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9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向,或许,从巴基斯坦威逼中国云南更是个不错的选择。”国防部长想了想,将智囊们想出的对策向总统介绍道。
“那还等什么,告诉巴基斯坦地区部队,我需要在一周之内,给我一个让人说得过去的胜利。”总统甚至连对方递来的战役设想都没有看,就直截了当地说道,“哦,对了,你刚才说的那句真实和虚假可以转换,是中国兵书里的一句话,叫做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
巴基斯坦
敌人的进攻力度在这两天在缓慢增加,这并不是体现在战场请报上的,因为无论从双方的遭遇次数,还是从敌人的进攻速度来看,都看不出这样的情况,或者说,这根本是殷勇自己的感觉。
殷勇仅仅是凭借这段时间的遭遇战战果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双方的战斗规模仍然维持在班排级,但人数上,原来的班级已经逐渐减少,而排级的遭遇战则有意无意的增加着。
从巴基斯坦部队的论战频率看,这样的情况体现的更加明显,但因为作战仍然局限在较小规模上,这样的增加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殷勇注意到了,但他并没有做出提醒,原因很简单,在他看来,巴基斯坦不可守,也守不住。自从中国发动对印作战,并且肢解了印度之后,这个南亚的大国,就主动将自己投入到美国的怀抱,这次对巴作战,之所以如此突然,很大程度是因为印度的原因,巴基斯坦的不可守,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
中国没有爸爸,也不习惯认爸爸,所以,在地域上,只能保持着被敌人包围的态势。要想打破这个状态,只有两个办法,第一,冲出去,第二,退回去。
殷勇想冲出去,但丁文彦不同意,殷勇知道原因,所以,只能选择退回去。
问题是,要怎么退下去,才能退的完美?一名成功的将领不仅仅是因为作战勇猛,更大的程度是因为他能在劣势下让损失减少到最低。对于殷勇来说,这就是目前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巴基斯坦人不会让我带他们退下去的。”殷勇看着地图,那上面,为了每寸土地,巴基斯坦士兵正在浴血奋战。每个合格的国民,都不会允许允许让自己的国土被敌人蹂躏。
第十三章 一次别离
当巴基斯坦总参谋长再次来到殷勇面前时,也意味着殷勇再次获得了巴基斯坦部队的指挥权。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实际上,殷勇只能感觉到沉甸甸的责任。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带领巴基斯坦部队撤到中国境内,而这样的目的却与巴基斯坦的领导者的想法背道而驰。
没人愿意抛弃国土撤退,虽然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殷勇明白,作为军方的最高级别领导者,巴基斯坦人很清楚,面对敌人实力悬殊的进攻,他们根本无法抵挡其公式,更遑论守卫国土。
殷勇相信,他们之所以还没有下定决心,只是基于两点,第一,对自己的迷信,第二,不想成为下达撤退命令的‘罪人’。殷勇恐怕要成为这个罪人,他将要带领巴基斯坦士兵撤离自己的国土。
但对于殷勇来说,撤退并不意味着放过敌人,阻挡敌人的方法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大兵团的全线作战,有的时候,也意味着可以用一些其他的办法。
“我刚刚下达了命令,我们的士兵将会承担起阻击敌人的任务,为我们的撤退争取时间。”殷勇看着对方,如是说道。
在场众人没回答,虽然所有人都清楚,殷勇的决定是目前最正确的选择。
“虽然决定很难下达,但是,我想我们没有多少时间犹豫了。”殷勇说完,率先走出房间。
殷勇的第一条命令,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下达给了自己的部队,而此刻在巴基斯坦境内唯一的中国军队,就只有屈俊杰他们这支特种小队。而殷勇的命令很简单,不惜一切代价,阻挡敌人。
“我觉得这个玩笑开大了。”看到命令的内容,彭铮不无揶揄地说道,他自己从来不认为自己能阻挡住敌人庞大的军队的进攻,他们不是超人。更不会狂妄的无限放大自己的力量。
“其实这个命令背后的含义我想大家都明白。”听到彭铮的抱怨,屈俊杰放下已经删除掉的命令作战电脑,看了看彭铮,又看了看其他人,淡淡地说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也知道,我自己不是关羽张飞。”彭铮忽然不笑了,他平静的看着屈俊杰,平静地说道。
“命令就是命令,很多时候,在我们看来,命令充满了不合理,这是因为我们的位置不同。各位,准备执行刺杀任务。”屈俊杰没有让自己的目光和彭铮对视,而是转向远方,看着前方依旧平静的地平线,说出任务的真正含义。
