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46章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46章

小说: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明一直都在杀戮中进步,在杀戮中毁灭。

莱茵的胜利刺激了政府和国防军,也让民众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一种有意的宣传下,人民开始在政府的领导下全民备战。这种备战不是说大吼大叫,他们把热情用在工作上面,似乎每个人都知道德国未来必将有一场战争,现在不准备,未来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政府为了整顿军备,在哈尔的建议下行了一种‘冶金研究所证券’。冶金研究所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机构,它的资本由各主要军火生产厂家提供。德国政府用这种证券偿付军火购置费用,而在德意志银行的担保下,这种证券交到军火生产商手中后将不兑现,或尽量把兑现期延后,利息由政府支付。这就相当于德意志银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笔规模巨大的信贷。

这个措施非常的成功,政府整顿军备的钱不是从社会底层征税得来的,而是用未来的利益在与各大军火生产厂家交换。德意志的军备既得到了加强又没有让人民增加负担,相反的,民生的建设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好处,德意志的失业率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百分比。

在国社党上台之前,也就是魏玛共和国时期。制造军火的原料和农产品都生过短缺情况,军队的汽油储备也即将耗尽,这种物资短缺是德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苛刻条件造成的。国社党上台之后,政府既要照顾到军费开支,又要满足民间的经济需求,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直到1934年初,德国规定了最高工资限额,国家得以从全国岁入中抽调更多的钱,才得以偿还了日益增加的公众债务。

魏玛共和国留下的烂摊子无法一时间解决,这很大的影响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初期的策略,若不是帝国有一位好的财政部长,很难说德意志会不会就此沉沦下去。

哈尔为了解决德国庞大的失业人口问题,不断扩大的军备需要刺激着军火工业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展。将熟练的工人进兵工厂,不熟练的工人修筑高公路,这些失业大军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尽管平均薪金很低,但是社会的总体购买力增加了,人们也不用在饥饿线徘徊。

人们赞美他们的财政部长,打从心里感激上帝,感激一切可以感激的人,他们终于有一份工作,可以自力更生了。失业率的解决使德意志的治安问题也消失了,有了一份工作,没人愿意再惹事生非,他们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

当然,国内基本消费品的匮乏使得购买力的增加仅仅停留在帐面上。作为解决途径之一,政府提倡人民大众一种朴素的、农民式的简朴生活,求温饱不求奢华。号召人们用鱼代肉,用黑面包替代白面包,用人造黄油替代真正的黄油。高级食品如野味、贝类、鱼子酱、肥鹅肝和进口的高级酒类仅仅在大饭店和高级食品店里出售,享用这些美味被宣传为非德意志的、罪恶的和堕落的行为。普通的中产阶级美味如热带水果、进口肉类、咖啡、白面包和新鲜黄油,在德国的市面上也不是经常能够见到。

总体上讲,贫穷的德意志经不起太多的消耗,政府要准备的太多了。人民也理解这种倡导,他们曾经潦倒而饥饿。奢侈?没人愿意。他们现在喜欢大炮多过于黄油!

原材料是德意志最大的伤痛,缺少原材料的德国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的国际社会购买,这也就有了哈尔提倡实行的‘备战计划’,德国将从中国、丹麦、苏联和东欧各国换取了大量农产品和原料,付出的则是先进的工业产品。

说到中国,哈尔感到非常的头疼。这个遥远的国度有着令人羡慕的资源,可是她的工业却是十分的落后,在那里‘工厂’一个非常令人郁闷的名词,她有着巨大的资源却无力开。受到徐阳的影响,哈尔对中国很有好感,可是……他现在为难了。

哈尔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不可能牺牲德意志的利益去帮助心中有好感的国家,他留心观察现一个非常令人纳闷的情况:那个国家竟然不要德国帮助她建设工业,宁愿用大批资源换成品军械也不愿意花上几年的时间建设自己的军工事业。

越是接触得越多,越是让人无语,哈尔明白这样会有什么后果,他甚至已经看到:这个国度将来……必将遭受磨难!

