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宛如梦幻 >

第36章

宛如梦幻-第36章

小说: 宛如梦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赤松满祐逃出京都,回归领地播磨,随即就召集一族八十八人,武士两、三千人,固守书写山坂本城,迎立足利冬氏(足利直冬之孙)为幕府将军,改名义尊,掀起了反旗。幕府派兵讨伐,以细川氏的持常为大手军(正面主力军)大将,以侍所头人山名持丰为搦手军(侧背奇袭军)大将,两路进逼——山名持丰是在宴会上被杀的山名熙贵的堂兄弟。

为了给同族报仇,山名军进展神速,而相比之下,细川军则观望不前,似乎本意就是要放赤松满祐一条生路。当年九月,书写山坂本城被山名军攻克,赤松满祐逃往城山城。九月十一日,城山城也被攻克,赤松满祐先放火,然后自杀,据说一门六十九人全部殉死——四职之一的赤松氏就此衰败。

本年为嘉吉元年,这次事件史称“嘉吉之乱”。战后,嘉奖有功之臣,赤松氏的领地基本都被山名氏所接收,山名氏的势力大为膨胀,和细川氏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酿成了1467年开始的“应仁之乱”,而“应仁之乱”,却正是无比混乱的战国时代的发端。

拉回来且说义教将军被杀后,其子、年仅九岁的义胜被拥为幕府将军,但义胜在位没满一年就病死了,传位给其弟义成。因为守护大名们对将军继嗣问题争论不休,致使宝座空悬了六年,直到宝德元年(1449年),足利义成改名为足利义政,这才正式就任征夷大将军。

这段幕府将军的空白期,发生了两件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重要事件,一是神玺和宝剑的被夺,一是关东将军的再兴。虽说足利义满统一了南北朝,天皇系统合而为一,但仍有很多南朝忠臣顽强地逆潮流而行,继续采用或明或暗的手段反抗幕府统治。义胜将军病殁于嘉吉三年(1443年)七月,两个月后的九月,南朝遗臣日野有光悍然侵入禁中,夺取了所谓传国三宝中的神玺和宝剑,有光在逃亡过程中被延历寺僧徒所杀,其子资亲被捕后,则被押赴六条河原斩首。

日野家族出于藤原北家,镰仓幕府末期,因为帮助后醍醐天皇策划倒幕而被杀的日野资朝、日野俊基,都出自这一家族。足利尊氏掀起反旗,南北朝开始以后,日野家也分裂了,日野资朝的兄弟资名和资明都出仕北朝,与幕府数代联姻,关系相当亲密。不过资朝这一支并非正根,而抢夺神器的有光倒是日野本家。因为日野有光、资亲父子的被杀,日野本家断绝,遂由日野资名的后裔入继,这支原被称为里松日野家——酿成“应仁之乱”大祸的女主角、义政将军的正室日野富子,就正出自里松日野家。

先抛开抢夺神器和里松日野家不谈,再说说关东将军的再兴。宝德元年(1449年)元月,就在义政将军即位前不久,幕府允许足利持氏的末子永寿王继任关东将军,重新执掌镰仓府——估计幕府是不满上杉氏在关东日益坐大,才定此决策的,永寿王也即足利成氏。

足利成氏才到关东,就遭到上杉家族的排挤,管领上杉宪忠(上杉宪实之子)还怂恿自己的家宰长尾景仲两次起兵叛乱,驱逐成氏。足利成氏忍无可忍,终于在享德三年(1454年)杀死了上杉宪忠,并于次年(1455年)在武藏分倍河原打败长尾景仲,迫其遁走常陆。

前此足利成氏被长尾景仲打败,凄凄惶惶逃出镰仓的时候,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只是派人调解,这回轮到上杉方失败了,义政将军却立刻下诏讨伐足利成氏——有其老子持氏殷鉴在前,绝不能允许关东将军再度坐大。康正元年(1455年)六月,骏河守护今川范忠杀入镰仓,足利成氏逃往下总的古河,从此就被称为古河公方。上杉宪忠之子房显迎立足利政知为主君,据伊豆堀越城与成氏对抗——政知即被称为堀越公方。镰仓府正式分裂,关东平原乱成了一锅粥,这直接导致了三十六年后的北条早云突入关东、雄踞一方。

●畠山争乱和畿内一揆

足利义政是个无能的将军,和他父祖全都没法比。就在他当政时期,室町幕府大走下坡路,并最终酿成了“应仁之乱”的爆发。说起“应仁之乱”,表面上看是因为将军继嗣问题所引发的动乱,然而实际上却是细川、山名两大家族及其党羽争夺幕府霸权的一次大规模冲突。这两个家族的矛盾由来已久,“嘉吉之乱”后逐渐激发,并因畠山家族的内乱而迈向顶点。

畠山氏本居奥州,南北朝开始的时候,畠山高国被幕府任命为奥州探题,挥师东下,支援足利尊氏,家族从此煊赫起来,最终成为三管之一。足利义政在位的时候,畠山家督乃是前幕府管领持国,老家伙没有嫡子,被迫立庶子义就为一门总领继承人,但他本人并不喜欢义就,同时又属意于异母兄弟也是他的养子持富。

