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

第324章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324章

小说: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所以在这个传说里提到骑着巨龙过河,也不是毫无来由的。原来当右纵队第一梯队第二十二旅到达平陆蒡津渡一带黄河岸边时,发现敌人已把附近的船只,统统在不久前抢走,砸沉了。怎么办?看到这一情形,指战员们心急如焚。部队派人找当地群众去商量,群众说:“蒋军抢走了我们的船,抢不走我们的心,我们一定要送部队打过黄河去!”他们提出要解放军“骑龙渡黄河”。这龙就是黄色的油布包。县委副书记介绍说,从前反敌人封锁的时候,这里的群众就利用油布包当船使用过。部队同志听了,当场作试验,他们把油布包抬进水里,两位战士卷起裤腿跨了上去,桨刚着水,油布包便冲了出去。

大家看了很高兴。但感到每个油布包只能坐三四人,而且不好操纵,战士们大部分来自山区,不习水性,到了河心,万一油包一打转,战士们难以驾驭。这时,有个通信员说:“把几个油布包并起来怎么样?”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大家当场作实验,把三个油布包并在一起,后尾安上个舵,可以坐一个班的人,并同时载上一挺机枪和一门小炮。试验成功了!战士们欢呼雀跃。

部队在群众的积极支援配合下,一面加紧制作油布包,一面在水上练兵。

22日,电闪雷鸣,风声、雨声、雷声,同黄河河水的怒吼声交织在一起。

战士们冒着雨,顶着风,抬着油布包到黄河边。几十个黄澄澄的油布包首尾相连,真的像巨龙一样,在河面上一字排开。

午夜时分,第一批渡河的十几个油布包,离开河岸,飞向河心,老艄公们稳稳地掌着舵,乘风破浪,冒着对岸守敌炮火的袭击,奋勇向前。

二十分钟后,对岸发出了胜利的信号:三堆大火熊熊燃烧起来。

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油布包也顺利地渡过了河。

从此黄河岸边有了新的传说:陈赓骑龙过黄河。这一传说久传不衰,表达了黄河岸边人民群众对陈赓的无限崇敬。

黄河不可攻克的神话被粉碎了。陈赓兵团在一夜之间,就将东起洛阳、西至陕县三百余里敌军的黄河防线全部突破。

陈赓兵团神速突破天险黄河,出其不意地挺进豫西,使蒋介石措手不及。

正当他穷于应付刘邓大军时,他怎么也没料到陈赓兵团又从侧背杀进一刀。

陈赓兵团斩断陇海,攻占四城,不仅为我军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又从战略上调动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和刘邓主力作战。

为了对付陈赓,蒋介石急忙组织起两个兵团,准备东西夹击,以堵住这一缺口。但此时蒋介石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不得不忍痛剜肉补疮,从尾追刘邓的部队中抽调三师、十五师、二○六师等部增援,会同洛阳地区守军共八个旅的兵力,组成第五兵团,由李铁军统一指挥;以分布在陕东和灵宝、陕州地区之整三十师的二十七旅、整十五师的一三五旅、整七十六师之七十五旅等部约四个半旅的兵力,组成陕东兵团,由西安绥靖公署陕东指挥官谢甫三指挥。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我军,打通陇海线,阻止我军的发展。

这时,毛泽东连续给陈赓发来几个电报,指出:“目前在兰州以东,长城以南,平汉以西,汉水以北的广大地区,主动权已转入我手,应放手发展,力求运动战,机动迅速,广占地区。”并指出:“洛阳地区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向西,乘胡宗南在西面尚未完成部署之机,抢占陕县、灵宝等城,歼灭分散之敌,然后以一路出陕东南,一路出伏牛山,在豫西、陕南、鄂北建立根据地。”

陈赓深入细致地研读了这些指示,准确地把握了毛泽东的意图。决定一方面以第十旅、第二十二旅及三十八军一部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陕州、灵宝,直趋潼关,第十二旅及三十八军一部进抵伏牛山,摆出一副欲重点攻占潼关、直取西安的态势;另一方面又命第九纵队除留一个旅监视洛阳外,其余在洛阳以南分散活动,攻占城镇,给敌方以主力在豫西的错觉,借以稳住第五兵团。

当时敌人的陕东兵团正在拼凑之中,陕县以西的敌人还在集结部署,这里一个营,那里一个团地摆成一字长蛇阵。陈赓命令十一旅绕过陕县先打灵宝,攻克灵宝之后再攻陕县。

灵陕战役战果辉煌。灵宝一战,全歼灵宝守敌,生俘五千六百余人,陕县一战,全歼陕县守敌,生俘四千七百余人。

与此同时,陈赓又以一部兵力越过铁路南进,揳入伏牛山脉,牵制敌第五兵团西援,给敌十五师、二○六师、第三师等部以重大打击。

仅仅半个月时间,陈赓兵团就歼灭敌人的陕东兵团等部三万多人。敌总指挥谢甫三弃城而逃。

陈赓兵团的活动,极大地牵制了蒋介石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的作战,使蒋介石心惊胆颤。陈赓兵团像一把刀子割断了中原和西北战场的联系,形成对东西两面的严重威胁。蒋介石急忙抽调十几个旅去修补两大战场的破绽,并撤换了作战不力的谢甫三,改任斐昌会为总指挥。

