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行走中的玫瑰 >

第14章

行走中的玫瑰-第14章

小说: 行走中的玫瑰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师的话,当车祸发生之后,我所能够做的,可能就是和摄影师一起打道回府。如果没有进行尝试的话,我就不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采访到第一批难民的记者。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更加相信,机会总是在那里,但是只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很多时候,争取到了机会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了解的话。

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我从来不赞同机会应该平均分配给手下的做法,越是重要的事情,我越是会把这个机会给我信得过的同事。因为电视媒体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行业,每个人的行为会在荧屏上被人一览无遗。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我的一个同事,她曾经是一个资深报纸记者,但是做电视新闻却是刚刚开始。我一直觉得,她的工作习惯不太适合电视新闻这个行业。结果,出于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承担重任的想法,我让她承担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海外采访任务。结果,她的片子没有实时传送回来,特别要命的是,她在做电话联机报道的时候,不停地吃螺丝,也就是口齿不伶俐,而这又被管理层看到了。结果管理层问新闻部,为什么这样一个表达能力也成为问题的人,却去承担这样重要的采访任务。

说实话,以她平时的工作能力,表现不应该这样糟糕,但是正是因为她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够应对任何场合,她没有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所以,当一个人面对一个机会,或者争取一个机会的时候,很重要的是要想一想,自己到底能不能够胜任。因为表现得好,机会可能会从此源源不断,但是如果失败的话,那就可能把自己的路从此堵上。

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些人更是老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只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就能够证明给大家看。但是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有的时候真的要经常地反省一下,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为什么总是眷顾别人而不是自己,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地方。

中国人喜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我想在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是所有的金子都能够发光,必须承认,有很多金子的光芒被遮盖了,没有人能够看到。但是有一点确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发光的,一定是金子。

七年|之后

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刚刚大学毕业,我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当然,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前提,如果我晚出生二十年,我是不是有机会上名牌大学?

我读小学的时候,虽然和上海的那些名牌小学相比,我读的学校名不见经传,只不过那个时候都是就近上学,所以也很公平。不过我还记得,每次经过马路对面的那所小学,家里人会告诉我,还好,没有住在对面,因为对面来自外乡人家庭的孩子太多,学校的校风不是太好。

这当然有地域歧视,不过反映的也是一种现实,因为对面的小学,就近吸收的,有不少棚户区里面的学生,在当时歧视外地人心态相当严重的上海,这些外来家庭的孩子,自然素质没有本地人的孩子高。至于根据,就是对面那家小学升初中考试,能够考上重点中学的比例没有我在的那所学校高。当然,和名牌小学比,那就更比不上了。

也许我要感谢我的运气,住在了马路的这一边,不过说老实话,虽然生源在成年人看来区别很大,但是记得他们从来没有说过那家学校的老师不好,事实上,那个时候,还没有师资的概念,除了名校,其他的小学,大家都会觉得,老师的水准都差不多。也因为这样,只要自己努力,加上天资聪颖一些,读哪家小学问题都不大,只要考中学的时候发挥正常,自然可以进入重点中学,我就是这样。

但是如果我现在是一名小学生,事情就没有那样简单,按照我父母的收入,要进好的小学,赞助费肯定是交不起的,如果进不了好的小学,距离好的初中就有了一段距离,而进不了好的初中,那么名牌高中就更没有希望,名牌大学,那就更不用想了。

当然,就算进了名校又怎样,意味着机会更多吗?我不知道。199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之所以没有选择进入媒体,而是去了外资公司工作,就是因为家里面没有关系,还好,外资企业当时还是不需要讲关系,而是讲能力的,而现在,连外资企业都已经沦陷给了家庭背景了。而且,那些有着优越家庭背景的年轻人,本身的教育履历非常出色,他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把别人甩在了起跑线之外。

所以,说到机会,时代很重要。看到别人的成功,不要忽略了时代的因素。在二十年前,一个穷困山区的孩子,只要努力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上名牌大学,可以拿到奖学金出国留学,可以在跨国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可以创业,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真的很少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时代的受益者。我无法想象,如果换到现在,我可以拥有怎样的机会。也因为这样,看到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个社会越来越缺乏上升的渠道,我很想告诉大家:

