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1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事实上,受采购单兵自卫武器系统影响,早在印度战争爆发前就立项,打算在印度战争结束后进行定型测试,然后批量采购的单兵电磁武器系统不得不提前下马,所有研究成果转为技术储备。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导致单兵电磁武器系统下马的关键原因是技术,但是资金的问题也同样严重。说简单点,如果有足够的投入,肯定能在数年内突破最关键的几项技术,使包括单兵电磁武器在内的“单兵全电能作战系统”得到个面推广,从而使共和国陆军的步兵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问题是,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陆军没有足够多的经费。
要知道,别说单价数百万的“单兵全电能作战系统”,就算是“单兵电磁武器系统”的预计采购价格都在50万以上,而按照军事项目的一贯作风,到实际采购的时候,价格很有可能增长1倍以上,超过100万,即便装备7万一线作战部队中的大约4万名步兵,整个采购费用也高达400亿,算上研制与配套设备,系统总投入肯定在千亿以上。毋庸置疑,这样的计划肯定不会得到支持。
事实上,砍掉该计划的就是裴承毅。
他在装备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就把陆军的单兵电磁武器系统列入了“最为好高鹜远的装备发展计划”名单,并且在2036年底就终结了该计划。
可以说,单兵武器系统就是整个陆军装备系统的缩影。
主战坦克方面,早在印度战争爆发前,也就是DZ…31A大批量装备部队的时候,陆军就启动了后继研究项目,即开发一种性能完全超过DZ…31A、面向21世纪50年代的先进地面主战平台。因为在研制DZ…31A与DB…30A的时候,陆军尝试了通用平台(这两种地面主战装备的底盘有40%的通用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所以启动“未来地面主战平台”的时候,陆军将通用性放在了首位,要求在同样的底盘上,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发展出包括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空降战车在内的各种主战装备,后来随着陆战队加入了该项日,还被要求具备改进成两栖战车的能力。
豪无疑问,这么多的要求,使“未来地面主战平台”的起点非常高,导致研制工作进展迟缓。印度战争结束时,该项目仍然处于理论研制阶段,别说解决主要技术难题,就连有多少技术难题都没有搞清楚。毋庸置疑,这样的装备项目不可能生存下来,被裴承毅毫不犹豫的归入了好高鹜远之列。
作为补偿,陆军只能在仍然非常先进衡DZ…31A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事实上,早在印度战争爆发前,陆军就开始改进DZ…31A,准确的说,是针对DZ…31A在装备部队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求厂家进行小范围修改,并且将修改后的DZ…31A命名为DZ…31B。因为改动并不大,很难加以区分,已经装备的DZ…31A也陆续在部队里进行了类似的改动,所以除了装备编号之外,陆军没有使用DZ…31B这个代号。如此一来,在继续改进DZ…31A的时候,陆军使用了C这个编号。
与DZ…31A相比,DZ…31C主要增强了战略机动能力。因为陆军改革的重点就是提高战略机动能力,具备到几千公里外的地方战胜任何一个敌人的能力,所以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所有主战平台都要求具备足够强大的战略机动能力。改进方案也不复杂,即提高作战平台的模块化程度。按照作战需要,DZ…31C不但能够非常灵活的配备防护装甲(总共分成了5个级别,最高配制时,能够抵御所有已经装备部队、以及正在研制的反装甲武器,只是机动性能将大大降低),还可以更换战斗模块与动力模块。因为采用了全电驱动,所以DZ…31C甚至可以更换行走模块。用负责该项目的总工程师的话来说,必要的时候,DZ…31C的乘员可以在8个小时内将其变成一辆轮式坦克。当然,实际使用中,坦克兵请愿让拖车载着主战坦克前进,也不会把履带换成轮胎。陆军在改进DZ…31C的时候提出更换行走机构,多半是为了炒作概念,逼迫对手在全电动化上下更大的功夫,从而防止对手在其他方面,比如防护与火力上取得重大突破。
主战坦克如此,步兵战车也是如此。
在DB…30A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DB…30D(DB…30B是一个不成熟的项目,DB…30C则是针对出口而专门开发的项目)的最大特点是提高通用性,大量采用DZ…31C的成熟技术,增强了通用能力。正是如此,DB…30D除了具备运载一个步兵班的能力之外,其他方面与主战坦克的区别并不大。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在12个小时内拆掉载员舱,将DB…30D变成一辆货真价实的主战坦克。
