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第999章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999章

小说: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战争从来都是双方的事情,任何一方的意愿都会在战争中得以体现。

在印度舰队指挥官下达命令的时候,中国人也动了,不过,与印度人相比,他们的想法可不仅仅停留在制造冲突的层面。

护卫舰的存在,除了警告对方,更大的作用是为了即将到来的打击做出必要的引导,在印度人下达命令的时候,中国人的打击已经发动。

东风21D,中国人当初在敌人航母舰队巨大压力下制造出的应对武器,一种弱势者抗争强势者的威慑性产物,已经在巴基斯坦的某个尚未被占领的位置被激活。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导弹发射时那一幕何其壮观,无数在尾焰推动下陡然升空的导弹,组成一个即便是发射阵地指挥员看到,也倍感自豪的场面。

湛蓝的天空在导弹光芒的映照下也安然失色,所有人一直目送着导弹群最终变成一个个明亮的光点后,才在催促中撤离阵地。

印度人是在之后发现的这一切,他们舰队舰载的貌似先进的雷达终于在关键时刻起到了一点点关键的作用,当光刷刷过空无一无的屏幕后,再次刷出一片密密麻麻的导弹时,一直认为自己只差一点点的印度人终于明白,这一点点的距离到底有多少公里多少光年。

“敌袭!”喊声撕心裂肺,喊声带来一阵慌乱,虽然在指挥官的怒喝中被暂时平息,但从操纵者颤抖的双手动作却仍然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

舰队早已经忘记了之前要制造摩擦的任务,所有战舰都在同一时刻激活了自己的防空系统,并且第一时间将火控雷达锁定到导弹群来袭的方向。

但是,印度人最终还是忽略了一点——这群日耳曼人的后代,在作为高种姓长期处于统治阶层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日耳曼人的理智和精确,他们完全忽略了,他们与中国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作为以美国舰队为目标打造的远程攻击武器,又岂能是印度人以他们万国造的武器所能拦截的?

对于具有10马赫速度的中程导弹,即便他以三千公里的最大射程发射,飞行时间也仅仅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而这点时间,似乎仅仅够舰队摆出拦截队列。

当导弹完成最后的机动变轨,并调整姿势以俯冲方式冲向海面的印度舰队时,后者已经充满了绝望的启动了拦截系统。

没人知道到底拦截系统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可即便起了作用又如何?被加速到10马赫的物体,即便不具备任何爆炸威力,仅仅以强大的动能,就足以贯穿任何阻拦它的物体,甚至,仅仅是击中海面,所产生的能量也能轻易侧翻一艘战舰。

舰队上所有的人成为目睹最后一幕的观众,他们所看到的最后的场景,是一片耀眼的光芒从天而降,如同湿婆神第三只眼喷射出的死亡神火。

光芒随着下落终于与舰队交汇在一处,在光芒消失的同时,腾起的是猛烈的爆炸。

一直处于前哨位置的护卫舰,用摄像机忠实的记录了所发生的一切。爆炸掀起连绵的巨浪和火焰,仿佛瞬间在海面制造出一片雄伟的城市,但又如海市蜃楼一般,瞬间湮灭。

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波及到数十海里之外的区域,如同人为制造了一场小型台风一般。

当一切再次恢复宁静的时候,唯一能证明印度舰队曾经存在过的东西,就只有海面上漂浮的碎片和残骸。

护卫舰在完成最后的拍摄工作后,收回直升机翩然离开,对于它来说,这一切已经结束,所有处于中国打击范围的海域,都是它巡视和警告的对象。

而对于印度来说,这噩梦一般的情景,还只是个开始。

在完成对敌舰队饱和攻击之后,处于尼泊尔地区的装甲旅,率先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高原忽然突击而下,向新德里地区发动闪击。

之前在战场上表现诡异的中国人,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们之前拟定的战场规则,以少见但却强悍的集群攻势向印度的首都发动进攻。

当然,更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竟然成功了。

虽然现代战争早已经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但印度人的反应速度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应对敌人的闪击战,在战斗打响的两个小时后,在敌人的坦克集群轻松突破了大半防线逼近新德里的时候,印度人就迅速做出单方面停火的决定,而此刻,他们被突破防线的守军,甚至还未来得及跑出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

一切开始的突然,结束的却如此出人意料,当中国坦克出现在印度首都附近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一座慌乱而毫不设防的城市。

一直被美国人寄与厚望的所谓亚洲最后的盟友,就在这如梦一般的瞬间被中国人击败,毫无悬念。

“印度人败的比预想的快,我以为至少要等我们打完最后一张牌。”丁文彦在看完最后的影像之后,将屏幕的画面转到新闻台,上面,中印领导正亲切的将手握在一起。

“……中印两国……悠久的历史……友好。”画面里,官样文字断续传来。听着这一贯的解说,主导这一切的丁文彦微微一笑,随手关闭了画面。

“武力是友好的基础和保障。所谓和平,仅此而已。”。

※※※

“印度人失败了。”副手走到超级舰队指挥官身边,用尽量不打扰后者的轻声报告道。

“嗯,我知道了。”指挥官点点头,再次沉默下来。

“他们没达到我们的战术目的。”指挥官平静的反应让前者愣了一下,随后似提醒一般说道。

“至少他们暴露了中国人的一张底牌。”指挥官看了副手一眼,微微一笑。“他们的布置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们,真的有能力将我们一次吃掉吗?”