老头子首鼠两端,引起了家中被官们的分裂。所谓“被官”,原本是古代官厅中表示上下级关系的用语,室町时代逐渐转化为代表武家主从关系之语,各守护大名承认在地国人领主的部分统治权力,将其收为家臣,却仍负责本地税收、治安等事务,这些国人领主即被称为“被官”。

畠山家族当时的主要领国为越中、纪伊和河内,因为一门总领继嗣问题,北陆被官与畿内被官各保其主,矛盾日益激化。畿内被官以游佐河内守为领袖,支持畠山义就,而北陆被官则以神保越中守为领袖,支持畠山持富。到了享德三年(1454年)四月三日晚,游佐河内守突然领兵袭击了神保越中守建在京都的宅邸,迫使神保父子自杀。这一事件导致洛中大火,混乱不堪。

北陆被官们因此实力大衰,而畠山持国在游佐等人的逼迫下,也不得不驱逐北陆派的土肥、椎名等被官,此时畠山持富已死,幕府下达了对其子弥三郎的治罚令。然而,畠山弥三郎并非无根之草,他是有后台的,那就是权倾一时的细川家族,于是在细川家督、管领胜元(细川持之之子)的暗中支持下,当年八月,畠山弥三郎杀入京都,赶走畠山义就。幕府立刻收回了对他的治罚令,并且正式承认他继承畠山氏家督之位。

山名氏正在和细川氏不对付,细川氏既然支持畠山弥三郎,那么山名氏也就支持被驱逐的畠山义就。两大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畠山氏内乱不止,家督之位数度易主——当年十二月,畠山义就卷土重来,亲率五六百骑杀入京都,弥三郎战败逃亡到大和国。

康正元年(1455年)三月,畠山义就出兵大和,追讨弥三郎。战争延续了整整四年,到了长禄三年(1459年),在细川胜元的努力下,幕府下达了对畠山弥三郎的赦免令。大和国内支持弥三郎的筒井氏等国人(在地武士领主)众受此鼓舞,发起全面反攻,把义就彻底赶出了大和国。当年秋天,弥三郎病逝,筒井氏拥其弟畠山政长为主。

宽正元年(1460年)九月,畠山义就被解除了幕职,随即就被迫逃离京都,进入河内笼城固守。畠山政长上洛,并且请得了义就追讨令。这次追讨,和前次的义就追讨弥三郎不同,幕府本身也调集了大军,以管领细川胜元为总大将,很快就击破义就军,游佐河内守等大批畿内被官战死。

畠山义就退往金刚山西北麓的岳山城。幕府大军团团围住岳山,却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将其攻克。畠山义就悍战岳山的事迹传遍了天下,山名前家督持丰也即入道宗全闻听后,据说还感动地流下了热泪。岳山城被攻克后,畠山义就逃往吉野,随即获得赦免。两年后(1465年),畠山政长接替细川胜元担任幕府管领。

畿内地区的连番恶战,一方面动摇了幕府统治的根基,另方面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本来随着南北朝以降战争的频繁和规模扩大,农民们或被拉伕,或被征收沉重的年贡,或欠下高利债务,早就无法活下去了,他们纷纷自主结合起来,用消极的诸如“逃散”等方法对抗封建统治。到了正长年间以及嘉吉年间,加之天灾不断,遂激化了领主和农民间的矛盾,农民们开始揭竿而起,用不合作的或者暴力的手段拒交年贡、解除债务,甚至驱逐领主及其代官,这种行为即被称为“一揆”,因为主角是农民,根源是土地,故也称“土一揆”。

所谓“一揆”,最初是指在神前起誓,为完成某种诉求而共同进退的团体,这种诉求一般首先以谈判的手段开始,如果谈判不成功,则会演化为暴动。后来,一揆逐渐转化为暴动的同义词。

由于一揆很少有将矛头直指最高封建领主也即幕府的,所以往往在暴动的同时向幕府提出诉求,要求免除一切债务,即施行所谓“德政”,因此这些土一揆也被称为“德政一揆”。德政一揆的主体是底层农民即佃农,但其领导者却往往是自耕农也即小名主,他们组成了被称为“惣”(可写作总)的自治体,从一村乃至延伸到数郡,拒绝领主及其代官进入领地,但仍按谈判所商定的数额缴纳年贡,所以这种暴动其实颇为可笑,无法真正动摇封建根基。

不过,暴动却终究动摇了幕府根基,因为它频繁地在幕府统治的核心区域也即畿内和近畿地区出现,因此幕府和传统的守护大名往往受到最大程度的冲击,势力逐渐衰弱。偏远地区与此不同,所以我们即将看到,近畿地区新的豪强并起,而偏远地区则往往传统的豪族和守护大名仍能维持其统治,直接转化为新形式的封建领主——战国大名。

●应仁之乱

且说从室町中期开始,为了更方便参与幕政,很多守护大名本身留居京都,而很少回归自己的领地,领地上大小事务,全都交给有力的豪族也即那些被官们代管,很多被官逐渐被赋予数郡乃至一国的统治权,上升为守护代即代理守护。守护代们由于一直居留在所辖领地上,和国人、豪族等地方武士的联系非常紧密,势力日益膨胀,往往可以左右守护家族的命运。前面提到过的关东山内上杉氏的家宰长尾景仲,其一门就担任多国的守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