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第957章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957章

小说: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嘿嘿笑的屈俊杰,彭铮似乎已经看到他心里已经构思好的计划,想到这点,彭铮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笑声中,两人跳上车,随着发动机的轰鸣,身影迅速消失在远处。

〖第三卷 列强之路〗

写在开始之前

一直等着每卷结束和开始这个时候,因为可以不用被催更,可以自由自在的和大家聊点什么。虽然聊的话题还是离不开《中日》

故事到现在已经三百多万字了。这样的字数对于其他写手来说,或许还赶不上人家一年的成绩,但是对于小卫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足以让我骄傲了。

说实话,小卫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也不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这篇文,则让我有了一个勤奋的理由和一个可以思考的空间。

一直以来,故事是以一种复仇的线索为走向,实际上,就是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屈辱以逆时针的方式所有人索赔。而读者大大们,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弥补了心中因现实而带来的一些缺憾。

说实话,小卫不想写一篇爽文,虽然现在的《中日》,看起来有这种趋势,但小卫可以保证,很多内容都是思考后的产物,而绝非为了感官刺激而刻意为之。

当然,是作品就必然会遭到读者的诟病,完美的东西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小卫故事里的情节,其实绝大多数并不是为了能在现实中实现,更多的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可能。

一个人的思想再广阔,和众人比起来,仍然贫乏的可怜,其实,故事从开始以来,小卫借鉴的更多的都是读者大大们的想法,也是大家的建议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所以,与其说这个故事我创作的,倒不如说我只是大家思想的记录员。

现在故事已经走到后半部分了,对于故事之后的走向,说实话小卫还不能确定,写到现在,我忽然发现,对于《中日》我实际上已经丧失对了操纵权,人物的长时间刻画,让他们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性格,我不能随便去更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只能按照我们最初赋予他的性格去延伸,这也是几次我想把角色写死,而最终却更改的原因,而对于故事的走向,小卫也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而绝非详细的细节。

丧失对故事的预言性,或许对于作者来说,是好事,至少他不用前瞻性的安排一切,但同时也是还是,因为需要实时去思考,考虑不同性格和角色之间碰撞之后产生的不可预知的事情。

想到这里,小卫不由庆幸当初没有为敌人创造出几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否则现在恐怕更要绞尽脑汁去考虑。

至于故事什么时候结束,小卫也不确定,这个回答可能有点不负责任,但却有原因。大家在读故事的时候,应该俺发现,小卫曾经几次试图结束,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果。有几次甚至想直接停了,但都没有得逞。小卫感觉,似乎是有力量推着我一直向前走,磕磕绊绊。

现在有很多读者大大问,到底什么时候写完,我想,他们的初衷并不是希望结束,而只是希望能给一个最终让大家都认可的结局。

小卫答应大家,一定尽力满足大家的愿望。

第一章 第一幕

对于大国来说,战争的开始永远是充满冗长的准备和调遣作为开始。虽然所有指挥者都明白,突袭和闪击是取得优势的好办法,但是对于大国来说,这样的行动却略显幼稚。

原因很简单,双方在真正决策者,需要依靠对方的反应,做出判断。历史已经用他的厚重充分证明了,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一次两次的突然袭击中被击败。即便是拥有可以毁灭地球核武库的超级大国,也不敢妄言自己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能消灭敌人而自己毫发无伤。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探查对方的反制计划,是战争开始的前的重要一步。

而战前的准备,也成为了双方角逐的开始。

“不要动,只是部署在那里,告诉中国人,那里被我们占领了,就足够。”舰队指挥官看着地图,在它那上面,与伊朗接壤的从土库曼斯坦到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边界上,已经被厚重的红色所填满,所有稍懂得点军事知识的人都清楚,那代表着在边界上已经部署了足够多的兵力。

“重点是巴基斯坦。哦,不,现在应该叫他泛亚联盟发起国之一。”看着闪烁的红色,指挥官嘴角泛起一丝嘲讽的笑容说道。

在边境上,美国人的五万个士兵已经控制了所有的要害地点。殷勇对于现代战争的贡献,让美国人已经逐渐接受了单兵砥柱的作战思想,五万兵力完全分散在边界到纵深几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丝毫没有个敌人留下可以毁灭性打击的机会,而在优秀的后勤补给和支援也逐渐适应着这种大地域的作战模式,唯一有些让人担心的是单兵的战斗素养和战术水平,但这些不足足以被强大的后勤支援和保障体系所弥补。

