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

第332章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第332章

小说: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天波杨府佘太君在朝数十年,对宋朝历代天子的习性,甚为熟悉。她知道太子赵佶回去,绝不会善罢甘休。尤其是有刘恒在一夯挑拨,皇上可能明天就会发难,所以佘太君一夜也没有睡好觉。

到了第二天清早,各个辈分的寡妇都到佘太君房中请安。

余太君说:“媳妇们!你们快伙通知外面,给我备轿。我要上殿面君,把昨天之事向圣上言明,免得圣上听了一面之词,产生误会。”

准知道众媳妇刚刚答应一声,还没有到外面去呢,外边管家杨武进来禀报:“禀老太君!外边有皇上圣旨下,请太君接旨!”佘太君听了,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众寡妇也都一愣。都感到圣旨来的突然,凶多吉少。



佘太君对众媳妇说:“大家不必惊慌,外边准备香案,待老身接旨!”

佘太君在众媳妇簇拥之下,来到外边大厅。传旨太监高举圣旨,说:“圣旨下!佘太君接旨!”

佘太君带头,众媳妇一齐下跪聆听圣旨。传旨太监高声说道:“圣上有旨,宣天波府镇朝侯王兰英速速随旨上殿,不得延误!钦此。”

佘太君一听,就为隧是为打太子赵伯的事。但是,也不能违抗圣旨,遂对王兰英说:“兰英,到金殿之上,只可讲理,不可动蛮,勿耍有毁我杨家忠君保国的清名。”

要依王兰英的脾气,到金殿之上,非闹他个人仰马翻不可。如今听婆婆一说,只好憋着一口气,勉强答应。

佘太君看着王兰英随传旨太监走了以后,甚不放心,害怕王兰英上得金殿,会有不测。于是,马上命人侍候,换上诰命服装,准备上殿面君,陈说情况。正要传唤备轿,忽见前院管家杨武又匆匆跑来回禀:“回禀老太君!外面御林军已把杨府包围,圣上第二道旨意下。”

佘太君和众寡妇一听,俱都感到愤怒和惊慌,佘太君想:看来这次王兰英是完了。王兰英这一生为朝廷东挡西杀,曾立过不少汗马功劳。如今皇上竟偏听偏信,不问青红皂白降罪于她,恐怕她性命难保了。

这时众寡妇一个个摩拳擦掌,吵嚷着要上朝去找昏君辩理。佘太君虽然气愤,却还镇静。一摆手,众寡妇马上肃静下来。

佘太君说:“媳妇们不要吵嚷,随我接旨。”

这时传旨太监站在大厅之上,宣称:“圣旨下!佘太君跪!”佘太君和众寡妇跪下听旨。传旨太监宣读圣旨说:“圣旨命天波杨府在今天之内,上自太君,下至家将,不奉旨意,不得擅自出府。倘不遵守,按抗旨论处。钦此!”传旨太监传旨毕,即行离开天波杨府,回殿交旨去了。

佘太君本要上殿面君,去和皇上辩理,搭救王兰英,现在圣旨不推杨府人等离府,这就是说把搭救玉兰英的路堵死了。这可怎么办?

佘太君带领众寡妇,来到天波杨府门楼之上,向外观看。只见御林军备持刀枪剑戟,把天波杨府围了个水泄不道。如果强行出府,势必要和御林军打将起来,那样就不光是抗旨不遵,而成了图谋不轨,反抗朝廷,要担当造反的罪名。佘太君左思右想,徒唤奈何。杨家束手无策,暂且不表。

且说王兰英被带上金殿,三跪九叩之后,哲宋皇帝在上面一拍御案,大声怒喝:“王兰英你胆敢辱骂先帝,诽谤朝廷,形同造反,来呀!”

站殿的御林军答应一声:“在!”

王兰英往上跪爬半步,说了一声:“万岁爷容奏!”

哲完皇帝竞不容分说,命令御林军:“把王兰英绑赴午门,等候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御林军答应一声:“是!”“忽啦”一声上来把王兰英绑了起来。

按说这几个御林军要捆绑王兰英,可没有那么容易。只因王兰英来时,佘太君曾经嘱咐,不可动蛮,她这才没有反抗。同时,她也想到老太君一定会上殿面君,代她讲理。她哪知道圣上再降圣旨,御林军已经包围了天波府,佘太君无法上殿来呢?

且说御林军绑了王兰英,推推搡搡把她弄到午朝门外,绑在行刑桩上,等候斩首。

金殿之上,哲宗皇帝问文武百官:“众位贤卿,哪一位愿作监斩官?”殿上无人答腔。哲宗皇帝连问三声。忽有一人应声而出,高声说:“臣有本上奏!”

哲宗抬头观看,见是左殿将军朗全忠。魏全忠本是宋朝大将魏化的后代,他家和杨家也是世代相交的老友。魏金忠三跪九叩之后,说:“吾皇万岁,万万岁!臣有一言,愿达天听。”

哲宗皇帝知道他要讲情,就故意堵他的嘴巴,说:“魏爱卿!你可愿领旨去做监斩?”

魏全忠说:“主公!微臣不敢去作监斩,愿为王兰英求情!王兰英为朝廷出生入死,立下过汗马功劳。关于她辱驾先帝,诽谤朝廷之事,尚希我主容其辩解,倘若是实,也希明日大朝之时,将其交六部议处,以服人心。还请我主三思!”

