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侦察编队”遭到重创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要的是,牧浩洋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反击机会,即在美军舰队攻击“侦察编队”的时候发起攻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么做。
龚继飞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么做将大幅度削弱舰队的防空力量,使舰队在遭到攻击时难以应付。
只是,龚继飞也只是反对,无权修改牧浩洋下达的命令。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牧浩洋的这套战术确实有问题,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战术本身过于复杂。
以当时的情况,牧浩洋完全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要知道,在二零五三年,由四艘大型综合战舰构筑起的防空屏障,几乎可以应付任何规模的空中打击。四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一艘航母上,总共有三十二套末段拦截系统,能够应付两千枚以上的反舰导弹、或者是一千枚反舰制导炸弹的直接攻击。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共只有九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作战飞机不到六百五十架,一次攻击最多只能投掷两千多枚反舰导弹与一千多枚反舰制导炸弹,而这些弹药将分散攻击四支航母战斗群,也就不可能取得重大收获。
说得直接一点,牧浩洋完全可以根据之前做出的判断,进入密克罗尼西亚,直接与美军舰队决战。可以说,牧浩洋完全不用担心什么,甚至可以主动暴露行踪,yin*美军舰队首先发起攻击。
问题是,当时没人对末段防御系统有绝对信心。
虽然在海军的测试中,末段防御系统的价值已经得到证实,特别是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对付反舰制导炸弹的能力,但是测试仅仅是测试,与实战存在本质性区别。在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之前,或者说在经过实战考验之前,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都会有所顾虑,也就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末段拦截系统上。
事实上,这不是牧浩洋的问题,换成其他人,也会做类似的事情。
比如,在这个时候,弗伦奇就在考虑同样的问题。
对他来说,侦察手段产生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在西太平洋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得不到岸基航空兵掩护。
只是,弗伦奇选择的办法与牧浩洋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他并不知道中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南下,而且也不相信中国舰队指挥官会率领舰队南下。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能够成功突袭中国舰队。
也就是说,他没有理由分散兵力。
四月七日与四月八日,中国空军依然在轰炸马里亚纳群岛,而中国舰队依然没有参与轰炸行动。
四月八日下午,弗伦奇收到消息,中国海军加强了在马里亚纳群岛东面的巡逻力度。
情报是由四艘美军潜艇提供的,这四艘潜艇在当天先后遭遇中国的反潜巡逻机,但是只有一艘潜艇遭到攻击。
很明显,这些反潜巡逻机执行的不是反潜任务,而是对海搜索任务。
虽然弗伦奇身边的参谋都认为,中国舰队应该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不然不会加强对海搜索力度,但是弗伦奇却产生了怀疑,因为这等于告诉对手自己的主要目的是掩护陆战队登陆。可实际上,中国舰队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海权,或者说与美国舰队决战。在此之前,中国舰队肯定不会参与登陆作战行动。
别忘了,登陆舰队里至少有一艘两栖攻击舰,而这艘战舰上至少有二十架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倾斜旋转翼飞机。如果中国陆战队的攻打目标是阿纳塔汉岛,就没有必要由舰队提供空中支援。
正是如此,弗伦奇变得疑虑重重。
在他看来,中国海军到出放“烟雾弹”,肯定与舰队作战有关,而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已经离开“潜艇禁区”。
那么,中国舰队会去哪呢?
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已经索罗尔环礁南面,即关岛西南大约一千五百公里处,离中国舰队的活动区域不到两千公里了。按照弗伦奇的安排,当天晚上就将进行第一次侦察,而且他预计能在九日白天与中国舰队遭遇。
天黑后不久,一条从国防部发来的消息把弗伦奇吓了一跳。
中国总参谋长牧浩洋很有可能已经离开了总参谋部!
