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第8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军能够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与其长期经受战火洗礼不无关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军是参战次数最多的军队,而且美军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与频繁参加战争有关。
可惜的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美军就很少参加真正的战争了。
相反,在此之后,中国军队却频繁出现在战场上,而且打了好几次货真价实的大仗,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海军就是打出来的。
如果没有东海战争、如果没有两次印度洋战争、如果没有中南半岛战争、如果没有对日战争,中国海军绝对不会拥有二零五二年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找准发展方向,也就不可能打造出经验最丰富的舰队。
在这其中,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与中日战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印度洋战争,让中国海军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下作战,中日战争则让中国海军学会了如何在广袤的大洋上作战。
这些经验,都是无形的、而且无价的资产。
与之相比,美国海军却开始严重缺乏打大仗的经验。说得不客气一些,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美国海军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利用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舰队,以及如何用这支舰队来取得战略性胜利。
从战略角度讲,美国海军从一开始就犯下了严重错误。
以战争爆发后的情况来看,美国海军不应该急于把兵力集结到西太平洋上,而是应该首先拔除中国的外围军事基地群,比如在南亚与东南亚用兵,打击中国的软肋,消耗中国的作战力量。在舰队部署上,美国海军最多只需要在西太平洋上留下六支航母战斗群,保持最低限度的战略威胁,把九支航母战斗群集中部署在印度洋上,以澳大利亚与迪戈加西亚为基地攻打中国在南亚与东南亚的军事基地,瓦解几个意志不太坚定的国家,比如斯里兰卡与印度尼西亚,并且迫使中国舰队到印度洋上决战。在彻底打垮了中国海军之后,再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果真如此的话,牧浩洋很有可能被迫出兵西太平洋。
在菲律宾海与美军决战,中国舰队的处境就没有这么理想了。
别的不说,菲律宾海过于狭窄,供舰队活动的空间远不如印度洋。此外,关岛的军事设施比迪戈加西亚完善得多,部署军队的能力也强大得多,而且处于美国核心战区,能够得到足够的掩护。只要美军充分利用关岛,就很有可能在只动用六支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在菲律宾海歼灭中国海军。
当然,这种战略层面上的错误,绝对不是由一个因素、或者某个人导致的。
从根本上讲,美军的战略重点是速胜,即在中国完成全面战争动员,远超美国的战争潜力全部爆发出来之前就击败中国,因此美军就必须尽快在战略上取得突破,获得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西太平洋上打开突破口,然后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削弱中国的战争生产力。
可惜的是,美国却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
要知道,如果美国暂时放弃印度洋,而且稳住以色列,不在中东点火,就有能力把十五支航母战斗群集中在西太平洋上,至少能动用十二支航母战斗群,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压垮中国海军。
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导致美军犯错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军对战局预判不够准确。
当时,连乔丹等人都没想到,战前的突然袭击,能够消灭中国太平洋舰队,而且随后就消灭了中国的西印度洋舰队,把中国海军三分之二的主力战舰送入了海底,几天之内就掌握了绝对兵力优势。
这个预判上的错误,产生的影响很难用语言说明。
要知道,在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美军只指望能够重创中国海军,扩大舰队规模上的优势,而没有想过能够打残中国海军。结果就是,美军在战略上不敢放弃印度洋,也就不得不在印度洋上动用重兵。因为战略计划直接决定了战争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兵力部署、物资调运、保障支援等等,所以在战争正式开始后,如果情况与预料的有出入,就需要很多时间重新部署。
拿舰队作战来讲,在战争爆发前,美军花大力气扩大了珀斯港的基础设施,还在达尔文港修建了可供航母停靠的深水码头,在澳大利亚西北地区修建了数座空军基地,增强了兵力部署能力。相反,在太平洋方向上,关岛的阿拉普港、瓦胡岛的珍珠港、乃至本土的圣迭戈港的基础建设都没有扩大,容纳与支持舰队作战的能力非常有限。以当时的情况,美军最多只能在西太平洋上部署十二支航母战斗群,而且理想状态是九支,达到十二支,必然会降低舰队的作战效率。
