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蒙哥马利传 >

第39章

蒙哥马利传-第39章

小说: 蒙哥马利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国人却把物资供应重点从第 8 集团军当面的德军转向第 1 集团军当面的德 军,因而使德国非洲军团在最危难的时刻得不到物资供应。这样,这两个以
前独立的战场便开始相互产生直接的影响。
2 月 17 日,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在法属非洲作战的盟国部队副总司令。3 天后,他一接管新指挥职务,就使第 8 集团军和第 1 集团军成为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2 月 20 日,隆美尔发起卡塞林战役,在卡塞林隘口大败美军, 使总的战况显得胜负未定。蒙哥马利说,在那一天,“亚历山大给我发来一
份紧急求援的电报,强烈要求我采取行动以减轻敌军对美军的压力”。当时, 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进入了突尼斯,第 7 装甲师和第 51 师的 1 个旅已经到
达了本加尔丹。因此,蒙哥马利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加快了行动的速 度,到 2 月 26 日,我们施加的压力明显地使隆美尔停止了对美军的进攻。”
隆美尔从第 1 集团军的正面撤走后,蒙哥马利估计他很可能转过身来 向第 8 集团军发起攻击。在 2 月 28 日至 3 月 3
日这段时间,蒙哥马利感到 十分焦虑,认为他在前线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对付隆美尔可能发动的反
攻。马雷斯战役很快就要打响,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进行十分复杂的 准备。但那时他主要考虑的却是离他很近的梅德宁。梅德宁是他的集团军的
前哨,他估计敌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向那里发动进攻。果然,蒙哥马利很快就 得到了敌人向第 8 集团军正面调动军队的情报。但是,蒙哥马利并没有慌乱。 到 3
月 4 日,他的忧虑消除了,又恢复了自信。他的参谋长这样写道:“我 们兴奋地工作着,以便作好一切准备??隆美尔丧失了他的机会,我们现在
又可以自由呼吸了。”蒙哥马利本人则决定用阿拉姆哈勒法山战役的战法对 付隆美尔。他把新西兰师从的黎波里调来,负责保卫梅德宁地区。第 7 装甲
师则、署在该师的右翼。第 201 近卫步兵旅暂时置于第 7 装甲师的指挥之下, 占领了一座叫做塔杰拉基尔的小山,来填补第 7 装甲师与新西兰师之间的缺
口。
3 月 5 日晚上,所有的迹象都表明隆美尔将于明晨发起进攻。果然不出 所料,英军在 3 月 6 日清晨的薄雾中看到两群德军坦克从马雷斯防线内陆一
端的群山中开出来了,沿着梅德宁与图坚之间的公路摸索前进。大约在同一 时刻,第 51 高地师面临着德军第 90 轻装甲师和意军斯皮齐亚师步兵的攻击。
接着,又发现一支敌装甲部队(第 10 装甲师)从哈卢夫隘口向梅德宁冲来。
英军的野战炮和中型炮向推进的轴心国部队进行了无情的轰击,而反 坦克炮则尽可能地直到最后一刻才开火。英军发现,敌人的坦克和步兵之间
的协同很差,非洲军团已丧失了它往常所具有的冲劲。实际上,英军的阵地 没有遭到任何突破,到中午时分,敌人就向后撤退重新编组了。但重新编组
并没有给敌人带来什么好处。
敌三个装甲师指挥官在一起协商后,决定派步兵在坦克前面推进。这 是一种绝望的行为。敌人的步兵被英军的炮弹打得焦头烂额,人心慌乱,敌
人的坦克进攻也是半心半意的。于是,隆美尔在下午 8 时 30 分下令结束他 在非洲进行的最后一场战斗。在这一天的断续战斗中,英军损失轻微,而隆
美尔则伤亡了 653 人,更为严重的是,损失坦克 50 多辆。
与打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一样,蒙哥马利只在自己选定的地点迎敌,而 拒绝在既定的地点以外应战。隆美尔撤退时,他也不追击,以便战斗一结束
就继续筹划马雷斯战役。正如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有助于阿拉曼战役一样,梅 德宁战斗也必将有利于马雷斯战役。
马雷斯防线是法国人在兴盛时期修建的,用来防止意大利人入侵突尼 斯。它从大海向内陆延伸 22 英里到达迈特马泰山麓,而荒凉高耸的迈特马
泰群山则把防线向西延伸直到沙海。这片显然无法通过的沙海提供了强有力 的翼侧保护。德国人接管防线后,先后进行了改造和加固,结果使这条小型
的马其诺防线即使不能说坚不可摧,至少也可以说很难突破。因此,马雷斯 防线对蒙哥马利的指挥艺术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蒙哥马利认为,要对如此坚固的阵地作正面进攻是不大可能成功的, 因为在迈特马泰山和大海之间的回旋余地不大。因此,他计划在迈特马泰山