现在,指挥官只等待最后的进攻命令的下达,但他清楚,这个命令,暂时还不会听到,原因,很简单……

中国人没有针对目前美国人的部署做出任何反应。

应该说,没有任何反应是不正确的描述,中国人做出一些必要的反应,在二线防御上,做出必要的姿态,但无论从兵力的调遣和集结上,都无法应对即将发动的攻击。

中国人到底想干什么?指挥官忽然发现,他再次一头撞在其他前任所遇到的难题上——中国人的意图。

如果可以,他甚至希望能将这一切理解成为中国人的空城计,但可惜的是,这不可能。

他面前的对手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庞大到具有让所有人无法忽视的力量。面对这样一个国家,没人认为他们会无聊的玩这样的把戏。

可事实却摆在眼前,现在唯一的合理解释,就是敌人肯定已经完成了某种部署,并且足以克制首先发动的攻势。

“接触这次计划的人有多少?”指挥官想到这里,忽然回头看着身后的参谋询问道。

“连您在一起14个。”参谋回答道。

“临时变更主攻地点,由巴基斯坦改为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作为重点佯攻地点。”指挥官想了想说道。

“但,阁下,巴基斯坦是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的目标,我们的大部分远程打击火力的预存目标都已经设定为巴基斯坦境内主要地点……”参谋一愣,没想到指挥官会在即将开战前更改了战役的战略目标,这样巨大的变更,足以让华盛顿恼怒。

“那就改回来,中国人不会放弃盟友,巴基斯坦肯定有让我们预料不到的准备,把主攻地点改到土库曼斯坦,或许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指挥官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了对方的犹豫,听到他的话,参谋犹豫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

※※※

对于周思维来说,如果之前他还能勉强把丁文彦当做下属的话,那么现在,他则将丁文彦定位在一个同事加智囊的位置,甚至更高一些,原因无他,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足以让任何对他产生的怀疑化为乌有。

此刻,他快步走在通往康复中心的走廊里,心中则筹划着要将获得的情报如何告诉丁文彦,后者的身体显然还不太能适应繁重的工作,之前连番的奔波让他的健康恢复的并不尽如人意。

转过拐角,走到那间处于角落的单间,周思维熟门熟路的走进去,坐到椅子上,看着丁文彦进行着自己拟定的康复训练。

“美国人至少在边境部署了五万人,作为首次进攻的梯队,你怎么看?”周思维坐在丁文彦的病床前,看着他缓慢的起身,坐下,起身坐下,枯燥的重复这个已经做了一个小时的动作。

“可以预料到的,作为他们认为的鹰派人物的我已经死了,作为绝代名将的殷勇也已经‘阵亡’,至少在美国人看来,他们肯定不需要再掩饰自己的意图。”丁文彦在艰难的完成最后一个起身动作后,疲惫的坐回到病床上,看着周思维说道。

“你说的好像很了解他们一样?”听到丁文彦的话,周思维笑着说道,但是很快的他发现,从丁文彦的眼中却并没有看到丝毫笑意。

“他们也很了解我们,不是吗?”丁文彦看着周思维,认真的说道,“每一任美国总统,实际上都具有他们那个时代生人的鲜明特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生人,受到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对于战争有着本能的排斥,而这一任生人的总统,必然会对发动战争保持着本能的排斥。而相比之下,欧洲六十年代的领导人,生活在冷战的铁幕之下,对于对立面具备着最基本的警惕性,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卡扎菲没有倒在美国人手下,而倒在欧洲人的手下,所以说,至少对于那个时期的生人,法国人更更喜欢砍脑袋,而美国人更喜欢数脑袋。”

“社会心理学?”周思维瞄了一眼丁文彦床头的简易书架,上面驳杂的图书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眼花缭乱,其中一本因为放回的有点粗糙,所以格外惹眼。

“战争从来都是人的行为,从来都是……”丁文彦目光深邃的看向远方,默默的说道。

※※※

“每个国家都在研究对方,研究这个民族的个性和行为习惯,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们,在欧洲,我们这样的机构里的专业人员,足够填满几个足球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看着身边诸多的军官,大声说道。

“阁下,总统希望……”身边,副手看着主席,忽然低声提醒了一句,但却被主席一把手打断。

“我知道他需要什么,为欧洲争取到利益,但这和我们谈的问题并不冲突,我得到的研究机构的资料足够说明一切问题,针对中国人,他们的民族和他们政府的研究,让我知道,贸然的与中国人发生冲突,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主席的声音越发大了起来,似乎是想借机发泄出心中积累的愤怒。

“我们对中国人几个年龄段的领导人,做出了足够详细的研究,他们每个十年都有极其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足以让他们对我们相同的政策做出不同的反应。”主席仿佛是想要说服众人一眼,继续辩驳着,可随着会议室大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