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19章

燃烧的海洋-第719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牧浩洋没有拒绝,他总不能天天在办公室里吃盒饭吧。

吃过午饭,周渝生回去处理潜艇部队的事情,牧浩洋也返回办公室,让秘书把J…33的相关资料送了过来。

与J…30跟J…32的关系一样,J…33也是J…31的舰载型号。

在J…31/J…33项目中,赢得试制合同的不是长期霸占着主力战斗机位置的成飞,而是痛改前非的沈飞。

在三十多年前,沈飞是中国头号飞机制造企业,不但制造了J…8这种典型的国产高端战斗机,还制造了J…11、J…13与J…15等一系列重型战斗机,但是到第四代战斗机的时代,沈飞尝到了不思进取的苦头,不但在J…20项目上完败给成飞,还在J…22/J…25项目上再次被成飞斩落马下。

归根结底,还是沈飞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或者说毁在了J…11项目上。

当初,在引进Su…27与Su…30的时候,军方就把仿制任务交给了沈飞,而沈飞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J…11、J…13与J…15系列战斗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研制重型战斗机的基础。

问题是,大规模仿制,让沈飞忘记了创新才是生存之道。

结果就是,在第四代战斗机项目上,成飞的J…20毫无悬念的战胜了沈飞的J…14,迎得了空军的大笔订单。

在J…22/J…25项目上完败后,沈飞痛定思痛,开始反思与改革。

只是,这个时候成飞已经在J…30项目上拔得头筹,而且沈飞提交的方案依然被空军认为过于保守。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沈飞很难有打翻身仗的机会。

对日战争改变了一切,J…30项目提前,成飞把大量精力放在了这种战斗机上,导致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延期,而且空军与海军也推迟了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进度,决定不在战前装备。

接下来,全球自然灾害导致所有军备项目延期两到三年。

对沈飞来说,这等于获得了五年的时间,而且在此期间,最大的竞争对手没有把精力放在多用途战斗机项目上。

二零三八年,在空军重启多用途战斗机项目后,沈飞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事实上,成飞提交的设计方案也非常不错,而且结合了J…30/J…32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难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通过与J…30/J…32提高通用化程度,能够大幅度降低装备维持费用。

只是,在权衡考虑后,牧浩洋还是把试制合同给了沈飞。

准确的说,是同时给了沈飞与成飞,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二零四一年底之前制造出第一批试飞验证机,再通过试飞来确定到底哪一种进入工程发展阶段,即定型研制,也由此决定最终采购方案。

这么做,等于给了沈飞一个机会。

当然,看好沈飞的人并不多。

主要就是,J…30/J…32装备了好几年,总产量超过一千五百架,已经形成规模效应,成飞的方案更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综合成本优势,而且技术风险更小,在二零四一年试飞、两年内完成工程研制,在二零四四年底之前投产的可能性最大,而沈飞的方案与J…30/J…32几乎没有关系,不但不具备综合成本优势,技术风险也非常大,别说在二零四四年底量产,能否顺利试飞都是个问题。与成飞的方案相比,沈飞方案只有一个优势:在技术层面上更加先进。

当然,某些时候,劣势也能变成优势。

如果沈飞能及时拿出技术验证机,解决技术难题,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J…31/J…33的产量肯定会超过J…30/J…32,而且将成为中国主打的外销战斗机,成飞依靠J…30/J…32的规模效应优势就不再成立了。更重要的是,沈飞方案的技术更加先进,因此在J…31/J…33装备部队之后,与J…30/J…32不在是高低搭配关系,而是任务搭配关系,即根据主要作战任务来区分战斗机。

事实上,这也正是空军与海航追求的目的。

“高低搭配”是美国在研制第三代战斗机时提出来的概念,主要是第三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的价格过于昂贵,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无法用其全部取代第二代战斗机,才不得不研制一种更加廉价的轻型战斗机,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别的不说,F…16是喷气时代美国产量最多的一种战斗机,也是全球产量第二多的战斗机,仅次于前苏联的Mig…21。到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同样受成本等因素限制,美国继续采用“高低搭配”模式,开发出了轻型化的F…35。只是在发展方向上,美国过于注重三军一体化,即在相同的构架下,研制三种不同的战斗机,最终导致F…35的研制成本严重超标,采购价格也一再攀升,变成了一种不算便宜的廉价战斗机,而F…35的产量也远远比不上F…16。在F…35上遭遇的失败,让美国当局不得不考虑改变战斗机的发展模式。

只是,在怎么变的问题上,美国人还没有想好。

与之相比,中国反而走到了前面。

相对而言,中国空军的J…20与J…22形成的高低搭配模式更加理想,只是中国海军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即用原本是低端战斗机的J…25承担高端任务,让重型的J…15承担低端任务。在此基础上,中国海军首先提出,应该以任务来区分战斗机,而不再是以制造成本来区分。

