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宛如梦幻 >

第10章

宛如梦幻-第10章

小说: 宛如梦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传说惠美押胜也曾是孝谦女帝的入幕之宾,因此当上皇抛弃了他,转而钟意道镜后,他才会如此愤懑不满。总之,因为道镜问题,上皇和天皇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天平宝字六年〔762年〕六月,上皇从隐居处迁回平城京,并宣布剥夺淳仁天皇的权力,国家大事和人事赏罚都由自己颁诏施行——退位的天皇以上皇之名重掌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日后“院政”的滥觞。

淳仁天皇和惠美压胜为了反击上皇的专断,开始秘密策划,由押胜一族控制了禁卫军的指挥权以及近畿地区数国的行政权。天平宝字八年〔764年〕九月,淳仁天皇任命惠美押胜为都督四畿内、三关、近江、丹波、播磨国兵事使,并命令以上地区每国征召20人以充禁卫。押胜秘密下达了每国征集600人的动员令,以演习为名聚集和训练士兵,准备起事。

惠美押胜犯了一个大错误,想要打击上皇势力,早在孝谦上皇返回平城京的时候就该动手了,等到上皇重掌政权两年以后再想发动政变,时机已经错失,人心早就转向。果然,计划被告发,上皇立刻派山村王到中宫院夺取了御玺,随即宣布押胜为逆贼,剥夺其官位和俸禄。这是九月十一日的事情,当晚,惠美押胜逃出平城京,首先想要逃往近江,后又转道越前,都被上皇派人截断了去路,他进退失据,最终于十八日在高岛郡的胜野鬼江附近被逮捕,随即人头落地。

押胜一族及其党羽被孝谦上皇斩杀殆尽,就连淳仁天皇也无法幸免,十月九日被废,并流放去了淡路岛。上皇再次登上天皇宝座,史称称德女帝。随着惠美押胜之死,藤原南家也就此衰弱了。

●法王道镜

称德女帝复位的次年〔765年〕,改元天平神护,随即任命道镜为大臣,称“大臣禅师”。按照女帝自己的说法:“朕以出家人为帝,当用出家人为臣。”于是当年闰十月,竟然升任道镜为太政大臣,第二年更封其为法王。

称德女帝和道镜法王,两人的生活极度骄奢淫逸,虽然将吉备真备等人重新召回都城供职,朝政却不但没有丝毫的起色,反而日益倾败下去。日本有史料记载,女帝和道镜夜则同寝,道镜衣食住行都等同于天皇,两人同受百官朝贺。虽说以日本的风俗并不严禁婚外情和和尚娶妻,但天皇不同普通百姓,这种行为肯定会招致各方的议论,大概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吧,称德女帝公开下诏,严禁有妇之夫另爱第三者,并且取消了传统每年正月举行的青年男女表述衷情的踏歌会。

称德女帝沉湎于放纵的生活中,根本无心治理国事,道镜因此觊觎天皇宝座,他暗示官吏上奏,说在宇佐八幡神宫得到了神谕:“道镜即位,天下太平。”位于九州的宇佐八幡神宫是神道教的著名寺社,影响力很大,因此称德女帝派和气清麻吕前往确认。临行前,道镜许诺说,如果他胜利当上天皇,就让和气清麻吕做太政大臣。然而和气清麻吕毫不理会他的封官许愿,数月后即带回神谕,明确宣告说:“我国从天地开辟以来,就是君臣名份森严之邦,从来没有过以臣为君的事情。如果无道小人竟敢觊觎神器,定为神灵所不容。应该早立皇嗣,并将无道之人清除出去!” 

这是769年之事,第二年八月,称德天皇就驾崩了,临终立天智天皇的孙子白壁王为东宫。十月,白壁王继位,改元宝龟,即光仁天皇。失去靠山的道镜和尚也被灰溜溜地赶出了京城,前往偏远的下野国担任药师寺别当〔僧职〕。

光仁天皇立称德女帝的姐妹井上内亲王为皇后,立他户亲王为东宫。然而井上皇后和她的姐姐一般荒淫,传说某次和天皇下棋赌赛,双方约定输方要向赢方推荐美男或美女,结果光仁天皇输了,皇后就一再索要美男,不肯罢休。光仁天皇无奈,去和藤原百川商议对策。

惠美押胜虽然败亡,当时朝中显贵,仍有相当一部分是藤原氏的子弟,比如左大臣藤原永手〔北家〕、内大臣藤原良继〔式家〕等等,但权力最大也最有智谋的,还是式家的藤原百川。藤原百川早就对井上皇后和他户太子的荒淫跋扈恨之入骨,于是设计让天皇把亲儿子山部亲王推荐给皇后。等到正当盛年的山部亲王和年过五旬的皇后干柴烈火,打成一片以后,藤原百川趁机密奏说皇后想要“咒杀天皇”。已经对皇后所为厌恶到了极点的光仁天皇毫不犹豫,立刻废黜井上皇后,两个月后又废黜了东宫他户皇子。藤原百川继续施行自己的计划,据说花费了四十多天劝说天皇,终于使天皇于次年也即宝龟四年〔773年〕元月,立山部亲王为东宫。

