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德川家康 >

第574章

德川家康-第574章

小说: 德川家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吃得这么香甜,贫僧也就放心了。”

“恐怕要给大师添麻烦了。我已下了决心。”

上人嘴边浮出一丝微笑,“若贫僧能帮得上什么忙,请大人只管吩咐。”看来,他已看出秀次想自尽。

这和尚却也是不易!秀次苦笑了:“上人,我有一个请求。”

“大人请讲。”

“我到此之前,早当自尽才是。”

“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

“秀次错在不知自律。对自己严厉些,对别人就会宽容……我最缺少的,便是恕人之心。”

“大人所言极是。您巳经渡过难关,顿悟了。”

“我对不起大政所,被人嘲为太阁的耻辱……太阁被嘲笑,便是大政所的耻辱。大家都蒙了羞,我却毫无察觉,而是拼命把舅父的耻辱公之于众。外祖母……她必万分悲伤。”热泪从秀次眼中簌簌滚落下来。

木食上人默默待在一旁。从聚乐第到伏见,再从伏见到高野山,对于关白秀次,这短短的旅程,竟是他省悟之旅,甚至远胜他二十八年的苦恼人生。律己恕人,多么重大的发现,对人宽容,便畅通无阻;反之,人生就会陷入无尽的黑暗。

“我佛宗旨便是如此。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宽宏大量……只有这样,人生才会丰富多彩;不懂得这些,生活便贫乏寡淡。如今,大人的人生即将变得丰富。”

“上人,我想在这里向大政所谢罪。”

“贫僧以为,此乃善事。”

“以前都是我的不是。本该扪心自问,却一味责难太阁,现在终于得到报应。我如背负谋反罪名而死,会给太阁带去难以抹灭的污点。我不想等太阁命令,已决心切腹自尽了。”

“大人要自尽?”

“我想拜托大师,把我临终前的情形原原本本转告太阁。”

“贫僧定……”

“我太愚钝了。人要重修行,我却毫不在意,结果只能在无边黑暗中挣扎……可我从未想过背叛太阁,也没有任何大逆不道之念。我只是被宠坏了,幼稚、我行我素。我已认识到了,故决定自尽,以告慰大政所在天之灵……希望大师能明明白白转告太阁。”

上人微笑道:“大人的心情,贫僧甚是明白。”

“请大师一定转告:秀次绝无谋反之意……”

“大人既下了决心,贫僧理当照办。但自尽一事,大人能否暂缓?”

“大师的意思……”

“贫僧想在大人生前,就把您的意思转达给太阁大人。”

秀次一怔,打量了一眼上人——上人似还想调解?秀次轻轻摇了摇头,“大师情义我心领了。秀次不想再那么愚钝。跟太阁解释的事,能否请大师在我自尽后再去?”

“大人好不容易悟透人生,怎能说出这种话来?”上人加重了语气,“还请大人三思,先静候一些时日……众位以为如何?”

听了这话,座中人不禁面面相觑,他们其实对秀次的心一清二楚。上人又向秀次低头道:“大人至少该让随行的众位大人明白是怎回事……”

最终,秀次把自尽后事完全托付给了木食上人。究竟会如何与秀吉交涉,上人未明言,可似十分自信。

上人退下后,又送来些酒,人们边喝酒边闲谈,都尽量避开命运之类的话题,睡下时,已过了亥时。

雨一直在下。秀次辗转反侧,反复玩味木食的话。上人无非是想救人性命于危难,以为太阁还是会法外开恩。

一个已经死心的人,突然看见一丝生的光明,反而会更加慌乱。今夜的秀次也是如此。他好不容易睡着,竟在梦中看到了祖母大政所,她和木食应其一起来到了柳间。“我来接你了,赶快收拾收拾准备回京城吧。”她对秀次的事仿佛一无所知,面带微笑说道,“身为关白,就该有随从。你看,寺外全是前来迎接你的家臣……你是坐轿还是骑马?”

“秀次还年轻,想骑马。”

“那就骑马吧。快把备好的马牵过来,上路吧。”

不知为何,秀次眼泪吧嗒吧嗒掉个不休。祖孙之间,永远没有权术和阴谋,也没有明争暗斗,有的只是亲人之间无限的关爱和体贴……秀次的泪水怎么也流不尽。

“你看,马来了。家臣们都在高兴地等你回去呢。赶快到院子里去吧。”

祖母这么一说,秀次甚至清晰地听到充溢整个小田原谷的人马喧闹声……

秀次一觉醒来,发现窗纸泛白,雨也停了,枕上湿漉漉一片。令他惊讶的是,梦中的人马竟然真的挤满了寺院周围。

“唉!”秀次猛跳起来。一定是重臣们带领军兵杀到圣地来了,“来人,打开窗户!”

“是。”早已起床的不破伴作弓着腰,从外间一路小跑进来,悲痛地施了一礼,忙去开窗。乳白色的晨光倾泻而人,外边的呐喊声传了进来。若在这里发生骚乱,就太对不起祖母了。秀次抄起刀就奔走廓而去,他以为重臣们已开始放火烧山,然而,事实正好相反,最先映入眼帘的旗幡,既非他自己的,也不是重臣们的。“怎么回事?怎是福岛正则的马印?”