如果大家已经很努力,却还是看不到机会,不要过多地责怪自己,那不是自己的错,那是社会的错。年轻人自己可以做的,只有做好自己,等待机会的来临。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既得利益者,能够意识到,为现在的年轻人创造机会,是我们的责任。

那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11 关于自信

七年之前

真正的自信不是刻意去创造的,

这是需要时间,

需要经历,

需要磨炼,

需要体验而自自然然得到的东西。

七年之后

当然,到现在我还是觉得,

自信和自大就是一线之差,

而且我也觉得,

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谦卑一些,

反而让自己的承受力更大,

做起事情来更加专注,没有顾虑。

七年|之前

我的一个同事,同时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这样形容我:

刚认识闾丘的时候,她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女孩子。每天她都在那里认真地看着我们在做些什么事情。一年以后,我从美国回来再看到闾丘,她做起事情来已经是有板有眼了。再过一年,我读完书回到香港,这时候的闾丘已经是非常非常非常自信了。

自信不是生来就有的,一个人建立自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我在深圳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一家国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一名英文翻译。我写信去应聘了。毕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而且也有外资企业的工作经验,所以很快有了面试的机会。面试的那天我是相当自信的,因为在大学的时候,我的英文水平在系里算是不错的,而且我自己平时也花了不少时间在英文上面。

对方要我翻译一份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查字典,但是对着那些专业的会计名词,什么损益表、借方贷方、资产负债表等等,我真的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还记得当我把翻译好的东西交到那位老所长的手上的时候,他看得眉头都皱了起来。虽然他很礼貌地让我回去等通知,但是我知道,我做不了这份工作。

之后那段时间,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英文能力,原本的那种自信荡然无存,直到半年之后,我考进了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这家公司选取员工的原则是,不看一个人是否学相关专业,而看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比如能不能和人沟通,有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这些算是我的特长。成为公司的员工之后,公司会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来进行培训,几个月下来,我的财经专业英文水平突飞猛进,不单单能够看英文的报表,还能够写英文的分析报告。这个时候,我的自信心又回来了。

从事电视新闻这个行业也是一样。我的自信是靠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一点点地堆积起来的。

刚刚进电视台,我是从外电翻译做起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第一步就是学会使用专门的计算机系统。还算好,我用了两天已经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可以自己操作了。但是学会配音的过程却没有那么顺利。拿着稿子,坐在配音间里,好长时间不能够出来,因为不停地在那里吃螺丝。正是因为有那样的经历,所以现在面对新同事,当他们在配音间里同样地出不来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去催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我要感谢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手把手教我的那些前辈。当我的稿子写得不好的时候,没有人来责骂我,否则,几次下来,我一定会自信心彻底崩溃的。(W//RS/HU)他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帮我改,并且耐心地告诉我,电视新闻稿应该有怎样的结构,怎样把文字画面结合在一起才好看。

我记得,当我的稿子进步,或者说不需要他们大改的时候,他们就会头也不抬地对我说,不错。

虽然这样的表扬非常随意,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新手来说,别人的认可要比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更加重要。

之后,即使别人已经不再把夸奖的语句放在嘴上,但是只要看到自己的稿子在经过编辑的手之后,只字未改,或者很多时候,编辑会把重要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的翻译稿件给自己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合格了。

之后,从编译转成了记者,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去买一套套装,为了出镜用,希望自己能够看上去专业一些。

现在看到很多新人进入这个行业,每天都是穿着行政套装上班,我会觉得非常亲切,因为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当然现在的我穿得已经非常随意,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来决定自己的穿着。如果是参加正式的记者会,大型的外事活动,要做专访,或者是自己需要出镜,我就会穿得非常正式,还会化妆。其他的场合,穿得让自己越舒服越好。这是因为自己已经非常自信,不需要特意通过装扮自己来增加底气了。有的时候,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