天应元年〔781年〕四月,光仁天皇让位于山部亲王,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桓武天皇。延历三年〔784年〕,桓武天皇迁都到长冈,延历十三年〔794年〕再迁葛野——葛野的新都称为平安京,日本从此进入了“平安时代”。

日本人的氏、姓和苗字

说到日本人的姓氏,首先要从中国人的姓氏谈起。请问,商鞅姓什么?姓商?错。姓卫?错。姓公孙?更错!因为中国上古,姓和氏是分开的,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所谓姓,指的是一个人的血统(当然只有贵族才有闲空研究或者附会自己的血统),而氏,则代表此人的身份地位。商鞅是卫国的公族,卫是周朝的同姓诸侯,所以商鞅的姓,应该是周的国姓——姬。他是卫国人,所以以国名卫为氏,称之为卫鞅;他是卫的公族,所以也称为公孙鞅;仕秦被封在商於,所以也称商鞅。这卫、公孙、商,正是他的氏。再如,姜子牙姓姜,但是吕氏(大概是出生地)、太公氏(被周武王尊为太公);秦始皇姓嬴,但是赵氏(生在赵国)、秦氏(秦的国君)。诸如此类。

男子主外,平常使用能代表其身份地位的氏而不用姓,商鞅虽然姓姬,但不能叫他姬鞅,秦始皇虽然姓嬴,但叫他赢政就大错特错。只是这一姓、氏分开的制度,汉以后就逐渐被大家遗忘了,姓、氏逐渐合流。

日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氏指的是出身氏族〔日本古代的氏族并不一定由血缘关系所组成〕,姓则指的是大和朝廷赐予氏上等贵族的称号,比如臣、连、造等等。这种“姓”其实含有种姓的意味,以区别氏族地位的高低。其后出现的赐姓如藤原、橘、源、平,等等,严格意义上来说仍然是氏,而不是姓。贵族男子正规的称呼,必须姓氏叠用,比如“藤原朝臣九条兼实”,藤原是氏,朝臣是姓,九条是苗字(苗裔之意),兼实是名。

苗字又是什么呢?苗字是代表一个氏姓的分家的意思,可以有多种来源,比如地名、官名、庄园名,等等,苗字经常可以更换,其实更象是中国古代的氏。打比方说,武田苗字出于源姓的新罗三郎义光,其后裔一支任甲斐守护,如武田信玄,一支任若狭守护,如武田元光。再比如,战国名将中,有不少称北条苗字,但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名门平姓的北条之后裔:北条早云祖孙三代,出身低微,来源不详,为了名正言顺称霸关东,而冒苗字北条;大将北条纲成,本是今川家臣福岛正成之子,因为娶了北条氏纲的女儿,而赐苗字北条,是冒称之冒称;上杉谦信麾下名将北条高广,其实本来的苗字是毛利(他的家徽也是一文字三星),只是以所领北条庄为新苗字,才变成了显赫的北条氏……

武士阶层抬头以后,武士们的苗字越分越多,越分越杂,逐渐变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姓,而到了江户时代,很多商家把商号冠在自己的名前面,也逐渐演化成现代意义上的姓——本书后面为了行文方便,会经常在苗字后面加个“氏”字以指代某一家族,但这并不说明苗字和氏有其共通之处。

不过,古代日本的平民百姓都是没有姓的,要到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才强迫人人都必须有姓,从而大多毫无本源地生造出来的。

●桓武朝的迁都

桓武天皇时代,土地私有化日益严重,各地产生出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来,严重影响到国家税收和天皇制集权统治,使得朝廷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挽救班田制的彻底覆亡。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颁布了班田收授法,这项法令因为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仍存在种种漏洞,最主要的就是,各大寺社仍保有寺社地,而很多贵族也仍保有自己的封地〔位田、职田和功田等〕,这些寺社地和封地是不用缴税的。人口分布不均以及赋税沉重,导致很多百姓得不到授田或耕不起授田,遂被迫进入寺社地或贵族封地,变成了新兴庄园中的农奴。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进一步扩大,奈良朝廷多次移民边远地区,开垦荒地。然而因为这些新开垦地的地权是属于国家的——养老七年〔723年〕就颁布“三世一身法”,规定利用原有沟池新开的土地仍归开垦者一代所有,新修沟池开垦的土地则准许流传三代——所以开垦者积极性不高,“农民怠倦,开地复荒”。天平十五年〔743年〕,朝廷被迫修改旧制,发布“恳田永世私财法”,等于打破土地国有制,允许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归于个人。

既然有了私有土地,当然也就会产生土地兼并问题。于是,贵族、寺社凭藉权势和财力,大量圈占和收买土地,收容逃亡农民耕种——他们在自己的私地上派驻管理人,也即庄长,由庄长负责经营的田地就称为庄园。

桓武天皇无力逆历史的车轮运转,彻底解决庄园问题,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搞点修修补补,暂时缓和一下社会矛盾,保证一下国家的税收。他所实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整顿吏制,设“勘解由使”一职以监督地方官吏;二,修正班田收授法;三,承认良民和贱民间的通婚,允许所生子女成为“良民”,以彻底消灭奴隶制残余;四,部分改征兵制为募兵制;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无疑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为了摆脱那些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