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国策 >

第1217章

国策-第1217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欧盟也不会傻到为了美国跟我们交战的地步。,

“这是肯定的,但是美国也不一定需要欧盟的军事支援。”

裴承毅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反驳刘晓宾的观点。

“除了欧盟,俄罗斯的态度也很暧昧,说实话,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是俄罗斯。”刘晓宾苦笑了一下,说道,“印度战争之后,我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就每况愈下,除了我们在印度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之外,蒙古问题也非常棘手,加上伊朗也投入了我们的怀抱,俄罗斯没有跟我们翻脸,已经非常克制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俄罗斯肯放下身段,承认自己是次要大国,就很有可能与美国走到一起,从而与我们彻底决裂。事实上,早在韦斯特伍德当总统的时候,美国当局就在俄罗斯身上下了很多功夫。根据我们掌握的线索,现在的俄罗斯高层官员中有八成在美国留过学,或者到美国学习考察过。这些人中,肯定有部分被美国的情报部门策反。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担心某种潜在的可能。”

“即便如此,俄罗斯也不会立即投入美国怀抱。”

“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才如此积极。”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刘晓宾这句话的意思。

“跟布兰迪诺比起来,兰德斯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虽然不可能否认美国利益集团的影响力,但是作为政治家,兰德斯竟然连好坏都分不清楚,更别说看准时机了。”刘晓宾长出口气,说道,“虽然布兰迪诺已经做了很多安排,而且很多部署都已到位,但是作为白宫的新面孔,兰德斯至少应该有点耐心,等上两三年,看清了局势再动手。说实话,如果兰德斯这么做的话,我们就得重新衡量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了。”

“也就是说,不一定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刘晓宾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让我这么快赶回去是为了什么呢?”

“为什么?”刘晓宾呵呵一笑,说道,“你的老对手重新披挂上阵,老李肯定与元首讨论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才做出了让你上场的决定。再说了,你仍然是现役陆军上将,指挥军队打仗是你的本职工作。”

裴承毅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看样子,要想脱下军装,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第29章 心态

有了刘晓宾的好意提醒,回到北京前,裴承毅就知道该干什么了。

4月17日,也就是回到北京的第二天,裴承毅在李存勋的陪同下去了元首府,当面向顾卫民汇报了德黑兰之行的收获。

让裴承毅略感惊讶的是,顾卫民不但不太关心伊朗的情况,对中东战争有关的问题也不是很热情。在裴承毅汇报了情况之后,顾卫民就将相关事宜交给了李存勋,并且让裂承毅向李存勋负责。这个安排有点不合规矩,因为李存勋只是军情局长,就算有权有势,也不能指挥现役陆军上将,更不应该为战争负责。按照常理,顾卫民作为共和国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就算没有指挥战争的能力,也应该委托总参谋长指挥军事行动。也就是说,裴承毅应该向林啸雷负责。

当然,裴承毅并没把这件事往心里去。

顾卫民这么安排,肯定考虑到了两个因素。一是从大局出发,在必须避免与美国全面开战的情况下,作为国家元首,自然应该回避;换句话说,只要顾卫民没有出面,不管中东打成什么样子都有挽回的余地;事实上,美国当局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让杜奇威去土耳其接管联军司令部。二是从现实出发,即裴承毅与林啸雷的竞争关系,让顾卫民不得不在两人之间安排一个屏障,而且是一个两人都突破不了的屏障;毋庸置疑,有这个能耐的,除了顾卫民本人之外,就只有李存勋了;不说其他官员,就算让颜靖宇与叶致胜来,也不见得能够摆平裴承毅与林啸雷之间的事情。

事实上,裴承毅并没把林啸雷看成对手,不管怎么说,他跟林啸雷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见过元首之后,裴承毅在次日单独去了总参谋部。

按照李存勋的安排,裴承毅的档案暂时还得留在总参谋部。正是如此,裴承毅才不得不去总参谋部处理一些与人事有关的事情。

不得不说,裴承毅的运气还算不错,林啸雷在两天前就去外地视察工作了。

4月19日,裴承毅带着军情局提供的资料,搭乘李存勋专门为他申请的一架ECC…1高速商务飞机,直接前往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也就是南亚战区司令部所在地。

在南亚战区司令部的选址问题上,还闹出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因为早就知道王元庆会在印度战争结束后推行第三次军事改革,借助共和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越来越多、急需加强管理的机会,用战区制取代已经施行了几十年的军区制,所以在印度战争结束前,裴承毅就把部分前线司令部的设备送往了瓜达尔港,为后来在那边建立战区司令部埋下了伏笔。

