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矢的 >

第3章

矢的-第3章

小说: 矢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山头上,兵看清了四周的地形,心中诧异:这山形还不是一般的变了哇,绝大多数的山头都推平了。家乡是丘岭地带,这下子差不多变成平原了。没了地形参照,也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这路就没法走了,兵决定找个人问问路。

左边的山脚下,有一个白白胖胖穿着西装皮鞋的五十来岁的老汉在拔花地里的草。兵走了过去问路:“大叔,麻烦你帮我指一下到李家大屋基的路好不?”老汉抬起了头,看见兵,愣了一下神,又细看了一番,有些疑惑:“你问李家大屋基做啥?”

“我探亲回来,在望牛沱下车,找不到路了。”兵心里虽然不高兴,你认识路就指一下,还问我找李家大屋基做啥干啥,但有求于人,还是客气的回答。

“李家大屋基?”老汉沉吟道,“你是李麻子'5'的娃儿还是铁锁的娃儿?李家大屋基只有这两个娃儿在当兵。”

兵高兴起来,看起来是遇到熟人了,虽然他喊自己的父亲叫李麻子,但又有些疑惑:咋我不认识这个人哪?“我爹是李槐村,我爹不是麻子。”小时候别人叫自己的父亲是李麻子时,他总是要辩解的。

老汉从花土里走了出来,拍拍手上的土,抓起田坎边上的一瓶矿泉水,拧开盖喝了两口:“你龟儿子喊我喊大叔,当了几年兵就长辈份了么?我都认不得了?我是你三叔公。”随手把矿泉水瓶递给兵,“你是平平吧?小时个我抱你抱得最多了,龟儿子长大了,当兵了,就不认得三叔公喽。”

兵不接矿泉水,“三叔公?你是三叔公?你啥时候长这么胖的?那时候你不是瘦得很么,咋长这么胖了?你真的是三叔公?”拍拍自己的迷彩包说:“我有水壶。”

老汉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嘿,你龟儿子的三叔公还有人冒充啊?先前我害结核病,一直都不晓得,你当兵走了以后没得一年,城里来了一队医生,搞啥子三下乡'6',在李家大屋基住了一个多月,说我是结核病,吃了半年的药就好了,这不就不瘦了么。”三叔公又笑起来:“别说你龟儿认不得我,我家扬扬打广'7'回来都认不得我喽。对了,你咋长得又黑又瘦的了?部队生活开得不好?你走的时候可是一个白胖子。”

兵也笑起来:“三叔公,你看你都认不得我,还怪我认不得你呢。我虽然比在家时黑点瘦点,可以劲大得多了,都是部队训练出来的咧。”

三叔公咧开嘴,眯着眼,上下打量着兵:“嗯,是长结实了,虽然瘦点,但身上眼里都泛精光咧,龟儿子是长出息了,不是得以前家里的哭脓包喽。你咋不打摩的?望牛沱到李家大屋基也就是十块钱,你爹又不是没钱。看你娃儿当兵,那帮子打摩的的小伙儿说不定还肯给你便宜点。这下子好了,走迷路了不?”

兵难为情的低下了头:“他们是说给我便宜点,但我想走路回屋头,一路上看看家里头变成啥样子了。哪晓得路也变了,山也变了,河也不一样了,就走迷路了。对了三叔公,你咋穿个西装皮鞋下地来干活呀?”

三叔公又笑起来:“西装皮鞋?嘿,你娃儿不晓得哟,这年头哪个不穿西装皮鞋呀?我们这花基地的活又不重,都是些细活,空西装皮鞋就不能干活了?少见多怪。你往西走,还有一里路就到青杠弯小学,你妹在小学里教书,你这个时候过去,她差不多也放学了,可以和你一起回家,走狗儿荡过河。”摸摸兵的寸头,感叹一声:“唉,你爹好福气啊,两个娃儿都这么争气,你娃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隔一年就出去当兵了,你妹子那一年考了个师范,毕业了却偏要回青杠弯来教书,说是哥哥当兵了,妹子不能把爹妈丢下。两个娃儿都出息了,又有孝心哪,你爹该享福了。”

“三叔公,你黑了到我屋头来要得不?我给你带了点东西回来,放包底下了,现在拿不出来,天黑了你来我们家吃晚饭吧,我拿给你。我先去找我妹去了啊。”兵一听到妹妹的消息,登时高兴起来,背着迷彩背包,向老汉挥挥手,转身向西走了。



注释:

'1'  摩的:即摩托车的士,用摩托车送人到某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属于非法客运的一种,一般在乡村或城市偏远地带,出租车不易到达的地方出现。

'2'  牛滚荡:早期农村以水牛耕地,水牛需要每日泡在水里洗澡休息,一般养牛户即挖一深坑蓄水,供牛每日洗澡休息。此蓄水深坑即俗称“牛滚荡”。

'3'  晓事:懂道理,川南一带的俗语

'4'  花基地:鲜花生产基地的简称

'5'  麻子:天花脓胞疮后遗症,天花脓胞疮痊愈之后,全身皮肤出现大量凹坑,脸上的即称麻子。天花可通过预防接种预防,已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绝迹,此后新生儿不再接种天花疫苗,这是人类彻底消灭的第一种疾病。