以西的地区作包围运动,同时进行有限度的正面攻击,以资策应。但问题是, 能否找到一条通过沙海的道路呢?早在 1942 年 12 月当他的司令部还在“大
理石拱门”的时候,他就派遣了一个“沙漠远程侦察组”前去沙海侦察了。 大约在 1943 年 1 月下旬,沙漠远程侦察组报告说,他们在沙海找到了一个
可以实施翼侧包围运动的隘口,即怀尔德隘口。
通过怀尔德隘口,可以到达沙海那一边的泰拜盖隘口。通过泰拜盖隘 口,可以到达哈迈平原、加贝斯和大海。
于是,蒙哥马利的计划也就具体化了:一、第 30 军以 3 个师的兵力进
攻东翼,其目的是把敌军预备兵力吸引到防线的东翼上去。二、抽调其他部 队,组建新西兰军,从西翼迂回,打入迈特马泰山后方,攻取泰拜盖隘口,
尔后直扑哈迈平原。三、保留第 10 军作为预备力量,以便一有机会就可投 入无论哪一翼的战斗。四、整个作战行动需要空中攻击部队给以集中而持续 的支持。
有关马雷斯防线及其周围地区的大量情报,使蒙哥马利认为,沿海岸 大规模进攻而在内陆进行佯攻的作战方案是可行的,这几乎是在非洲海岸作 战的必然方式。
如果两方面的进攻都能够发展到把敌人击溃的地步,而不是其中一个 仅仅是佯攻的话,那就具有更大的优势。蒙哥马利的马雷斯战役计划使他在
右翼的猛攻没有奏效时能够迅速转移兵力,在左翼进行猛烈的、决定性的打 击。
3 月 14 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第 2 军向米克纳西和 加贝斯发起攻击以威胁德军的交通线,而第 8 集团军则夺取马雷斯防线。蒙
哥马利早已为夺取马雷斯防线作好了准备,现在只等把计划付诸实施了。
新组建的新西兰军共计 25000 余人,150 余辆坦克,由弗赖伯格指挥。
3 月 11 日深夜至 12 日黎明前,新西兰军开始在位于梅德宁与怀尔德隘口中 途的富姆泰塔温集结。
3 月 19 日,它已到达泰拜盖隘口的西面。到 20 日,已作好突破隘口、 向哈迈和斯法克斯进击的准备。
第 30 军对右翼发动的进攻定于 3 月 20 日 22 点 30 分开始,蒙哥马利 在 3 月 20 日向第 8
集团军发布文告,号召全军将士:“向突尼斯前进!把敌 人赶到大海中去!”
马雷斯防线的主阵地由第 30 军来突破。该军的第 51 高地师扼守战线, 第 50 师和第 23 装甲旅在 3 月 20 日 23 时 15
分越过战线向敌人发起冲击。 第 50 师的 151 旅企图在济格扎奥干河上获得一个桥头堡,'奇+书+网'便在云梯的帮助
下,不顾敌人猛烈的防御火力,渡过了干河,夺取了敌人的两个大据点。但 当轮到支援坦克强渡时,事情却搞得一团糟,参加那天夜里攻击的是第 50
皇家坦克团,坦克携带着大柴捆前进,以便把柴捆扔在干河里,连成一条简 易道路。然而,坦克废气的热度把许多柴捆点燃了,同时领头的那辆坦克又
淹没在三英尺深的水里,堵塞了道路。工兵们修了一条旁道,使三辆坦克到 达了对岸。但后来旁道也堵塞了,直至该坦克团接到撤退命令时,渡过河的 坦克只有 4
辆。
第二天夜里,第 151 旅得到第 69 旅第 5 东约克团的加强,又进行了一 次强渡,有 42 辆坦克渡过干河到达对岸,与前一天渡过去的 4
辆坦克会合。 但这仅仅是一次表面上的胜利,因为这些坦克在强渡时把道路都搞坏了,以 致任何运输工具和任何反坦克炮都不能随同过河。这一点是致命的。次日下
午,敌第 15 装甲师就进行了凶猛的反冲击,消灭了 30 辆“瓦伦廷”坦克, 并把第 151 旅驱赶到干河的边缘。到 3 月 22 日 2
时,蒙哥马利看出这次攻 击已经朱败,就命令幸存的部队撤下来,及时地终止了部队的伤亡。
右翼的攻击遭到了挫折,蒙哥马利便马上把进攻重点转到左翼,用增 援力量把弗赖伯格的军变成进行突破的主要工具。第 30 军被留下来以便将
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在马雷斯阵地上,而印第 4 师则受领了向迈特马泰山进击 的任务。这一任务看来是适当的,因为在 3 月 19 日夜至 20
日黎明前,敌第
164 师就开始撤离其山中阵地,向泰拜盖隘口开拔了。英军观察到了敌军的 这一调动。
3 月 20 日早晨,当蒙哥马利得知敌人已发觉新西兰军正隐蔽在南侧时, 马上命令它不必再隐蔽了,而应拼命北进,以完成任务。但是这些新西兰人
在进行了出色的接敌行军后,动作却缓慢起来了。虽然蒙哥马利给弗赖伯格 发来了电报,要求他尽快到达哈迈,然后再向加贝斯地区和马雷斯防线后方
推进,但弗赖伯格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紧迫感。在 3 月 21 日午夜至 22 日黎明 前,第 8 装甲旅和新西兰第 6
旅的旅长都想尝试一下突破泰拜盖隘口,但没 有得到弗赖伯格的支持。弗赖伯格没有迅速采取行动,倒不是因为他缺乏斗
志,而是因为他认为他的部队会处于可能招来敌人猛烈反击的暴露位置。还 有一个使他经常感到恐惧的问题,就是他既要使用又要保存新西兰部队,因
为这支民族部队代表着一个人力有限的小国。
3 月 23 日,蒙哥马利给弗赖伯格发来一封电报说,第 1 装甲师连同霍 罗克斯的第 10 军司令部将开来增援他。由于弗赖伯格错过了一次突破的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