让陆军始料未及的是,因为DB…30D过于成功,导致DZ…31C产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更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DB…30D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DB…30E在短短3年之内就在11个国家获得了超过3000辆的订单,其中接近一半是“主战坦克型号”。也就是说,对这些财力有限、军队规模有限的共和国盟国或者友好国家来说,在不可能为陆军采购太多的主战装备的情况下,一种能够同时扮演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角色的主战平台,哪怕因为通用性导致部分重要性能有所降低,也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因为DB…30E大量出口(到2041年初,由步兵战车发展而来的14种变型车总共获得了23个国家的6600辆订单与3400辆意向订单,按照外界估计,在未来20年间,DB…30E及其后继型号的出口总量很有可能突破3万辆,成为21世纪最为畅销的地面主战装备),所以DZ…31C的出口型号、即DZ…31D的业绩非常不理想。万幸的是,DZ…31系列与DB…30系列由同一家公司生产,只要DB…30系列销量比DZ…31系列多的多,最多损失一点额外利润。
在陆军主战装备中,另外一个大户就是炮兵平台。
因为已经全面装备电磁炮,所以陆军炮兵早与装甲部队分道扬镰。准确的说,除了基础平台之外,炮兵与装甲兵基本上没有联系。
更重要的是,依靠射程优势,电磁炮更加注重系统性能,而不是射程、威力、射速等某种单一性能。事实上,从一开始,受能源系统的限制,电磁炮就是按照一个系统设计的。
相对而言,炮兵受到的影响最大。按照最初的计划,共和国陆军将在2040年之前采购第一种螺旋电磁炮,并且在随后的5年间逐步取代轨道电磁炮(只有这样,才能将轨道电磁炮出售给更多的国家,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印度战争之后,因为研制难度太大,多项关键技术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没人可以保证能在2040年之前得到解决,加上前期投入已经大大超过计划,所以螺旋电磁炮的研制项目下马,由增强性轨道电磁炮取代。虽然在林啸雷担任总参谋长之后,螺旋轨道电磁炮项目得到了海军的高度支持(主要是轨道电磁炮的口径天生受到限制,很难继续提高,所以海军需要一种更加出色的电磁炮系统),但是由海军主持研制的螺旋电磁炮系统对集成质量的要求并不高(初期设计指标是1200吨,而陆军主持该项目的时候,初期指标为600吨,并且要求在正式禁备部队的时候,减少到200吨,以便空运),就算研制成功,也只能用在大型战舰上(事实上,即便装备巡洋舰,螺旋电磁炮系统的集成质量也得控制在500吨以内,如果装备驱逐舰,则得控制在400吨以内)。
对陆军来说,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增强型轨道电磁炮上。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资料,已经准备了4个战斗单位的增强型轨道电磁炮在使用增程弹药的情况下,最大射程由原来的450公里提高到了650公里,如果使用轻装药轨道增程炮弹的话,最大射程有望达到750公里。从理论上讲,在炮弹质量无法继续提高,又得确保最低限度的杀伤力的情况下,750公里基本上是轨道电磁炮的极限射程了。
当然,本着有比没有好的原则,陆军正在加快采购增强型轨道电磁炮系统。
因为DZ…31C与DB…30D都是在原有装备的基础上改讲而来的,所以增强型轨道电磁炮系统成为了陆军在2037年之后唯一批量采购的主战平台。可以说,为了争取让10个战斗单位获得最好的电磁炮,陆军舍弃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备受瞩目的、由陆军航空兵主导的“未来空中战术平台”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陆军的各个兵种中,日子最好过的就要数陆军航空兵了。
按照第三次军事改革的要求,因为陆航与空军的支援航空兵有职能重叠,所以两大兵种重新划分了职能,空军的支援航空兵仅负责战略运输机的开发工作,等于把战术运输机交给了陆航。也就是说,陆航从中分到了很大一块蛋糕,原本用来开发战术运输机经费的一部分分给了陆航。
当然,在全家人日子都不好过的情况下,陆航也不可能一枝独秀。
与装甲兵、炮兵一样,陆军航空兵在印度战争之后就没有新的主战装备研制与采购计划。
因为陆航的起点本来就很高,所以在只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第40章 玩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发展得最迅猛的就是陆军航空兵。
换个角度看,陆军航空兵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正是因为共和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解决藏南争端、半岛危机与南亚冲突。
半岛战争中,共和国陆军航空兵初次崭露头角。
虽然在整个半岛战争中,伴随空中突击旅行动的陆军航空兵主要扮演了低空打击者的角色,在对付美韩联军的装甲部队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大纵深快速突击的时候为进攻部队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能够及时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作战部队。但是在这场战争中,陆军航空兵的战术运输能力受到了考验,特别是在前面几次战役中,陆航提供的快速运输能力对作战行动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用裴承毅在战后的话来说,如果没有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