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薮蟮钠苹担页涞绷饲苛业拇呋粒搜现睾蜕钤兜暮蠊T谡獬】跞粘志玫恼秸校性嗣裨獾搅丝涨暗暮平伲乇鹗潜狈骄檬艿胶艽笃苹怠!奥逖羲拿媸倮镏菹兀晕鹦妗保鱿至饲Ю锵籼酢⑷搜潭暇牟揖啊S绕涫撬嘧凇⒋谖嗽缛掌脚眩睦丫远督担夹硭窃谠厝喂伲绦瞥ЯΓ虼耍詈筇瞥⑵蕉ㄅ崖沂导适且酝仔姆绞嚼唇饩龅摹U庵滞仔拇凼歉甙旱模醒氲牧α勘谎现叵魅趿耍秸蚋罹莸木置娉醪叫纬伞T诮诙仁构芟降牡厍瞥⒓炔荒苋蚊夤倮簟⒄魇崭乘埃植荒艿鞫印=诙仁沟闹拔唬蛘吒缸酉嘞蛘卟拷嗉獭K鞘治罩乇ハ喙シィ蕴瞥醒爰ㄐ纬闪搜现氐耐病4撕螅频酃恢贝υ诨炻叶嗍潞头至迅罹莸淖刺校适壹本缢ノⅲ僖裁挥姓裥似鹄础T诜饨ㄉ缁幔适业拿擞牍业拿嗣懿豢煞郑适业乃ノ⒕褪枪业乃ノⅰR桓龌曰偷氖贝沼诮崾恕
【四 长恨歌】
至德二年(757年)十月,距安禄山起兵叛乱两年后,唐军经过苦战,相继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李亨涕泪交加,立即派中使啖庭瑶持表入蜀奏报玄宗,并请太上皇玄宗从四川回长安。表中提到要让出皇位,请玄宗复位之类的话。
肃宗其实并不愿意如此,但身为人子,不得不如此。他心中忐忑不安,着实担心玄宗一旦回到京师,自己的皇位是否还能保住。在矛盾的心理下,他故意对心腹谋士李泌说:“朕已遣使持表请太上皇回来,我应当让出皇帝位,又回东宫做太子。”没想到李泌听了就问:“表还能追回来吗?”肃宗愕然,说:“使者早已经去得远了。”李泌当即说:“太上皇一定不会回来。”肃宗惊问其故,李泌说:“理势自然。”
肃宗当即明白,他们父子之间的猜忌已深,他越是说要让出皇位,反倒越是引起玄宗疑忌。他泣不成声地说:“朕原先是真诚以帝位让于上皇,现在听了先生的话,才知其失。”李泌便出主意说:“现在请立刻为群臣贺表,说从马嵬请留,灵武即位,及今日成功,陛下都思恋上皇,请上皇速还京师以尽孝养,这样说就可以了。”肃宗立即照办,再派使者奉群臣贺表入蜀。
果然,第一个使者啖庭瑶到成都后,玄宗看了表,很是不快,命人写了一道诰书给肃宗,其中说:“给我剑南一道自奉足够了,不再回京师。”肃宗读后忧惧,不知如何办才好。几日后,第二个使者兴高采烈地回来说:“太上皇起初看到陛下请让帝位的表后,心中彷徨不食,想留蜀不归。及见群臣贺表,才高兴,命备食作乐,并下诰命定行日。”肃宗大喜过望,从此更加看重李泌。
仅从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玄宗与肃宗父子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出蜀道时,玄宗对乐工张野狐说:“此去剑门,乌啼花落,水绿青山,无非添朕悲悼妃子的愁绪。”(《杨太真外传》)这妃子自然是指杨玉环了。到了斜口栈道的时候,霖雨连日。玄宗耳闻马铃声不断,勾起了往事。长于音律的玄宗在无限惆怅下,采其声为乐曲,命名“雨霖铃”,以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子悲怆低回,令人凄楚欲绝。事见王灼在他的《碧鸡漫志·卷五》中引《明皇杂录》及《杨贵妃外传》。
『注:《雨霖铃》这一词调后来成为唐代教坊大曲,宋朝词人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
车驾进入剑门,仰望雄关险道,玄宗豪气忽生,无限感慨地说:“自古到今,败亡者接踵相继,岂唯是德行的缘故。”(《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玄宗仍然不认为是他自己的错误,而是天意的安排。
到达成都时,玄宗随行官署及军士只有1300人,宫女只有24人。一日,玄宗登临成都都督府雕楼,当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玄宗心情舒畅,便对身边的随侍女伶说:“你不是我梨园中的旧人么?随意唱一支曲给我听。”女伶就依《水调歌》的曲式唱了一首《汾阴行》,其中几句说:“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曲终,玄宗已流下眼泪,左右也无不感伤。玄宗问女伶:“谁为此词?”女伶答:“李峤。”玄宗说:“真才子也!”不欢而去。
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到达凤翔。当时玄宗身边有护卫兵600余人,为了表示诚意,玄宗下令全部将武器送至郡库。肃宗则派了3000精锐骑兵前去护送玄宗。父子之间关系的微妙再一次得到表现。(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到了咸阳望贤宫(今陕西咸阳东),玄宗与前来迎接的肃宗终于相见。肃宗还特意脱去了黄袍,穿上紫袍。劫后重逢,父子二人抱头痛哭,不能自胜。肃宗请求归政。玄宗也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人心,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再回到皇位上了。何况,眼前的儿子身边文臣武将如云,有了强大的势力和支持,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畏自己如虎的太子了。当即长叹一声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馀齿,汝之孝也!”(《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意思是现在天数、人心均已归了肃宗,只要能使玄宗过上安稳的晚年,就是儿子的孝心。还要来黄袍,亲自为肃宗重新披上。肃宗自然顺水推舟应承了下来。然而,玄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只是他们父子最后的感情流露,安稳的晚年和儿子的孝心,他以后再也没有得到过。
