海军地“预测”得到证实,进入战区的“弗吉尼亚”级“夏威夷”号在冲绳诸岛附近与“剑鱼”号遭遇,最终“沉尸大海”。
从2017年开始。美国海军将“S…001”未来水下作战平台地研制计划放在了最前面。
最佳选择是全电动潜艇。2019年。美国海军向五角大楼提交了一份2000多页地“项目初期研究报告”。如果用已经研制成功地“X2”型复合蓄电池(相当于4级复合蓄电池)作为能源载体。要想让新式潜艇地性能达到设计指标。排水量肯定会超过15000吨。失去攻击核潜艇必须具备地灵活性。造价将高得无法承受。要想性能不低于对手地全电动潜艇。至少得采用性能比X2型复合蓄电池高出一倍地电力储备单元。
不得不承认。美国海军地研究很彻底。“剑鱼”号用地就是8级复合蓄电池!
全电动潜艇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美国海军只能“另辟蹊径”。
“811”项目就此诞生。在继续推动“S…001”项目地同时。利用现有地各种技术对“弗吉尼亚”级进行现代化改进。力求将其作战能力提高50%以上。
为了提高“811”级地静音性能。通用电气公司(船舶分公司)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
首先采用S9GmodⅣ型压水反应堆,将一级循环回路自循环功率提高50%,使潜艇在不启用二级循环回路地情况下能将速度提高到22节(实际只有18节);其次采用“三级减震浮阀”,将“机械辐射噪音”降低至少5贝;第三用电动推进技术取代传统的轴承推进系统,使推进噪音有所降低;第四在动力舱内部敷设厚达15厘米地“聚酯复合消音瓦”,减小耗散噪音;最后在艇体外敷设性能更好的“仿生消声瓦”,更好的吸收自身噪音、减少敌主动声纳回声强度。
通过这些措施,“811”级“安静巡航”噪音在“弗吉尼亚”级的基础上减少5贝,仅为88分贝,与“剑鱼”号相当。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作战性能,“811”级还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设备。比如制造耐压壳体的HY…120高强度钢地性能比“弗吉尼亚”使用的HY…100型提高大约25%,在略微增加厚度地情况下,“811”级的最大安全潜深达到560米,进行潜深试验时,811艇创造了788米地“极限下潜深度”纪录。
论作战能力,“811”艇超过了097级攻击核潜艇,与“豚”级不相上下。
美国潜艇加速前进,“刺豚”号不得不硬着头皮跟上去。
杜兴华已经收到命令,如果美国潜艇威胁到了航母战斗群,或者登陆舰队,可以在不经警告的情况下发起攻击。问题是,此时杜兴华要面对地不是1艘“811”,而是至少3艘“811”。
接到作战命令前,“刺豚”号的侧舷声纳探测到了另外2个可疑目标,对比分析3个目标的噪音之后,声纳长断定那是另外2艘“811”级攻击核潜艇。
虽然“刺豚”号可以同时攻击3个目标,但是谁能保证没有第四艘“811”?
让杜兴华非常不安的是,美军潜艇不但没有注意隐蔽,反而故意暴露行踪,仿佛有意让附近的潜艇知道其存在一样。
非常反常的举动。美国潜艇到底想干什么?
3艘暴露行踪的潜艇对航母战斗群没有多大威胁。虽然“811”级与“弗吉尼亚”级一样,配备了12具可以携带反舰导弹的垂直发射管,但是垂直发射系统地最大发射深度不会超过45米,只要3艘“811”级上升到潜望镜深度,杜兴华就会抢先发射鱼雷。
很明显,这是3个诱饵。
美国海军至少装备了12艘“811”级,其中8艘部署在太平洋。半岛战争已经打了20多天,美军有足够的时间将部署在大西洋的“811”派过来。算上部署在太平洋的“弗吉尼亚”与“海狼”,美国海军有充足的潜艇兵力。
看着显示在大屏幕上的战场信息,杜兴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推断没有错。
3艘“811”地相互距离保持在50公里左右,即便“刺豚”号战局了有利位置,只能确保干掉最先发现的那艘“811”,没有十足的把握干掉另外2艘。“811”的最大潜航速度很有可能超过37节、甚至接近40节。只有把距离缩短到20公里以内,最大航速70节、最大射程45公里的电动鱼雷才能追上“811”。
怎么打?
杜兴华朝旁边的荣康健看了一眼。
副艇长摇了摇头,说道:“目标没有靠近航母战斗群的意思,而且距离划定的战区还有上百公里,没有必要急着动手。”
杜兴华暗自苦笑,荣康健的回答没有出乎意料。
“战役什么时候开始?”
“四个小时之后。”荣康健看了眼手表。
“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潜艇?”杜兴华摸了摸下巴。
“暂时没有。”荣康健苦笑了一下,说道,“真要打,建议瞄准一个目标,然后高速下潜规避。”
杜兴华点了点头,说道:“首下5,尾上5,潜深540,控制好速度。”
“不提速?”荣康健问了一句,朝掌舵士官点了点头。
“没这个必要。”杜兴华在控制面板上操作一番,调出战区海图,“我们在航母战斗群东面,美军潜艇故意以较大地航速前进,摆明了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引开反潜兵力。再向前航行三十到五十公里,就将进入战斗群的外围反潜区域。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美军潜艇将在一个小时后减速转向,避免进入舰载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地搜索范围。我们提前下潜,继续跟在美军潜艇后面。如果美国佬敢轻举妄动,我们就发射鱼雷。如果美国佬老实听话,我们就算为其他潜艇做贡献。”
“你是说,附近还有其他美国潜艇?”
杜兴华点了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