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500章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500章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至8 月,来犯的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主力被我军击退到运河以东,此后,津浦路东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主要是同日伪军作战;路西地区则一直处于同日伪顽尖锐的三角斗争之中,这是淮南敌后抗战的主要特点。

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941年5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皖南事变以后的斗争形势,将华中抗日根据地划分为7 个战略区,建立中共盐阜、淮海、淮北、路东、路西、苏中、苏南等7 个区党委和舒(城)无(为)桐(城)庐(江)特委。皖东抗日根据地的路东、路西区党委和舒无桐庐特委统归皖东党政军委员会领导,书记郑位三。路东区党委以刘顺元、方毅为书记,管辖来安、嘉山、天长、盯眙、仪征、六合、高邮等7 个县委;路西区党委黄岩为书记,管辖定远、滁县、全椒、凤阳、合肥、寿县、定东南、含(山)和(县)等8 个县委;舒无桐庐特委书记何伟、李步新。皖南事变以后,在皖东的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四、五、六旅(分别由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改编)及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旅)、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1941年春,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路西粉碎了日伪“扫荡”及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了路西根据地以后,主力遂转向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开展破袭战,经金牛山等战斗,歼日伪军800 余人,粉碎了敌军对路东根据地的进犯。路东军民继1940年9 月粉碎日伪军10000余人的大“扫荡”后,1941年5 月又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的“扫荡”,巩固了路东根据地。

1942年,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蚕食”,李品仙部的进攻,加上严重的干旱,给淮南军民造成严重的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军民坚决击退日伪军进攻,保卫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1 月至3 月,新四军第二师击退日军2000余人对津浦路西地区的“扫荡”。10月,李品仙部第171 师进犯藕塘;11月,日伪军10000 余人大举“扫荡”淮海、淮北和淮南抗日根据地,其中,由明光、滁县、定远等据点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向定远地区“扫荡”,均被津浦路西军民粉碎。1943年6 月,津浦路东我军在东南边区发起反“蚕食”、反伪化的斗争,攻克仪征县谢家集据点,收复仪征、江都县20多个乡,成立甘泉县,打通二师淮南抗日根据地和一师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8 月,二师主力一部,击退进犯六合县解放区的日军,取得桂子山战斗胜利。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抗日根据地厉行精兵简政,紧缩机关,充实基层。新四军第二师主力缩编,加强地方武装,津浦路东8 县合并为4 个办事处(县)。1943年3 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撤销路东、路西区党委,组建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辖津浦路东、路西两地委。赵启民、陈光先后任路东地委书记,李世农任副书记;谭希林、黄岩先后任路西地委书记,谭光廷任副书记。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辖津浦路东、路西两专员公署,汪道涵、郑抱真分别任专员。周元斌、李竹平分别任副专员。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兼淮南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辖路东、路西两军分区。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淮南军民掀起大生产运动,战胜自然灾害和敌人封锁,改善军民生活,为反攻作物质上准备。

1943年1 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苏北转移到皖东抗日根据地盯眙县黄花塘,直接领导皖东斗争。

1943年,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4年,淮南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至1945年7 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 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280 万,新四军第二师兵力扩大到4。4 万人,并在南京城郊建立上元县。

1945年8 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华东的日军由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同村宁茨直接派出代表至新四军军部驻地天长地区,就日军投降事宜,接受陈毅将军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发表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方毅为副市长,黄克诚为江苏省主席,罗炳辉为安徽省主席。新四军第二师组织南京支队渡江南下,进抵南京城郊。第二师在战略反攻中,收复定远等6 座县城,占领津浦、淮南铁路各一段。9 月2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饱受屈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二师歼敌2 万余名,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拥有330 余万人口的解放区,第二师由其前身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时的3100余人发展为近5 万人的兵团。这是淮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

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徐海东、赖传珠、高敬亭、郑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领导淮南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淮南军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半塔烈士纪念塔和藕塘新四军第二师抗敌纪念塔记载着烈士们的英雄业绩,永垂不朽!

注释:(1 )本文节选自龚意农、杨联主编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财经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 版,第6 ~16页。题目和文中小题为原书第2 章第一、二节。节选时略有删节。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筹建前后 叶建忠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民族危亡时刻,国民党被迫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同年10月2 日,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1938年1 月6 日新四军军部转设南昌,下辖4 个支队,8 个团,总人数10300 余人,其中,福建的人数占全军一半以上。

为了在福建开展统战工作与恢复党的组织,党中央决定在福州成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1938年2 月党中央派参谋长张云逸同志再次来福州与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谈判这一问题。2 月9 日张云逸从南昌到达闽浙赣特委所在地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随同张参谋长来福州的有王助、孙克骥、张的秘书徐平羽(又名王白如、白丁)、新闻记者马骏以及警卫员、机要员等十几人。他们一行于2 月23日到达福州,24日上午张云逸偕同王助出见福州记者并发表谈话。

1938年春节前一天,新四军第六团(闽东红军游击队)在屏南县城接到军部电报,立即开赴前线。叶飞、阮英平在农历正月初三把队伍带去了。闽东特委工作由范式人负责。叶飞等走后,范又接到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的电报,即到福州见张,张说:他此行的目的要办两件事,一是,1937年10月间在漳浦有数百人被国民党缴械,要追回人和枪。二是,谈判成立办事处。张又说,陈仪不同意成立福建办事处,只同意成立福州办事处,人数限制不超过20人。于是范式人便留在福州参加办事处工作。

1938年2 月底,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地点设在福州市城内安民巷27号(现53号),办事处人员有新四军参议、办事处主任王助(因军部不能委任将级军衔,所以用参议名义显得位高),新四军上校秘书范式人,副官章水和。1938年八九月后又增加工作人员庄草(现名林楷),看门兼烧饭林书壮,并配备一个警卫班。办事处人员都穿灰色军装,挂“抗敌”臂章,门口后来挂上黄底黑字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的牌子(有的同志回忆当时没有挂过牌)。

办事处成立后,则致力于恢复和建立福建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号召群众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组织进步文化人创办刊物、教唱革命歌曲、义演、募捐、办美展、办夜校、支持开办生活书店、保护抗属、红属,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工作。1939年5 月由于日寇进逼福州,办事处迁往南平。1940年6 月办事处接到省委有关避免遭受国民党暗算,撤退红色干部的通知,决定自动撤销,因而完成了它的使命。

办事处筹建到撤销前后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一、执行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积极主动“联蒋抗日”,推动全民族抗战。1937年10月中旬党中央曾派张参谋长和机要员林青第一次到福建找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谈判有关释放政治犯和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问题,竟遭到陈仪无理拒绝。11月上旬,在武汉的博古、叶剑英、李克农又派顾玉良随带叶挺将军的介绍信到福建找陈仪谈判有关改编问题,陈仪逼于形势,不得不答应,但又使出调虎离山之计,以图借日本之刀来消灭共产党军队。我党为了全民族利益不计既往嫌隙,在闽西、闽北、闽东等聚集4 个团5000多人的兵力,组成新四军4 个团,另一个连,开赴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

抗日大军开赴前线以后,党中央为了团结抗战,扩大统一战线,1938年春又派张云逸、王助等第二次来福州找国民党省主席陈仪谈判,主要办3 件事:一是,在漳浦事件中我方有数百人被国民党缴械,要追回人和枪;二是,谈判成立办事处;三是,要求释放政治犯。以上三点陈仪基本上都答应了。漳浦数百人与被释放的政治犯一起由张参谋长带赴前线参加抗日,后方成立办事处,办理有关军部后勤事宜。这是我党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党的政策“联蒋抗日”的胜利!

二、恢复和发展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