陕北。

毛泽东窑洞。

毛泽东接到陈赓在前线的捷报,兴奋地对周恩来说:“陈赓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你看,蒋介石从陕北抽兵了不是?”说着放下手中的电报,说:“立刻拍电报表示祝贺,指示陈赓兵团挥师向南,歼灭豫西各县分散守备之敌。”

9 月23日,陈赓接到毛泽东的电报。电报要求陈赓“率主力四个旅于二十六日开始隐蔽东进,突然包围敌六十四旅及武廷麟师部,相机歼灭之。”

然后,“再寻机歼灭李铁军主力,并继续攻占郑洛以南、平汉以西十余县。”

11月2 日,敌十五师师长武廷麟率其师部从许昌进驻郏县。敌六十四旅的两个团,也由许昌而来。行装未卸,我军即“神兵天降”,出现在郏县城下。

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周希汉旅长决定乘敌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地歼灭该敌。

周希汉率第十旅于11月2 日夜完成了对郏县的包围。

此时,李铁军率五个旅正向郏县行进,欲包围第十旅以解郏县之危。李铁军在报话机里告诉武廷麟,说他四日到达郏县,包围共军不成问题,要武坚守待援。

周希汉得悉这一情况,一面立即派一个团去阻击来援之敌,一面又加紧作发起总攻的准备。

11月3 日,周希汉一声令下,部队突然向郏县之敌十五师袭击,发起猛烈的进攻。我军集中炮火压倒了敌人火力,炮兵将山炮推到距敌碉堡仅二十米的地方直接瞄准射击,工兵则对封锁、阻挡我军前进的碉堡进行连续爆破,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活捉敌第十五师师长武廷麟。在最后的一刻,武廷麟仍然负隅顽抗,声嘶力竭地请求李铁军快速增援,然而,尽管李铁军近在咫尺,却无法挽救十五师全军覆没的命运。

当李铁军急冲冲地赶来时,满以为可抓住我主力军决一雌雄,却不料周希汉率领部队已转移。李铁军一路追击,并以三个旅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向我军发动猛烈进攻,当即遭到我军痛击。随后第十旅甩开敌人的追击,与纵队主力会合了。

“郏县战斗是周希汉的杰作!”陈赓高兴地夸奖。的确,这是一个机动作战的范例。

首战告捷,李铁军尝到了陈赓的厉害。再不敢轻举妄动了,企图再寻战机与陈赓较量。

十一月的豫西地区,已是天寒地冻,冷风嗖嗖。

打下郏县,我军刚进至南召、方城一带,李铁军就带着七个整旅,气势汹汹地扑上来。

李铁军几万人马拼在一起,使陈赓既吃不了他,也感到巨大压力。如何对付敌人的尾追呢?对此,有人提出把部队拉向西面到伏牛山的牛背上建立根据地,有人又提出就地设伏,立即歼灭这股敌人。

针对这种种意见,陈赓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会上议论纷纷。陈赓提出将主力再作分遣展开,以拖散和疲惫敌人,创造新的歼敌条件。他说:“我们的作战方针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如果我们贸然行动,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接着他又说道,“李铁军我知道,他和我曾是黄埔同期,这个广东人精明得很,想让他上你的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他没后台,全是靠小心谨慎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们对付他,必须得有个法子,可以把他引得四处跑,消磨他的气势,然后再寻机吃掉他。从中原的全局着眼,我们的主力绝不能向西钻到大山里去,而要在平汉路以西的广大地区展开,以便有力地配合挺进中原的主力作战。”

陈赓的意见,得到干部们的一致赞同。

但如何才能调动李铁军呢?陈赓又陷入沉思中。一连几天几夜,他吃不好,睡不香。终于一个成熟的作战方案在他脑子里酝酿而成:由十三旅、二十五旅负责伪装我主力,向宛西行动,想法引李铁军入伏牛山,其余部队则隐蔽待命。

第二天,陈赓提出了这一作战方案,指战员们一致认为这的确是引牛上钩的好办法。

会上,陈赓对陈康旅长说:“你这个旅,要牵着敌人走!”

部队就要出发的那天,陈赓来到十三旅,他对同志们说:“同志们,我们先给这条肥牛栓上绳子,一路上牵着别放,拖疲,拖瘦,拖垮他,然后杀牛过年!”陈赓师长几句幽默风趣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任务下达后的当天黄昏,陈赓就带十三旅南下镇平,二十五旅则奔袭南阳以西的五佛寺。兵团主力也同时行动。牵牛部队,大张旗鼓地行进了。为了造成声势,诱骗敌人,部队一反常规,把队伍排成巨大的扇形向前推进。

于是广阔的平原上,到处留下了战士们的脚印。晚上,战士们又故意大声喧嚷、一反夜行军不准讲话的惯例。每到一个村庄附近,还特地传下口令:“往后传,拉开距离,放慢脚步。”

第二天,附近几个乡都传开了:昨天晚上有好几万八路路过呢,部队要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