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常败"的英雄-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遂决定与之结识。于是,便演出了以上这一幕。刘备和年长六岁的曹操,从此结下了三十多年友好与仇恨交织的因缘。
下午,刘备兄弟三人与曹操结伴下山。当晚曹操在家中设宴款待三位新结识的朋友。席间,曹操这才知道刘备还是汉室后裔,便介绍了京城政局的大势和内幕情况,又谈到自己的志向和打算,使初入洛阳的刘备得益不浅。刘备亦抒发了自己胸中的郁闷。两位具有长才远志的人物,都有几许相见恨晚的感觉。
刘、曹北邙结识后不久,东汉政局急剧恶化。早在这之前,已经有凉州金城郡的地方大军阀边章、韩遂发动大规模叛乱,杀死朝廷委派的刺史和郡太守,拥兵十余万,虎视关中,天下震动。紧接在二人北邙结识之后,淫荒过度的东汉灵帝驾崩,时年三十四岁。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少帝之母何太后,是一争强好胜之人,随即临朝听政。这时,何太后之兄何进,官任大将军,他在一批士大夫的支持之下,准备彻底铲除手握大权的宦官势力。然而何进的计划,却得不到妹妹的支持,何进便密召并州牧董卓率精兵入京,以求强行发动进攻。可惜事机不密,董卓尚未入京,何大将军先已被宦官们杀死。随后,何进的支持者袁绍等又发动反攻,诛杀宦官二千有余,连一些未长胡须的无关男人,亦误死于刀剑之下。不久,野心勃勃的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他一到就把皇帝刘辩废为弘农王,改立刘辩九岁之弟刘协为献帝,以树立威风。同时,他又自任相国,专断朝政。董卓的兵士,则在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京城社会秩序终于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春正月,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的州郡豪杰英雄,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至此,东汉中期以来政坛上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的权力争夺正式结束,代之出现的是一场逐鹿中原的群雄大战。
董卓刚刚进入洛阳,刘备即感到大难将临,京城不可久留。但是又往何处去呢?回涿县老家么?如今自己年近三十,仍然无所成就,难道又回到刘家村,去和那帮浪荡少年为伍,斗鸡走马混一辈子?就在他彷徨无计之时,曹操却来邀约他了。
比起刘备来,曹操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冠盖满京华”的煌煌帝都,刘备纯粹是一介无名之辈,引不起当权人物的注意。尽管他为何去何从而苦恼,行动却有充分的自由。而曹操则不然。其父曹嵩,是新卸任的太尉。东汉的太尉,与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乃最崇显的官职,故而曹操是不折不扣的公卿子弟。加之他本人新近升任禁卫军将领,是政坛少壮派的翘楚。因此,企图在洛阳长期盘踞的董卓,便以高官厚爵收买曹操为爪牙。然而曹操料定董卓必将成为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覆败不远,不愿与之合作,便暗中打主意逃出洛阳,回老家聚集势力,讨伐董卓。他深知刘备是一个待时而动的豪杰,而且愤恨董卓欺凌汉室,残害黎民。便伺机以言语试探刘备,邀其同回自己家乡举事。彷徨无计的刘备,觉得这也是一条出路,遂慨然应允。
不久,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与改名换姓后的曹操,东出洛阳,直奔距曹操家乡不远的兖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到达之后,曹操筹措到巨额经费,大力招聚人众。在曹操的帮助之下,刘备亦渐渐拉起一支小队伍来。及至关东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之际,刘备就凭着这点本钱,加入了倒董大合唱。
那时,借起兵声讨董卓为名,实际上是想大捞一把的实力人物何其多矣!后来,魏文帝曹丕在他的《自叙》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家家思乱,人人自危。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其中,拥众数万的,即有后将军袁术、勃海太守袁绍等十余人。有兵五千的曹操,其实力都只能算是弱的,那么麾下不过数百人的刘备,就更不起眼了。再加上当时他又还没有现任职务,过去的官职最多才是小小县令,拿不上台面,所以史书上列举当时结盟讨伐董卓的群雄名单时,大多都没有提到刘备的大名。
然而讨董的联军各怀鬼胎,声势虽大,却不经打。开场的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一战,曹操投入的数千人马,孤立无援,犹如以卵击石,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杀得全军覆没,曹操带伤脱逃。至于力量本来就小的刘备,运气更不佳,他甚至还没有能和董卓的军队像模像样地打上一仗,就被行军途中偶然碰上的黄巾余众一阵冲杀,搞成了光杆司令,遭遇到他创业以来的第二次挫折。
