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291章

燃烧的海洋-第291章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改头换面。几百年后,唐帝国能够横扫中亚,把不可一世的突厥赶到遥远的小亚细亚,也与一项关键技术有关,即唐朝的工匠率先掌握了百炼钢的锻造技术。后来在工业**后,建立起遍及全球殖民地体系的大英帝国,靠的也是率先发明蒸汽机,把生产力推上新的高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发明的雷达、美国发明的原子弹,都成为了决定胜败的关键技术。即便在冷战时期,美国在电子技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决定了在真空管技术上一意孤行的苏联必将走向没落。

科技如此重要,任何一个想要超越的大国,都得在前沿科技与基础科技上投入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霸主,与其强大的科技实力,特别是在基础科技与前沿科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几起几落,均与科技有关。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七零年代,因为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加上中东战争导致的西方石油危机,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一度跌入谷底,被迫进入战略收缩阶段,但是在随后的电子技术**中,美国利用强大的基础科研实力,一举扭转局面,在十多年里重新夺回世界霸主的宝座,并且以此带动全面军备竞赛,导致强大的红色帝国最终不堪重负,倒在了科技竞争的道路上。

以科技为基础,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强大的生产力,以此维系着全球最强大的军力。

中国要想超越,就不能跟着美国跑,必须在基础科技上投入全部力量,以跨越的发展方式开创新领域。

黄峙博与钱仲泰所做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在这条最终必然只剩下一名参赛选手的跑道上,中国要想坚持到最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只是,万事开头难。

有了开始,哪怕万分艰难,也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好得多。

四年前,牧浩洋还有一些幻想,认为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能够使中国军队完成现代化建设。

经过四年的学习,牧浩洋已经深刻认识到,超越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甚至可以说,这不是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持之以恒,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伟大国家是在一代人的手里建成的。

即便现在的美国,从独立战争算起,也经历了好几代人,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对于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却只有短短几十年现代史的中国来说,前方的道路格外漫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是帝王、还是百姓,都是渺小的。

只有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才会名留青史。

牧浩洋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名留青史,但是他知道,钱仲泰肯定会名留青史。

第七章 又见熟人

第七章 又见熟人

来到实验基地的第三天傍晚,牧浩洋才见到了二部的联络员。

让他有点惊讶的是,联络员也是熟人,即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情报联络员的李明阳。

“怎么是你?”

“怎么不能是我?”李明阳把带来的文件丢到桌子上,坐下后就掏出香烟,“战争结束了,我这种人没了用武之地,所以被派了过来。不过这样也好,乐得轻松,不要整天考虑那些烦人的事情了。”

“在这里很轻松?”

“算是吧,你们插手后,我就更轻松了。”

“我们?”

“现在,整个项目由总参谋部直接管理,我们只负责情报安全工作,不像以前,事无巨细都要管。”李明阳笑了笑,说道,“听说,你半路离开司令部,跑回去念书,是不是哪根筋出问题了?”

“你是第四个说这件事的人。”牧浩洋有点不耐烦。

李明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说就不说,人各有志,而且你在大学里的四年没有白过,不然也不会被派来负责这么重要的工作。”

“有多重要?”

“见过钱仲泰了吗?”

“见了,就是他让我找你要资料的。”

“你对他有多了解?”

“算不上了解,不过跟我想像中的科学家不一样,至少在生活方式上。”

“科学家也是人,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做某件事的时候,其他方面肯定有所疏忽。”李明阳知道牧浩洋说的是钱仲泰的生活习惯。“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瞧这个老家伙,没有他,我们打不赢朝鲜战争。”

牧浩洋一愣,说道:“陆雯也提到过,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在朝鲜用的电磁弹头,就是他提出来的。”

“这与他有关?”

“当然,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来自他的一篇论文。”李明阳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当时,我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我们投资搞研究,绝对不是为了搞清楚太阳的内部情况,至少当时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

“他的论文中与电磁场有关的部分。”

“什么意思?”

“具体的,你可以看这些资料。”李明阳抽出几份文件,丢给了牧浩洋。“反正没事,我给你简单说一下。你应该知道,太阳是一个天然的电磁辐射源,而且功率非常强大,在方圆几光年内找不到更强大的了。只是,太阳离我们太远,而且地球自身的磁场、以及大气层顶部的电离层屏蔽了太阳的电磁辐射,所以我们感觉不到。如果无法利用太阳,那么可以不可以制造一个类似的电磁辐射源呢?”