裴承毅这一做法明显带有私心,当时他已经做出了放弃竟争总参谋长的决定,并且认定自己是南亚战区司令官的头号人选。不管怎么说,沃济拉巴德就那么大个地方,容不下战区司令部。结果大家都知道,裴承毅白忙了一场。问题是,裴承毅选择瓜达尔港,不是因为瓜达尔港是最理想的选择,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唯一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裴承毅不可能料到,王元庆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在战后一举控制了印度几处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也就是说,裴承毅的这个选择多少有点仓促。

袁晨皓去了南亚战区司令部之后,为了司令部所在地的事情,与巴基斯坦当局、印度当局、以及国防部与外交部的官员闹了不少矛盾,甚至还与印度战后重建组织委员会发生过争执,原因无二,战区司令部至少编有数千人,加上设在港口时附带的海军官兵,整个基地的常驻军事人员在一万人以上,甚至会多达数万人。对巴基斯坦与印度的任何一座港口型城市来说,一万多常驻共和国军人意味着每年数十亿元的消费,也就意味着数十亿元的收入与数万个工作岗位。

对于并不算发达的巴基斯坦与刚刚遭受战火洗劫的印度来说,这笔收入大到足够让他们想尽办法进行争取了。更重要的是,除了经济利益上的好处之外,巴基斯坦与印度当局还得考虑政治与外交上的好处,甚至得考虑军事上的好处。结合这些因素,印度与巴基斯坦就不仅仅是争取,而是争夺了。

事实上,南亚战区司令部的理想地址是印度半岛南端的特里凡得琅。作为印度南部地区的战略重镇,特里凡得琅拥有印度最为完善的陆海空三军综合基地,还拥有印度最完善的航空航天通信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特里凡得琅深入印度洋,是共和国今后控制印度洋的理想基地。即便从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来看,因为特里凡得琅面向印度洋,部署在该地的拦截系统能够有效弥补西南方向上的漏洞。即便从经济角度考虑,因为距离共和国本土更近,所以长期驻军的费用肯定比瓜达尔港低得多。

袁晨皓不是不知道这些好处,而是当初选择瓜达尔港的是裴承毅。

当然,袁晨皓不可能把这个当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面对各方质疑的时候,袁晨皓只提到了一个理由,那就是瓜达尔港距离中东更近。虽然在当时看来,袁晨皓不大可能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目光,但是谁能否认,这个军事才华不见得比裴承毅差多少的少年将军没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眼光呢?

用一些袁晨皓的“粉丝”的话来说,王元庆能够在离任前顶住压力,把他扶正,与他的战略才华有很大的关系。

说白了,南亚战区司令官必须拥有足够的战略才能。

当初,裴承毅认为自己吃定了这个位置,就是因为他相信,王元庆会安排一个拥有足够战略眼光的司令官,而当时在军队中除了项铤辉等一批老将之外,没有几个将领的战略才华能与他媲美。

决定这一情况的,正是南亚战区的独特地理位置。

与西太平洋战区比起来,南亚战区的最大特点就是离共和国本土、准确的说,是离共和国发达地区太远了。毫无疑问,西太平洋战区就是共和国家门口的战区,其主要职责就是守好共和国的大门。南亚战区则是共和国后院里的战区,其主要职责除了守好从巴基斯坦到马来西亚的后院之外,还得提防随时有可能从后门蹿进来狼,并且随时准备为扩建后花园出工出力。俗话说得好,天高皇帝远,经过第三次军事改革之后,虽然战区司令的权力远不如以往的军区司令,但是战区司令部的职责、特别是在处理涉外问题上的职责却比以往重了许多。事实上,因为军区制不对外,所以没法与战区制相比。也就是说,战区司令部在很大的程度上分担了原本属于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职责,从而在共和国的涉外军事行动中扮演了最为重耍的角色。正是如此,袁晨皓在担任南亚战区参谋长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协调战区内的兵力遂行小规模军事行动。在频繁的涉外行动中,如果掌握战区大权的将军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难免会犯下错误。

事实上,印度战争之后,袁晨皓受关注的程度就在裴承毅之上。

2040年底,美国的《时代周刊》搞了一个名为“二十一世纪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一千位名人”的调查活动,由全世界的5000多名记者、以及大约100万名随机问卷调查者按照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工程、文化、教育、社会活动与其他共10个分类,在近2万名候选人中进行评选。在选出的118名“军事家”中,裴承毅名列第4、袁晨皓则名列第17。毫无疑问,这个排名足以说明袁晨皓的名声。要知道,袁晨皓直到印度战争才算小有名气,登上国际舞台的时间也不过就区区5年而已,能够用5年中的表现,击败那么多的竞争对手,排在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家的第17位,绝对是个巨大的成就。

事实上,前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