“什么意思?”从指挥官的话语里,副手听出一种别样的意味,连忙追问道。

“中国人的战略目的是什么?”指挥官说着用光笔在波斯湾区域画出一个巨大的圈,“中国人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将我们困在波斯湾里?阻断我们的后勤?但我们都清楚,依靠中国人的潜艇部队,完成这么大的战略目的绝非易事,一旦我们的潜艇部队到达,那么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那个随时可以拆除的沉船封锁线,可是,中国人长途跋涉从北极航线迂回过来,其目的绝非简单的封锁我们一段时间而已,那么,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指挥官的猜测,仿佛光芒瞬间在副手心里掀开一片迷雾,而在迷雾之后则是无尽的问号。

冷静下来的副手终于明白了指挥官的想法,作为一支拥有庞大战力的超级舰队,即便是被困在波斯湾里,也绝非无一战之力,依仗强大的武力打通海峡并非难事,不过是承受损失的大小而已。至于后勤补给,波斯湾周边的国家,甚至欧盟,都可以在必要时成为掠夺的对象,瘦死的骆驼尚且比马大,更何况尚未瘦死的骆驼。

那么,中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副手和指挥官对视了一眼,发觉对方的眼神中也充满了疑问。

“看看下一步中国人想干什么吧。”指挥官想到这里,淡淡地说道,“哦,对了,让驱逐舰编队搜索波斯湾,找到那个潜伏的敌人潜艇编队。”。

※※※

阿拉伯海域

通讯浮标为张伟传来一个捷报,不过对于这个捷报张伟却并不感到意外。印度人的自不量力导致了他们从选择开始就注定了最后的失败。现在对于张伟来说,更加让他投入精力的是后续的作战安排。

对于波斯湾内的美军舰队,张伟始终抱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自己的潜艇不是万能的,就一如对方的舰队不是无能的,敌人并非无法突破海峡的封锁,仅仅是为了找到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而对于张伟来说,自己下一步的行动,则决定着敌人的作战部署。

如何才能在敌人的监视下,完美的隐藏作战意图?

“命令全员上浮,调整打击目标,锁定巴基斯坦敌海军陆战队,启动远程饱和攻击!”思索良久,张伟最终命令道。

第二十五章 一次挑战

他悄无声息的走到咖啡机旁,为自己接了一杯廉价的速溶咖啡,又悄无声息的走回到自己的位置,连串的动作没有打扰任何一个正在工作的人。

作为部门的一员,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一切,在这个部门里,沉默才是主流,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要做的,是不能用说的来表现。

轻啜了口咖啡,抬头看了看电脑屏幕,上面,代表着石油期货的曲线已经掉头上扬,陡然而起的曲线,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平地而起的高峰,突然而毫无征兆,可只有他知道,这条线的始作俑者,其实是那帮正在遥远的外海,浴血奋战的士兵们。

是的,潜艇编队远征阿拉伯海的作战计划,本身并非由总参提出的,实际上,是有财政部的某些大佬们在经过几次激烈的商议之后,才最终提出一个大概的构想,而总参则为这个构想补全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而作为这个计划的草拟和参与人之一,他对通篇计划都有着详细的了解。

早在作战计划开始之前,他所在的部门已经按照既定的方针开始行动,为此刻意动用了某部在瑞士央行设立的数十个战时特别账号,同时,以香港作为中介,注册在中美洲某些国家的公司,则成为必要的伪装,而针对石油期货的吸筹行动,也在同时展开。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作为经济血液的石油价格就随着战争的节奏而波动,每一次战胜和战败,都会导致石油价格有如跳水一般的下跌或飙升。

而自从美国人针对巴基斯坦发动作战,中国人出现罕见疲软的态度,让西方人对于战争的预期开始表现出足够的信心。石油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落。而此刻,没人注意到,一些新成立的石油公司已经悄无声息的进场。

低价吸纳期指的行动被冠以套期保值的名义大肆开始,而与此同时,一部分资金也已经进入相关国家的股市,以各种名义借贷当地银行货币,沽空股票期指,所有的种种,如同暗流一样缓慢流动,不为人知,却无所不知。

另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