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00章

燃烧的海洋-第700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在这个时候停火,以色列的处境将非常不利。只有让埃及与叙利亚撤军,以色列才有足够的安全保证,也才有机会在停火谈判中把丢掉的土地夺回来,不至于连一块筹码都没有。

也就在中国大使与美国国务卿会晤的时候,前线的战斗再次打响。

埃及与叙利亚军队以停火为名,对以军进行了持续数个小时的大规模炮击,似乎要在停火之前打光所有炮弹。以军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只是在炮战中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毕竟以军炮兵本来就不够强大。

前方打得热火朝天,以色列当局却保持了沉默。

在这几个小时里,以色列总理面临着建国之后最为艰难的选择。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当时以色列总理与美国总统在热线电话上谈了几个小时,主要就是以色列的安全保障。按照以色列总理的说法,在这个时候停火,埃及在埃拉特地区的军事占领、以及叙利亚在戈兰高地的军事占领都将变成既成事实,而以色列也将因此失去最重要的战略屏障。美国总统的答复很直接,只要以色列接受停火,美国的安全承诺将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在埃及与叙利亚宣布的停火时间前一个小时,以色列当局宣布暂时停火。

因为埃及与叙利亚已经提出,只在北京进行停火谈判,所以北京时间十二日下午,以色列与美国的谈判代表先后抵达北京。

这个时候,戚凯威也登上了返回北京的专机。

离开大马士革之前,阿萨德亲自为他颁发了“叙利亚友谊使者”勋章,并且给予他“叙利亚荣誉公民”称号与“叙利亚陆军荣誉上将”军衔,还陪同他检阅了三军仪仗队,给予了几乎所有褒奖与荣耀。

随后,戚凯威还收到了纳杰夫派人送来的“埃及陆军荣誉上将”军衔。

可以说,戚凯威凭一己之力,扭转了战争局势,改写了中东历史。后来,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把一支王牌装甲旅命名为“戚凯威旅”,还分别在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建立了一座“戚凯威战争纪念碑”。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很多参与了这场战争的埃及与叙利亚军人都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凯威”。

当然,在国内,戚凯威的名字很快也变得家喻户晓。

只是在当时,因为中国当局一直没有承认派遣高级将领协助埃及与叙利亚作战,所以民众不大了解实际情况。

牧浩洋没有参与谈判,那是政治家与外交家的事情。

他亲自赶往机场,迎接了凯旋归来的战友。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联邦

第三十四章 阿拉伯联邦

第五次中东战争从九月二十一日爆发,到十月十二日终止,只打了二十一天零四个小时。

与二十一世纪的其他局部战争相比,第五次中东战争非常短暂,可是与前两次中东战争相比,又非常漫长。在这二十一天中,以色列国防军先后在西奈半岛与戈兰高地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又先后遭受惨败。很多人在评论这场战争的时候,都过分提高了戚凯威发挥的作用,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

从军事层面上讲,埃及与叙利亚能反败为胜,与战前的军事改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对而言,埃及的军事改革最为重要。

在这场战争中,埃及军队承担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战任务,牵制了以军百分之七十五的作战部队,在收复西奈半岛之后还攻入以色列境内。虽然叙利亚军队的表现也不错,但是直到停火,也没能完全收复戈兰高地。在整个大规模战争中,叙利亚全面动员,也仅对付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以军。

没有埃及,叙利亚军队根本登不上戈兰高地。

由此可见,埃及在战前进行的军事改革,才是获胜的基础,而推动与主导埃及军事改革的正是牧浩洋。

可以说,牧浩洋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从战术层面上讲,埃及军事改革能够发挥作用,关键就在航空兵上,即埃及空军顶住了以色列空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地面部队提供了足够强大的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

对照前两次中东战争就能发现,如果没有埃及空军,埃及陆军不可能反败为胜。

这场战争,也给了世界各国很大的启示,特别是中国与美国。

从军事层面上讲,如果交战双方的空中力量旗鼓相当,谁也没有绝对制空权,那么地面部队仍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因此在未来的大规模战争中,除了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空中力量,还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地面部队。在地面战场上,集火力、防护、机动性与一体的装甲兵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角,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各种装甲武器,依然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力量。

