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与表现,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虚荣心与自负心理的影响,产生了很不 好的后果。
由于上述和其他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国外许多作品在评价蒙哥马 利其人及其历史功绩时,都带有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对许多历史事件持完 全对立的观点。
有的充分肯定,热情赞美,脱离历史事实地夸大他个人的决策作用, 使人听了难以置信;有的蓄意贬低,歪曲事实,恶毒攻击与咒骂,令读者嗤
之以鼻。总之,这些作品都歪曲了历史,背离了史实,使读者难以把握真实 的材料来正确评价蒙哥马利其人及其历史功绩。当然,也不乏如实记叙各个
历史事件、公正地评价蒙哥马利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客观地揭示他的失误的 作品。
虽然国外出版了许多有关蒙哥马利的作品,但译成中文介绍给我国读 者的仅有四部,而由我国作者撰写的蒙哥马利专著却一部也没有。这四部中
文版著作是:《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领导艺术之路》、《蒙哥马利》和《蒙 哥马利:一个将军的诞生》。前两部由蒙哥马利本人撰写,分别于 1958 年和
1961 年出版。在《回忆录》中,蒙哥马利仅用了三章来描写他 1939 年以前 的生活,而把重点放在他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上,一直写到他 1958
年退休为 止。《领导艺术之路》介绍了历史和现实中各式各样的领导艺术及其产生和 运用,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领导实践的总结。
《蒙哥马利》由罗纳德·卢因著,于 1971 年出版。该书仅用一章简述 蒙哥马利二战以前的经历,而主要描写蒙哥马利从 1939 年 9 月到 1945
年 5
月 4 日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军投降的整个哉斗经历。《蒙哥马利:一个将军 的诞生》由尼格尔·汉密尔顿著,于 1981 年出版。该书从蒙哥马利的家世
一直写到阿拉曼战役,详细地描述了蒙哥马利成长为将军的经历。上述四部 书虽然各有所长,但读后仍然不能对蒙哥马利的一生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印 象。
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50 周年,为了表彰蒙哥马利为反法西斯 战争和为世界和平作出的伟大贡献,为了使我国读者对蒙哥马利的一生有一
个全面而客观的了解,笔者根据自己从事外军研究工作积累的各种资料,撰 写了《稳扎稳打……蒙哥马利》一书。在撰写过程中,笔者力求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全面而公正地描述和评价蒙哥马利和各个历 史事件,但由于笔者的政治水平和历史知识有限,对有关历史问题研究不深,
对许多历史事件又不能进一步作实地考察,再加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 或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樊高月
1993 年 5 月
第一章 主教之子
世代圣职名声望,主教尽职妻逞强; 儿违父愿从军去,祖传职业弃一旁。 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不禁会想起那些功勋卓著的战将。提起那
些名声显赫的战将,人们自然会想起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于 1887 年 11 月 17 日出生在伦敦肯宁顿圣马克
教区的牧师——亨利·蒙哥马利家中。英国的蒙哥马利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创下了光辉的业绩。蒙哥马利家族的祖先罗杰·蒙哥马利伯爵,曾于 1066
年协助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入侵英国,因而被视为诺曼贵族中最出类拔萃的人 物之一。后来,他成为占领区的行政长官,直至 1094 年他逝世为止。罗杰·蒙
哥马利在 11 世纪威廉公爵的朝廷中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名声显赫。尽管 他的传记作者曾把他说成是一个睿智、温和和热爱正义的人,但他的成功完
全是靠残忍、欺诈和武力。诺曼人的野心、贪婪和狡猾在他身上暴露无遗。 他霸占了若干诺曼修道院作为私产,娶了声名狼藉的威廉·塔尔瓦斯勋爵的
女儿梅布尔为妻。他娶梅布尔不仅是为了扩充自己的产业,也是为了拉拢一 个气味相投的同党。他们狼狈为奸,排除异己,撵走了威廉公爵身旁大部分
势单力薄的贵族。罗杰与妻子乘机用甜言蜜语取得公爵的宠信,并巧妙地进 行挑拨离间,使公爵与身边的大臣失和。威廉公爵是位感情用事的人,盛怒
之下,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削除了一些煊赫一时的重臣的贵族爵位,并将他 们长期放逐。心狠手辣的梅布尔对此并不满足,企图把她的对手置于死地而