这些因素,导致美军在情况已经出现变化的时候,还是得按照原计划行动。
在战略层面上都存在这么多的问题,美军内部的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美军的前线指挥官,特别是舰队指挥官来说,最欠缺的就是作战经验,特别是指挥大舰队进行制海作战的经验。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就没有进行过任何性质的制海作战。
即便在美苏冷战、以及中美冷战时期,也是以海上对抗为主,根本没有作战机会,而美军参与的战争,根本不涉及制海作战,因为在这些战争中,美国的对手都很弱小,根本无法对美军舰队构成威胁,更没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战美国海军。如此一来,美军舰队指挥官的经验,往往来自与对手,即中国海军在几场大规模海战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间接性质的学习与借鉴,显然比不上直接参与。
当时里根的表现,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二十六日凌晨,里根没有及时的做出决定,而是拖延了数个小时,才在天亮之后让舰队转向。
如果换成牧浩洋、哪怕是龚继飞,都不会浪费这几个小时。
美军联合舰队在天亮后转向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一头撞进了中国海军反潜巡逻机的密集搜索海域。
八点不到,美军联合舰队再次被反潜巡逻机发现。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中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先后三次发现了美军联合舰队,而且每次都及时发出了侦察情报。
虽然为此,中国海军损失了二十多架反潜巡逻机,但是换来了无价的战场情报。
对美军联合舰队来说,此时最缺的就是战场情报。
当天上午,美军的第四次侦察行动,把重点放在了北面,即重点搜索马尔代夫群岛东面海域。
这次,美军侦察机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因为反潜巡逻机已经多次与美军侦察机遭遇,还有数架反潜巡逻机被击落,所以中国空军在当天上午加强了对反潜巡逻机的掩护力度,为每一架反潜巡逻机安排了两架、甚至四架护航战斗机。
虽然这些护航战斗机无法全程伴随反潜巡逻机活动,但是至少能伴飞一千多公里。
结果就是,美军的侦察机在当天上午遭到了中国战斗机的凶猛拦截,第四批侦察机中有三分之一没能完成侦察任务。
这下,里根更加坚信了之前做出的判断。
此时,连尼克松都有点动摇了。
如果中国舰队没有在马尔代夫群岛东面,中国空军为什么要派遣这么多战斗机?
事实上,当时一些美军侦察机飞行员还把中国空军的J…30与J…31误认为是中国海军的J…32与J…33。
这些错误判断与错误报告,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结果。
第六十一章 意外因素
第六十一章 意外因素
二十六日上午,海军与空军发来的战报,几乎淹没了牧浩洋与龚继飞。
从这些雪片般飞来的战报中找出关键信息,并且加以利用,绝对是对一名舰队指挥官最大的考验。
很多时候,信息过多反而没有好处。
要知道,海军与空军发来的信息,不见得都是准确的,都有事实存在偏差,某些甚至完全错误。如果无法对这些信息的正确性做出准确甄别,并且找到可以利用的信息,也会产生恶劣后果。
所幸的是,指挥特遣舰队的是牧浩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由龚继飞指挥战斗,结果恐怕很难预料,因为这位年轻的海军少将一直叫嚷着要抢先发动攻击。
牧浩洋冷静得多,而且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
根据空军发来的战报,牧浩洋初步断定,美军正在重点搜索马尔代夫群岛东面,而没有过于关注群岛西面。更重要的是,海军在清晨发来的消息,证明美军联合舰队已经转向北上了。
这两条信息合在一起,表明美军指挥官认为特遣舰队在其北面。
更重要的是,美军指挥官做出了主动寻求决战的选择。
这让牧浩洋有点吃惊,因为特遣舰队果真在马尔代夫群岛东面的话,就算美军联合舰队获得了抢攻机会,也必败无疑。
原因很简单:在这片海域,特遣舰队肯定得到了空军岸基战斗机的全力掩护,美军没有任何兵力优势可言,在其攻击特遣舰队的时候,特遣舰队可以不顾舰队防空,出动全部战斗机进行反击。
除此之外,美军联合舰队抢攻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要知道,美军联合舰队已经暴露行踪,而特遣舰队还在暗中。只要美军联合舰队进入舰载战斗机的攻击范围,特遣舰队就会发动攻击,而美军联合舰队则要等到侦察机发现特遣舰队之后才能发动攻击。
遭到中国空军战斗机拦截,美军侦察机有那么容易发现特遣舰队吗?
在牧浩洋看来,美军联合舰队这么做,简直就是在送死。
正是如此,在二十六日上午,牧浩洋也有点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立即赶过去,给予美军联合舰队迎头痛击。
与里根不同,牧浩洋是在准确掌握了战场情势的情况下,而做出的审慎判断。
中午,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一架海军的反潜巡逻机在空军战斗机掩护下,遭遇了美军的侦察机,随后摆脱护航战斗机单独南下。因为导航仪出了问题,反潜巡逻机的航线实际上向西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