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砺刃 >

第431章

砺刃-第431章

小说: 砺刃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炸死,另外十多名高级将领被炸伤。你们仔细想一想,这会对叛军与各地军阀有何影响。”

凌天翔揉了揉太阳穴。“这次炮击做得很隐秘?”

戚辜韦点了点头。“对,执行任务的是一支特种部队,但是使用的都是蓝军从战场上缴获的叛军装备,连炮弹都是叛军的。另外,炮击地点是叛军的一座军营。你们想想,如果调查下去的话,会有什么结果。”

“可是,不一定会有调查。”顾卫民并不太赞同戚辜韦的观点。

“确实,叛军到现在都没有公布调查结果。可有一点很明确,曼德勒是叛军的地盘,而且还是叛军的大本营。那里发生的袭击,会与叛军没有任何瓜葛吗?”

“也就是说,想通过这次的炮击来激化叛军与军阀之间的矛盾?”凌天翔没有去考虑细节问题,军情局在处理细节问题上肯定很卖力。

“不仅仅是激化矛盾,实际上也是在警告其他那些态度仍然不太明确的军阀。而且,这是一石三鸟。”

“好吧,那么第三个好处是什么?”顾卫民也不再纠缠细节问题,直接问到了重点上。

“第三个好处就是使叛军内部出现矛盾。”戚辜韦指了下凌天翔手上的文件。“那里面已经提到了,除了朗坤之外,叛军内部有三个朗坤的嫡系将领掌握着大权。这三人都对朗坤忠心耿耿,可这并不表示三人之间没有任何的矛盾。当朗坤还是叛军的最高统帅的时候,他们都服从朗坤的命令。可是现在,朗坤已经完蛋了,而要让这三人服从其他人的命令,明显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之间将爆发争夺指挥权的冲突?”

戚辜韦又点了点头。“完全如此,其中实力最大的是盘踞在仰光的洪瑞中将,他是朗坤手下的头号战将,手下有三个师,接近5万人的兵力,而且控制着缅甸南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与港口。其次是曼德勒的沙辛中将,他是曼德勒卫戍部队的司令官,有两个师,近4万人的兵力,而且以前还是缅甸陆军司令副司令。最后就是马圭的欧治瑞中将,手下也有两个师,兵力在3万5千左右,控制着缅甸东南部地区。除了这三个主要的派系之外,朗坤手下还有几名掌握着军权的将领,不过实力都比较弱小而已。”

“看来,这次我们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那么,朗坤死后,谁会接替他的位置,或者说,美国会支持谁?”顾卫民直奔主题,没有任何的感慨。

“问题就在这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洪瑞是美国的头号选择,可问题是,洪瑞的部队远离战场,而且大部分军队都是地方卫戍部队,战斗力并不强,五万人的编制也只是个虚数。如果论战斗力,以及在战场上的重要性的话,美国就应该支持沙辛中将,他的部队驻扎在曼德勒,而且都是久经战火的精锐部队。可沙辛没有控制港口,如果不通过洪瑞这一关的话,很难获得美国提供的支援。”

“换句话说,现在叛军已经乱作一团,就算美国有心支持沙辛,也难以抵挡蓝军的进攻。同样的,就算洪瑞拿到了大量的美援,也难以立即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凌天翔也不再感叹什么,而是直接道出了重点。

“完全如此。现在,叛军内部的矛盾已经暴露了出来。加上各地军阀对叛军的猜忌,对叛军信心的动摇。只要蓝军打下了曼德勒,那么缅甸内战离结束也不太远了。”戚辜韦微微笑了一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炮击阅兵式的原因。”

“好吧,这个理由很充分,但是为什么不提前跟我们商量?”顾卫民立即把话题拉了回来。

戚辜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只是棋子,而不是战场的主宰者。”凌天翔的神色也沉了下来,“不过,戚上校,如果我们还要继续合作的话,我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开诚布公,而不是相互利用。不管有什么计划,我们都有知情权,至少应该让我们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不对?”

“这个,我们会注意的。”戚辜韦的态度也软了下来,说白了,现在军情局还离不开凌天翔这支战斗部队。

第六十六节 土崩瓦解

朗坤遇刺之后,叛军的崩溃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甚至连凌天翔他们都没有预料到,这也更加证明了缅甸的军队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从根源上讲,导致叛军迅速崩溃的并不是蓝军施加的,而是由叛军内部的矛盾引发的。在蓝军攻占了德贝金,还没有将战线推进到曼德勒城外的时候,叛军内部的斗争就开始了,而引发斗争的正是盘踞在仰光的洪瑞与曼德勒的沙辛两位将领谁来掌握叛军的指挥权。可以说,这也正是叛军彻底崩溃的主要原因。