刘备三人劫后余生,再度陷入茫然不知所归的困境。洛阳当然不能去了。曹操本人自顾不暇,焉能顾人?至于其他兴兵讨伐董卓的军事首领,此时他们已开始发生内讧,再说刘备与他们素无交谊,也不便去投奔。三人想来想去,只有回涿郡涿县再作打算。于是,他们催马向北,越过黄河,回转幽州。
又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三人刚一进入幽州州境,就听到一个好消息:刘备的师兄公孙瓒,正以奋武将军的官衔,率军驻守幽州边境,兵马精强,物资充足,声势甚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备立时觉得自己的转机来了。
当初,公孙瓒与刘备分手之后,自回辽西。那辽西郡太守赏识他的忠心,便选举他为孝廉。两汉选拔人才,以察孝廉为最常见。其具体办法,是由各郡国的太守或国相,每年按二十万人口举一人的比例举荐。被举出的孝廉都要送入京师,通常是在宫廷禁卫军中充任侍从官员。而这类侍从官员,又可分作郎中、侍郎、中郎数种,总称为郎官。而郎官实际上是储材之所,中央和地方的中级官吏大都从郎官中选授。因此,举孝廉为郎,乃是热心仕途经济者向往不已的金光大道。公孙瓒举孝廉后,到洛阳任了一段时间郎官。不久,出任幽州的辽东属国长史,负责辽东属国(治所在今辽宁义县)的军事防务。其后因连建军功,先升骑都尉,继升中郎将,最后又升任奋武将军,封为蓟侯。这时,他拥有精锐骑兵步卒上万人,屯聚在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东),是幽州境内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人物。
于是,刘备经过涿县官道时,连刘家村老家也没有去看看,就急匆匆向东北的右北平郡驰去。这正是:
再度彷徨无绝路,刘郎北上奔公孙。
要知道刘备在公孙瓒麾下有何作为,又如何差一点遭到刺客暗算,请看下文分解。
四 效力公孙
在右北平郡的首府土垠县城(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东),刘备与分别十余年之久的师兄公孙瓒重逢了。
公孙瓒在他那富丽堂皇的官邸,设下丰盛的酒宴,为远来的刘备一行接风。席间,师兄弟二人畅叙契阔,追怀往事,同窗之情溢于言表。酒酣耳热,公孙瓒发问道:“如今董卓擅权,朝政日非。关东诸军虽皆以讨董为名,其实无不想割据自大。值此神州幅裂,天下多事之秋,贤弟人中俊杰,不知有何打算?”
一提到自己的前程,刘备不禁感慨万千。他长叹一声,缓缓答道:“说来惭愧,小弟自中平元年兴兵讨伐黄巾以来,悠悠八载,一无成就,如今人单势弱,报国无门。尊兄直如大树参天,小弟正欲荫庇其下。”
公孙瓒一听刘备情愿到自己麾下效力,大喜过望。这不单是因为他很记念旧情,希望与师弟时相过从,而且还因为他此时此刻,正和冀州的大军阀袁绍争雄长短,急需得力而可靠的帮手。所以他立即回答道:“贤弟不必忧虑,来日方长。你我同门,情逾手足,自当彼此扶持,祸福与共。今欲屈弟为别部司马,不知能俯允否?”
按照当时制度,将军府内的下属官员,以司马之地位为最高,他综理军府众事,参议行动计划,是将军的副手。如果因军事需要,别领一军在外驻守,则称之为别部司马。总之,作为奋武将军的公孙瓒,别部司马是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高官职了。刘备心中一热,差一点掉下泪来,忙说道:“尊兄厚爱,小弟敢不奉命。”
接着,关羽和张飞也说了一番表示谢意的话语,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公孙瓒送来正式的委任状,同时拨给步骑千人,以及一应武器军资。刘备领兵立营于土垠城西,每日与关羽、张飞忙着操练人马,随时准备执行公孙瓒的调遣命令。
旌旗猎猎,战马长嘶。刘备看着眼前的一千健儿,心情异常振奋。他举兵创业八年以来,麾下从来没有会聚过上千人的队伍。乱世之中,实力决定一切。有了这支兵力,就不愁打不开一个新局面。不过,精兵还需良将管带。眼下,八百步卒分由关羽、张飞两位义弟统领,各率四百人,算是兵将配备齐整了。唯独二百骑兵尚无合适之人训练指挥,只好暂时由自己兼管着。而自己尚须照顾全局,所以为骑兵觅一良将是当务之急。也是刘备时来运转了,就在他“听鼓鼙而思良将”之际,竟有一位日后以忠诚果敢而留名青史的将领来归。这位将军不是别人,就是冀州常山国真定县(在今河北正定县南)人赵云。
赵云,字子龙。古人之名与字总有一定的意义联系,赵云之名字,是由《周易·乾卦》中“云从龙”句得来。此人身长八尺,约合今一百九十二厘米,姿颜雄伟,为人稳重,武艺超群,端的是一位英雄。当时,关东讨伐董卓的联军首领袁绍,拥兵自重,据有冀州,自称冀州牧。冀州治下九个郡、国,大都归顺袁绍,唯有西陲的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不然。常山国的国相(相当于郡太守)不仅不服袁绍的节制,而且派了一队兵丁去支持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被选中带领这支队伍前往幽州者,正是赵云。
赵云到达幽州,公孙瓒喜不自胜,大摆酒宴款待。作为陪客的刘备,在酒宴上便结识了赵云。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