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9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美军攻击机群的规模过于庞大,而且空军的战斗机分散部署在十多个机场上,因此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分成了十多个批次,并不是所有攻击机群都在同一时间投下导弹,也不是所有攻击机群与目标的距离都一样。由此就产生了一个结果,四百多架美军战斗机投下的大约一千七百枚战术反舰导弹是在五分钟内,分成十多个批次到达的,给了第二舰队充足的拦截机会。
如果所有反舰导弹在同一时间到达,第二舰队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要知道,即便是战术反舰导弹,以四马赫速度飞行的弹头,也只需要不到十秒就能突破十公里的末段拦截区域,而当时的末段拦截系统在十秒钟之内,最多只能开火六次,既一艘战舰在理论上,最多只能拦截三十六枚弹头,而实际只有一半左右,因为不是所有末段拦截系统都朝向导弹来袭方向。
只有导弹分批到达,才能使末段拦截系统发挥作用。
所幸的是,在二零五三年,要让上千枚反舰导弹同时到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要到三年之后,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才有能力组织反舰导弹在以秒计算的时间内同时到达。
对第二舰队来说,五分钟肯定足够了。
要知道,五分钟就有三百秒,而一套末端防御系统能够开火一百五十次,在导弹来袭方向上,至少有四艘战舰能够交战,而且每艘战舰上至少有三套末段防御系统能够开火,即有十二套末段防御系统能够拦截来袭导弹,总共能够开火一千八百次。即便有部分反舰导弹突破了防线,在逼近目标之前,也会遭到附近友舰上的末段防御系统拦截,以及后方反潜战舰的拦截。
当时,六艘反潜战舰上也有末段拦截系统,只不过一艘只有两套。
虽然比不上大型综合战舰,但是对付漏网之鱼也是绰绰有余。
在这五分钟内,第二舰队除了用掉了大约三十万枚七十毫米电磁炮炮弹之外,就只是让处于导弹来袭方向上的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上的末端防御系统超负荷运行了五分钟,导致八套末段防御系统因过热出现故障。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已经吸取了教训,为战舰提供了维修设备。
第二舰队要做的,就是在战斗结束之后,立即为出了故障的末段防御系统更换液氮冷却系统,然后进行火力测试。如果只是因为作战过于频繁,导致冷却系统失灵,此举就能消除故障。
事实上,半个小时之后,第二舰队就解决了八套末段防御系统的故障。
至于弹药,更不是问题,因为舰队里有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这场如同打靶般的防空作战,不但让佟少云松了口气,也让在远处观察攻击结果的美军飞行员倒吸了一口冷气。
直到战斗结束,美军飞行员才相信,他们看到的事实。
要知道,在过去的五分钟里,第二舰队就像一只巨大的刺猬,用密集的尖刺瓦解了美军的导弹攻击。
当硝烟散去后,十六艘战舰仍然在以四十五节的速度向东南方向航行。
攻击彻底失败,美军飞行员立即汇报情况。
当时,美国空军的指挥官根本不敢相信,直到负责甄别攻击结果的战斗机发回来高分辨率战场图像,美军指挥官才不得不承认,攻击行动没有收到任何战果,中国舰队毫无悬念的瓦解了美军的导弹攻击。
当然,这个时候,美军也发现,他们攻击的不是以航母为核心的主力舰队,而是一支仅有八艘大型综合战舰、六艘反潜战舰与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的普通舰队,舰队里根本没有航母的身影。
消息送到美军第三舰队,尼克松立即倒吸了一口冷气。
一时之间,他甚至搞不明白,中国海军到底想干嘛。
把一支没有航母的舰队派到离所罗门群岛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是作战,还是向美军示威?