正是如此,原本应该是重型制空战斗机的J…30/J…32变成了中型战斗机。

接下来的几场战争,证明了这一设计思路的正确性,不管是在对日战争中,还是第五次中东战争中,J…30/J…32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主要战术性能上,不比美国的F…44差,甚至更加优秀。

也正是受此影响,J…31/J…33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适当兼顾制空作战的情况下,加强多用途性能,并且通过降低战术指标来控制制造成本。比如,J…31/J…33的最大机动过载只需要达到十二G,能够在空战中击败第四代战斗机就行了,不要求达到第五代制空战斗机的水平,仅降低机身机构强度就能把成本减少百分之十。

降低成本,意味着能够采购更多的战斗机。

如此一来,在国际市场上,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

事实上,绝大部分国家根本用不着J…30/J…32这样的纯制空战斗机,更需要的是多用途战斗机。

沈飞能够提前半年让技术验证机上天,应该是个好兆头。

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

第五十五章 两强相争

因为在前几种战斗机上,只有一名竞标者进入验证试飞阶段,空军将在这个时候赋予新式战斗机正式编号,所以J…31/J…33项目进入验证试飞阶段,空军依然赋予了正式编号,只是在后面加上厂家后缀进行区分。

沈飞的是YJ…31S与YJ…33S。

这里的“Y”,表示“验证”,即表明是验证战斗机,而不是量产型。在量产前,还需要修改很多设计,甚至得做大幅度修改,战斗机的很多地方,包括外形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加以区分。

六月三十日上天的是YJ…31S。

这也可以理解,空军是J…31/J…33的主导方,因此空军型是基础,海军型是在空军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为了降低研制难度,飞机制造厂肯定会首先保证空军型,而不会首先保证海军型。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

YJ…31S的首飞非常成功,由沈飞头号试飞员驾驶,在升空后盘旋了十五分钟,其间没有收起起落架,以便随时迫降。所幸的是,没有发生意外情况。在初步检验了飞机的动力系统之后,首飞就结束了。

按照沈飞的安排,YJ…33S将在七月一日进行首飞。

也就是说,沈飞同时完成了YJ…31S与YJ…33S的试制工作,并且同时生产了两架进行验证飞机。

显然,这与牧浩洋有很大的关系。

谁都知道,牧浩洋是海军大将,而且负责装备发展工作。YJ…31S与YJ…33S能否迎得军方的合同,还得由牧浩洋说了算。如此一来,沈飞的负责人自然不会怠慢海军,也就把海军型的研制工作提前了几个月。

与空军型相比,YJ…33S验证机的主要改进之处就是加强了起落架。

因为机身结构强度达到了十二G,已经超过了海军着舰标准,所以没有必要专门加强机身结构。

与成飞不同,沈飞没有在YJ…33S上耍手段。

当初,YJ…25进行首飞的时候,成飞故意采用了YJ…22的起落架,以减低试飞难度,在进行着舰测试的时候,才换上了海军的起落架。为了这件事,牧浩洋还给成飞开出了一百五十万的罚单。

这次,军方明确规定,验证机在首飞之后不得做任何改动,必须一口气完成全部测试。

YJ…33S的首飞工作也很顺利,只是升空后不到十分钟就降落了,根据沈飞提交的首飞测试数据,应该是一组液压系统出了故障,为了安全起见,地面指挥中心提前结束了首飞工作。事后查明,是连接左前缘襟翼液压系统的光纤上出现了一道裂缝,导致信号强度降低百分之九十,计算机认为是液压系统出了故障,发出了故障警告。在更换了光纤后,J…33S在三天后进行了第二次试飞。

可以说,YJ…31S与YJ…33S都顺利完成了首飞。

对此,牧浩洋也比较满意。

与J…30/J…32相比,YJ…31S与YJ…33S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翼身融合无尾气动布局,机身与机翼完全融合在一起,机翼的主结构由弹性复合材料制成、蒙皮由记忆材料制成,能够根据飞行状况自动调整外形与迎角,必要时也能由飞行员把机翼锁定在基本状态下,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气动效率,增强了机动性。

可以说,这个设计的优势非常明显。

在没有采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YJ…31S与YJ…33S的最大机动过载能达到十二G。如果使用矢量喷管,则能提高到十五G,甚至有可能达到二十G,而J…30/J…32在使用双作动矢量喷管的情况下,最大机动过载也只有二十G,而前四批量产的J…30/J…32只配备了单作动矢量喷管,最大机动过载只有十五G。

当然,这个设计,也有较为突出的缺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