后快。于是她设宴招待被放逐的阿诺德·德昌福尔,企图在宴会上将他毒死。 梅布尔的举动引起了阿诺德的警觉,于是拒绝食用她的点心,使她的阴谋未
能得逞。罗杰的弟弟吉斯利贝特不知内情,顺手拿过点心,狼吞虎咽地吞下, 结果白白送掉性命。梅布尔一计未成,一计又起,不除掉对手,誓不罢休。
最后,她买通阿诺德的侍从,将其害死。1082 年,梅布尔自己也大祸临头:
当她浴后躺在床上时,被仇人斩首。梅布尔死后,罗杰·蒙哥马利娶性情温 和的阿梯莉莎·甫雪特为妻,并洗心革面,努力改过,以赎前罪。
他后来成为一个虔诚而热心的基督教徒,在英国和诺曼底捐赠了无数 的修道院和教堂。1094 年,罗杰·蒙哥马利在自己的什鲁斯伯里修道院逝 世。
1623 年,罗杰·蒙哥马利的子孙从苏格兰西岸渡海,到达多尼格尔郡 的基勒堤,赶走了当地的天主教徒,在那里安家落业。他们主要经商、当牧
师或任行政官员。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爱尔兰血统,便是从他们那里继承来的。 在爱尔兰,蒙哥马利家族中第一个有据可查的是塞缨尔·蒙哥马利。
他是个酒商。当时的英国在英王五世的统治下,正是堆金积玉、笙歌旦旦和 大兴土木的全盛时期。那种宴安逸乐和纸醉金迷的社会生活使他大发横财。
他用赚来的钱在伦敦德里等地购置了大量产业。1768 年他又购买了 1000 英 亩农田,随即冠之以“新公园”的雅号,并在上面建立起自己亲手设计的别
墅。他与附近的一位建筑师的女儿结了婚,生了 8 个孩子,但只有一个儿子 长大成人。
那个儿子名叫塞缨尔·卢·蒙哥马利,曾就学于伦敦德里的佛伊尔学 院和都柏林的三一学院。20 岁时,他在爱尔兰基督教堂奉授圣职,被委任 为教会执事。45
岁时,成为莫维尔教区——“新公园”所在地的教区的教 区长。他把“新公园”的房舍用作修道院,对宗教的信仰一心一意,如痴如
醉。在其父去世的当年,他娶了莫维尔前任牧师的遗孀、38 岁的麦克伦·苏 珊为妻。他们共生了 6 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出生时,苏珊已 53 岁。为了修
缮“新公园”的建筑,他把伦敦德里的产业卖得一干二净。到 1832 年他逝 世时,他留给子孙的遗产只有从典押产业中得来。
塞缨尔·卢·蒙哥马利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家产,成为“新公园”的 主人。他也受领圣职,成为德里郡巴利纳斯克里恩的教区长,后来被家人称
为“蒙哥马利叔叔”。他毫无财政金融方面的才能,一次废约,便损失了 1200 英镑。1874 年他去世时,负债 13000
英镑之多。“新公园”的产业已被抵押, 抵押的金额,即使再过 50 年也无法偿还。蒙哥马利叔叔去世后,产业归他
的弟弟罗伯特·蒙哥马利(塞缨尔·卢·蒙哥马利的次子)所有。
罗伯特,蒙哥马利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祖父,生于 1809 年。8 岁时,他被送往佛伊尔学院就读。那里鞭挞体罚盛行一时,寄宿生与走读生
之间打架斗殴司空见惯。好在罗伯特身强力壮,胆量过人,一般不受人欺负。 他常常腰挂一支大口径短枪,骑着无鞍之马驰骋于“新公园”的产业之间,
到处打猎。14 岁时,他入阿迪斯康军校受训,成绩出类拔萃。1828 年 5 月 末,他带着 300
英镑和他父亲的亲笔信,离开英国到印度任职。初到印度时, 他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但他工作孜孜不倦,尽心尽职,深得阿扎穆加总督的 赏识。24
岁时,他便与阿扎穆加总督 18 岁的妹妹弗朗西丝·托马森喜结连 理。弗朗西丝·托马森羞涩柔顺,厌恶应酬,不幸早逝,死时仅 32 岁。她
死后,罗伯特带着 3 个孩子返回英国度假。1845 年,他与美丽、聪慧的艾 伦·兰伯特结婚。随后,他们一同回到印度。1849 年,罗伯特担任旁遮普
省会拉合尔的都督。
罗伯特·蒙哥马利负责司法、警政、道路、财务、教育等事务。他勇 如雄狮,静如羔羊,从不追名逐利。印度发生起义时,他沉着机智,很快就
解除了英军印度兵团的武装,使德里安然无恙。此项殖民成绩受到英国国会 的高度赞扬,后来他被提升为旁遮普省的副省长,并一直任职到 1865 年他
以爵士身份返回英国为止。罗伯特·蒙哥马利的第二次婚姻给他增添了 4 个 儿子。长子阿瑟在 20 岁时不幸夭折,于是父母亲的荣耀都落在了他的次子
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身上。
亨利·赫钦森·蒙哥马利便是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的父亲,1847 年
10 月 3 日生于印度。8 岁时,他被送到伦敦就读,先入幼年神学院,后入哈 罗学校,17 岁时才与其父重逢。在哈罗学校时,亨利的身高已超过一米八,
他非常喜欢体育活动,在田径、足球、板球等运动中生龙活虎,出类拔萃。 他认为这些运动是最有价值的成年准备活动。他说:“我从竞赛中得到的学
问,并不比从其它任何活动中所学到的少,它们是人生中真正的教育,有助 于培养一个人的品格,锻炼他在境中奋斗,在逆境中坚忍,对自己的脾气加
以控制,在一个共同归标下活动而不自私。”
1866 年,亨利成为进入剑桥大学的蒙哥马利家族的第一人。在剑桥大 学期间,他曾获伦理学二等奖。1869 年他离开剑桥大学,准备出任圣职。1871
年,在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