'6'  三下乡:即文化、卫生、教育三下乡活动,从二十一世纪初一直延续到现在。

'7'  打广:外出打工的通称,因四川一带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赴广州一带,故此四川也将外出打工称为“打广”,而非特指赴广州打工。

第一章 休假 第二节 亲情(2)

青杠湾小学还没有放学,学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都三三两两的挤在校门口,有的望着学校的操场,有的则和相熟的人估算着冬小麦的收成,谈昨天赶集的见闻,耐心的等着孩子们放学。接孩子们的交通工具则是五花八门,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等,不一而足。围着学校的门口,摆出了一溜的摊位,上面清一色的都是孩子们的学习用具,或者是气球、皮筯等孩子们的玩具。摊位顺着校门的两边摆出来,造出了一条大道,摊主们一边照顾着生意,一边和熟识的家长们打着招呼。

迷彩的兵来到学校门口,立即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摊主们家长们照例是要行注目礼的。他们都是来学校的老熟人了,突然之间来了个生面孔,不免引起一些骚乱和议论。兵费力地挤过人群,来到学校的铁门跟前,扒着铁门的栏杆,朝学校里张望。看门的老头踱着步子过来,问兵:“你找哪个?”

兵继续望向学校的教学楼,一边回答看门老头的话:“我找李英,我是她哥。”

“哦,你就是李一平么,李老师那个当兵的哥嗦,不着急, 我跟你喊。”老头说完,回到门卫房间去了,拿起电话:“喂,数学组啊,你喊一下李老师,她哥来看她来了……就是李英老师的哥,李一平……啥子唵?你说我是哄她的嗦。嘿,人家人都到学校门口了,你喊她下来看一下就晓得了嘛。”一边放下电话,一边踱过来开门:“你先进来吧。你们这些家长们不要挤哈,人家不是来接学生的。”

李一平这个兵进了学校,铁校门在他身后咣铛一声关上了。看门老头给李一平指了路,让他自己上教研室去找他妹妹。

李一平又从迷彩包里抽出迷彩汗巾来,在脸上擦了擦,仔细的叠整齐了,放回迷彩包的侧袋里,伸手把迷彩上衣的第一颗钮扣扣上,弯腰把裤腿放下,直起腰的时候又把迷彩背包向上顶了一下,这才朝教学大楼里走去。

还没到教学大楼的门口,二楼的阳台上一个女声已经叫了起来:“哥,哥,你哪个时候回来的哟?咋也不打声招呼唵?也不跟屋头说一声。你等一下啊,我这就下来。”李一平一抬眼,只看见一件风衣的在二楼的楼梯口一闪,紧跟着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女教师就冲下了楼,三步并作两步的就跑到了李一平的跟前,一下子就扑了过来,把李一平给抱住了:“哥,你咋也不说一声就回来了?上个星期你还说你有任务不能上网了,咋就回来了?”说着,竟抽泣起来。

李一平轻轻的拍了拍妹妹的背,掰开妹妹的肩膀,让她离自己稍微远了些,仔细的端详着妹妹。面前这张脸,六年来只在MSN的摄影镜头前看到过,一天一天的长大,六年前自己入伍离家的情形,如同昨天,那么遥远,又那么真实,如今这么真实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么柔美而洁白,充满了喜悦和兴奋,两眼噙着泪,却分明含着笑,李一平恍惚起来,在妹妹的脸上,交替叠印出老父老母的脸来。“英子,哥就是想哄你们一下,我说有任务不能上网,其实就是坐火车回来,就想回来看看。你还哭啥子嘛。”

李英难为情起来,挥手轰轰周围看热闹的学生们:“去去去,看什么看,回教室去打扫卫生,先打扫完的先回家。”一转身间,不复见小姑娘的羞涩,似乎又站了了课堂上,一张口又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了。学生们“噢——”地拉长了声,哄然而散。

李英望着李一平:“哥,你要不然先上我办公室坐会儿,喝点水,然后我们一起回家?”李一平看了看周围那些充满了好奇和羡慕的眼睛,想了想说:“也好,你还有好久才放学?爸和妈都好么?”

李英看了看哥背上的背包,没有什么零碎的东西,看来这个背包也不是她能拿得动的,只好空着手走在前面,“爸和妈都好,就是这两天有点念叨,说不晓得你又有啥子任务,这次又得好长的时间才能完,说这台湾都解放三年了,你也该有探亲假回来看看了,这不,还真说准了,你还真回来了。爸妈肯定高兴得不得了,今天晚上我买点烧腊,切两个猪耳朵,提两瓶酒回去,你们慢慢的喝点。”顿了一下,又想起什么来:“你回来了就好了,上个月美国说要对从我们这里进口的小麦实行配额限制,家里今年大概能收三万多斤冬小麦,可能就要重新打买主了,爸还说,你要是能上网的话,还可以跟你商量一下呢。”

李一平有点诧异,怎么中美贸易战刚开了个头,首当其冲就降临到自家头上了?“爸以前从来都没有跟我商量过屋头的事,咋个今年子想起来要问我了?这里不都成了花基地了么?屋头咋还种小麦呢?小麦产量又不高,要收三万多斤冬小麦,得种多少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