从攻击结果来看,这更像是示威。
当然,尼克松立即意识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即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去向不明,也许就在不远的地方。
这下,尼克松更加犹豫了。
一点二十分,所罗门群岛的美军司令部再次发来电报,派往中国舰队的战斗机与侦察机遭遇了中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而且已经被中国战斗机赶走。也就是说,中国主力舰队肯定就在附近。
十分钟后,美国空军指挥官再次给尼克松发了一封电报,要求第三舰队发起攻击。
虽然尼克松没有听从美国空军命令的义务,弗伦奇早就给他授权,而且早就说明,他只听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命令,但是在这份电报中,美国空军提到了一件事情,即正在积极调动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战略轰炸机,预计在下午六点攻击中国舰队,因此需要第三舰队在此期间发动一次攻击。
准确的说,是让第三舰队以发起攻击的方式,削弱中国舰队的防空力量。
更重要的是,必须监视中国舰队的行踪,因为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中国舰队能够航行大约四百公里,如果第三舰队不承担起监视任务,那么美国空军就得在动用战略轰炸机之前再次安排侦察任务。
显然,这肯定会耽搁傍晚的攻击行动。
事实上,这份电报没有说服尼克松,因为他觉得即便要攻击中国舰队,也应该安排在战略轰炸机之后。
原因很简单,战略轰炸机只能用重型反舰导弹攻击中国舰队。
不管重型反舰导弹对中国舰队有没有威胁,随后动用舰载战斗机发起攻击,肯定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直到一点五十分,从珍珠港发来的命令,才让尼克松决定发动攻击。
这道命令是由弗伦奇下达的,不仅让美军第三舰队在下午参加了战斗,还改变了美国空军的作战部署。
第一百四十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
第一百四十章 改变历史的潜艇
第二舰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的时候,第一舰队也被发现了,只是发现第一舰队的是一艘攻击核潜艇。
这艘美军潜艇在八月三十一日才赶到密克罗尼西亚,主要任务就是搜寻中国舰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攻击前往战区的中国舰队。因为在此之前,该潜艇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海域活动,对付从那霸到关岛的中国运输船队,所以在到达密克罗尼西亚的时候,正好在第一舰队北面不远处。
早在九月一日,该艇就探测到了第一舰队发出的噪声。
根据该艇的作战记录,在九月一日,曾经间断性的探测到了大型战舰高速航行时发出的噪声。
结果就是,该艇没有立即确认发现的就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
这也可以理解,首先是距离太远,无法测距也无法测向;其次是间断性噪声,增加了探测的难度;第三是附近有数十座岛屿与环礁,对噪声产生了干扰;最后是在附近活动的,不仅仅有第一舰队,还有很多运输船只。别忘了,中国军队刚刚进驻密克罗尼西亚,需要向各个驻扎了部队的岛屿运送物资。
在九月一日夜间,这艘名为“苏菲”号的美军潜艇还击沉了一艘万吨级运输船。
这艘潜艇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主要是该艇的首任艇长,或者说建造长在任职期间因公伤亡,在其他官兵的请求下,美国国防部答应以该军官的名字命名,只是建造长的名字太拗口了,征求了家属的意见后,最终以建造长最疼爱的小女儿的名字命名,而这也创下了美国海军潜艇命名的新方式。
在整个大战期间,美国有近百艘潜艇以普通人的名字命名。
美国国防部这么做,也或多或少的为了让民众相信,这场战争是在捍卫所有美国公民的利益。
当时,“苏菲”号击沉的不是中国的运输船,而是一艘密克罗尼西亚的渡轮。
在被击沉的时候,这艘渡轮上有一千多名乘客,其中七百多名是妇女儿童,而且都是从帕利基尔出来的平民。
当时,在到底是谁击沉了渡轮的问题上,中美打了好几年的嘴仗。
原因很简单,渡轮被击沉的海域,是中美海军破交作战的重叠区,两国的潜艇都在这里活动。
直到战后,在打捞起“苏菲”号的任务电脑之后,才确定是美军的“战果”。
只是,在当时,“苏菲”号的艇长并不知道他击沉的是一艘渡轮,因为这艘渡轮的噪音更像是快速货轮。
事实上,这艘渡轮是中国在二零四二年为密克罗尼西亚建造的,使用的是中国提供的动力系统与推进系统,船型也与快速货轮相近,而同样的动力系统与推进系统被广泛的应用在万吨级快速货轮上。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潜艇的“耳朵”里,这艘渡轮就是一艘中国的快速货轮。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插曲。
在击沉了渡轮之后,“苏菲”号的艇长认为,中国主力舰队应该在密克罗尼西亚南面某个地方,因为中国海军已经攻占了波纳佩岛,舰队没有必要留在北面,而会南下攻打所罗门群岛。
此外,之前截获的舰队噪声,也在南面。
正是如此,“苏菲”号在九月一日夜间南下,并且在九月二日上午,就发现了前方不远处的第一舰队。
只是,“苏菲”号没能立即发出电报。
原因是,这艘潜艇不知不觉的钻进了第一舰队的反潜网,附近至少有两艘反潜战舰,还有好几架反潜巡逻机。
更让美军艇长感到恐惧的是,还有不少的反潜巡逻机在往返巡逻。
当然,这只是通过噪声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当时第一舰队的反潜网并不严密,被“苏菲”号艇长判断为反潜巡逻机的,实际上是担任运输任务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因为第一舰队正在按照计划,用倾斜旋转翼飞机向附近的岛屿上运送陆战队官兵,或者向已经被陆战队控制的岛屿运送作战物资。当然,这个任务原本应该由登陆舰队来完成,只是登陆舰队在波纳佩岛附近,正在忙着向波纳佩岛运送工程设备与工程物资。
当然,这也与较低的战场警戒度有关。
要知道,当时第一舰队离所罗门群岛超过了两千公里,而且有第二舰队在前方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