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天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化解这次危机事件呢,寻淮洲可是想了很多很多。
寻淮洲知道中央红军在十二月十五日已经攻下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的黎平,并且即将于十八日在黎平召开我党著名的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将会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的正确主张。
中央红军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而选择了毛主席提出的转进遵义地区,甩开国民党大量追兵的正确建议。
黎平会议为一个月后召开了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
可是寻淮洲知道,这个会议,还只是初步的遵从了毛主席的建议,却还没有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直到一个月后的遵义会议上,才明确了毛主席在我党、我军的领导地位,也在使我党、我军真正地走向了胜利。
而在这一个月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红军还是遭受了巨大损失,而红十军团也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最终失败的。
深知后世历史的寻淮洲决定利用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深入认识,尽早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给我党的自我纠正起到一个导火索的作用。
于是,寻淮洲开始酝酿起自己准备发给中央的文稿了。不一会,寻淮洲心里就已经有了腹案。
来至后世的寻淮洲,当然不会老实到在党内任人宰割的程度。
他其实在当时之所以提出自己可以暂停十九师师长职务,却必须保留特战中队指导员的职务,当然是经过反复考量的。
寻淮洲首先考量的就是特战中队的指挥权问题,对他来说特战部队是他准备用来在这个世界上的立足之本。寻淮洲毕竟在后世是龙组出生,是站在全世界特战最顶端的人物。
因此,虽然他现在已经是红军的高级将领,可是当他真正站到战略的高度考量问题时,特战这个在后世的时代里大放异彩,而当前时代却还没有形成完整作战体系的特殊形式,不可避免地被寻淮洲放在考虑的重中之重。
寻淮洲知道,自己若是能够在当前这个大时代有所作为,可不能自大地认为自己会在战略、战术思维和能力上比当今的那些杰出人物高明多少。
而自己可以所擅长和精通的特种作战思想,却是这个时代的人物,没有一个人可以和自己一较短长的。
因此,寻淮洲在近阶段的许多设想,都是基于这个特战中队的基础和延伸来构思的。
寻淮洲对打破当前皖南战场的局面的方式,特别强调一个“快”字,这是后世“闪电战”指导思想给予他的启迪。
他要充分运用皖浙赣边区崇山峻岭、极易掩藏大部队行动意图的有利条件。
加上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具备连续作战能力的特点。
结合当前时代,敌人侦察手段的匮乏和疏漏。
准备在近阶段,要用一系列的快速作战和连续作战,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皖南局面完全打开来,用事实来说明,自己的思想和实践是完全适合于当今这个时代的。
而要实现自己的作战意图和目标,一定离不开一支精干的特战团队。
因此,现阶段,训练和指导特战中队作战,已经是寻淮洲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了。
他当然不会将特战中队这支刚刚成型却极具潜力的队伍的指挥权交给别人了。
寻淮洲第二考量的是,自己将十九师交由粟裕指挥,是基于他对这个后世他最钦佩的伟人的人品性格以及风格特征的了解和判断基础上的。
粟裕虽然为人非常谦逊谨慎,却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而且又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顾全大局的人。
通过这两日和粟裕的交流,寻淮洲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和粟裕探讨了一些当前的局势。
两人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共鸣,因此,寻淮洲相信,粟裕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一定会配合他的设想和行动的。
所以,寻淮洲才能放心地将十九师交到了粟裕的手上,十九师同样在寻淮洲现阶段的计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将这些事情考虑周全后,寻淮洲让周刚山安排人和粟裕联系,交给了粟裕一封信函。
第三十三章 只要主义真四
感谢各位大大,给与的点击、推荐、收藏支持,今日第二更奉上!!!
在信函中寻淮洲再次强调了十九师在从晚上六点钟开拔后,全师就以部队必须保持隐秘的理由,进入无线电静默状态,同时对大部队秘密行动的事宜做了交代。
而特战中队和十九师之间的联系通过特殊的方式由留在十九师师部的特战队员负责联系。
在安排好这一切后,寻淮洲就带领特战中队踏上了奇袭泾县的历程。
从谭家桥到泾县,需要穿越黄山东麓和到黄山北麓,一路上都是风景极其秀丽的险峰峻岭。
这些在后世著名的景点,现在却是红军战士最好的隐蔽处,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一点也不用担心国民党飞机的侦察,这让部队减少了许多压力。
傍晚的黄山,显得特别的美丽,晚霞给青翠的群山披上了一层金装。
寻淮洲带领特战队员,就穿行在风景如画的黄山险峰间,如一群幽灵,一点也没打扰大自然的宁静。
一路上大家一边接受寻淮洲的特训,一边前进,行军的速度却一点没受影响。
随着天渐渐黑了下来,寻淮洲开始手把手地教特战队员们各种夜行和夜战技巧,大家学习和领悟地也非常快。
一直到午夜十一点钟,寻淮洲才安排了两个小时的休息。
在特战中队队员们休息的时候,寻淮洲用电台发出了被称为我党、我军的里程碑式的文件的“我的检讨书”。
寻淮洲首先在检讨书中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己身上存在的盲目执行中央分局错误决策的倾向做了检讨。
在检讨中他全面分析了从七月份红七军团成立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出发,开始北上抗日以来发生的一些实际情况。
同时指出了红十军团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困难和如何摆脱困境的方法,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才能配合好中央红军实现战略转移的思路。
写得有理有据,深入浅出。
接着,寻淮洲话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当前我党、我军以及红十军团局面的看法和认识。
首先,他在检讨书中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党最高领导人王明犯了非常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等一系列严重错误。
一九三一年一月,我党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主持中央工作。
按照共产国际指示,派特派员和中央代表到各苏区进行反右倾斗争,导致“肃反”严重扩大化,伤害了大批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中高级党政军干部。
六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捕叛变后,王明指令他的亲信博古代理总书记。
十月王明去苏联,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不久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负责亚洲、拉美各国共产党事务。
一九三一年九月开始,博古同志在担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
而从一九三一年,将我党的英明领袖毛主席逐步赶下领导岗位开始,我党、我军就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第四次反围剿,是因为我中央苏区全体指战员还遵循着毛主席的运动战,游击战,诱敌深入,决战防御等思想而取得了胜利。
在一九三三年九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时,他和李德在作战指导下实行了一系列错误原则。
博古和李德以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
以分散兵力的作战方针代替集中兵力的作战方针,违背了人民军队战略上持久,战术上速决的基本原则。
放弃诱敌深入的方针,而搞“御敌于国门之外”。
还发出“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死亡”的口号。
主张是学习苏联先占据城市,而不考虑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当时情况。
致使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给红军造成严重损失,使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给党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
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博古和李德为首“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犯了原则错误。
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
在干部中群众中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寻淮洲在检讨书中指出:现在,我党、我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危急关头,我党各党员和全军各指战员均有理由、也有权利站出来纠正这种严重的错误。
寻淮洲在检讨书中还热情洋溢地回顾了中央红军从秋收起义开始,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坚持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
在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过程中采用灵活主动的运动战,游击战,诱敌深入,决战防御等一系列英明正确战略和战术。
而使得红军取得了一个个的辉煌战绩,也是红军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寻淮洲在检讨书的最后呼吁:全党、全军应该严肃批判和纠正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使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得到彻底纠正。
全党、全军应该坚决拥护毛主席回到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来。
只有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才能挽救已经到了生死存亡最后关头的我党、我军。
只有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才能带领我党、我军真正地走出困境,走向胜利。
寻淮洲希望他的这封洋洋洒洒六千多言的“我的检讨书”能够成为一枚重磅炸弹。
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这个重磅炸弹的爆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