备战计划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占领地的资源。工业投资结构将随着经济体系的负担日益加重做出调整,以便使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的不平衡得到纠正。虽然经济上会无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但是人们不能因此推理说,因为军备开支如此之高,德意志人民普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强烈的危机感造成了生产状况的极度紧张,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同时也使战争的诱惑力增大。同样,那种以备战为基础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存在极其危险的局限性。

所幸社会公众舆论对这种战争经济动员持以支持的态度,各大财阀、资本家、银行家也看到了未来的利益,他们认为想得到利益只有不停的参与建设,何况在备战计划实施的时候,他们还能得到实惠,国家的军械订单和各种优惠政策让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国际环境在日益变化,为了索回属于德意志的东西,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是绝对会到来的,不做好准备只有等着被人灭亡。

一次胜利(夺回莱茵)让所有德意志人民都看到了希望,他们坚定的认为国际社会对待德国是不公平的,有了自信的人民,开始在政府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战争……

准备吧!光荣属于德意志!

        第九章:人,不能爬太快

第三卷:铁与火之歌 第九章:人,不能爬太快

‘咚咚’敲门声响起了,徐阳三人站起来转头看去,登道夫-埃里布元帅领着曼施坦因走了进来。他们没有寒喧什么,而是直接走来。

“这位是曼施坦因上校,以后你们将共事。”埃里布元帅的话非常简短。

徐阳三人敬礼,表情有些意外,他们似乎觉得国防军派一名上校来负责筹建,对第三装甲师有点不重视。

埃里布元帅看出了小伙子们的疑虑,开门见山,说:“西线无战事,东面要热闹起来了。我们德意志的上校可以比其他国家的将军做的更多……”他顿了顿,“第三装甲师以后将作为东面的主要装甲力量,你们将在未来的两年里准备好一切,因为你们将面临一场苦战。”

他走到徐阳面前,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我可以非常坦白的告诉你(徐阳),你的身份有点复杂,因为你的存在,第三装甲师的展会容易许多。你可以恨我们这些老家伙在利用你,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你没有抗议的理由。”

徐阳的表情很冷淡,他看着埃里布元帅从盒子里拿出一级铁十字勋章,解开自己的风纪扣,把勋章挂在风纪扣上,重新帮自己整理好军容。一名元帅亲自为一名上尉颁勋章,并且由那名元帅亲自将勋章挂在风纪扣上,这无论在哪里,都是一件殊荣!但是徐阳很冷淡,真的很冷淡,他何尝不知道自己被当成了工具。

埃里布元帅正视徐阳,想从徐阳的表情里现些什么,他只看到一张冷淡到极点的脸孔,“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这位老元帅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情绪波动,他非常不想看见一张毫无生气的脸。

徐阳敬礼:“我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这就足够了!”

瑞克和约瑟夫也同时敬礼,就像徐阳说的:明白自己在为民族而奋斗,这就足够了。

埃里布元帅今年已是69岁高龄,他一生都在为德意志而努力,尽管中间生一些不名誉的事情,但是没人能否认他为德意志贡献了半辈子。他慢慢走到自己的办公位置坐下,从抽屉里面拿出三个盒子,那盒子结构和装饰是如此的单调,整个都是木壳。

曼施坦因是第一次见到徐阳,说实话,曼施坦因对徐阳的了解仅在于:这个年龄不大的小伙子有着令人嫉妒的背景。至于能力?似乎很不错,容克贵族中间不存在饭桶,饭桶早已经被剔除,饭桶就算进入国防军服役也不可能得到承认。

“你好!斯达克阁下。”曼施坦因小心翼翼的用上了敬语,他拿捏不准自己应该说点什么。

曼施坦因原名埃里希-冯-列温斯基,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将军,曼施坦因是他第1o个孩子。不久,他被过继到姨父家,改称为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于19o6年开始其军事生涯,他先是担任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正式晋升为少尉。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又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在前线的时候他负了伤,不久被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随后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之后又回到西线担任过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1915年的时候,曼施坦因被晋升为上尉。

曼施坦因到上尉这个军衔的时候,限于《凡尔赛条约》他和很多德意志军人一样,足足当了12年的上尉。1927年,曼施坦因升为少校军衔。1929年,他改为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2o年代初,曼施坦因和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婚,他的长子于1922年出生。2o年代后期,曼施坦因访问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同时,也被授命同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卡恩-冯-斯达克共同组建第三装甲师。

徐阳很难将曼施坦因定位,敬礼:“您好!上校先生。”或许是觉得自己好像太冷淡了,他解释,“我今天刚从莱茵回到柏林。”

曼施坦因能说什么?同为容克贵族的一员,他深深知道容克们还没有认同一个人的时候,是不会解释什么的,徐阳后面的解释无疑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