※※※
土库曼斯坦战线,上午,十点
当太阳已经升到头顶的时候,战场却罕见的处于一种平静之中,敌我双方似乎都在此刻保持着克制,也让宁静笼罩在最不该拥有宁静的地方。
这并不是什么默契,实际上,战场的平静之所以存在,原因仅仅因为在之前的夜晚中,双方进行了一次势均力敌的对抗。
是的,夜战,一次由美国人挑起来的夜战,而这也昭示着夜战不在属于中国人的专利。就在大约十个小时之前,美军指挥官下达了夜晚进攻的命令,而对于美国人如此行动,毫无防备的张曙光成为了被动的仓促应战者。
当敌人的战车在伪装系统的帮助下,悄无声息渗透到锋线一侧时,当战场警戒雷达爆发出警告的时候,敌人的兵力已经完全渗透到锋线之中。
于是一场遭遇战就在仓促中发生了。
明亮的曳光弹成为拽响战斗的第一抹光芒,当用来指示弹道的曳光弹标注出中国军队阵地的之后,一团团的火光就忽然从身后喷射出来,将阵地上的一切突起覆盖,将之变成凹陷。
被雷达惊醒的中国军队甚至没有时间惊异自己竟然成为遭到偷袭的对象,就拿起武器冲向敌人。
反击在遭到攻击后的第一秒就已经发动,中国陆军之所以能拥有让所有敌人战栗的资本,就在于他们永远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
反击的火光瞬间向敌人投去,爆炸和火焰组成的城墙将敌人阻挡在距离自己不远处,而这道城墙也成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没人知道战斗是如何持续下去的,实际上,张曙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一直到混战阻止了敌人的进攻,他才重新完全掌控了指挥权。
当大屏幕上再次出现红外图像的时候,张曙光才放下他已经举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望远镜,虽然,在他的望远镜里,很长时间他能看到的只有跳跃的火焰和爆炸。
“首长,锋线上几处阵地已经被敌人夺取了,要不要派预备队上去。”整合的数据和参谋的声音同时响起,而回答他的却是张曙光淡淡地摇头。
“告诉他们,可以往后退,但暂时没有支援。”张曙光凝视着大屏幕,那上面,被淡淡绿色覆盖的战场上,除了一忽一忽亮的发白的爆炸之外,就只有一些看起来仿佛障碍的物体,张曙光知道,那是尸体,有敌人的也有自己人的。
张曙光的回答让参谋有点意外,之前的数据统计已经显示敌人投入的力量已经超过之前战斗的总和,处于劣势的是己方,此刻的劣势,很可能导致之后在某个时间里防线整个崩溃,可即便如此,张曙光却仍然不同意使用预备队。
“暴躁的东西很难持续太长的时间,相信我,敌人会主动推下去的。”张曙光既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说服自己,而后,他再次陷入沉默,并且再也没有下达作战命令。
之后的十个小时,是敌我双方进攻与防御的争夺,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黎明,美国人终于发现,虽然中国人的防线摇摇欲坠,但他们却很难突破这仿佛随时快要崩溃的防线。这就如同举重,虽然敌人看起来好像很快要被压垮,但是随着一公斤一公斤的压力持续的压下去,敌人摇摇欲坠,却始终不倒。
“撤下来吧。”大屏幕前,美军指挥官终于摇摇头,命令道,而在他身后,刚刚睡醒的日间作战指挥官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走到屏幕前,接替了已经熬了一夜的伙伴。
“十点钟后,命令士兵执行日间进攻作战。”指挥官目送着自己的夜班同伴离开后,一扫之前惺忪睡眼,冷静地说道。听到他的话,众人似无意外地点点头,匆忙地向自己的战位走去。
中国一方,平静的阵地上,士兵们陷入沉沉的睡眠中,之前的战斗极大地透支了大家的体力,虽然趁着间歇转移了阵地,但困倦让大家已经忘记了打扫战场,纷纷抓紧时间休息,这让尸体横陈的战场看起来充满了说不出的诡异。
没人认为敌人会在这个时间发动进攻,在众人看来,敌人已经折腾了一夜,他们的精力和体力恐怕也被透支干净,此刻恐怕也在休息,眼前的白天也注定是宁静的一天。
但是,战争之所以是战争,就是因为很多理所当然的常态会在战争中被颠覆。就在所有人都不认为美国人会继续发动进攻的时候,战斗骤然打响了。
一架F…35忽然凌空飞起,并不清晰的信号在远处一直留空的空警2000的雷达屏幕时隐时现的闪烁着,得到命令的陆航随即派出战斗机应战,不过可惜,迎接他们的却是地面上骤起的密集防空导弹。
突如其来的防空火力,让飘飞在半空中的J…20仿佛摇曳的树叶,不断在光芒和爆炸中躲闪,而就在他上演着高超的飞行技巧时,地面部队已经在完成阻击之后,发动了十小时后的再一次进攻。
这一次,敌人的进攻显得明亮和张扬了很多,如同教科书一般的作战模式,充满了标准的意味,固定的火力侦察,定点打击,固定的小规模集群冲锋以及大集群渗透,所有的一切表现的有板有眼。
而在另一方面,被爆炸惊醒的中国军队,也在同时机械性的发起反击。
武器的精确程度和打击范围的扩大,让进攻和防御之间仿佛隔空互相投掷着威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