秀次飞一般从走廊折回屋内,“伴作,他们难道是来诛杀我的?”

“恐怕是……”

“唔。”秀次目龇欲裂,梦中祖母的声音还在耳畔回响:“身为关白,就该有随从……”这个梦多么具有讽刺意味:既要杀他,几个人就够了,可眼前居然有这么多送自己去黄泉的兵马!

“伴作,快去叫上人。”

“是。”伴作急匆匆直奔方丈室而去,随从们都静静坐在一边,盯着秀次,一动不动。秀次愤怒至极,年轻气盛的他只觉得眼冒金星,口中发干,全身都在打哆嗦。

不久,伴作回来,只是跟他回来的乃是一个老僧,而非木食。秀次握着刀的手抖个不停。

“请大人冷静。上人正在和军队交涉……”老僧施礼道。

“正在交涉?”

“是。上人与太阁大人有约定,不许大军人山……”

“长老,正则带了多少人马?”

“贫僧略有耳闻。不只是左卫门大夫,还有福原左马助和池田伊予守的人马。听说三员大将从伏见出发时带了一万余骑……”

“一万余骑?”

“是。主将左卫门大夫尚未抵达,他们要封锁道路,还要围山。目前到达的只有三四千人……余下的人将守在山口。”

秀次扔掉刀,大笑起来。他从未想过与舅父兵戈相向,而舅父却调集一万人马向他扑来。舅父的毒辣和祖母的慈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真是难以置信!“哈哈……太可笑了!我终于看清了太阁的真面目。为了对付我区区一人,竟派万余大军前来,真是用兵谨慎啊。哈哈哈……”秀次大笑不止。原来太阁比想象中还要卑鄙,只不过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秀次慢慢觉得喘不过气来,终于泪如泉涌。随从皆肃然,不知如何是好。木食上人赶来时,他刚刚止住眼泪。

“大人,贫僧前来谢罪。”应其眯起眼正视着秀次,“大人好不容易决定自尽,却被贫僧搅乱了,贫僧罪过。”

“算了。”秀次出乎意料地摆摆手,“上人怎么阻止得了?”

“是。”

“可我并不想现在就切腹。”

“大人的意思……”

“我要听听正则究竟说些什么。听了太阁的口谕后,我再从容自尽不迟。”

“这个,贫僧不便插嘴。”

“莫要担心。秀次不惧太阁。”

“是。”

“太阁实在可悲,烦恼缠身,痛苦挣扎……大家说是不是?”秀次对自己的随从们说道。他眼里含着微笑。

木食上人完全放下心来。他派出的使者已在桥本口被福原左马助手下抓获,被遣送回来。看来,太阁已无意给秀次一条生路。上人静静退了下去,特意为秀次及随行添了些酒馔。

“关白根本没有反抗之意。因此,请不要靠近大殿。”上人故意把士卒支开,他想让秀次安静地享受最后一次酒宴。剃净头发的秀次却未碰酒杯……

正则抵达高野山,出现在秀次面前时,乃是文禄四年七月十……下午。他看到剃光头发的秀次,眼圈红了。他同情秀次,对石田三成亦甚反感。

“上谕!”他既怕激怒秀次,又不得不虚张声势喊道,“尔意图谋反,实属大逆不道,故赐切腹。”说完,他把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三人誊写的口谕愤愤然扔下。秀次歪着光头,沉默了一会儿。

“左卫门大夫。”秀次开口说话时,正则已把口谕卷起来,放到他面前,后退几步,挺身而立。“你认为秀次真要谋反?”

“不知。左卫门大夫只是一个被派来的使者。”

“稀里糊涂就被派为使者?”

“大人有何遗言?”

“你好生听着。”

“是。”

“秀次无辜,绝无谋反之意。”

“……”

“可是,太阁眼中,秀次却是一个不孝子,是有辱太阁体面的不肖之徒……”

“……”

“身负莫须有的罪名,秀次为自己的幼稚深感耻辱,不等使者到来,本想自尽。”

“……”

“可你们却率大军前来,甚至包围了圣地。切腹的命令不来,我是不会死的。你明白吗?”

“不明白!”正则立即答道,“世人都传言,大人意欲谋反。”

“不!”秀次厉声道,“我乃无辜,是有人在诽谤我,诬我秀次是谋反者。因此,若命令未下我就自尽,世人就会说我心中有愧,才畏罪切腹。太阁亦会信以为真,说不定会把我的家臣统统处死。这个理,你明白吗?”

正则慌张地眨了眨眼:“的确如此。是正则糊涂。”

“想必左卫门大夫也厌恶栽赃陷害之人吧?秀次未立刻自尽,乃是在等你到来。”

“明白。”

“所以,你要把我方才所言铭记在心,原原本本转告太阁……对于莫须有的罪名,秀次断不接受!可我还是会自尽,不是因为有罪,而是我对自己的不肖深感耻辱,为自己的不孝后悔。”

“是。”

“秀次的自尽不应累及家臣。家臣们无罪。你定要把我的意思禀告太阁……”

听到这里,正则扑通跪坐下来。此刻他怕比秀次还要激动。

“是。”正则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