虽然没有提到牧浩洋是否去了舰队,但是弗伦奇想不出更好的理由了。在他看来,牧浩洋在这个时候离开总参谋部,唯一的去处就是舰队。也就是说,指挥中国舰队作战的很有可能是牧浩洋。
当然,这只是猜测,还没有被美国情报机构证明。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美国情报机构做出这一猜测,与几天前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即四月四日,中国陆军在西伯利亚战场上取得大胜,而总参谋部直到四月八日,也没有下达让第四十二集团军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命令,由陆军司令部发给总参谋的调动报告,均被压了下来。
显然,如果牧浩洋在总参谋部,调动命令早就下达了。
对弗伦奇来说,仅仅是猜测也就足够了。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
晚上十点左右,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发来了一条更加重要的情报:之前在关岛西面活动的六艘潜艇与基地中断联系超过四十八小时,而这六艘潜艇都在执行警戒任务,应该每隔二十四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弗伦奇哪敢大意,立即让参谋调出了这六艘潜艇的部署信息。
六艘潜艇,基本上在关岛西面呈南北方向一字排开,最北面的一艘与最南面的一艘大概相距八百公里。
显然,在如此广阔的区域内,六艘潜艇不可能同时遭到反潜巡逻机攻击,更不可能全部在发出电报之前被击沉。
只有一种可能,中国舰队已经南下,而且有极为强大的反潜力量掩护。
更重要的是,提供反潜掩护的,肯定是潜艇,因为只有潜艇能够偷袭潜艇,而且让被偷袭的潜艇来不及发出消息。
这下,弗伦奇立即断定,指挥中国舰队的肯定是牧浩洋。
要知道,只有牧浩洋才有如此大的胆量,也才能够在如此重要的战斗中,采取如此大胆的战术。
到这个时候,弗伦奇已经意识到,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那么中国舰队就在其北面,而且距离不会超过一千五百公里。
对舰队作战来说,这是一个足以决定胜负的距离。
第一百一十五章 遭遇
第一百一十五章 遭遇
十一点十五分,美国太平洋舰队派出了第一批侦察机。
可以说,弗伦奇的判断非常准确,而且反应也非常迅速。当时,中国太平洋舰队就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北面大约一千七百公里处,而向南前出的“侦察编队”离美国太平洋舰队大概只有一千公里。
问题是,弗伦奇无法肯定这个判断。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在安排侦察机的时候,把搜索范围锁定为北偏西六十度到北偏东六十度之内,即搜索范围达到了一百二十度,九艘航母总共出动了一百零八架侦察机,确保在达到两千公里的最大侦察半径时,相邻两架侦察机的间隔距离在五十公里以内。
这样的话,侦察机可以不用启动雷达,用被动探测设备就能搜索整片海域。
凌晨零点不到,弗伦奇就收到了第一份侦察报告,准确的说是第一批报告,因为有八架侦察机几乎同时发回报告,宣称发现了中国舰队,并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其中一架侦察机还明确报告,用雷达探测到了数艘大型战舰,其中至少有四艘是专门充当航母贴身保镖的大型综合战舰。
问题是,这些报告中,都没有提到航母。
迟疑了片刻,弗伦奇下达了攻击命令。
虽然没有发现航母,但是已经有情报表明,中国海军的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防空战舰已经服役,而且随同舰队出海。也就是说,中国舰队里有十六艘大型综合战舰,而掩护四艘航母,根本要不了这么多大型综合战舰。弗伦奇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舰队肯定让部分战舰前出掩护。
当时,弗伦奇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
既然中国舰队主动南下,表明牧浩洋已经猜到,美国舰队进入了密克罗尼西亚,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部分大型综合战舰南下。这么做,一来可以充当航母战斗群的防空屏障,二来可以有效扩大反潜区域。要知道,在前出的战舰里面,还有四艘反潜战舰,而这些战舰肯定在引导与指挥系统作战的潜艇。要不然,中国舰队也没有可能在一天之内,连续干掉六艘美军攻击核潜艇。
显然,弗伦奇并不知道,牧浩洋动用了四十八艘全电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
问题是,当时美军舰队还没有做好攻击准备。
按照弗伦奇制订的打击方案,九艘航母将各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其中二十四架战斗机担任护航任务,二十四架战斗机负责攻击中国舰队。如此一来,还能留下一百零八架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等到侦察机返航之后,美军舰队能够发动规模差不多的第二轮攻击,并且用第一批攻击机群里的返航战斗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也就是说,弗伦奇始终保留了一支足够强大的防空力量。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按照弗伦奇的判断,两支舰队的距离在一千公里左右。
就算中国舰队的侦察机还没有飞过来,美军舰队也很容易暴露行踪,因此必须留下足够的防空力量。
一次出动四十八架舰载战斗机,基本上是美军航母的极限出动能力了。
为此,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
事实上,因为刚刚出动了侦察机,而且没人知道能够这么快找到中国舰队,所以航空勤务人员还在安排第二批侦察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攻击机群最快要到零点四十五分才能准备妥当。
当时,弗伦奇只能祈祷,中国侦察机不要在这个时候飞过来。
他的祈祷产生了作用,可是也带来了一个变数。
零点三十分,就在九艘美国航母积极准备攻击机群的时候,由有四架侦察机几乎同时发来消息,宣称发现了中国舰队,而且遭到防空战舰攻击。这次,有两架侦察机用雷达探测到了中国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