“当然不可以。”牧浩洋插了一句。

“你说得没错,不但理论上不可以,现实中也做不到。即便几百年、几千年后,人类科技水平达到现在难以想像的高度,也办不到。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可能在太阳系内获得足够的能源。”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从能源角度出发,制造一个全频段的大功率辐射源,哪怕覆盖范围只有几十公里,也不可能。”李明阳灭掉香烟,说道,“在人类掌握的技术设备中,最理想的辐射源,就是能够毁灭整个人类文明的核武器。即便如此,核武器的电磁辐射仍然非常短暂。一枚二十万吨的氢弹,产生的全频段电磁辐射最多只能维持几秒钟。如果用其他能源,比如电能,就算把整个北京市的电力供应全部用上,产生的持续电磁辐射的作用范围也不超过五公里。我们在战场上使用的电磁弹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辐射源,更像是一种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全部能量的电磁炸弹。电磁弹头引爆后,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辐射仅能维持千分之一秒,以高能电磁脉冲的方式烧毁电子设备。”

“这个我知道,陆雯跟我讲过。”

“那么你知道不知道,这套理论,以及电磁弹头中最重要的转换器与波工管都是由钱仲泰提出来的,而且由他组织科研人员开发的。”

“这……”

“现在该知道,他有多牛了吧。”

“看来,他还是高能物理学家。”

“搞天体物理学的,必须具备高能物理学的知识,哪怕不是行家,也比我们这么门外汉懂得多得多。”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所以黄总愿意帮他搞科研。”

“这只是其一,关键是,在朝鲜战场上决定乾坤的电磁武器不是万能的。”

“陆雯也说过。”

“是吗?”

“只是,她说得不够详细。”

李明阳笑了笑,说道:“所以,你来探我的口风?”

“老李,你是搞情报的,知道的肯定比我多。”

“你小子,就是好奇心太重。”李明阳摇了摇头,又点上了一根香烟。“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大败亏输,归根结底就是没能在电磁武器领域取得突破,或者说没有料到我们能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战争还没结束,美国就加大了投入。以美国的基础科技实力,搞出对抗装备不是什么难题。从理论上讲,对抗电磁武器的办法并不复杂,主要就是电磁屏蔽。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电磁波可以屏蔽,而且办法非常简单,用密封金属容器就能做到。难的是,如何使密封容器内的电子设备与外界交换信息,因为电磁波可以通过电磁场的良导体传播。用信号现肯定不行,或者说现在的信息传输方式行不通。因为绝大部分电子设备交换信息,靠的也是电磁波。”

“所以,改用机械设备、或者光媒介?”

李明阳点了点头,说道:“非数字化信息,可以用机械设备传递,比如船舶、车辆与飞机的操控系统。数字化信息,特别是通信信息,就得使用光媒介,用光来取代电磁波。虽然光也是电磁波,但是特殊的电磁波。我们说的‘全频段’,仅指无线电。以现在的技术,还造不出能覆盖光波频段的电磁武器。在材料上,仅是光的优良导体、而不是电磁场的优良导体也有很多,比如石英玻璃。只要在暴露环节中使用光通信,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消除电磁武器的威胁。”

“技术上没有难度吗?”

“没有跨不过去的门槛,只是实际操作有点麻烦,需要巨额资金。别的不说,改进那些电传操纵战斗机,每架的成本在一千万元左右,这还是我们的价格,美国那边的话,应该在五百万美元以上。我军有大概三千架飞机,美军的飞机比我们多得多,全部改进,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比让飞机停在地面上好。”

李明阳笑了笑,说道:“所以说,要想在下一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就不能对电磁武器抱太大希望。”

“得在通信环节上着手。”

“对了”,李明阳一脸怪笑,“又是陆雯告诉你的吧?”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回答李明阳的问题。

“光通信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还有很多技术门槛没有迈过去,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具有高度定向性的激光,这个特性让激光具有很高的通信带宽,但是在通信距离,以及作用范围上,却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最理想的远红外激光,通信距离不到五百公里,而且激光的定向性,让通信两端必须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