从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来看,戚辜韦的判断相当准确。美国并不甘心叛军迅速败北,因此决定全力支持沙辛,稳固曼德勒防线。可问题是,洪瑞并不接受美国的安排,而且不甘心听命于死对头沙辛。当时,美国运送到了仰光的大部分军火物资都被洪瑞扣留了下来,并且补充到了洪瑞的军队中去,并没有及时运送到曼德勒,移交给沙辛。结果,当蓝军继续推进的时候,沙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弹药物资来守住防线,而洪瑞又迟迟不肯派兵北上。

在朗坤遇刺十天之后,蓝军就将战线推进到了曼德勒北面的马德亚,距离曼德勒不到50公里了。此时,蓝军也停了下来,问题不是蓝军内部爆发了矛盾,而是蓝军的弹药物资即将用尽,在军事顾问的建议下,蓝军暂时放弃了攻打曼德勒的计划,准备等待更多的弹药物资运送到前线之后再发动进攻。而共和国的军事顾问提出这一意见的另外一个理由是,蓝军需要时间消化之前所获得的胜利。

此时蓝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除了缺乏弹药物资之外,蓝军迅速扩大的编制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反击开始之前,蓝军的战斗部队不到两万人,而当战线推进到了曼德勒北面的时候,蓝军的战斗部队竟然膨胀到了20万,这还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另外,新加入的军阀部队也与蓝军部队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些矛盾,蓝军才能继续进攻,并且确保胜利的果实。

当时,共和国已经秘密派遣军事顾问加入了蓝军,为蓝军制定战略方针,战役计划,甚至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术行动。这些人员都暂时编在了“砺刃”军团内,与那批陆航提供的飞行员一样,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采取的临时编制,在平定了缅甸的内战之后,这些军事人员将脱离“砺刃”军团。同样的,这些军事人员并不接受军团的指挥,而是直接听命于周国辉负责的前线司令部。

按照军事顾问的建议,蓝军也在此期间内抓紧时间整编扩充的军队,一些主力部队还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共和国提供的军事援助,除了军事顾问与教官之外,其他实质性的军事援助。

在共和国决定介入缅甸内战之后,提供给蓝军的武器弹药通过滇缅公路,开始远远不断的送到密支那。与美国向叛军提供军火援助一样,共和国提供给蓝军的军火也都是淘汰下来的,而且采取的手段非常独特。

早在上个世纪,共和国就与缅甸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缅甸政府协助共和国剿灭盘踞在缅老泰边境线上的毒枭武装,共和国则向缅甸政府出售必要的武器弹药,并且帮助缅甸政府稳定东北部地区的局势,在缅甸东北部地区推广种植高产水稻,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该地区的局势。在这份协议签署之后,十多年内,缅甸东北部地区的毒枭势力几乎被彻底的铲除,金三角地区种植的不再是罂粟,而是杂交水稻。可同样的,在这十多年里,共和国向缅甸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并且扩大了双边贸易。

最重要的是,这份协议的有效期是20年,也就是说,至今仍然有用。也正是借助这份协议,共和国有充足的理由向蓝军提供大量的武器弹药援助了。在第一周的时间内,就有5000车的军火被送到了密支那。这还仅仅只是共和国承诺的援助的一小部分。按照当时共和国向蓝军做出的保证,在内战结束之前,共和国将为蓝军提供用来武装20个师的武器装备,而且不单单是轻武器,还包括了整编建制的步兵师所需要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甚至是直升机、防空导弹等等。

这些武器装备几乎都是从共和国的军队里淘汰下来的,其中部分是被封存了的老式装备。虽然这些武器装备并不算先进,甚至可以说相当落后,但是比起缅甸军队的大部分武器装备而言,却足够的先进了。最重要的是,现在缅甸蓝军需要的不是先进的武器,而是足够多的武器。另外,蓝军也无力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能拿到共和国军队淘汰的武器装备就相当不错了。

当然,除了提供武器装备之外,共和国还承诺帮助缅甸蓝军训练作战部队。为此,共和国派遣了一支500人的教官队伍进入缅甸,帮助蓝军培训新兵,并且为已有的作战部队提供战术训练。按照计划,在缅甸内战结束之前,共和国会陆续向缅甸派遣2000名军事教官,至少帮助蓝军训练出12个师的战斗部队。

这些军事教官中还有一批人员是负责协助缅甸蓝军作战的。准确的说,是指挥缅甸蓝军作战。这些军事顾问一般被直接编制在蓝军各师级部队的参谋部,负责制订战役与战术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接管缅甸军队的指挥大权。实际上,这种变相指挥完全可以理解。为了支持缅甸蓝军打赢内战,共和国投入了血本,承诺提供的军火援助就高达40亿。这么巨大的投资肯定需要有人监管,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派到缅甸的军事顾问就是负责保证共和国的军事援助能够被用到正确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确保蓝军最终能够打赢内战,在短时间之内打赢内战。

可以想象,缅甸蓝军如此大规模的换装、整编,必然会对蓝军的作战行动构成巨大的影响,而且需要花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