可以说,这个启示比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还要重要。

在双方首次宣布暂时停火后,因为在主要问题上分歧太大,特别是在埃及军队是否撤出以色列、叙利亚军队是否退出戈兰高地,双方一直争论不下,所以又打打停停僵持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埃及军队在埃拉特方向上把战线推进了十多公里,叙利亚军队则拼死守住了已经取得的战果。到十一月十八日,在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以色列被迫接受了由埃及与叙利亚联合提出的停战要求。十二月一日,在中国与美国的见证下,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在北京签署《埃叙以停战协议》。

这份协议,不但明确划分了以色列与两个阿拉伯国家的边界,还对悬而未决的巴勒斯坦问题做出了初步解决。

按照规定,埃及从占领区撤军,将占领区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由巴勒斯坦民选政府管理。戈兰高地方向上,叙利亚收回被以色列侵占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国土,以色列则保留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诺不再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与加沙地区建立定居点,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自治地位。

当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巴勒斯坦问题,而且这也是埃及最关心的问题。

埃及一直坚持建立巴勒斯坦国,并且由巴勒斯坦人来管理,而以色列则坚决反对执行联合国决议,表示绝对不会放弃已经占领了数十年,已有两百多万以色列人定居的巴勒斯坦地区。

为了这个问题,埃以三次谈甭。

到最后,在以色列首先做出让步,即承认巴勒斯坦的情况下,埃及才做出让步,即在埃及的军事占领区内成立巴勒斯坦国。只是接下来的谈判依然困难重重,关键就是巴勒斯坦国是否应该获得全部主权。

经中美出面磋商,这个问题最终依然以妥协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按照最终协议,巴勒斯坦国只拥有内政管理与外交权,不拥有军事权,只能组建一支人数不超过一万五千的治安部队,巴勒斯坦的国家安全、边境防卫等,都由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提供。只是在以色列的要求上,对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的驻军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总兵力不超过五千。

当时,还存在一个分歧非常大的问题,即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军事部署。

根据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与以色列签署的和平条约,埃及不能在西奈半岛部署常备军事力量。以色列据此提出,应该恢复到战争爆发之前的状态,即埃及承诺不在西奈半岛部署常备部队,并且接受国际社会监督。作为战胜者,埃及自然不会答应,而且明确提出,西奈半岛是埃及的领土,是否部署常备部队是埃及的内政,没有理由听从以色列的安排,更不会因此做出让步。

这个问题,差点使谈判彻底完蛋。

原因很简单,以色列至少在戈兰高地方向上保住了西侧的六百平方公里土地,还有一道算是坚固的屏障。可是在西奈半岛方向上,以色列无险可守,如果埃及在这里部署一支常备性军事力量,就随时有能力越过国境线,攻击以色列本土,因此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就得不到任何保证。

在中美出面干预后,双方各让了一步。

以色列不再追求“西奈半岛非军事化”,埃及也承诺部署在西奈半岛的常备部队不超过两万人,而且所有营级以上规模的军事调动都将提前二十四小时告知以色列,不单方面破坏埃以军事平衡。

至于戈兰高地的驻军问题,以叙矛盾也非常突出。

以色列首先提出,叙利亚军队必须撤出戈兰高地,却不承诺同步撤军。

叙利亚的态度很明确,只有在以色列做出同等承诺的情况下,才会接受“戈兰高地非军事化”提议。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以叙同时从戈兰高地撤军。

显然,以色列肯定不会答应。

戈兰高地后面就是以色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如果没有了这道屏障,叙利亚军队就能长驱直入。

经过艰难谈判,最终双方都做出了让步,以色列不再追求“戈兰高地非军事化”,叙利亚则将让出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仅收回早已申明主权的一千二百平方公里土地,并且将驻军控制在三万人以内。

如此一来,以色列得到了大约六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块土地,为以色列提供了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作为对等交换,以色列也承诺部署在戈兰高地的常备部队不超过三个旅,总兵力在一万五千人以内。

因为戈兰高地扼守着约旦河等几条主要河流,所以水资源也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只是,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了黎巴嫩与约旦,所以没有在停战谈判中得到解决,而是安排在今后进行对边谈判。

为了确保双方执行停战条约,中美将派遣军事观察员与稳定部队进驻战区。

按照中美达成的协议,在停战条约正式生效之后,将由中美监督双方撤军,负责管理停火线上五公里宽的隔离带。为此,中美将各将派遣一支由四百人组成的军事观察团与一支三千人的稳定部队。

十二月十二日,停战协议正式生效。

当天,中美稳定部队就进驻战区,在南北停火线上各划出了五公里宽的隔离带,交战双方的作战部队则同步撤出。

只是,中东问题并没得到全面解决。

就在停火协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