一行人启程,玄宗上马,肃宗亲自执鞚。走了几步,玄宗就开始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不敢再要儿子执缰。于是肃宗上马,为玄宗引道。玄宗颇为激动,说:“我当了五十年天子,不知贵,今天看见我子为天子,才知贵。”(《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左右人皆高呼万岁。回到长安后,玄宗从开远门入城至大明宫,临含元殿,慰问百姓。然后至长乐殿谢九庙主,失声恸哭。当天即移居兴庆宫。十二月二十一日,玄宗在宣政殿把传国玉玺交给了儿子肃宗,在兴庆宫正式开始了他的太上皇生活。
太上皇,辞书的解释是: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太上皇的称号源自于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称始皇帝,追尊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太上”就是无上的意思,蕴有道家的意思,表明比皇帝还要尊贵。当时盛传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无论嬴政有没有相信过这种说法,他还是表现出帝王的狠毒和果断,大权在握后,立即罢了吕不韦的相位,随即迫之自杀。汉高祖刘邦即位后,专门搞了套皇帝的礼仪,目的是要确定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天清晨,群臣都要向刘邦行三跪九叩大礼。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刘邦忽然发现自己年迈的父亲太公也跟着大臣向自己行礼。他慌忙走下宝座,扶起白发苍苍的父亲,立即颁旨封父亲为太上皇,免去每天的朝拜。当然,这个太上皇只是一个礼仪上的名称,除了名号,什么都没有。上面提到的两个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转变成太上皇退居二线的情况完全不同。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是实行世袭和终身制的。一个人一旦黄袍加身,就要做一生一世的皇帝。除非是被推翻,一般一定要等他驾崩之后,才允许由新皇帝接位。这就是“天无二日,国无两君”的道理。但也有少数例外,皇帝的身体还是好好的,就宣布退位,并成为所谓的太上皇。
延和元年(712年),也就是44年前,玄宗顺天应人地将父亲睿宗尊为太上皇。中书舍人贾曾为睿宗作传位册文,睿宗退居百福殿,“高居无为”,朝廷军国大政才真正转移到玄宗手里。而44年后,同样是中书舍人的贾至为玄宗作传位册文。极为巧合的是,贾至是贾曾的儿子。对此,玄宗不胜感慨,对贾至说:“二朝盛典,出卿父子之手,可谓继美。”(《新唐书·贾至传》)贾至听了,当即伏倒在地,泣不成声。
『注:贾至,字幼邻,洛阳人。贾至以文著称当时,甚受中唐古文作家独孤及、梁肃等推崇。贾至的传位册文写得典雅华瞻,在当时被誉为“历历如西汉时文”(李舟《独孤常州集序》)。贾至还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在当时极为引人瞩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贾至性格颇为刚直,当时富平县有个叫王去荣的人,因与县令有仇,竟然杀死了县令。按照律法,王去荣是死罪,但他却善于用炮,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肃宗特下敕免其死罪,让他以白衣使的身份到陕郡唐军中效力。敕书该由贾至拟写,贾至却坚持不肯下敕,上表说:“《周易》说:‘臣杀其君,子杀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果放纵去荣这样做,可谓生渐。”坚决要求将王去荣处死。肃宗无奈,只好命百官廷议。当时太子太师韦见素等人均赞成贾至的主张,建议将王去荣处死。但肃宗认为正当用人之际,仍然坚持赦免了王去荣的死罪。』
贾至曾受玄宗信任,出入宫廷,甚为显赫。自然,他也亲眼见过当初玄宗如何对待太子,即如今的肃宗皇帝。他痛哭如此,只能说明,他非常清楚玄宗当了太上皇以后的结局。本来,玄宗成为太上皇并不是一件荣耀的事,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试问,有哪个皇帝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呢?自古以来,皇帝宝座都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想当皇帝的人武力赶下台。活着让出皇帝宝座的——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非常少见。而唐朝则更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