哲宗皇帝想:倘若容她辩解,势必把先帝那些丑事,拿在金殿之上传说,于朝廷脸面更加有碍。倘若交六部议处,这满朝文此绝大部分都和杨家有些瓜葛,那样,王兰英恐怕就杀不了啦。想到这里哲宗把惊堂木一拍说:“魏全忠住口!王兰英犯下欺君辱主之罪,难道孤家就杀她不得吗!求情之事,不用再提。”说着把圣旨往下一扔,说:“魏全忠接旨!”

魏全忠无奈,只好说:“臣在!”

哲宗说:“命你速到午门以外,等候午时三刻,监斩王兰英!不得有误!”

魏全忠只好叩头接旨下殿。来到午朝门外监斩棚里,坐下之后,命人把王兰英带来。

王兰英被带到之后,魏全忠忙下座施礼,说:“候爷!我和天波府乃是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由我来监斩侯爷!我在金殿之上,也曾为侯爷讲情,谁知皇上竞然不准,硬逼我来监斩。现在,没有别的,侯爷有何言语,请告诉我,以后一定代为转告。”

王兰英说:“将军高义,小妇人来世当报。魏将军!我杨府可有人上殿面君?”

魏全忠说:“噌!候爷您不如道,皇上派御林军把杨府包围,并传旨不被杨府人等出入,所以杨府无人上殿!”

王兰英听了此话,知道自己这条性命再无可救了。“哈”了一声,说:“此乃我杨家尽忠报国的下场。皇上说我辱骂先皇,诽谤朝廷,纯系无稽之谈,实是太子赵佶到杨府后花园调戏我那孙女杨彩风,我们打了赵佶,才意下这杀身之祸。事到如今,我就是有天大的冤枉,也无从申诉了。魏将军!你只管奉旨行事,小妇人绝不怨你。”说完一转身,不等御林军推搡“登登登”出了监斩棚。

这时,法场已为御林军包围起来,周围还聚着人山人海。老杨家在京城之内,谁人不如,何人不晓?谁都知道老杨家乃是一门忠良,如今竟然要杀镇朝侯王兰英,不少人都在暗自议论,为王兰英不平。可是大家徒自不平,谁也救不了王兰英。

看看时到中午,就听报时大炮“咚”响了一声,眼看再响两声大炮,王兰英就要人头落地,就在这时,大街之上,奔来了一匹快马,马上骑着一位彪形大汉,打马如飞,直奔午门法场而来。

且说这匹马高八尺,长丈二,头长角,肚生鳞。左边有日,右边有月,日行一千,夜走八百,鞍鞯俱全,乃是一匹青鬃马。

马上端坐这位大汉,看年纪不到二十岁,身高足有一丈,虎背熊腰,肚大腰圆。面似锅底,两道粗眉,斜插入鬃。一双大眼,闪闪放光。头戴扎巾,身穿箭袖,肋下挎着宝剑。在马鞍的得胜钩上,挂着一条浑铁点钢枪。

就见这个小伙子骑在马上,边跑边喊:“闲杂人等,快快闪开,快马过来了!”看热闹的老百姓“忽拉”往两边一闪,都用惊疑的眼光看着他。心里都在疑问:“他是谁?他要干什么?”

马上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不是别人,乃是天波杨府总管杨福的儿子杨开胜。杨开胜今年一十七岁,他和杨世瀚的儿子杨金豹正是同岁。杨开胜从小就生得虎头虎脑,天生的力大无穷。比他大的孩子都没有他的力气大,谁也不敢惹他。他从小在天波府内,和杨金豹一起玩耍。后来,杨金豹和他母亲一起去雁门关再无消息。六奶奶王兰英每当看见他,就想起自己的孙子杨金豹,所以特别喜欢他。往常把他带在身边,教他武艺。在杨府之内,他和王兰英特别亲近。两个月前,杨开胜奉太君之命,带着几名家将,到山后火塘寨老杨家坟地去扫墓添土。事情办完之后,杨开胜挂着佘老太君的寿诞之日,想紧着赶回来,给老太君磕头拜寿。谁知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天。当他和家将赶回到天波府时,看见大批御林军包围着杨府。不如出了什么事情?后来御林军中有杨开胜一个相好朋友,偷偷告诉他:“杨六奶奶王兰英,被皇上绑处午门法场,午时三刻就要砍头了!”

杨开胜一听,  “哇呀”一声暴叫,扭头跨上战马,扬鞭催马就往午门跑来。他边跑边想:天波府被御林军包围着,没有人能出来搭救六奶奶,六奶奶的一条性命可就全仗我杨开胜来救了。我赶到法场,豁着性命不要,也得把六奶奶救出法场。

且说大炮响过一声之后,杨开胜催马来到了午门法场他本想冲进去,见人就杀。又一想:不对!我倘若见人就杀,刽子手便知是来劲法场,要是一刀先把六奶奶杀了,我岂不就白劫法场了吗?我还是先礼后兵吧!

你别看杨开胜这个愣小子,他还真是粗中有细。他想到这里,来到御林军前,大声说道:“呔!你们听着,快快叫你们的监斩官出来见我。”

御林军一看这个小伙子好象半截黑塔一般,心想:我的妈呀!怎么这么凶呀?问,  “你是干什么的?找我们监斩官干什么?”

杨开胜说:“少罗嗦!快快通禀,不然我一枪扎你个透明窟窿。”

御林军一看这个架势,不敢怠慢,忙说:“好!好!我给你通禀,你在这里少待!”

时间不大,左殿将军魏全忠骑马来到法场入口处,抬头观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